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南通文化遗产的“更新”传承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qi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通文化遗产在城镇化进程中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建设失衡无序,传承出现断裂与退化,缺乏产业支撑与发展空间,认识偏颇与开发不当,与现代社会生活思维方式产生冲突。为适应城镇化的社会环境,本文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提出了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南通文化遗产的“更新”传承。一是转变观念,科学规划;二是创新思路,扩展业态;三是活化更新,双轨并行。“更新”南通文化遗产,促进活态化演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延续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关键词:城镇化 文化遗产 更新
  南通地处长江与海洋的交汇点,形成了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江海文化,集聚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传统人居、农耕、民俗、建筑等传统文化。当前,在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南通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危机。
  一、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变迁对南通文化遗产的影响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城镇化进程中南通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大部分文化遗产保存完好,但也有些已消亡或面临消亡,同时地铁的修建也会使一些建筑遗址面临迁移或毁灭。南通文化遗产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失衡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南通的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一些人文景观、传统村落、旧民居建筑,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对传统村落、旧民居的重新建设开发。为了打造崭新的城市面貌,对传统民居进行拆旧、拆毁或重建,使传统民居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大力推进南通城市建设中,借鉴其他城市建设的经验,使城市面貌开始趋同,使原来一些独具南通特色的历史性文化遗址或民居被单调的新建筑淹没,城市面貌的个性特色丧失。
  2.缺乏文化遗产保护调节机制。群众的保护观念淡漠,为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不惜损坏文化遗产,缺乏相应的监管,历史遗迹被拆毁。
  3.缺乏文化遗产整体系统的保护。缺乏整体环境的保护,进行独线单点的保护,部分传统文化空间被城镇化的高楼大厦代替,在旧城区内兴建新建筑,会使南通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到破坏,出现了新建筑与传统历史建筑不和谐等问题。
  4.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强势,给南通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很多综合问题。地铁建设和错位开发破坏了旧城道路格局,损害了南通文化遗产原生的环境。另外,如果过分强调城镇化个体形式上的独特和怪异,缺乏与整体文化环境的关联性,缺乏历史文化内涵的思考,会导致传统文化、地方特色逐渐消失。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出现退化危机
  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大批的农民涌入城镇,出现农村“空巢化”,传统民俗文化的土壤开始退化,传统文化陷入日渐萎缩甚至消亡的困境。大量非遗项目由于更新慢、发展空间受限、市场活力弱等原因,经济价值难以体现,面临着后继乏人的传承危机,一些具有民间特色的非遗如南通灶头画、跳马伕、长牌等项目逐渐淡出百姓的生活。
  (三)文化遗产产业支撑与发展危机
  南通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并不发达,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文化产业的扶持,开发了一些文化产业园,但文化遗产缺乏有效拓展文化发展的空间,缺乏文化产业的有效支撑。文化遗产产业化是实现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和传承的重要途徑,比如蓝印花布、南通脆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已有一定成效,但南通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共10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多数缺乏产业支撑,面临发展危机。
  (四)现代社会生活思维方式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危机
  回归传统,重视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精神故乡。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与思维方式的进步,一些文化遗产也渐渐在人的内心慢慢消亡。比如童子戏、钟馗戏蝠等带有祭祀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如海门号子、灶头画等生产生活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传承上遇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和挑战。
  二、城镇化进程中南通文化遗产“更新”的概念与意义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命题,是我国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可以量化的物质形态的关注远大于其赖以发展的内化灵魂——文化。但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当宽敞的住房、明亮的厂房、便捷的交通、现代的通信等物质需求的满足一应俱全时,我们最需要的是文化层面的心理满足。我们需要用可持续的态度进行城镇化,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不能让这一历史时期努力追求的发展目标成为下一历史时期强力革除的现实对象,发展的目标要有前瞻性及延续性。
  文化遗产,是由前人创造、今人继承并传之后世的具有历史、科学、艺术、文化等价值的物质及非物质遗存。南通文化遗产是南通地区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有形的建筑、遗址、街区,还是无形的语言、民俗、节庆,都凝聚着南通地方文明的精粹,是南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南通人“乡愁记忆”的载体。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我们逐步积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经验,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发展文化遗产,“更新”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尽可能实现文化遗产活态、良性更新,我们用社会的视角关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是让南通文化遗产仅仅成为“标本”,进行固化式的“保存”,而是实现南通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延续其生命力,重新焕发活力。
  三、城镇化进程中南通文化遗产的“更新”
  (一)转变观念,科学规划
  城镇化是中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我们无法阻止城镇化发展的脚步,但我们可以选择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改变唯“非农产业扩大、人口集聚、城镇空间扩张”的传统粗放式城镇化建设。南通文化遗产不应该成为南通城镇化的“牺牲品”和“障碍物”,我们要科学规划城镇化建设,确立新城镇化建设的理念,综合解决产业布局、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城镇化建设不仅是要建造高楼大厦、商业区、交通网络、社会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建设城市文化与社会文明。文化遗产承载着祖辈先进的文化财富,代表着当地的文化个性,是打造南通特色个性的内在推动力,能留住南通的历史文脉、地域特色。   1.确立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监管。通过政府组织、科学规划、合理分工、依法办事、齐抓共管、责任细化、量化绩效等一系列工作,层层设计,对文化遗产的监管进行确认,建立相关的制度机制。
  2.把文化遗产工作融入城镇化建设。城镇化会带来人群聚居形态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改变,从空间上进行土地功能性升级与转型,大兴土木,改造原来的空间格局。一方面,继续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另一方面,考虑文化产业化的路径,进行“文化遗产+”的深度开发,研究文化资源的深度内涵,为打造城市特色打好文化基础。大力推进文化遗产的文化展示和旅游功能开发,优化周边环境,注重整体性开发。发挥政府的主力作用,联合相关部门,集中财力,吸收社会资金,打造特色文化遗产的开发。
  3.加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合作互动。政府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内生依附的关系,政府可通过政策管理、原则制订、宏观监督,完善对文化遗产的法治管理。广泛论证重要的决策,加大社会参与度,既惠及民生,又能促进主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可以建立文化遗产方面的补偿机制,研究相关政策措施,扭转百姓对文化遗产的观念与态度,激发百姓的积极性,切实取得实效。
  (二)创新思路,扩展业态
