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认识到班级里学困生较多,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导致部分学生不主动学习知识,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氛围沉闷。对于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开展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主要讨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是我国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之一,该时期的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该时期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遗传素质等巨大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具有不同方面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尤为重要。分层教学法这一方式的运用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笔者就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层教学法的含义和意义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任务,并高效学习知识,从而加快数学教学进度。由此可知,分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各个方面存有的差异,分为多个层次后,分层次提问、布置数学题,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快速解决问题,以及求解出习题答案,有效提高全体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因此,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能够使班级里的学困生快速理解知识,独立总结出答案、运用知识解题等,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高,既促进学生进步,又使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可见开展分层教学其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对学生分层
在分层教学之前,首先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将学生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优秀生能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能进一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对于中等生则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对于后进生,则要求他们能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基础的知识,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还需要遵循自愿、公开与动态的管理原则,并让学生意识到分层不是为了划分三六九等,而是为了促使他们自身都能在应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让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不产生排斥。如此,才能让学生自愿参与到考核当中。当考核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分层的结果公开。这个过程中假若教师强加自己的主观意见给学生,那么可能会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因此,在公开分层结果之后,教师很有必要给学生陈述自己的意见以及分组的原则,广听学生的意见,并根据需要调整分组。在分层之后,有的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态度,在学习上突飞猛进;也有学生骄傲自满,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为此,教师要坚持分层的动态化原则,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的分层
教学过程是体现分层教学法的最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环节。首先,教师在课堂开始,向学生传授讲解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所学新知识内容的讲解,注意将讲解内容分层次,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以致运用新知识。其次,在数学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不同知识点进行分层,重点知识重点讲解,甚至为学生预留时间,穿插小练习,使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新知识。最后,在课堂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合理的布置不同的数学习题,在课堂上或者找其他课余时间一对一地对作业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以巩固上课时所学的新知识,使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练习提高。
(三)教学对象的分层
學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直接对象,是分层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只有对初中生按照数学的实际学习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数学知识基础等进行合理的分层,才能更好地将分层教学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分层教学发挥的效果达到最好。比如说,数学任课教师可以有效地结合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教师对该班学生不同的反映,不同的态度对该班学生进行分组;或者根据学生的综合学习基础进行分组等方法,使分组教学法最终效果达到最佳。
(四)课堂设问分层
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同,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让优秀生、中等生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多提出一些问题,并鼓励全班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如此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多鼓励并引导他们学习,结合他们的基础能力布置更加简单的学习任务。以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课的内容为例,笔者在讲解完这部分的内容后,给优秀生与中等生设置了两个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过程是什么?解题过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之处?”而对于后进生,则让他们从以上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回答。如此一来,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或者是后进生,都有发挥的余地,且也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结论
综上可知,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个具体体现,通过此种模式能够对以往教学中的“平衡”弊端加以解决。在班级中开展进度不同的教学,可以激发所有学生的潜力,促使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数学课上,教师应当以学生差异为依据,制定相应教学计划,进而促使所有学生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国. 初中数学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9(12):240.
[2] 邹日生. 浅析乡村中学初一数学学困生心理及矫正策略之我见[J]. 教育教学论坛,2019(24):222-223.
[3] 林碧玉.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当代教研论丛,2019(06):57.
[4] 江中林.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变革的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98.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是我国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之一,该时期的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该时期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遗传素质等巨大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具有不同方面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尤为重要。分层教学法这一方式的运用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笔者就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层教学法的含义和意义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任务,并高效学习知识,从而加快数学教学进度。由此可知,分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各个方面存有的差异,分为多个层次后,分层次提问、布置数学题,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快速解决问题,以及求解出习题答案,有效提高全体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因此,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能够使班级里的学困生快速理解知识,独立总结出答案、运用知识解题等,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高,既促进学生进步,又使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可见开展分层教学其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对学生分层
在分层教学之前,首先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将学生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优秀生能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能进一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对于中等生则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对于后进生,则要求他们能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基础的知识,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还需要遵循自愿、公开与动态的管理原则,并让学生意识到分层不是为了划分三六九等,而是为了促使他们自身都能在应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让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不产生排斥。如此,才能让学生自愿参与到考核当中。当考核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分层的结果公开。这个过程中假若教师强加自己的主观意见给学生,那么可能会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因此,在公开分层结果之后,教师很有必要给学生陈述自己的意见以及分组的原则,广听学生的意见,并根据需要调整分组。在分层之后,有的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态度,在学习上突飞猛进;也有学生骄傲自满,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为此,教师要坚持分层的动态化原则,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的分层
教学过程是体现分层教学法的最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环节。首先,教师在课堂开始,向学生传授讲解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所学新知识内容的讲解,注意将讲解内容分层次,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以致运用新知识。其次,在数学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不同知识点进行分层,重点知识重点讲解,甚至为学生预留时间,穿插小练习,使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新知识。最后,在课堂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合理的布置不同的数学习题,在课堂上或者找其他课余时间一对一地对作业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以巩固上课时所学的新知识,使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练习提高。
(三)教学对象的分层
學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直接对象,是分层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只有对初中生按照数学的实际学习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数学知识基础等进行合理的分层,才能更好地将分层教学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分层教学发挥的效果达到最好。比如说,数学任课教师可以有效地结合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教师对该班学生不同的反映,不同的态度对该班学生进行分组;或者根据学生的综合学习基础进行分组等方法,使分组教学法最终效果达到最佳。
(四)课堂设问分层
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同,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让优秀生、中等生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多提出一些问题,并鼓励全班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如此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多鼓励并引导他们学习,结合他们的基础能力布置更加简单的学习任务。以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课的内容为例,笔者在讲解完这部分的内容后,给优秀生与中等生设置了两个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过程是什么?解题过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之处?”而对于后进生,则让他们从以上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回答。如此一来,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或者是后进生,都有发挥的余地,且也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结论
综上可知,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个具体体现,通过此种模式能够对以往教学中的“平衡”弊端加以解决。在班级中开展进度不同的教学,可以激发所有学生的潜力,促使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数学课上,教师应当以学生差异为依据,制定相应教学计划,进而促使所有学生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国. 初中数学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9(12):240.
[2] 邹日生. 浅析乡村中学初一数学学困生心理及矫正策略之我见[J]. 教育教学论坛,2019(24):222-223.
[3] 林碧玉.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当代教研论丛,2019(06):57.
[4] 江中林.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变革的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