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保质保量地发展学生党员队伍、积极主动地培养党员素质是高校党建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基于全面质量观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全面质量观为视角,提出并分析学生党员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和要素,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全面质量观;党员发展;保证体系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积极主动、保证质量地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在高校的队伍建设、壮大党的力量、扩大党的影响、保证党对高校的领导的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任务,更是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
一、全面质量观下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工业界应用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其基本内涵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由全体成员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队影响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达到生产出消费者满意产品的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过程和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将這一理念引入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过程中,无疑将对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控制与保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党员的质量贯穿于党员发展和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必须理清培养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个要素,通过不断优化和提升各要素水平并合理、科学控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和保证发展培养质量。准确的培养目标、优质的培养资源、规范的培养制度和丰富的培养载体,是促进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缺一不可。
二、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
建立高校大学生培养发展质量保证体系,应坚持全程性、全员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发展性原则。
1、全程性。这表现在各项工作从计划、实施到结果、总结的全面符合。
2、全员性。质量保证不仅需要组织领导的正确领导,还依赖于全体成员的参与。
3、全面性。不仅是大学生党员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等的全面培养,还应包括组织领导、党务工作者等自身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的提高等。
4、系统性。该体系要求建立一套完备的工作要素和运行机制,各项要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其运行过程是是一体的、前后呼应的、相对固定的和具有创新性的。
5、发展性。运作期间,体系在管理目标、管理制度、运行方式、具体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地做出评估和检讨,适时改进设计,使保证其始终能够跟上大学生党员培养形势的发展。
三、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要素分析
由于影响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质量的因素众多,因此高校党员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目标要素
从目标定位来看,高校党员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系统的整体培养目标,旨在促进党员形象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有效推进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的管理,实现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在不断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过程中,使党员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激情。第二个层面是大学生党员的培养目标和素质标准,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应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表现和道德修养;(2)拥有优良的学术学业成果和科技创新能力;(3)日常表现和工作表现突出;(4)具有优秀的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5)群众基础扎实和组织评价良好。
(二)人员要素
1、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统一认识
高层领导者的远见、决策能力对和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全面质量管理得以顺利开展和取得成功保障。同样,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加强领导重视程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责任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党组织领导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将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解决好基层党组织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动基层学生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2、努力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素质,稳定工作队伍
传播学先驱库尔特·卢因指出,把关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把关人都是具有感情、有思想、有各自思考问题的独特方式的个体,都不可避免地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觉来处理问题。因此,把关人的素质从很大程度上决定入关者的素质。高校党务工作者作为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的把关人,是大学生党员质量保证的重要力量。要加强高校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把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数量规模适度、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和当前大学生培养要求的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作为建设目标。
3、严格强化入党联系人培养教育工作,律己与育人相统一
联系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人,是人员要素中的另一重要力量。作为一名已经入党的同志,联系人素质高低及工作实效不仅会影响了新党员的培养质量,同时也决定了其自身素质能否得以保持和提高。因此要做好选拔工作,选拔工作宜早,一般新生入校递交入党申请书不久,就可以讨论和研究入党联系人的选拔和任用问题,同时需要对联系人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应注重对联系人素质的拓展和提高,通过讲座、活动以及及时的考核激励制度确保联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制度要素
作为质量的重要保证,制度要素发挥着约束、监督、评估和激励功能,尤其是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入党动机教育"弱化",坚持党员标准不够,"重发展、轻教育",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等。因此,除了党章所规定的发展和培养教育制度外,我们可以根据高校党建的实际情况,围绕制度的四大功能,建立和完善一套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体系(表1)。
表1
(四)载体要素
党员质量的保证归根结底要依靠基层党支部充满生机的工作和不断进行的创新,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对载体要素的有效创新。
1、以突出的组织载体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有效运转