  拥有文化资源不代表拥有文化资本,目前拥有文化遗产资源的大中小城市都在不断改革发展,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将文化资源注入城市的文化经济主体,进而达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南通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但文化资源资本化的转变却处于起步阶段,不过这并不失为一个文化发展的机会。南通素有“近代第一城”之美誉,从时间上来说历史并不久远,但也有根可寻,有闻名全国的新石器时代青墩遗址这样“重量级”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南通加大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整合力度,依照南通独有的个性打造属于自己的江海文化,也在积极探索江海文化走出去的道路。如果能够整合南通零散的文化资源,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从时间上和空间上规划一条规范化、具体化的文化资源路线,扩展文化遗产的产业业态,扶持文化遗产项目向产业化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强文化遗产自身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南通城市文化软实力。
  (三)活化更新,双轨并行
  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南通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南通城镇化建设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动力源泉,“南通城镇化”和“南通文化遗产保护”两者共存,双轨并行,而不应该成为對立的两个矛盾体。我们需要对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活化更新,为文化资源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城镇化建设,不仅要建设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空间,也要建设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空间。南通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南通地方文化的灵魂,是南通人共同的信仰和象征,是南通城的核心价值和情感。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文化遗产,将它们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融入南通文化生态的系统中,使城镇化生活更有文化价值与意义,建立江海儿女共同期待的江海文化空间。
  在城镇化社会干预以前,文化遗产实际上经历过“社会选择”,这个过程就是一场“更新”的过程。今天的文化遗产事实上经历过无数次的“更新”,这是自然与社会的选择。城镇化的今天,社会变革加快,经济发展迅猛,文化遗产生存空间受限,外在的力量更为强势,只有在更新中适应新时代、新群体的新要求,给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文化遗产的活态化延续,与城镇化齐头并进,以“更新”应对社会变迁,才是南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淑环.城市化进程中的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昌吉学院学报,2011(02).
  [2]王纬纬,董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新”[J].成都大学学报,2017(12).
  [3]王元.城镇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价值效用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05).
  [4]黄鹤年.江海文化结构与文化大市建设[J].南通师范学校学报,2012(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南通民俗文化产业R-P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CNT050);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南通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125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云,女,硕士,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性内容,主要是对高校教育教学主体内容进行的科学化管理,以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通过有效的创新来优化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方式,使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更高质量地开展,已然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重点思考和探索的内容。本文在明确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方式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创新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深化教育管理工作开
摘要:党的十九大召开推进了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全国高校纷纷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积极向高校学生贯彻十九大精神,革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强化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目前该项工作已取得良好效果。本文着重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并对思政工作水平提升提出几点策略,希望可以推进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实践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时代进步,高校学生受到
摘要:档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能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来进行科学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档案资料使用的效率和效果。虽然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但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规范之处,导致档案信息的价值无法有效地利用。基于此,本文在明确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相关策略,以深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效
射频消融术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快速心律失常的根治方法。消融技术应用的主要限制之一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在左心系统进行的消融。目前发展中的治疗房颤的导管迷宫术牵
摘要:文字是祖先为了记录事物创造的书写符号,也是人类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之一。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是当前全球仅存仍被使用的语言符号,是华人圈广泛使用的语素文字。本文将从表谦副词、敬词分析古汉语礼貌用词与文明。  关键词:古汉语 文明 词汇  受封建制度的影响,我国古汉语中礼貌用词使用规范较为严格,这也从侧面反映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古汉语中有诸多表示自谦的副词,例如《城濮之战》中“既不获
摘要:职业学校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是主体间性理论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确立和提升学生主体能力的重要体现。职业学校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的实现路径须在坚持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的共在性、互动性和共享性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  关键词:职业学校 主体间性 德育课教学 实现路径  主体间性由胡塞尔在《笛卡尔的沉思》一文中首次提及,是主体活动中“主体—主体”关系中内在的性质。[1]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的扬弃,强
摘要:每年都有考生自己的估分和高考成绩相差很多的情况,语文这一科分数的差距主要来自作文分数,而估分不当主要是因为学生不了解高考阅卷的操作规则,不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得到阅卷者青睐。本文拟通过阅卷者的阅卷体验谈谈高考考前写作指导,以期对一线教师的作文教学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作文 高考阅卷 写作指导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任教十几年来,每年都有学生在高考查分后不解地问笔者:“老师,我平时测验的语
摘要: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儒家思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都具有深远影响。礼乐教化在封建社会中具有较强的稳定和统治作用,虽然具有一定的落后性和封建性,但也具有一定的超时代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礼乐教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影响等相关问题,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礼乐教化” 高校 思想政治 价值  儒家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礼乐教化”,“礼”侧重于人伦秩序,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各城市的图书馆规模不断增大,人流也在不断增加。图书资料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图书馆适应当今时代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 资料管理 研究 图书资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图书馆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根据当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进行调整,以此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图书馆将来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的目标。  一、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