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几年的个性化作文课题研究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完成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作文系列训练的同时,教师为学生写写例文,找找范文,进行师生共同作文,不失为一种最直观明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例文、范文可以清除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心理、思维、知识障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例文,要抓住四个环节和步骤。
一、拟定题目,确立中心
命题作文是最易反映学生水平的常见类型。拟定一个学生“乐于写、善于写、便于写”的题目是作文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发,也为了给学生写好范文,我在命题上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和教材训练结合,二是和学生实际结合,三是和社会生活结合。命题力求明确具体,忌大忌空,不落俗套,让学生喜欢。结合《坎儿井》《我爱故乡的杨梅》《葡萄沟》《小虾》《翠鸟》等课文的学习,我为学生写了《家乡的香梨》《雪白的棉田》等例文。结合学校校舍修建和创文明班级等活动,我写了《学校的花坛》《夸夸咱们五(9)班》《复习三部曲》。结合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主题,我写了《香港回归之夜》《回归的孩子》。结合家乡的变化,我写了《最受我家欢迎的客人》等。在这些作文里,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作文中,洋溢着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这一主旋律。
二、观察积累,成文在胸
作文是表述客观生活的,这就需要一个观察积累、调查了解的过程。只有写认真观察、深入调查过的内容,才是充实的、丰满的。学生的观察调查往往是肤浅的、粗略的,只有经过老师引导的观察才是深刻的、細致的。做好观察和调查仍然不能急于下笔,还需一个归纳整理思维的过程,力求做到烂熟于心,成文在胸,非写不可时再下笔,就势如破竹,水到渠成,作文自然就是成功的。无论是组织学生写《家乡的香梨》《学校的花坛》,还是《夸夸咱们五(9)班》,都经过了一个由看到想、由想到写的过程。
三、学生练笔,教师范文
这里所说的教师范文和通常意义的下水作文是有区别的。形象地说是指:学生作文于先,教师作文于后,学生作文教师改,教师作文学生看。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调查时,对所要表现的事物有了整体把握,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又对学生作文表述客观事物暴露出的技巧问题有了了解,这样,写例文就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纠错功能。我进行写作例文,一般是先构思打腹稿,然后以黑板为“阵地”,公开进行。在写例文时,尊重学生,尽量运用学生的素材、构思和语言。完稿后又征求学生的意见,修改定稿,再由学生整理抄录。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始至终使教学处于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作文能力。
通过长期的训练(1-5年级),同学们在国家级作文大赛获得过(一、二、三等奖)200多次,在报纸杂志上刊登过30余篇作文,从耕耘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对比揣摩、反省提高
学生写了作文,教师写了例文,这只是一项浅表层次的作文教学活动。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还需一个对比揣摩,反省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是读:即反复研读学生自己的作文和教师例文;第二步是想:即找出学生与教师思维表达和文字技巧方面的差异。经过这一读一想,应该说学生对作文之法有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作文水平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必有其利与弊。教师例文也是如此,它最大的欠缺有两个方面:对学生来说,容易形成作文的雷同化,公式化;对教师来说,突出表现是费时间,费精力。针对上述两点欠缺,我也做了一些努力,把教师例文放在学生作文之后进行,尽量运用学生的构思和语句是其中最主要的措施。而如何高效地组织进行教师例文,是今后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以上所述只是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偶尔一得。也许这种方法是蹩脚的、不成功的。归纳成文,只是想和同事们切磋交流作文教学之法,并得到同事们诚恳的帮助。
教师的例文、范文可以清除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心理、思维、知识障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例文,要抓住四个环节和步骤。
一、拟定题目,确立中心
命题作文是最易反映学生水平的常见类型。拟定一个学生“乐于写、善于写、便于写”的题目是作文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发,也为了给学生写好范文,我在命题上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和教材训练结合,二是和学生实际结合,三是和社会生活结合。命题力求明确具体,忌大忌空,不落俗套,让学生喜欢。结合《坎儿井》《我爱故乡的杨梅》《葡萄沟》《小虾》《翠鸟》等课文的学习,我为学生写了《家乡的香梨》《雪白的棉田》等例文。结合学校校舍修建和创文明班级等活动,我写了《学校的花坛》《夸夸咱们五(9)班》《复习三部曲》。结合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主题,我写了《香港回归之夜》《回归的孩子》。结合家乡的变化,我写了《最受我家欢迎的客人》等。在这些作文里,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作文中,洋溢着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这一主旋律。
二、观察积累,成文在胸
作文是表述客观生活的,这就需要一个观察积累、调查了解的过程。只有写认真观察、深入调查过的内容,才是充实的、丰满的。学生的观察调查往往是肤浅的、粗略的,只有经过老师引导的观察才是深刻的、細致的。做好观察和调查仍然不能急于下笔,还需一个归纳整理思维的过程,力求做到烂熟于心,成文在胸,非写不可时再下笔,就势如破竹,水到渠成,作文自然就是成功的。无论是组织学生写《家乡的香梨》《学校的花坛》,还是《夸夸咱们五(9)班》,都经过了一个由看到想、由想到写的过程。
三、学生练笔,教师范文
这里所说的教师范文和通常意义的下水作文是有区别的。形象地说是指:学生作文于先,教师作文于后,学生作文教师改,教师作文学生看。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调查时,对所要表现的事物有了整体把握,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又对学生作文表述客观事物暴露出的技巧问题有了了解,这样,写例文就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纠错功能。我进行写作例文,一般是先构思打腹稿,然后以黑板为“阵地”,公开进行。在写例文时,尊重学生,尽量运用学生的素材、构思和语言。完稿后又征求学生的意见,修改定稿,再由学生整理抄录。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始至终使教学处于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作文能力。
通过长期的训练(1-5年级),同学们在国家级作文大赛获得过(一、二、三等奖)200多次,在报纸杂志上刊登过30余篇作文,从耕耘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对比揣摩、反省提高
学生写了作文,教师写了例文,这只是一项浅表层次的作文教学活动。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还需一个对比揣摩,反省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是读:即反复研读学生自己的作文和教师例文;第二步是想:即找出学生与教师思维表达和文字技巧方面的差异。经过这一读一想,应该说学生对作文之法有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作文水平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必有其利与弊。教师例文也是如此,它最大的欠缺有两个方面:对学生来说,容易形成作文的雷同化,公式化;对教师来说,突出表现是费时间,费精力。针对上述两点欠缺,我也做了一些努力,把教师例文放在学生作文之后进行,尽量运用学生的构思和语句是其中最主要的措施。而如何高效地组织进行教师例文,是今后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以上所述只是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偶尔一得。也许这种方法是蹩脚的、不成功的。归纳成文,只是想和同事们切磋交流作文教学之法,并得到同事们诚恳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