立足儿童天性 促进口语发展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ncho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儿童的语文教学就是立足于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又将孩子的天性作为促进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借力、一种资源,同时最终的教育目标又是为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偏重以知识为中心的接受学习,偏重以学科为中心的纯语文教学,这种灌输式、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致使学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低,实践能力差,学习方法呆板,缺乏学习的能力。学生只能够笔答,不善于口语交流就是其一大特色。那么,基于儿童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又应该怎么面对“口语交际”这一块不可忽视的内容呢?基于儿童的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口语交际的过程,关注学生口语交际时的心理状态和使用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来选择“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一、善于倾听
  
  听,是一种本领,也是孩子直接获得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一个人语言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首先从听开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有效对话之前,首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听别人讲话时要用心、细心。倾听就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而且,这也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是一种礼貌。二是会听别人讲话。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话中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到了高年级,还要能听出“话中话”。
  1.儿童喜欢游戏——创设情境引导倾听
  儿童最喜欢游戏。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倾听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只有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游戏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身心充分放松的状态下自然倾听。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亲切自然、富有童趣的言语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产生倾听的愿望。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可以为学生创设安全、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教师用优美的言语描述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朋友们听,春风轻轻地在唱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可是春天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春姑娘去找一找美丽的春天吧!”这诗一般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春天的美丽情境中,学生们听着这么美的言语,怎能不被吸引呢?又怎能不倾听呢?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中,他们总是喜欢生动活泼的画面,一个活动的画面能激起学生无穷的乐趣。据统计,大部分的小学生十分喜欢看动画片。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地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一些游戏的环节,把静止的画面变成活动的图像,不仅能为教学创设和谐的、轻松的教学氛围,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倾听的需求,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们那专注的眼神分明在向我们宣誓“倾听”已不再是难事。
  2.儿童喜欢模仿——鼓励倾听示范倾听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过不了几分钟就会疲劳,所以教师要经常讲,经常提醒同学们注意听别人讲话。要善于抓典型,及时表扬注意听别人讲话的学生,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在课堂中,教师要经常用激励性、鼓动性的语言,让学生的心,跟着教师的话,同学的话而激荡。学生有了比较的对象、学习的对象,在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基础上,就能很快地学会倾听。可见,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能让课堂受益无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必须要自己先学会倾听。教师一定要严格地要求自己,细心地听学生讲话,为学生作榜样。在平时生活中,教师对学生要十分耐心,对学生所说的事,所提的问题都要十分认真地听,不能敷衍了事。记得有个学生曾经不经意地跟我说:“老师,再过两天就是我的生日了。”当时,我很认真地说:“是吗?老师很高兴,提前祝你生日快乐!”到了那一天,我把自己准备的一份礼物送给她,她很惊奇地说:“老师,我随便一说,您就记住了啊!我以为您一定忘了。”看到孩子高兴的样子,我相信她一定也能学会倾听他人的言语,至少会倾听我所说的话。教师在要求学生倾听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倾听学生的声音。
  
  二、乐于表达
  
  表达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窗口。《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见,光学会倾听,还不够,还得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乐于表达。如何才能使学生乐于表达呢?
  1.儿童喜欢游戏——创设情境 激发表达
  各种各样的情境对于儿童来说就是一个个迥然不同的游戏场所。《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所谓交际情境,指的是交际的地点、时间、场合、交际者、交际者的身份及其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构成的交际环境。它是交际不可或缺的要素,没有交际环境,交际活动就无从产生。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体验表达带来的愉悦,进而乐于表达。
  (1)立足课堂鼓励表达
  语文课堂作为交际的一个重要场所,为学生的表达搭建了一个平台。因此,教师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一场所,让学生喜欢表达。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展现意境,让学生感觉是在真真切切的情境中与对方交际,这样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点燃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敢于、乐于、善于与人交际。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实物展示法、语言描述法、电教创设法、角色表演法、身临其境法等。
  (2)面向课外练习表达
  生活中处处有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教师既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又要把学生带到广阔的生活中,为他们拓展实践的领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有用的交际本领和生活本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逐渐具有想表达的欲望,乐于表达的兴趣,以及善于表达的目的。
  ①在活动中对话
  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讲故事、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又如教师可以巧借季节特色,在初春来临之际,让学生细细地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寻找春姑娘的足迹,及时上一堂“校园春早”的口语交际课,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再如教师利用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此时的学生无拘无束,十分乐意谈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起到了交流信息、训练说话的作用……这些活动顺应了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又让口语交际自然地融合其中,成为活动本身的需要。
  ②在生活中对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孩子在生活中有着自然地交流欲望,父母就是其最好的交流对象。我们要引导孩子与父母交流一下每天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发生的事情。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加深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2.儿童喜欢交往——多向互动强化表达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的,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学生只有在互动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1)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的交际网。在互动中,教师应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地位,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当学生陷入困境时,加以引导、点拨;当学生走入迷境时,启发交流、探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从而使学生产生表达的动力。
  (2)生生互动
  学生与学生是同龄人,他们所处的地位相同,知识层次相仿,文化背景相近。因此,他们最易沟通,最易交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内外相互讨论、交流思想。这种互动,使每个学生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互动,有利于学生在与他人的智力交锋中激活思维,获取信息,领会方法,提高交际能力。
  (3)群体互动
  在小组内的生生互动之后,学生思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群体互动,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辩论、表演、比赛等形式既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智慧,形成最佳口语表达,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可见,群体互动是为学生乐于表达搭建的一座桥梁。
  (4)人本互动
  “课标”把口语交际列为课程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由原来的教教材,变为活用教材,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为学生搭建表达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思想含义到语言表达都蕴含着丰富的口语交际因素。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许多有效的训练点,如填补空白、转换语言、续补结尾、大胆质疑、辩论争议,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
  (5)人机互动
  作为21世纪的宠儿——多媒体网络,现已得到许多教师的利用,但大部分教师只是把多媒体网络当作教学的辅助协作的工具,通过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学生接受能力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情绪高涨。其实,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多媒体网络中来。教师给予每个学生单独讨论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所熟悉的内容查找资料,再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去表达,去创造。
  3.儿童喜欢成功——激励评价促进表达
  语言是一门艺术,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形容。教师赞赏、激励性的评价言语,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表达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起愿说、乐说的强烈愿望。
  在口语交际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的差异,造成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一,有的学生出口成章、有条有理,有的学生吞吞吐吐、语无伦次。不同的学生,我们在评价时要区别对待。鼓励学生认识到只要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就是一种成功。每个教师心中都应有一把公正的尺子,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亮点,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时候,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话既有可能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有可能就成为扼杀学生自信的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关注个体,多一点宽容、鼓励,少一点指责、批评,让我们的孩子在鼓励声中大胆表达。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立足儿童的天性,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快乐的交流对话,体验成功,尝试合作,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广泛挖掘源头活水,激活口语交际,必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交际能力,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五爱小学
  (责任编辑 王永丽)
  
