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说,凡是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都是县域经济实力强的地方。”曾业松这样描述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的关系。
曾业松是中央党校研究员、“三农”问题专家。20多年来,他深入1300多个市县调查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有影响的调查报告和评论文章,多次参加国家重大农村课题研究,为中央决策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和参考建议。
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是基础,是前提,是条件。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工业化、城镇化,根本谈不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只有发展县域经济,农民才有就业、创业的机会和舞台,才有致富的出路和增收的渠道。
辩证关系
《经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十七大又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为何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
曾业松: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来看,建设新农村和发展县域经济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存在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发展县域经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为发展县域经济创造必要条件,带来新的机遇。
县域经济是农村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只有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了,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壮大了,实现了农村工业的大发展,才能实行“以工促农”、“以工哺农”,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繁荣。
县域经济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发展了,城镇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快了,才能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正是借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域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同时也给农民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机遇。一方面为农民进城打工提供了许多岗位,一方面吸引农民创业,发展了民营经济。这些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发展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发展瓶颈
《经济》:目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曾业松: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但是目前县域资源开发还不充分、支柱产业不够强大。这个问题在欠发达的西部县域比较突出。在这些地方,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传统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增大的挑战。从产业结构看,县域工业优势产业不明显,而且明显存在结构雷同、规模偏小现象。农业方面传统种养业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链短,专业化分工水平低,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比较效益低。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当前多数县域经济发展中投入严重不足,资金严重短缺。中西部一些地方县以下财政基本处于困境之中。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在政府资金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撤并,金融服务出现体制上的断层,农村金融日益边缘化,对农民的金融支持越来越少,农民创业缺乏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再创业贷款困难。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很多。许多地方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加之受县域地理位置、人文、科技等条件的影响,经济运行不畅、质量不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城乡之间存在的二元结构、二元体制还没有根本动摇,县乡管理体制、条条块块关系及整个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也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个关键
《经济》:您曾提出要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抓住两个字来思考和实践:一个是“路”,一个是“业”。请您具体谈谈其中的内涵?
曾业松:“路”,就是明确战略思路,选准发展道路,找出本地出路。
中央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体会 “重中之重”就是重发展,重农民利益,重体制创新。发展是前提,农民利益是核心,改革创新是途径。 就是通过体制改革、政策创新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通过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了进一步增加农民利益。这既体现科学发展观,又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这个“重中之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路。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这个新的重农思想,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
发展县域经济要从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经济道路。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找到有自己特色和市场前景的产业,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对特色传统产业,要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建立创新的优势。对新兴特色产业,要集中力量做强企业、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县域经济上水平、上档次。全国许多县域经济强县,如浙江绍兴、义乌等都是靠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商业市场带动起来的。
对于绝大多数县域特别是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县域而言,最需要也最宜于发展民营经济,走民本经济道路。民本经济应该成为县域经济最主要的发展定位。比如温州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千家万户办工厂,千军万马闯市场;得益于个体户、私营企业、家庭工业为主的私营经济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富县先要富民,富民要靠民营。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也就是说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人居、生态环境好了,人家才来投资,经济才能长久繁荣。这是中西部正在壮大的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也是珠三角、长三角县域经济的发展经验。如浙江治理了钱塘江,灾害之江变成锦绣之江,忧患之江变成财富之江,块状经济变成带状经济,浙江变成天下粮仓、天下钱仓。
《经济》:具体到一个县,它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曾业松:就一个县而言,关键是两条。一是从实际出发,二是转变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比如广东增城市先前走开放型道路,重点发展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现在强调发展效益密集型产业。实行了这个转变,只用五年时间财政收入就从6亿增加到50亿。再比如内蒙古是我国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区,重要原因是他们把资源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过去光是挖煤,卖煤,现在煤电、煤油、煤化工产业联动。他们的思路转变了,出路找到了,经济发展水平大大提高了。正因此,伊金霍洛旗经济竞争力从1058位排到现在的85位。
我们从西部发展态势看,2005年发展速度最快的100个县,79个在西部;2006年,59个在西部,22个在中部。这就告诉我们,西部的县也不要悲观失望。只要发展的思路转变了,就有快速发展的可能。
《经济》:“业”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培育主导产业?
曾业松:不完全是。“业”既指培育主导产业,还包括鼓励农民创业。
发展县域经济有了思路,还要有抓手。抓手就是培育支柱产业,用支柱产业来支撑县域经济。这个支柱产业可以是制造业、加工业,也可以是农业、林业、流通业。关键问题是要有特色,要有规模,要有效益。如内蒙古畜牧业有三大产业,不仅有鄂尔多斯的羊绒,有伊利的奶,还有草原兴发的肉。吉林农业加工业产值达千亿元,超过汽车和石化。
如何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根本上要靠农民,靠农民创业。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出现创业热潮,哪个地方经济发展就会出现奇迹。江苏昆山市成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强县,重要原因就是鼓励农民创业,明确提出“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技能,家家有物业”,造就了8万多本地老板,创造了惊人的发展奇迹。
至于农民创业成功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比如河北有个农民叫范现国,高中毕业跟几个朋友合伙办企业生产方便面,牌子叫华龙面。如今华龙面一年产值几十个亿,成了世界第三大方便面生产企业。范现国近来又上了一个饮品产业,牌子叫今麦郎。他要在3到5年时间,再打造一个百亿产业。一个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凭借创业精神和智慧,创造了一个产业发展的奇迹!
