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教育集团针对集团内体育教研工作零散无序、研修活动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教师的专业成长受限于非持续发展的实际,精准施策,提出“整合课程内容,统一研修形式”的教研思路,体育教研工作以课程研究为切入点,以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微课制作等活动为载体,本着高效、有序的教研形式,构建以课程研究为主体的“主线研修”教研形式,探索出一条以课程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激活学校体育工作活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路径,实现了区域体育课程研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主线研修”确立了课程研修的方向,而建立一个持续促进机制是保障研修活动的前提。学校研究分析体育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教学经历等现状,从激励教师参与课程研修出发,在计划制订、过程实施、结果评价等环节着手顶层设计,以制度建设、团队研修、综合评价为主要方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创新设计,制度引领研修
(一)确立方向,服务为先
学校体育校本研修遵循两个服务要素:一是服务课程建设,寻求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二是服务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学校遵循“面向教师求方案、问询专家求发展”的基本方式,确保每次教研活动主题明确、目标明确。即首先听取教师意见,教师研修的方案和制度既是推进学校教研工作的有效保障,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教师对研修方案的制订最有发言权,学校把征询教师意见、听取教师心声作为首要工作,采取调查问卷、分组讨论等形式,把教师想说的、想做的都收集起来,让教师给教研工作支招;其次问计于专家,请专家给出教师研修的思路与方法,吸收专家提出的“立足课程研究、促进专业发展”思路的建议。根据教师和专家的意见,体育教研组结合学校教研工作的实际,确立了以体育课程为主线的研修方向。
(二)任务驱动,制度保障
要想走出“主线研修”落地的关键一步,还需要进一步谋划和实施“主线研修”的整个过程,要在计划方案、过程推进、结果反馈三个重要环节提供制度保障。在集团制订的《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优秀备课组评选方案》《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框架下,体育教研组根据方案的细则,确立“三统一、三合作”的实施方案:即“三个校区统一工作目标、内容、进度,三个校区合作分担具体任务”,确保每次活动从策划、实施、结果等环节,都有责任人负责。责任人根据活动规模,安排专人分别对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制订、活动内容的设计、活动场地的安排、活动材料的汇总等工作进行明确分工,目标一致、行动统一,确保活动的完整性、规范性。提出每个共同体聚焦一个单元,每位教师从单元中选取一节课展开研修活动,按照“三步”“二关”的要求,深入持续开展教研活动。“三步”是指每个团队(共同体)申请立项一个课题,每人(每学年)上一节公开课,围绕课程内容开展一系列团队研修活动。“二关”是指为保证课程研讨质量,采取“过关”的办法,要求既要过个体关也要过团体关,形成双重评价机制。个人评价关,每位教师的公开课和文章要达到“AAA”,即5位第三方评委中至少有3位打分90分以上才为“过关”,没有过关的教师则继续研讨和修改,直至过关为止;团队关即在每个团队成员都“过关”的基础上,“AAAAA”“AAAA”达到一定比例才能“过关”,具体为团队“AAAAA”要达到15%,“AAAA”要达到30%,且全部要达到“AAA”以上。没有“过关”的团队要继续进行研讨活动,直至过关为止。这种方法既看过程又重结果,既体现个人发展又凸显团队合作,从设计层面驱动个体和团队的协作互助。
二、问题导向,突出团队研修
(一)统分结合,科学配置
以课程为主线的研修活动架构形成之后,如何走“三步”、过“二关”成为实施主线研修的关键所在。集团下辖的3个校区都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既有初中教师,又有小学教师,且教师数都超过20名,3个校区相对独立,为此集团制订了“统分结合、有效实施”的研修策略,即以集团集中开展引领性的活动,如采取统一培训,统一工作要求,统一评价方案,统一专家指导;以校区为划分基础,考虑学段因素,成立若干個6~8人组成的研修共同体,共同体内走“三步”开展研讨、打磨活动,协同合作,集体“过关”。
(二)协同研修,互帮互学
1.精“读”
围绕主线研修活动开展阅读。个体阅读:以问题为导向,带着对课程教学的一系列问题精准选择阅读资源,课程设计阶段中若发现有问题,可通过阅读课程标准解读、教材教法、学法创新等来寻求办法,为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集体阅读:每晚21点教师们通过网络相约“空中书吧”,把课程中的问题在共同体内抛出后,大家相互推荐优秀阅读资源,分享阅读心得体会为期16个月的“空中书吧”阅读心得交流,使教师们的课程理念得到提升,课程内容得到丰富。