党是有组织的集合体,党的组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载体,而是党全部工作、全部活动的依托和基点。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完全学分制的推行等都使得原有院、系、班级概念逐步淡化,为此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承担主要责任的党支部也应顺应潮流,有所创新。首先支部建在班上的方式目前仍行之有效,在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团支部、班委会工作的领导性。其次要努力覆盖社区,在此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现行组织设置和社区支部两套组织体系的关系定位和职能划分。再次要不断渗透到学生团体,社团林立、百花齐放,这是高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学生活动专业化趋势之下,学生组织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人数规模日益扩大,这也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和载体,最后要抓好网络载体,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决定了高校党建必须将活动的空间延伸到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建立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红色网站、网络支部,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时效优势,建立网上意识形态阵地。
2、以丰富的活动载体教育管理广大学生党员
有活动才有活力,党组织活动是党组织有朝气、有活力的充分体现,是对广大学生进行党性教育的最好载体。活动载体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有效运转的关键内容,是党建工作的活力所在和生命力所系。党建工作的理念是通过活动传播的,党建工作的信息是通过活动交流的,党建工作的要求是通过活动落实的,党建工作的魅力是通过活动展示的。在新形势下,要拓宽党建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感召力。例如通过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增加对党组织的了解,增强党员党性修养。通过各种结合实际的主题党日活动督促党员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努力关注时事政治,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此外实践中的锻炼往往好过纸上谈兵和理论说教,因此社会实践、挂职锻炼、专题调研志愿服务以及社会工作等形式可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使广大学生在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乃至引领社会的过程中自觉地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3、以厚重的文化载体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凝聚力
现代大学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一种大学精神追求。良好的文化载体不仅可以对身处其中的个人起到行为的制约,更可以发挥凝聚和激励作用。因此在开展党员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化这一有力载体,认真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例如可以用学风、校风、校训与育人理念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来教育、约束广大师生党员,形成全体师生认同的理念,并把这种共同的理念转化为推动高校更快发展的行动力。不仅如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还应将实现党的远大理想与学校以及学生个体发展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根据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整体发展规划,设定好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学生成人成才的具体目标。用现实的发展目标凝聚人心,激发广大学生党员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成才成长的内在精神动力。
建立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和实践,为我党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伍爱.质量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贝淳,等.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3]罗华,等.从质量控制角度谈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J].科教文汇,2008,(6).
[4]岳敏,等.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模型及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8,(3).
[5]曹相智.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工作机制研究[J].硅谷,2009,(2).
[6]胡芳芳.关于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5).
[7]徐明生,廖启静.全面质量观下的优化研究生创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教育,2010,(8).
作者简介:乐怡婷(1981-),女,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全面质量观;党员发展;保证体系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积极主动、保证质量地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在高校的队伍建设、壮大党的力量、扩大党的影响、保证党对高校的领导的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任务,更是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
一、全面质量观下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工业界应用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其基本内涵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由全体成员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队影响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达到生产出消费者满意产品的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过程和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将這一理念引入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过程中,无疑将对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控制与保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党员的质量贯穿于党员发展和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必须理清培养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个要素,通过不断优化和提升各要素水平并合理、科学控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和保证发展培养质量。准确的培养目标、优质的培养资源、规范的培养制度和丰富的培养载体,是促进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缺一不可。
二、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
建立高校大学生培养发展质量保证体系,应坚持全程性、全员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发展性原则。
1、全程性。这表现在各项工作从计划、实施到结果、总结的全面符合。
2、全员性。质量保证不仅需要组织领导的正确领导,还依赖于全体成员的参与。
3、全面性。不仅是大学生党员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等的全面培养,还应包括组织领导、党务工作者等自身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的提高等。
4、系统性。该体系要求建立一套完备的工作要素和运行机制,各项要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其运行过程是是一体的、前后呼应的、相对固定的和具有创新性的。
5、发展性。运作期间,体系在管理目标、管理制度、运行方式、具体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地做出评估和检讨,适时改进设计,使保证其始终能够跟上大学生党员培养形势的发展。
三、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要素分析
由于影响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质量的因素众多,因此高校党员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目标要素
从目标定位来看,高校党员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系统的整体培养目标,旨在促进党员形象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有效推进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的管理,实现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在不断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过程中,使党员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激情。第二个层面是大学生党员的培养目标和素质标准,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应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表现和道德修养;(2)拥有优良的学术学业成果和科技创新能力;(3)日常表现和工作表现突出;(4)具有优秀的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5)群众基础扎实和组织评价良好。
