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天,手机收到短信一则:“老同学,我现在是工作不突出,腰椎间盘突出了,快来救我!。“发信人是中学同学老张,五十刚出头,在一家公司当副总,工作很突出,不知啥时腰椎间盘也“突出”了。
老同学遭难,岂能坐视不管?我马上发信问他能否行走,准备去他家里看望。他的回答是“现正开会,晚上还有应酬。”收到此信,我心中有数了。这位老同学仍能参加会议,并且不放弃晚上的“应酬”,病情可能较轻。于是我发短信给他:“明日带CT照片来门诊。”
次日,他开着轿车来了。我看他钻出车门动作灵活,行走步态潇洒,绝不像重症腰腿痛病人。给他做了体格检查,又仔细阅看了CT照片,都与临床表现一致,腰椎间盘只是膨出,而非突出。我将意见告诉了老同学,谁知他却皱起了眉头,说:“一会儿‘突出’,一会儿‘膨出’,还有什么‘脱出’,真把我‘忽悠’糊涂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几个名词,都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但含义却大不一样。遗憾的是,不但病人分辨不清,就是医疗广告、药物说明书,乃至有些影像报告也是混淆模糊。于是我认真解说一番。 人体脊柱椎骨前半部分是近似圆柱形的椎体。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外形像一个小圆饼。“饼”厚约8~10毫米,上下两面是椎体的软骨面,中央的“馅”是胶状的髓核,四周包着的“饼皮”是致密的纤维环。显微镜下观察,“饼皮”纤维层呈同心圆排列,而相邻两层纤维走行方向成30-60度角倾斜交叉。最外层的纤维深扎于椎骨骨质中,里面的纤维则附着于上下软骨板。这样的结构使“饼皮”纤维环相当坚韧,“饼馅”髓核不易向四周移动。
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均含有丰富水分,具有良好弹性,可随脊柱所受压力而变化。当上下压力增加时,其高度就会下降(变扁向四周膨出)。年轻人椎间盘含水分多,弹性好,这种周期性生理变化颇明显。早晨由于卧床休息一夜,椎间盘压力减小,高度略有增加;傍晚由于站立一天,长时间受体重压力,高度稍有下降。人体共有20多个椎间盘,如每个增加1毫米,早晚身长相差即可达2~3厘米。
人的椎间盘无直接血液供应,营养全靠四周和上下软骨渗透,加上负重大,活动多,髓核和纤维环分别于20-30岁以后便发生退变。髓核和纤维环含水量下降,弹性降低,椎间盘膨出渐渐难以逆转。在水平解剖示意图上,可见椎间盘向四周均匀扩大,医生称膨出。侧位图则可见椎间盘变薄。
椎间盘后方纤维环较薄弱。受到损伤后,纤维环部分胶原纤维发生断裂,髓核向侧后方或正后方移动并突起,压迫附近坐骨神经根,引起充血、水肿以至粘连等病理变化。其典型表现是一侧腰部疼痛,经臀部向大腿后方放射,直到小腿和足部,有时还伴有麻木,咳嗽时加重(坐骨神经痛),影响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卧床不起,甚至痛得不能翻身,即为腰椎间盘突出。
如果某处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像破了皮的包子馅冒出来,直接压迫神经根,就叫腰椎间盘脱出。有时冒出的髓核可离开破口,随着人体脊柱活动,向上下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
椎间盘膨出在中老年人多存在,属于老年性生理退变。只要没有压迫神经根,不会引起腰腿疼痛症状,没有必要治疗。必须指出的是,在医疗卫生市场化倾向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可能有人拿它做文章,将其与椎间盘突出症混为一谈,诱导接受过度治疗。
老同学的椎间盘膨出虽不需要治疗,但应该注意预防。至于椎间盘突出和脱出,只差薄薄的一层纤维环,影像表现相似,只有在手术时才能看清楚。不过,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根据病人年龄、发病特点,结合影像检查,可以大致推测得知。这两类病变治疗原则相同。初次发作,症状不甚重者,首先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选择卧硬板床、腰背肌功能锻炼、配戴腰围、牵引、推拿、理疗、贴膏药、搽药水、服药等方法。如效果不好,甚至继续加重,以及症状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可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老同学遭难,岂能坐视不管?我马上发信问他能否行走,准备去他家里看望。他的回答是“现正开会,晚上还有应酬。”收到此信,我心中有数了。这位老同学仍能参加会议,并且不放弃晚上的“应酬”,病情可能较轻。于是我发短信给他:“明日带CT照片来门诊。”