2.细“磨”
课程建设打磨从单元设计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研修共同体分阶段、分项目进行多轮的研磨活动,每一次的研磨都有收获,都在不断解决课程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如,构建单元的研磨活动中,建立单元课程体系,不断打破原有教学设计的思维方式。纵向上,先将运动技能进行拆分,寻找原点动作,再将原点动作与运动概念进行不同方式的结合而进行单元构建,之后根据单元构建撰写课时计划,让体育课变成一个个富有情境的活动,最后将活动投入课堂;横向上,每个学段的学习注重前后有衔接。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上下有连接,前后有衔接、内容有系统、能力在提升。以“不同条件下的原地自抛自接练习”为例,找原点:明确运动项目的关键要素,寻找动作原点(团身);细梳理:思考最简单的原地自抛自接动作练习是什么,然后分析相关运动概念,对多维的动作练习进行梳理;重组合:沿原地动作进行发散,将发散后的动作排序组合;再验证:推演课次内容是否合理,进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求证(图1)。
3.善“观” 研修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共同体内互相看课,教师以学生的“乐动会”等习得方面去看课,调整看课视角,提升看课能力,教师通过“观”课看出课的门道,看出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如,看问题提出:一节武术课上教师教正踢腿、侧踢腿的动作,教师动作示范时抛出问题:“正踢腿、侧踢腿上踢时脚尖是绷直的还是勾着的?”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学生观看有目标性。看创新学法:在组织学生练习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1~4组练习正踢腿,5~8组练习侧踢腿,前4组和后4组互教自学的动作。这种为教而学、互教互学的学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互“观”彼此课程的方式,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4.帮“带”
共同体集体“过关”的任务把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课程集体研磨,每位教师围绕一节课完成“学习——研讨——完善”循环往复的过程,年长教师出经验、拿策略,年轻教师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共同体内分工合作、互帮互带成为新常态。集团内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展评活动,共同体所有成员集体研讨、协同合作,为参与公开课的教师出谋划策,彰显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研修氛围。
(三)保障有力,助教师专业成长
1.合理配置,科学指导
共同体的研修活动不局限在内部,也可以借助外力的作用,规范统一,共同学习提升。如统一培训:体育教育教学的理念、课程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采取统一的培训来完成,既提高效益,又将理念与方法统一到新课程改革中;统一评价:公开课、课题、论文等由集团统一组织评价,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体现公平公正;统一提供专家支持:针对每位教师的每节课,给予至少一次专家当面指导的机会和书面指导的机会;统一课题要求:每个共同体承担一项课题研究任务,针对本单元课程提出的项目研究主题,以较小的切入口開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并融入到过程研讨活动之中。
2.重视考评,促进发展
体育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为加快提升0~6年教龄教师的教学技能,保持中青年教师旺盛的教学研究活力,体育教研组按照“体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素养考评内容”(图2),以“教学技能”和“体育技能”为主,以体育课程研究活动为平台,切实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指导和体育技能的练习。如,小学公开课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既能深入理解和有效运用跳绳动作方法,又能对跳绳教学进行学理探讨,创编适合的学法过程。
三、课程研究深入,促进专业成长
