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英国教育改革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ih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开始了以国家课程方案为核心的教育集权化改革历程。在这一曲折复杂的改革历程中所呈现出的集权化趋势是英国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经济转型和时代发展主动采取的一种政策回应。
  教育集权化改革背景
  英国是一个具有自治传统的国家,教师对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拥有很大权力。教育法确立了中央监督、地方管理的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地方教育当局掌握学校人事权、财政权,而将课程管理权交给学校董事会,学校董事会又将课程管理权交给校长。因此,课程管理权实际上掌握在学校特别是校长的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央政府对课程的管理是相当松散的。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英国以重大打击,促使人们反思并寻找原因,许多企业家、政治家及社会团体都将之归咎于教育的失败。英国工业界人士认定,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未能培养合格的劳动力。英国公众也对学校教学质量特别是中学教学质量感到不满,他们认为应提高教育的标准,使教育事业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工业与经济社会的合格人才。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促使政府反思原有的课程管理体制,寻求解决之道。
  1984年6月,英国政府宣布了新的16岁单一考试制度即“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考试。新考试大纲于1986年即开始实施。英国教育科学部、威尔士事务部向议会提交《把学校办得更好》白皮书,其中提出包括课程设置在内的改革重点。
  施行统一的国家课程方案
  1988年7月,经过长时间激烈的辩论,英国国会通过保守党政府1987年所提出的《教育改革法案》。该法案以法令条文的形式,规定从1989年起英国全国所有的公立中小学都实行统一的国家课程,并规定中小学都必须开设核心课程(包括英语、数学和科学三门)和基础课程(包括历史、地理、体育等10门)这两类课程。英国之所以会产生国家课程,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经济再生与国家认同”,因此,“国家课程是兼顾新自由主义的市场机制与新保守主义的国家认同”。
  国家课程的实施是英国课程发展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打破了传统的中央、地方和学校在课程权力分配上的局面。作为影响课程的主要力量的教师失去了很多课程自主权,许多课程决策权落入中央政府之手,教育大臣的权限得到增强。中央政府还成立了全国课程委员舍(NCC)和学校考试与评价委员会(SEAC)以加强对国家课程的实施和考试的监督,同时将以前属于地方教育当局的部分职权下放给各个学校,甚至鼓励部分学校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成为直接接受中央教育科学部拨款的独立学校。教育法还鼓励家长、企业更紧密地介入学校课程的运作过程,以使其进一步担当起教育监督责任。政府将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给予家长和学生择校的权力,使原先的教育制度转变为由消费者(家长和学生)所引导的新教育制度。地方教育当局的权限被削弱,只保留了提供指导的权力,其主要职责是确保全国统一课程在本地区范围内的贯彻和实施。在课程方面,地方教育当局由过去的主体地位下降为执行地位。
  进入1990年代,英国提出的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开始出现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家课程各学科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纲要存在一定问题,一些学科要求过高,内容过多或过难,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和不满。同时,国家课程所要求学校开设的众多课程的教学与评定工作也造成了教师普遍的负担过重,引起了教师对国家课程的反感。尽管英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国家课程的 10门学科不是5至16岁学生所学课程的全部,各地学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学生的需要开设其他课程。但是,在国家课程实施的实际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在国家课程规定的10门学科的教学和评价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他们根本无法再为学生开设其他课程。
  根据1993年教育法的规定,英国政府取消了全国课程委员会和学校考试与评价委员会,建立了新的学校课程与评估局(SCAA)。此外,还成立了教育标准局(OFSTED)以负责参与制定教育标准,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建议。根据1997年教育法,1997年10月,学校课程与评估局(SCAA)与全国职业资格局(NCVQ)合并,组建成课程与资格局(QCA)。该机构具有法令权威性。1998年,课程与资格局受教育大臣的委托,对中小学国家课程改革进行研究。1999年7月,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新的国家课程改革方案出台。
  学校自主的新世纪国家课程
