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弃考”现象探讨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是一项关系广大考生教育利益的重要教育制度,也是社会成员流动的主要因素,更是一般人员通往上层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如今"弃考"已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与高考同行。因此,那些把升学当做唯一出路的农村学生的"弃考"行为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弃考"现象,对高教成本、就业现状、社会背景、教育体制等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剖析农村学生"弃考"背后的深层原因,折射现阶段我国教育存在的漏洞,并针对该现象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高考;弃考;人力资本:教育体制
  教育是人力资本主要的投资方式之一,它即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又对个人未来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而高考是人们实现理想、转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对于农村学生来说,高考更是他们成功"跳龙门"的捷径,倘若从理性角度出发,谁也不愿轻言放弃。诚然,近几年来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事件屡见不鲜,表面上看似乎是个人自愿行为,但实际上却是无奈之举。农村学生的"弃考"行为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弃考"行为进行思考:
  一、个人教育投资成本-收益关系失衡
  现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把高等教育视为一种投资行为。作为一种理性的投资行为,其教育投资的收益问题必然成为影响投资行为的关键因素。
  (一)教育投资成本普遍高涨
  高额的教育成本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1990年开始,20多年间高等教育收费涨幅近50倍。虽然增加大学缴费力度有利于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问题,同时起到积极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高额教育成本的"一刀切"现象,我国教育收费政策仅仅考虑的是一个平均值,缺少分层对待,很少考虑城乡差异问题,导致在相同标准的教育体制下,城乡家庭所负担的相对成本差异显著,城市家庭的教育负担率远低于农村家庭,迫于经济压力,农村学生不得不做出放弃高考的痛苦抉择。
  (二)教育投资的预期收入不高
  一个正在考虑是否上大学的人实际上是在两种终身工资报酬流之间做出选择。而个人主观判断对该选择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所以说,个人主观因素也是农村学生弃考的原因之一。
  1、小农意识、陈旧观念思想影响
  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投资视野短浅,未看到正规教育人力资本的"迟效性"和"投资收益的多样性",导致低估教育投资报酬率,给上大学赋予更低的收益。他们将目光仅限于眼前的货币报酬形式上,未看到高等教育给劳动者带来大量的附加收入。当今社会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报酬差距越来越少,甚至应届毕业生工资还不如农民工的报道比比皆是,导致"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并形成一种新思潮,给农村学生造成很大不良影响。
  2、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目前国务院已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视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据了解, 从2000年开始,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率反而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高等教育并没有给学生一个满意的"产出",导致我国进入"知识性失业的陷阱",而更容易掉进该陷阱的往往是贫困的农村学生。
  3、教育观念的转变
  就业寒冬的连锁反应使人们开始怀疑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作用,人们更倾向于强化大学教育的"信号"作用。另外,成才途径的多元化使人们开始寻找其他人力资本投资渠道,比如:网络教育、在职教育、夜校、培养技能的非机构性渠道等。2012年高考分为春季(针对技能培训的高职教育)和秋季(普通高考)两种形式,也反映出国家开始注重这种"技能"专才的培养。
  二、家庭背景及社会阶层的影响
  (一)家庭背景的不同会导致孩子发展潜能机会不公平
  教育具有外部效应,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往往对子女教育的积极影响越大,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可能会使子女在认知及保健等多方面更有优势,对子女成长更有帮助。调查了解,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庭,往往在子女教育支出上投入更多,除了基本教育支出外,为子女全面发展的扩展教育支出也做了大量投入,例如各种课外补习班、聘请各类家教、购买书籍和学习辅助器等,从而使农村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二)家庭背景的不同会导致孩子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经济实力优越的家庭往往把子女送进重点中学,而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面对高额的择校费只能将子女送进普通中学就读。学生所受教育过程的质量差距不断拉大,阶层差距也进一步扩大。拥有丰富文化、经济和社会资本的国家重点院校中,社会上层家庭的子女所占比重较大,农村弱势阶层的子女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正是因为起点不同,才导致面对同一张试卷,城市学生继续大学深造的机会远大于农村学生。因此,在城乡经济和教育质量有显著差距的背景下,对农村学生来说,高考变得坎坷不平,农村学生放弃高考就在所难免。
  (三)家庭的社会关系网对子女的影响
  中国文化背景决定了社会关系网在个人学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个人的社会关系网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背景所带来的。一些社会资源(比如:权利、财富、声望)可以通过个人社会网来获取。而个人社会网的异质性、该网络成员的地位以及个人与该网络成员的关系跟个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中国的人际关系格局可以用"差序理论"来解释,像一块石子丢入水中,形成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该波纹就是所谓的"关系网"。个人社会网的异质性越强,形成的波纹就越广,所获得的社会资源就越多。而农村家庭社会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规模小、趋同性强、异质性较差,从而形成"马太效应",强的更强,弱的更弱,下一代往往会重复他们上一代的命运。这种尴尬的社会背景也是农村学生弃考的因素之一。
  三、心里问题困扰农村学生
  部分贫困农村学生由于经济上的负担,造成了精神和心理的贫困,成为"双困生"。沉重的生活负担使他们形成"过分"的自尊及自闭的心理定势。与城市学生相比之下,农村学生由于自卑,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不合群、沉默寡言等心理特点,导致他们无心学习,从而走上弃考之路。
  四、教育体制不健全