(二)人员要素
1、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统一认识
高层领导者的远见、决策能力对和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全面质量管理得以顺利开展和取得成功保障。同样,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加强领导重视程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责任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党组织领导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将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解决好基层党组织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动基层学生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2、努力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素质,稳定工作队伍
传播学先驱库尔特·卢因指出,把关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把关人都是具有感情、有思想、有各自思考问题的独特方式的个体,都不可避免地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觉来处理问题。因此,把关人的素质从很大程度上决定入关者的素质。高校党务工作者作为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的把关人,是大学生党员质量保证的重要力量。要加强高校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把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数量规模适度、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和当前大学生培养要求的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作为建设目标。
3、严格强化入党联系人培养教育工作,律己与育人相统一
联系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人,是人员要素中的另一重要力量。作为一名已经入党的同志,联系人素质高低及工作实效不仅会影响了新党员的培养质量,同时也决定了其自身素质能否得以保持和提高。因此要做好选拔工作,选拔工作宜早,一般新生入校递交入党申请书不久,就可以讨论和研究入党联系人的选拔和任用问题,同时需要对联系人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应注重对联系人素质的拓展和提高,通过讲座、活动以及及时的考核激励制度确保联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制度要素
作为质量的重要保证,制度要素发挥着约束、监督、评估和激励功能,尤其是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入党动机教育"弱化",坚持党员标准不够,"重发展、轻教育",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等。因此,除了党章所规定的发展和培养教育制度外,我们可以根据高校党建的实际情况,围绕制度的四大功能,建立和完善一套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体系(表1)。
表1
(四)载体要素
党员质量的保证归根结底要依靠基层党支部充满生机的工作和不断进行的创新,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对载体要素的有效创新。
1、以突出的组织载体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有效运转
党是有组织的集合体,党的组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载体,而是党全部工作、全部活动的依托和基点。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完全学分制的推行等都使得原有院、系、班级概念逐步淡化,为此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承担主要责任的党支部也应顺应潮流,有所创新。首先支部建在班上的方式目前仍行之有效,在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团支部、班委会工作的领导性。其次要努力覆盖社区,在此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现行组织设置和社区支部两套组织体系的关系定位和职能划分。再次要不断渗透到学生团体,社团林立、百花齐放,这是高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学生活动专业化趋势之下,学生组织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人数规模日益扩大,这也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和载体,最后要抓好网络载体,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决定了高校党建必须将活动的空间延伸到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建立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红色网站、网络支部,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时效优势,建立网上意识形态阵地。
2、以丰富的活动载体教育管理广大学生党员
有活动才有活力,党组织活动是党组织有朝气、有活力的充分体现,是对广大学生进行党性教育的最好载体。活动载体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有效运转的关键内容,是党建工作的活力所在和生命力所系。党建工作的理念是通过活动传播的,党建工作的信息是通过活动交流的,党建工作的要求是通过活动落实的,党建工作的魅力是通过活动展示的。在新形势下,要拓宽党建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感召力。例如通过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增加对党组织的了解,增强党员党性修养。通过各种结合实际的主题党日活动督促党员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努力关注时事政治,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此外实践中的锻炼往往好过纸上谈兵和理论说教,因此社会实践、挂职锻炼、专题调研志愿服务以及社会工作等形式可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使广大学生在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乃至引领社会的过程中自觉地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3、以厚重的文化载体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凝聚力
现代大学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一种大学精神追求。良好的文化载体不仅可以对身处其中的个人起到行为的制约,更可以发挥凝聚和激励作用。因此在开展党员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化这一有力载体,认真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例如可以用学风、校风、校训与育人理念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来教育、约束广大师生党员,形成全体师生认同的理念,并把这种共同的理念转化为推动高校更快发展的行动力。不仅如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还应将实现党的远大理想与学校以及学生个体发展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根据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整体发展规划,设定好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学生成人成才的具体目标。用现实的发展目标凝聚人心,激发广大学生党员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成才成长的内在精神动力。
建立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和实践,为我党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伍爱.质量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贝淳,等.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3]罗华,等.从质量控制角度谈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J].科教文汇,2008,(6).
[4]岳敏,等.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模型及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8,(3).
[5]曹相智.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工作机制研究[J].硅谷,2009,(2).
[6]胡芳芳.关于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5).
[7]徐明生,廖启静.全面质量观下的优化研究生创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教育,2010,(8).
作者简介:乐怡婷(1981-),女,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