  1999年9月,英国教育大臣布伦基特宣布,英国中小学从2000年9月起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这次国家课程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变革促进学校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国家课程中,大部分的调整都指向制定更加清楚明了的课程要求,增强学校在依据学生和地区需求开发校本课程方面的自主权。经过调整的新的国家课程比较注意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一方面,它明确规定了所有公立学校教学都必须遵循的能力培养目标及等级,配合编制的学习纲要也对教学内容和进度等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使得课程内容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和约束性。另一方面,国家课程又为学校和教师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留下了相当大的自主决定空间,使新的国家课程方案在课程机制上更好地融入英国自身的学校自主传统。以中学课程为例,英国课程与资格局还专门编写了《中学课程的灵活性》小册子,以使学校和教师对课程实施的灵活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进入21世纪以后,英国的教育领域又有新的变化产生。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课程与资格局(QCA)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与资格局对其开发的国家课程进行定期的评议(review),旨在确保它能继续满足学生和社会变革的需求。
  2003年9月,英国政府发布了题为《14—19岁:机会与卓越》的白皮书。该白皮书宣布了新修订的英格兰关键阶段国家课程方案。这一新的关键阶段国家课程方案主要的变化包括:新增科学项目的学习;取消对设计与技术、现代外语的强制性学习;授权学校开设新的课程领域,包括艺术、设计与技术、人文学科和现代外语;提出增加“工作导向学习”(work-related learning)的新要求,并提供了关于这一新的课程领域的非规定性指导框架。   英国对关键阶段国家课程做出上述调整,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变革使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同时确保他们获得以后学习和就业所必不可少的一般学习的核心知识和经验”。年轻人会看到他们的学习将会引导向更深入的教育和就业,并有助于发展各项能力技能,如分析、问题解决、质疑和沟通。
  改善学校教学状况
  为帮助学校更好地施行国家课程,英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基金,用于建设相关的支持网站。例如,课程在线网为学校教师提供教学专业技能(teaching professionals)和各项课程领域的多媒体资源。国家课程行动网提供不同关键阶段学生成绩的标准和学习项目如何转化为实际活动的指导。工作方案网提供学习项目的实践教学方法。网站提供法令所规定的要求的信息和指导,教育与技能部、课程与资格局的建议等详尽的指导和帮助信息。
  2006年10月,课程与资格局又宣布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可以说是新世纪英国教育改革又一重大举措。这次改革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在商业学习、古典学科、经济、英国文学、地理、历史;现代外语及宗教学习和社会科学领域,不再由教师安排及评分,而是由控制评估所取代;控制评估将在指导的条件下进行,或者由资格部门安排,教师评分;或者由教师安排,由资格部门评分;控制评估可能涉及过去传统书面考试中的不同参数,也可以允许在指导条件下使用如互联网等资源;在艺术与设计、设计与技术、国内经济、音乐和体育教育,内部评估应在更有力的安全设施下继续进行;功能性技能的角色和它们的评估安排更清晰,就应做出关于英语和信息技术的决定;数学课程从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标准中取消;首次引入教学修订过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中的学习项目,科学课程的安排则保持不变。
  上述改变于2009年9月开始执行。针对上述变革措施,课程与资格局的主要负责人波斯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现有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系统和课程是有活力的。他表示,课程与资格局有责任确保外部考试评估,如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继续有效可信,这些变革措施将会确保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保持合适的意图,最后减少学生和教师身上的评估负担。课程与资格局将会与伙伴组织、教师等一起努力确保新的控制评估的要素具有严密性、可操作性。
  走向多样化、高标准和选择性
  从英国上述的课程变革历程可以看出,自1988年颁布国家课程开始至今,英国中央政府对学校教育的干预一直在增强,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集权化的趋向。这种集权化的趋势是英国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经济转型和时代发展主动采取的一种政策回应。进入21世纪,课程与资格局提出了“为个人和社会适应21世纪的要求做准备”的口号。课程与资格局明确表示,它的角色定位是“在帮助英国成就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中发挥中心作用”。课程与资格局主要负责人波斯顿则表示,课程与资格局的作用是要“增强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的课程管理政策虽然呈现出集权化的趋势,但是这种集权化和中央集权课程开发机制背景下的集权概念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英国的学校自主传统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强调国家课程的同时,英国的整个教育制度改革的重点仍然是“走向多样化、高标准和选择性”。诚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所说,“我认为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的道路是清晰的,同时,指导改革的方针也是毫不含糊的:教育公正的目标只有通过追求卓越才能实现;只有让学校获得提供个性化教育的自由,才能让孩子真正获得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
  转型期英国的教育改革,一方面强调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国家对于教育的引导作用,呈现出集权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十分重视社会舆论和政府政策的长时间准备,根据自己的国情及时调整改革的策略,从而减少教育改革的阻力,提高教育改革的实效。