  如果我们仅把农村学生的"弃考"行为归咎于教育投资收益分析、就业难等"短视"行为,只会掩盖"弃考"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体制不健全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一)财政投入不足且各阶段经费分配错位
  现阶段我国教育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而且分配上存在着错位问题。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投入经费比例偏低,城乡教育条件不均。
  2008年数据统计:中途辍学的农村学生中大约有40.3%的是由于自己抵触上学,而非仅仅因为家庭原因。我国现阶段大学教育政策大多是应设立假定条件的,该假定条件是当前有很多农村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所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这一错觉决定了现阶段很多教育政策的制定都是围绕如何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来开展的(比如:奖学金政策、助学贷款政策、特殊困难补助及减免学费政策等),但是忽视了人力资本的动态累计属性:(1)学习有自增机制和倍乘效应,即学習可以导致进一步学习,学习越多的人就越有学习偏好和动机;(2)早期的技能有利于后期技能的发挥;(3)学习能力越强,学习难度就越小,消化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的欲望就越强。
  另外,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呈递减趋势。所以,早期在学习上的投资往往是最有效的,初等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而现阶段大多教育政策仅盯在如何减少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这等于把"寄托对象"给搞错了,高等教育升学机会的不均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机会不均的一种积累和延续,先期教育的发展不均,成为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瓶颈。如果不对农村学生的先期教育做出实质性的改变,那么他们"弃考"行为还会不断重复上演。
  (二)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财政拨款方式配置不公
  我国高校教育投资政策导向是地方政府为主要负担对象,中央财政负担比率低。而我国多数县乡财力有限,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乡级财政往往处于负债运营状态,农村教育无法有效运转。然而,目前普遍将贫困规模的减少及脱贫速度作为该地区政绩的衡量指标,导致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积极性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教育投资不均,必然会导致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失。农村学生要想在综合素质的考试中有好的表现,就必须比城市学生付出更多倍的艰辛。在此影响下,部分农村学生感觉自身竞争力不够,考上理想高校的概率很小,便主动退出竞争。
  (三)功利主义的思想诱惑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经济利益至上、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渗透至教育领域,对教师个人甚至学校整体产生了较深的影响。
  1、教师个人素质对学生影响
  学校部分教师追求个人私利,欣然接受学生家长送礼或者请客等,并因此给这部分学生特殊优待,充满功利主义色彩。有些教师甚至根据学生家长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因素来因"财"施教,给予他们较多的隐性、显性的关注。这就导致贫困学生享有的教师资源严重不公,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还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心里健康,使学生抵触学校氛围,抵触上学。
  另外,极少数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避免成绩较差的学生影响学校整体升学率,部分教师在高考前劝退或者转向职业院校。
  2、教育行政官员功利化
  我国所谓的"重点"中小学学校教育资源上必然占有一定的优势,将招生数量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其目的之一就是将有限的公共教育资源私有化,使人们不得不对"招学生"还是"招孩子他爸"产生质疑。他们选拔学生不是以学生自身素质为依据,而是以学生的家庭背景为标准,这是教育腐败的一个信号。
  除此之外,大学招生制度的不健全也为幕后交易和腐败提供了温床。高考加分政策、自主招生政策,为那些有"背景"的人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成为一部分行政官员以权谋私的工具。特别一些"艺术或体育特长"很多考的不是实力而是金钱和关系。这一系列看似提倡"素质教育"的政策逼迫农村学生知难而退。
  总之,农村学生放弃高考,并非仅仅是因为经济压力,与其相联系的低生产率的家庭及邻里环境、低激励水平、教育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密切相关,紧靠给予经济帮助解决不了。
  五、建议
  农村学生的"弃考"行为是一种"社会之痛"。要想彻底治愈,必须对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1、要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关注农村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打破行政区划,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为农村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2、要将初等教育中的"应试教育 "变为真正的"素质教育"
  通过高考"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想法是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愿望,一旦升学深造梦想落空,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这些农村学生一无所获。因此,政府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开展学历教育同时,注重职业培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高校应大力拓展就业市场和就业渠道
  建立公平的就业机制,为农村大学生实现理想就业提供平台。高等教育大幅扩招的情况下,要调整课程设置、抓教学质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将学校所学与社会所需相结合,培养工作能力强、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4、鼓励学校特别是高校建立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办学机制,实现校企合作
  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保证新知识,大学和社会商界必须保持紧密联系,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努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伊兰伯格,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刘精明.国家、社会阶层和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吕红军.人力资本优先投资与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4]余惠琼,张礼军.透视农村新"读书无用论"[J].中国青年研究,2006,(9).