当然,农民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受知识水平、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创业有很多难处。此外,目前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对农民创业也有需改进的地方。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去指导,去服务,真心实意为农民营造创业环境。只有这样,农民创业热情才能调动起来,创业智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县域经济才能又好又快发展。
曾业松是中央党校研究员、“三农”问题专家。20多年来,他深入1300多个市县调查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有影响的调查报告和评论文章,多次参加国家重大农村课题研究,为中央决策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和参考建议。
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是基础,是前提,是条件。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工业化、城镇化,根本谈不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只有发展县域经济,农民才有就业、创业的机会和舞台,才有致富的出路和增收的渠道。
辩证关系
《经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十七大又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为何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
曾业松: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来看,建设新农村和发展县域经济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存在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发展县域经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为发展县域经济创造必要条件,带来新的机遇。
县域经济是农村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只有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了,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壮大了,实现了农村工业的大发展,才能实行“以工促农”、“以工哺农”,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繁荣。
县域经济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发展了,城镇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快了,才能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正是借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域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同时也给农民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机遇。一方面为农民进城打工提供了许多岗位,一方面吸引农民创业,发展了民营经济。这些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发展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发展瓶颈
《经济》:目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曾业松: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但是目前县域资源开发还不充分、支柱产业不够强大。这个问题在欠发达的西部县域比较突出。在这些地方,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传统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增大的挑战。从产业结构看,县域工业优势产业不明显,而且明显存在结构雷同、规模偏小现象。农业方面传统种养业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链短,专业化分工水平低,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比较效益低。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当前多数县域经济发展中投入严重不足,资金严重短缺。中西部一些地方县以下财政基本处于困境之中。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在政府资金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撤并,金融服务出现体制上的断层,农村金融日益边缘化,对农民的金融支持越来越少,农民创业缺乏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再创业贷款困难。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很多。许多地方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加之受县域地理位置、人文、科技等条件的影响,经济运行不畅、质量不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城乡之间存在的二元结构、二元体制还没有根本动摇,县乡管理体制、条条块块关系及整个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也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个关键
《经济》:您曾提出要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抓住两个字来思考和实践:一个是“路”,一个是“业”。请您具体谈谈其中的内涵?
曾业松:“路”,就是明确战略思路,选准发展道路,找出本地出路。
中央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体会 “重中之重”就是重发展,重农民利益,重体制创新。发展是前提,农民利益是核心,改革创新是途径。 就是通过体制改革、政策创新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通过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了进一步增加农民利益。这既体现科学发展观,又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这个“重中之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路。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这个新的重农思想,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
发展县域经济要从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经济道路。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找到有自己特色和市场前景的产业,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对特色传统产业,要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建立创新的优势。对新兴特色产业,要集中力量做强企业、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县域经济上水平、上档次。全国许多县域经济强县,如浙江绍兴、义乌等都是靠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商业市场带动起来的。
对于绝大多数县域特别是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县域而言,最需要也最宜于发展民营经济,走民本经济道路。民本经济应该成为县域经济最主要的发展定位。比如温州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千家万户办工厂,千军万马闯市场;得益于个体户、私营企业、家庭工业为主的私营经济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富县先要富民,富民要靠民营。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也就是说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人居、生态环境好了,人家才来投资,经济才能长久繁荣。这是中西部正在壮大的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也是珠三角、长三角县域经济的发展经验。如浙江治理了钱塘江,灾害之江变成锦绣之江,忧患之江变成财富之江,块状经济变成带状经济,浙江变成天下粮仓、天下钱仓。
《经济》:具体到一个县,它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曾业松:就一个县而言,关键是两条。一是从实际出发,二是转变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比如广东增城市先前走开放型道路,重点发展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现在强调发展效益密集型产业。实行了这个转变,只用五年时间财政收入就从6亿增加到50亿。再比如内蒙古是我国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区,重要原因是他们把资源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过去光是挖煤,卖煤,现在煤电、煤油、煤化工产业联动。他们的思路转变了,出路找到了,经济发展水平大大提高了。正因此,伊金霍洛旗经济竞争力从1058位排到现在的85位。
我们从西部发展态势看,2005年发展速度最快的100个县,79个在西部;2006年,59个在西部,22个在中部。这就告诉我们,西部的县也不要悲观失望。只要发展的思路转变了,就有快速发展的可能。
《经济》:“业”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培育主导产业?
曾业松:不完全是。“业”既指培育主导产业,还包括鼓励农民创业。
发展县域经济有了思路,还要有抓手。抓手就是培育支柱产业,用支柱产业来支撑县域经济。这个支柱产业可以是制造业、加工业,也可以是农业、林业、流通业。关键问题是要有特色,要有规模,要有效益。如内蒙古畜牧业有三大产业,不仅有鄂尔多斯的羊绒,有伊利的奶,还有草原兴发的肉。吉林农业加工业产值达千亿元,超过汽车和石化。
如何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根本上要靠农民,靠农民创业。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出现创业热潮,哪个地方经济发展就会出现奇迹。江苏昆山市成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强县,重要原因就是鼓励农民创业,明确提出“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技能,家家有物业”,造就了8万多本地老板,创造了惊人的发展奇迹。
至于农民创业成功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比如河北有个农民叫范现国,高中毕业跟几个朋友合伙办企业生产方便面,牌子叫华龙面。如今华龙面一年产值几十个亿,成了世界第三大方便面生产企业。范现国近来又上了一个饮品产业,牌子叫今麦郎。他要在3到5年时间,再打造一个百亿产业。一个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凭借创业精神和智慧,创造了一个产业发展的奇迹!
当然,农民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受知识水平、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创业有很多难处。此外,目前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对农民创业也有需改进的地方。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去指导,去服务,真心实意为农民营造创业环境。只有这样,农民创业热情才能调动起来,创业智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县域经济才能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