其他文献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日前发布《关于正确引导社会力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的公告》,公告中称个别机构和媒体以售卖商品的形式,募集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过度渲染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商业机构、媒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本着尊重事实、尊重隐私、关爱学生的原则,真心实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顺利入学。
2010年5月,教育部已经颁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明确要求“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等”应主动公开。2012年12月,教育部专就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下发通知,明确各高校在财政预决算批复后10个工作日内,将学校网站作为主要信息公开载体,主动向社会公开收支预决算总表、收入预决算表、支出预决算表、财政拨款支出预决算表,并细化公开至项级科目。  据相关资料显示,教育部明文“要求”之后
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也能借鉴这种手法,在课堂中也留下一片空白,让学生去发挥创造,在这片广阔的空白天地中,寻找出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呢?下面,本人从语文课堂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给学生以充分阅读的时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这个浅显的道理,我们教师都懂,也都深有体会。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生怕学生收获太少,或怕被同行斥之为“气氛不活跃,没有创新”,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新阶段,对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的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世界其他国家在课程创新方面的政策与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法国:“重建学校”  2012年新一届法国政府自组建以来,一直强调全面改革教育政策。新任教育部部长万桑·贝雍组建了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总结并反思了当前法国中小学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教学成果低下、
继“丈母娘推高房价”“史上最牛丈母娘有27项择婿标准”之后,丈母娘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婚恋关键词,也出现在教育的视野中。昨日,武汉优秀校长、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在个人博客上的一句话“丈母娘的眼光,可能就是素质教育的眼光”,引发广泛热议。(2012年12月18日《楚天都市报》)  的确,被网络“放大”的这段话,吸引了大量网友的眼球并引发热评。据张基广介绍,那个观点源于他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教了一辈子
《教育与人生》  作 者:梁漱溟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辑录了梁漱溟先生从青年到老年,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年龄阶段,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先生一生都在思考着人生问题和中国发展进步的问题,而中国的教育问题,正是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发展进步。梁先生以他卓绝的智慧和锐利的视角,撕开近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外衣,从诸多方面剖析教育的本质、问题所在及解决办法。在今天中国“坚持优
1978年出生的史爱霞,是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明德小学的骨干教师,多次入选地区建设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工程建设”队伍。刚当四(1)班班主任时,她的学生不热心班级事务,交作业不积极,曾让她灰心。她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改变了学生的心态和成绩呢?  没有荣誉感必然态度不积极  刚接手现在的班级时,史爱霞被自己的学生气坏了。学生们交作业不及时,参加集体活动更不积极。在学校组织的文明礼仪比赛活动
梁江涛在2014年9月16日《工人日报》撰文指出: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领导的子女赴贫困县读书、争夺“高招扶贫”名额的现象,根源在于这一政策不严密,给一些人预留下了违规操作的后门。比如,不少重点高校的贫困专项和定向招生中,没有限定农村户籍要求,而且“贫困专项计划”存在向部分贫困县优质高中聚集的趋势。正是政策存在后门、操作存在漏洞,才让一些官员看到了可以让孩子上重点大学的新途径,才使得一些本来将孩子送往
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将于今年11月25日开始。据了解,对于近来个别考生作弊或者考录人员舞弊的问题,公务员管理机关对出现这种情况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日前,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公务员考录坚持“凡进必考”机制,今后公务员考录将加强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政策立法和制度建设,规范公务员招录的各个环节,使公平性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加强考录工作科学化建设,加强考官、考录人员、面试、阅卷专
2018年7月31日,有网友举报称,斗鱼主播陈一发儿在2016年直播过程中,曾公然把南京大屠杀、东三省沦陷等民族惨痛记忆作为笑料来调侃。随后有网友爆料,称陈一发儿还在游戏中,把游戏人物动作戏称为“参拜靖国神社”,引发诸多网友严重不满。随后,江苏网警官方微博也发布了相关内容,并称“网络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应以身作则,切勿挑战道德底线、僭越法律红线,平台方也应加强管理,切莫因管理不当、放任自流而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