“主线研修”思路是既要看过程更要看结果等,以结果推进过程。自集团实施以课程研究为主线的教研活动以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集团约70%的教师参加并承担了国家级重大课题“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研究”的研究任务,学校成为全国首批一体化体育课程走班实验校,校本课程“跳绳”国内首个系列微课《小学体育精品微课——跳绳》顺利出版,等等。通过开展“主线研修”思路的教研活动,集团体育教研活动得以激发,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学生喜欢体育,也更喜欢体育课了。
“主线研修”确立了课程研修的方向,而建立一个持续促进机制是保障研修活动的前提。学校研究分析体育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教学经历等现状,从激励教师参与课程研修出发,在计划制订、过程实施、结果评价等环节着手顶层设计,以制度建设、团队研修、综合评价为主要方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创新设计,制度引领研修
(一)确立方向,服务为先
学校体育校本研修遵循两个服务要素:一是服务课程建设,寻求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二是服务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学校遵循“面向教师求方案、问询专家求发展”的基本方式,确保每次教研活动主题明确、目标明确。即首先听取教师意见,教师研修的方案和制度既是推进学校教研工作的有效保障,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教师对研修方案的制订最有发言权,学校把征询教师意见、听取教师心声作为首要工作,采取调查问卷、分组讨论等形式,把教师想说的、想做的都收集起来,让教师给教研工作支招;其次问计于专家,请专家给出教师研修的思路与方法,吸收专家提出的“立足课程研究、促进专业发展”思路的建议。根据教师和专家的意见,体育教研组结合学校教研工作的实际,确立了以体育课程为主线的研修方向。
(二)任务驱动,制度保障
要想走出“主线研修”落地的关键一步,还需要进一步谋划和实施“主线研修”的整个过程,要在计划方案、过程推进、结果反馈三个重要环节提供制度保障。在集团制订的《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优秀备课组评选方案》《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框架下,体育教研组根据方案的细则,确立“三统一、三合作”的实施方案:即“三个校区统一工作目标、内容、进度,三个校区合作分担具体任务”,确保每次活动从策划、实施、结果等环节,都有责任人负责。责任人根据活动规模,安排专人分别对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制订、活动内容的设计、活动场地的安排、活动材料的汇总等工作进行明确分工,目标一致、行动统一,确保活动的完整性、规范性。提出每个共同体聚焦一个单元,每位教师从单元中选取一节课展开研修活动,按照“三步”“二关”的要求,深入持续开展教研活动。“三步”是指每个团队(共同体)申请立项一个课题,每人(每学年)上一节公开课,围绕课程内容开展一系列团队研修活动。“二关”是指为保证课程研讨质量,采取“过关”的办法,要求既要过个体关也要过团体关,形成双重评价机制。个人评价关,每位教师的公开课和文章要达到“AAA”,即5位第三方评委中至少有3位打分90分以上才为“过关”,没有过关的教师则继续研讨和修改,直至过关为止;团队关即在每个团队成员都“过关”的基础上,“AAAAA”“AAAA”达到一定比例才能“过关”,具体为团队“AAAAA”要达到15%,“AAAA”要达到30%,且全部要达到“AAA”以上。没有“过关”的团队要继续进行研讨活动,直至过关为止。这种方法既看过程又重结果,既体现个人发展又凸显团队合作,从设计层面驱动个体和团队的协作互助。
二、问题导向,突出团队研修
(一)统分结合,科学配置
以课程为主线的研修活动架构形成之后,如何走“三步”、过“二关”成为实施主线研修的关键所在。集团下辖的3个校区都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既有初中教师,又有小学教师,且教师数都超过20名,3个校区相对独立,为此集团制订了“统分结合、有效实施”的研修策略,即以集团集中开展引领性的活动,如采取统一培训,统一工作要求,统一评价方案,统一专家指导;以校区为划分基础,考虑学段因素,成立若干個6~8人组成的研修共同体,共同体内走“三步”开展研讨、打磨活动,协同合作,集体“过关”。
(二)协同研修,互帮互学
1.精“读”
围绕主线研修活动开展阅读。个体阅读:以问题为导向,带着对课程教学的一系列问题精准选择阅读资源,课程设计阶段中若发现有问题,可通过阅读课程标准解读、教材教法、学法创新等来寻求办法,为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集体阅读:每晚21点教师们通过网络相约“空中书吧”,把课程中的问题在共同体内抛出后,大家相互推荐优秀阅读资源,分享阅读心得体会为期16个月的“空中书吧”阅读心得交流,使教师们的课程理念得到提升,课程内容得到丰富。
2.细“磨”
