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索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pl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永不衰竭的动力。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则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从自己我教学经验出发,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途径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核心。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学生必须掌握好的最基本工具。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多维的、综合性的,它包含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两大基本功能。特别是由于语言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语文学科发展创新思维的独特优势。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依据近几年所学知识及亲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优化教学结构,精心设计和安排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活动,尽量多的给学生思考、感悟、体验的时间和探索、发现、创新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解放思想,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做到:要推陈出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鼓励质疑问难。
  二、教给阅读创新思维方法
  如在课文《乌鸦喝水》教学中,就可以借助“乌鸦衔石子喝到水”的方法,启发学生观察插图寻找更多的喝水途径。或者联系生活,“假如你在野外遇到了类似情况,你要怎么做?”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也使孩子们不自觉得有了野外生存的经验。再如课文《司马光砸缸》中,对于救人的方法,孩子们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有的说:“砸缸多危险,砸伤人也不好啊!”有的说:“找跟绳子拉上来比较安全。”虽然他们的想法很幼稚,但这不正是他们创新思维的展示吗?在《曹冲称象》一课教学中提出的“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本身就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是创新的表现。所以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或老师提出),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结合自己的思考,作出独到的回答,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这样,创新的火花才会越燃越旺。
  三、诱导大胆质疑,催生创新萌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是从提问开始的,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提出一个新问题,从新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质疑。怀疑引起反思,反思导致探索,探索促成创造,真正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落到实处。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四、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过于求同。求同过多,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的弊端。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如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把“我们收回了澳门”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变原意。学生答案多种多样:“澳门被我们收回了。”(被字句)“我们把澳门收回了。”(把字句)“我们不是收回了澳门吗?”(反问句)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收回了澳门。”(双重否定句)
  五、改进教学方法,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正确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智力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调动学生动脑和动手,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灵活选择教法,使学生乐学、会学。如:讨论法,围绕某一问题师生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进行生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法,通过视听形象或描摹性语言,将学生引入文学作品的意境中,去感知美、发现美、引起共鸣、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创设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给予鼓励,给予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健康与否将严重影响到成年期的行为表现,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和谐;活力;评价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存在严重失衡和错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因各种心理障碍而产生的过激行为,给教育者敲响了警钟。据有关研究报道:我国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重视上,仅仅只关注学习的形式,没有让学生深入的去理解和创新所学的知识。在素质教学新形势的促进下,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深
在教学实践中,“课外古诗词背诵”这一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最大的开发和利用。其实,中华古诗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通过对古诗词的背诵,可增强积累,提高语感,让学生受到文化和审美的熏陶。如何用好课外古诗词背诵”?  一、培养兴趣,别出心裁“读”诗词  古诗词的学习关键在于“读”,从读的方法入手,别出心裁,读出兴趣,读出韵味,读出诗情画意。  (1)设置意境,提高传统朗诵水平。在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摘 要:当今是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未来的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21世纪的小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教师们应该着重关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笔者主要基于教师教学角度从备课,课堂管理,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摘 要:通过对比传统大学英语写作课堂和任务型写作课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模式,从而建立一种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的写作教学模式,从而加速学生的语言习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英语写作  一、传统写作课堂和任务型课堂对比  (1)传统写作课堂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为主,所有的教学环节围绕着教师展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自主学习,培养英语自学能力。  关键词:中学英语;激发兴趣;兴趣培养  法国著名作家卢梭在《爱弥尔》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摘 要:阅读教学中的课内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减缓作文的坡度。通过实践证时,阅读教学中进行片段小练笔,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片段;练笔;写作;语言  阅读教学中的课内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消化吸收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也能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可谓一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