  [5]王正惠.高考"弃考"后的冷思考:"弃考"弃掉了什么?[J].中国青年研究,2009,(8).
  [6]何英.重庆上万应届高中生放弃高考,读书无用论蔓延[N].重庆晚報,2009-03-28.
  [7]黄云香."万人放弃高考"的价值拷问[N].钦州晚报,2009-04-20.
  作者简介:王俐秀(1986.1-),女,山东烟台人,山东财经大学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刘杰(1987.5-),女,山东德州人,山东财经大学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保质保量地发展学生党员队伍、积极主动地培养党员素质是高校党建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基于全面质量观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全面质量观为视角,提出并分析学生党员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和要素,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全面质量观;党员发展;保证体系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
期刊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收费改革的深化,研究生教育收费问题也日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将对当前研究生教育收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就研究生收费改革的方向提出自己的认识,并进一步探讨研究生教育走向全面收费后出现的长远负面影响及规避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全面收费  目前全国各高校针对研究生教育收费采取的方式仍是不同的,有些院校实行公费,
期刊
摘要:新时期,学生志愿者的组织与管理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特色体现。学生志愿者参与到高校图书馆的日常服务与管理工作当中虽已成为普遍现象,但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与研究。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应如何组织与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这项工作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组织与管理  目前,学生志愿者各项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已成为一些高校图书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师资力量缺乏和辅导实施力度不够的现状,提出系统化实施职业生涯辅导的新思路,调动尽可能多的力量,让职业生涯辅导的内容合理地融入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让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进一步探索实施职业生涯辅导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职业生涯辅导;高职;系统化  职业生涯辅导是围绕职业生涯认识和规划所展开的一系列辅导工作,主要包括自我评估--
期刊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这为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已显示出了诸多弊端,而早以风行欧美的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不断升级 "普高热,职高冷" 的社会现实,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也在逐年下滑,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自控能力较差和找不到学习目标的现象,因而导致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课后的情绪状态不稳定,常因"学生的表现不良"而课后心情不好,更谈不上对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前提下重拾中职教师的尊严,做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是广大中职同仁正在
期刊
摘要:在供电线路中的电力负荷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其中的运行需向设备提供相应之无功功率。本文主要简述了在供配电系统中无功功率的产生、功补偿的意义及补偿方式。笔者具有近三十五年的供电相关经验,对于无功功率及无功补偿有着自己独到的心得,本文即是根据几十年实践经验提出在变频器广泛使用的情况计算无功补偿容量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供电线路 电力负荷 无功功率 无功补偿  在供电线路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
期刊
摘要:介绍热变电阻起动器的结构、主要特点及在东方铜业公司两台制氧压缩机上的应用。热变电阻起动器则克服了传统高压动器起动过程中阻抗值不可调,发热严重,能耗大,不能够连续起动的不足。利用先进液体电阻技术,专为改善大中型高压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性能,延长高压设备使用寿命。  关键词:热变电阻;高压电机;起动器  0 前言  东方铜业公司有两套4000m3制氧设备,两台压缩机都是高压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高
期刊
摘 要: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环节,使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较好的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以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改革为例,从课程设计改革的意义、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设计教学改进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个人看法,为提高和改革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一、课程设计改革的意义  课程设
期刊
摘 要:任務型教学法已逐渐成为我国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各种任务或活动为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本文就任务型教学法和交流型教学法做一简单比较。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交流型教学法  Abstract: Each pedagogic approach is described succinctly so you can quickly underst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