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历史、现实经验及对策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e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团结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并开展的重要教育内容.通过梳理我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基于黑龙江省18所中小学的田野调查,从课程目标、师资条件、师生认知情况切入,试图阐明当前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仍存在专业师资不足、师生对民族基本常识掌握不到位等现实困境,采取明确和细化课程目标、构建多维度实施途径、教师树立专业教育理念、结合地缘优势实现民族共存目标等措施,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要主动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把隐性的德育工作贯穿到显性的语言文化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通过提升教师意识能力、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国家形象意识,帮助学生理性看待国家形象,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成为我国形象的坚定认同者和积极塑造者.
辅导员工作室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品牌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汇聚优质育人资源,创新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关键力量.为更好开展高校学生工作,需要辅导员牢牢把握多维育人方向,综合考虑智慧教育与现实育人场景、校内外育人环境,在呼应“育新人”的现实诉求中,共同参与工作室建设,进而实现辅导员个人价值与育人使命的有机融合.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多元要义进行解读,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制度的设计思路,并从凝聚共同愿景、明确发展定位和搭建交流平台等角度提出工作室的建设路径.
在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意义重大,有助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本文从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两者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新时代构建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优良家教家风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政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从“知”优良家教家风、“理”优良家教家风、“信”优良家教家风、“铸”优良家教家风落实四个显性维度,实现课程理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分析与认可结合、批判与创新结合、政治与学理结合,从而更加奠定优良家庭道德在大学生思想中的根基,使学生定好航标,迈步走进新时代,真正发挥思政课教学的“硬核”作用.
高校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在来华留学生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提升我国国际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课题.针对来华留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课程特点,探索相应的实施路径及方法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从高级汉语文化课程入手,通过分析案例为留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