课程建设打磨从单元设计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研修共同体分阶段、分项目进行多轮的研磨活动,每一次的研磨都有收获,都在不断解决课程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如,构建单元的研磨活动中,建立单元课程体系,不断打破原有教学设计的思维方式。纵向上,先将运动技能进行拆分,寻找原点动作,再将原点动作与运动概念进行不同方式的结合而进行单元构建,之后根据单元构建撰写课时计划,让体育课变成一个个富有情境的活动,最后将活动投入课堂;横向上,每个学段的学习注重前后有衔接。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上下有连接,前后有衔接、内容有系统、能力在提升。以“不同条件下的原地自抛自接练习”为例,找原点:明确运动项目的关键要素,寻找动作原点(团身);细梳理:思考最简单的原地自抛自接动作练习是什么,然后分析相关运动概念,对多维的动作练习进行梳理;重组合:沿原地动作进行发散,将发散后的动作排序组合;再验证:推演课次内容是否合理,进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求证(图1)。
3.善“观” 研修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共同体内互相看课,教师以学生的“乐动会”等习得方面去看课,调整看课视角,提升看课能力,教师通过“观”课看出课的门道,看出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如,看问题提出:一节武术课上教师教正踢腿、侧踢腿的动作,教师动作示范时抛出问题:“正踢腿、侧踢腿上踢时脚尖是绷直的还是勾着的?”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学生观看有目标性。看创新学法:在组织学生练习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1~4组练习正踢腿,5~8组练习侧踢腿,前4组和后4组互教自学的动作。这种为教而学、互教互学的学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互“观”彼此课程的方式,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4.帮“带”
共同体集体“过关”的任务把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课程集体研磨,每位教师围绕一节课完成“学习——研讨——完善”循环往复的过程,年长教师出经验、拿策略,年轻教师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共同体内分工合作、互帮互带成为新常态。集团内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展评活动,共同体所有成员集体研讨、协同合作,为参与公开课的教师出谋划策,彰显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研修氛围。
(三)保障有力,助教师专业成长
1.合理配置,科学指导
共同体的研修活动不局限在内部,也可以借助外力的作用,规范统一,共同学习提升。如统一培训:体育教育教学的理念、课程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采取统一的培训来完成,既提高效益,又将理念与方法统一到新课程改革中;统一评价:公开课、课题、论文等由集团统一组织评价,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体现公平公正;统一提供专家支持:针对每位教师的每节课,给予至少一次专家当面指导的机会和书面指导的机会;统一课题要求:每个共同体承担一项课题研究任务,针对本单元课程提出的项目研究主题,以较小的切入口開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并融入到过程研讨活动之中。
2.重视考评,促进发展
体育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为加快提升0~6年教龄教师的教学技能,保持中青年教师旺盛的教学研究活力,体育教研组按照“体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素养考评内容”(图2),以“教学技能”和“体育技能”为主,以体育课程研究活动为平台,切实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指导和体育技能的练习。如,小学公开课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既能深入理解和有效运用跳绳动作方法,又能对跳绳教学进行学理探讨,创编适合的学法过程。
三、课程研究深入,促进专业成长
“主线研修”思路是既要看过程更要看结果等,以结果推进过程。自集团实施以课程研究为主线的教研活动以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集团约70%的教师参加并承担了国家级重大课题“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研究”的研究任务,学校成为全国首批一体化体育课程走班实验校,校本课程“跳绳”国内首个系列微课《小学体育精品微课——跳绳》顺利出版,等等。通过开展“主线研修”思路的教研活动,集团体育教研活动得以激发,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学生喜欢体育,也更喜欢体育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