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现状,特别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目前比较常用的课程体系,探寻五年制高职在普通高职院校里更合理、更有效的发展途径,并思考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凸显综合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为高职院校稳定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素质教育
近几年,随着高等级教育规模的扩大,五年制高职也出现较快的发展势头。伴随着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许多问题日益突出,如学制过长、人才培养周期也较长,专业设置调整的困难增等。如何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符合时代特征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一、当前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大多数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套用普通高职的课程体系,没有针对性,学生也不容易接受。目前的五年制高职办学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办在中职院校,前三年在中职院校学习,通过转段考试后,升入对口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二是办在高职院校,五年均在该校学习。这两种办学模式都需要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中高职如何衔接。因为五年制高职学生最终拿的是大专文凭,因此大多数学校均是套用不同专业的普通高职课程体系,这使得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学校管理均有些“水土不服”。
第二,为了追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性,不断提出和增设要求,使得目标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实现。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为了突出人才的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及全面素质,各校都在一味地追求创新,追求多元,忙忙碌碌办学,变得有些不切实际。
第三,现有的课程体系都侧重于学生掌握技能知识和实训,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度不够。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初中毕业,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而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尚不成熟的时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任务不是片面地传授专业知识,片面地发展“工具人”,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二、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1.要树立“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全面把握”的基本理念
当前的学生重视和肯定的是强调实用和应用的科学技术,而不是基础的理论科学。由于竞争和就业压力加大,从目前掀起的“文凭热、证书热”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学历和证书的追求出于功利目的,而非真正的科学精神。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的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的各项素质的基础,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应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最主要的目标。而五年制高职因其既包含基础教育,又包含高等教育,具有特殊性,因此更应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开设课程
在设计课程时,应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学习者适应未来就业、择业、创业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更好地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
3.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应再局限于对某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应把掌握知识与发展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可迁移”能力。
4.加强文化基础课学习,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应重视公共课和基础性课程的作用。实践表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公共课和基础性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在内容选择上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既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吴洪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10-13.
[2]张学松,张书义.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J].天中学刊,2002,17(1):109-113.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素质教育
近几年,随着高等级教育规模的扩大,五年制高职也出现较快的发展势头。伴随着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许多问题日益突出,如学制过长、人才培养周期也较长,专业设置调整的困难增等。如何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符合时代特征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一、当前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大多数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套用普通高职的课程体系,没有针对性,学生也不容易接受。目前的五年制高职办学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办在中职院校,前三年在中职院校学习,通过转段考试后,升入对口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二是办在高职院校,五年均在该校学习。这两种办学模式都需要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中高职如何衔接。因为五年制高职学生最终拿的是大专文凭,因此大多数学校均是套用不同专业的普通高职课程体系,这使得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学校管理均有些“水土不服”。
第二,为了追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性,不断提出和增设要求,使得目标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实现。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为了突出人才的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及全面素质,各校都在一味地追求创新,追求多元,忙忙碌碌办学,变得有些不切实际。
第三,现有的课程体系都侧重于学生掌握技能知识和实训,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度不够。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初中毕业,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而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尚不成熟的时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任务不是片面地传授专业知识,片面地发展“工具人”,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二、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1.要树立“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全面把握”的基本理念
当前的学生重视和肯定的是强调实用和应用的科学技术,而不是基础的理论科学。由于竞争和就业压力加大,从目前掀起的“文凭热、证书热”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学历和证书的追求出于功利目的,而非真正的科学精神。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的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的各项素质的基础,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应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最主要的目标。而五年制高职因其既包含基础教育,又包含高等教育,具有特殊性,因此更应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开设课程
在设计课程时,应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学习者适应未来就业、择业、创业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更好地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
3.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应再局限于对某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应把掌握知识与发展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可迁移”能力。
4.加强文化基础课学习,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应重视公共课和基础性课程的作用。实践表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公共课和基础性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在内容选择上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既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吴洪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10-13.
[2]张学松,张书义.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J].天中学刊,2002,17(1):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