其他文献
[摘 要] 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学生需要的不只是大量的信息,更需要掌握学科思维。本文探讨了学科知识教学的局限性,传统直觉思维的影响,学科思维需要具备的四种基本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生只有学会像专家那样思考,掌握学科思维,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 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
在北京,南锣鼓巷永远都是热闹的,而隐弊在南锣鼓巷帽儿胡同里的朴道草堂书店却安静得让人很容易错过它。  书店分室内外两部分,室内有沙发区和桌椅区,室外有枣树和凉椅。店内另有两间包间,读者可以在包间内看书、观鱼。书店的装修风格偏欧美化,但店内的原木桌子麻布装饰以及看似随意实则精心摆放在书架上的价值几万元的瓶瓶罐罐,又体现出浓浓的中国风味道。  书店虽小,却设有“十诫”:一是真诚待客;二是保持自然朴素风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已经从理论热点成为学校办学实践的一个普遍行动,这表明学校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化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最近笔者参与了某市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的评比活动,感受到学校对文化建设的用心、用力,但也发现一些问题。这里试举出其中若干倾向,以求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商榷。    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普遍取向    一所学校的文化现状和建设思路,反映了学校教师和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对
许丽丽 编译    位于美国普林斯顿负责管理托福考试的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的统计数据显示,参加托福考试的韩国人从2001年的50 311人增加到2006年的13万人。今年的势头则更为高涨。  韩国为何会陷入“托福危机”呢?  首先,韩国的“留美热”一直不减。据美国移民机构统计,韩国学生已成为留美学生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之一,2006年就约有9.3万人。  其次,近年来,托福成绩甚至成为那些无意出
作者信息:周菡菡(1990),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與风景园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摘 要: 针对教育部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结合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与心得体会,分析调整教学模式与思维定式,总结出实践性较强、思政教学目的完成度较高的版式设计课程课题,通过不断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径,以期让学生通过较为合理多样化的课题训练,利用版式设计独特的表现手段,摸索设计规律,启发设计灵感,同时树立学习设计学科为国家为时代做奉献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版式设计;德
记者:汪校长,您好!熊岳高级中学作为有着辉煌历史的百年老校,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路,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汪校长:我校自1910年建校至今,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史。1958年,学校被列为省教育部门直属的7所重点高中之一;1980年,被评为辽宁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2004年,学校又以高标准进入省示范性高中的行列。目前,学校有校级领导3人,中层干部17人,教职员工244人。  我校东
提起肖川君,国内基础教育界人士大凡都对他能耳熟能详。这不仅因为他供职于我国最好的高等师范教育学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重要的是,散发着学者所独有的个性魅力的他多年来坚持以自己的思考,不倦地用随笔自由言说着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诸如此类事关教育为何而存在的核心命题——像教育的方向应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文明社会培养人”,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2007年4月第1版)是
9月20日,麦肯锡公司发表了一篇为美国教育改革支招的最新报告——《缩小人才差距:吸引并留住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当教师》。报告中,麦肯锡公司对新加坡、芬兰、韩国等世界一流的教育系统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教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成功国家的经验—— “top third ”战略    早在2007年,麦肯锡公司在对“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系统如何保持最优”进行分析时,就发现了一些
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创建于1940年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宁夏黄渠桥石咀山,是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为培养抗日将士子弟而创办的。学校随抗战部队转移到绥西陕坝,曾被誉为“马背上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公立学校。1999年,奋斗小学与西城区另外两所小学合并,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一所规模较大、标准高的现代化窗口学校。  这是一所拥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学校,是一所拥有独特文化气质的学校,更是一所拥有较高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