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 批判性思维方式运用初探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ekej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阅读教学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文本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考虑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思维发散,通过开放性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分析和总结,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批判性思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形成科学认识。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内涵


  批判性思维内涵丰富,要求学生能够与时俱进,全面地看待问题,在思考中运用辨析和判断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它会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对阅读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和思考。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比如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论、评价和解析,进行阅读文章的探究,以达到更好地理解阅读文章内容的目标。
  在批判性阅读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思维活动,达到对阅读文章的深刻理解和英语阅读技能的提高。学生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就会明晰问题,理解现象,通过主动反思的方式对阅读文章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批判性思维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思维前进的方向。

2.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原因


  2.1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弱
  目前学生的英语批判性思维水平并不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更加关注的是对英语字词和语法知识的学习,对于篇章的理解以及思维的培养关注甚少,导致了学生思维水平不高。学生不能够主动地对阅读文章和信息进行批判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文章,形成自己深刻的认识和评价。
  2.2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所致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地对文本语言和思想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推理和判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理解,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进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2.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要求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期,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理解知识,掌握规律,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4提高英语核心素养要求
  英语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其中也着重提出了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通过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了解英语语言知识,并且可以通过批判性的方式对语言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将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3.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3.1深层提问,活跃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思考的方式来探究,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究。教师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会促进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对阅读文本进行加工开发,在探究中理解知识,在分析中总结规律,进而实现思维的活跃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为学生提供问题的时候,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问题。首先要为学生提供简单的,基础性的问题,如:What...How long, How many...类型的问题。这些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通过阅读稍微思考和整理信息就可以得出结论。在这基础上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解层面的问题,指导学生准确理解事实和观点,这类问题通常以Why? What will happen...? 为提问方式,需要学生针对文章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原因的分析和探究。接下来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运用层面的问题,如:What other ways...? 这种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形成自己对语言知识的科学运用和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分析层面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uthor’s attitude? What person do you like best? 以及评价层面的问题,如:Do you agree to...? Is it good or bad to...? 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中形成自己对文章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积极分析和主动思考,会学会科学分析问题,通过批判性的方式对问题答案进行总结归纳,实现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
  3.2思维导图,文本建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实践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积极地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理解文章,避免对学生的“灌输”和“填鸭”。教师要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价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养成自主思考和主动分析的习惯,在探究中进行批判性思考,完善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为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理解阅读文章。这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学生通过阅读会主动地搜集、整理信息,积极地对阅读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会从整体上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把握,会从细节上对文章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文章内容进行科学评价和判断,在推断和总结中分析语言知识,梳理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7A Unit 4 《My Day》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会对文本内容深挖,明确文章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讲述了Millie’s day at school。学生通过自主的主动绘制思维导图,会促进学生思维的运转和积极探究,让学生可以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在思考中了解到When does Millie go to school every day? What time does Millie start lessons every day? 等细节信息,并且围绕着文章中的细节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了解Millie在学校的生活,理解Millie最喜欢的科学等等。学生通过对这些细节信息的阅读,会了解哪些信息是对,哪些信息是错,进而可以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文章形成深刻性认识,提高思维能力。

  3.3策略引导,方法养成
  批判性思维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方法来引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从批判性思维方式的策略上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和判断。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就是反思质疑提出问题,从信息的相反方向进行分析和探究。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反面来看问题,用相反的目光来看问题,通过换角度思考来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8B Unit 5 Good manners时,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中的:You have done such an important job that people must be very grateful to you.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没有做很重要的工作,是不是人们就不会感激你了呢?学生会结合文章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分析,形式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需要学生对文章观点是否正确、事实论据是否真实、充足、可信,进行质疑与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思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批判性思维方法的掌握,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4合作探究,多维评析
  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是一个语言输出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加工和分析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学生需要从多角度来探究和分析知识,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在探究中总结规律,完善认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了使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内容的探究和分析,引导学生从多个思维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在分析中采用辩证性地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探究。例如在学习9A Unit 6 TV programmes时,教师就可以在阅读后,鼓励学生讨论: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TV programmes? 讓学生可以从“优势”和“缺点”两个方面来探究电视节目,使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看问题,通过辩证性的方式来分析。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认识会促进学生在讨论中有话可说,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信息来源,对于学生的交流具有一定的正迁移效果。学生在沟通中会想到电视节目的好处,如了解最新信息,丰富人们生活,为人们提供娱乐和休闲等等。同时,也会说到电视节目的不足,如看久了会影响人的视力,浪费时间,暴力节目会影响人的行为等等。合作沟通和交流会促进学生在沟通中获得思维、组织语言、筛选信息、提炼要点,学会处理信息,进而开阔视野,学会辩证性地看问题,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5关注文化,丰富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也是促进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有效信息。很多时候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汉语的背景知识是不同的,很容易让学生出现误解或者是不解。为了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可以辩证性地看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吸取精华,形成正确的理解和科学认识,让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英语语言知识。学生了解了渊博的背景文化知识,在阅读中就会更积极地进行批判性思考。有了背景知识的帮助,学生会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方式对阅读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探究,促进学生全面理解文章。通过批判性思维的思考会促进学生深化理解,主动地总结知识和经验,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个人的知识框架,理解阅读文章。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批判性思维,结合自己所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自己的预测、质疑、分析、推理和概括进行分析,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多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学会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教师的深层提问,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活跃,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系统和完整,再加上教师策略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对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学生会从多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批判性地看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进而客观而全面地看问题,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初中生虽然经历小学英语基础的学习阶段,但是由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使得学生将面临更多英语的挑战。本文将针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改进创新策略。  1.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教学形式相对枯燥。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教师往往都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写作,或者参照范文进行学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育水平成为素质教育发展中的一道重要课题。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要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给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大挑战。通过深入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引入,能够实现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學的改进,为学生构建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给他们最鲜活的语言;要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给他们最熟悉的语言。而课外阅读能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体验场,成为他们思维训练与实践的主战场,也成为他们跨文化交流与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当然这个过程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多层次的小组合作、多渠道的互动与交流等方式来生成。  1. 课外阅读,给学生认知提供窗口  英语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积累
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对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最主要的。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下功夫。英语阅读能力成为最能体现和考查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标志。然而,传统的英语阅读课堂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太过于注重学生词汇、语法、句型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语言的思维能力、文化理解和解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仅停留在卷面笔试上,未能实现真正的、全面的能力培养,给学生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