次日,他开着轿车来了。我看他钻出车门动作灵活,行走步态潇洒,绝不像重症腰腿痛病人。给他做了体格检查,又仔细阅看了CT照片,都与临床表现一致,腰椎间盘只是膨出,而非突出。我将意见告诉了老同学,谁知他却皱起了眉头,说:“一会儿‘突出’,一会儿‘膨出’,还有什么‘脱出’,真把我‘忽悠’糊涂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几个名词,都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但含义却大不一样。遗憾的是,不但病人分辨不清,就是医疗广告、药物说明书,乃至有些影像报告也是混淆模糊。于是我认真解说一番。 人体脊柱椎骨前半部分是近似圆柱形的椎体。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外形像一个小圆饼。“饼”厚约8~10毫米,上下两面是椎体的软骨面,中央的“馅”是胶状的髓核,四周包着的“饼皮”是致密的纤维环。显微镜下观察,“饼皮”纤维层呈同心圆排列,而相邻两层纤维走行方向成30-60度角倾斜交叉。最外层的纤维深扎于椎骨骨质中,里面的纤维则附着于上下软骨板。这样的结构使“饼皮”纤维环相当坚韧,“饼馅”髓核不易向四周移动。
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均含有丰富水分,具有良好弹性,可随脊柱所受压力而变化。当上下压力增加时,其高度就会下降(变扁向四周膨出)。年轻人椎间盘含水分多,弹性好,这种周期性生理变化颇明显。早晨由于卧床休息一夜,椎间盘压力减小,高度略有增加;傍晚由于站立一天,长时间受体重压力,高度稍有下降。人体共有20多个椎间盘,如每个增加1毫米,早晚身长相差即可达2~3厘米。
人的椎间盘无直接血液供应,营养全靠四周和上下软骨渗透,加上负重大,活动多,髓核和纤维环分别于20-30岁以后便发生退变。髓核和纤维环含水量下降,弹性降低,椎间盘膨出渐渐难以逆转。在水平解剖示意图上,可见椎间盘向四周均匀扩大,医生称膨出。侧位图则可见椎间盘变薄。
椎间盘后方纤维环较薄弱。受到损伤后,纤维环部分胶原纤维发生断裂,髓核向侧后方或正后方移动并突起,压迫附近坐骨神经根,引起充血、水肿以至粘连等病理变化。其典型表现是一侧腰部疼痛,经臀部向大腿后方放射,直到小腿和足部,有时还伴有麻木,咳嗽时加重(坐骨神经痛),影响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卧床不起,甚至痛得不能翻身,即为腰椎间盘突出。
如果某处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像破了皮的包子馅冒出来,直接压迫神经根,就叫腰椎间盘脱出。有时冒出的髓核可离开破口,随着人体脊柱活动,向上下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
椎间盘膨出在中老年人多存在,属于老年性生理退变。只要没有压迫神经根,不会引起腰腿疼痛症状,没有必要治疗。必须指出的是,在医疗卫生市场化倾向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可能有人拿它做文章,将其与椎间盘突出症混为一谈,诱导接受过度治疗。
老同学的椎间盘膨出虽不需要治疗,但应该注意预防。至于椎间盘突出和脱出,只差薄薄的一层纤维环,影像表现相似,只有在手术时才能看清楚。不过,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根据病人年龄、发病特点,结合影像检查,可以大致推测得知。这两类病变治疗原则相同。初次发作,症状不甚重者,首先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选择卧硬板床、腰背肌功能锻炼、配戴腰围、牵引、推拿、理疗、贴膏药、搽药水、服药等方法。如效果不好,甚至继续加重,以及症状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可行介入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