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抢救甲状腺危象一例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15m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65岁,因"怕热7年,纳差1周,意识障碍3天"入院.患者于7年前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予"他巴唑"治疗,未监测甲功.1个月前自行停用他巴唑,改中药治疗,并服用干海带.2周前停服中药.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呕吐胃内容物,无咖啡色物,伴腹痛及乏力,3天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神智错乱,胡言乱语,烦躁,伴胸闷、心悸加重,予安定等对症处理无效,并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3℃,心率160次/min,当地医院诊断"甲亢危象"予相应处理及冬眠合剂治疗后转入我院。

其他文献
报道3例复发性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患者均为女性,其中病例2为老年女性.病例1主要累及垂体前叶,并侵犯海绵窦和视交叉,病例2则主要累及下丘脑和漏斗部,病例3则是垂体前叶和垂体柄均受累.病例1手术后4个月第一次复发,给予大剂量甲基泼尼龙治疗(HDMPT)有效,但停药后14个月再次复发;病例2中等剂量强的松治疗停药16个月后复发,而病例3则在HDMPT治疗,糖皮质激素减量的过程中复发.3例患者复发
患者女性,26岁,因"停经13周,呕吐消瘦2个月伴心悸多汗5 d"入院.患者2009年11月15 日在南京市鼓楼医院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术,术后成功受孕,双胎.孕1个月出现纳差,恶心呕吐,渐加重至不能进食进水,自2009年12月12 日在常州市妇产医院住院1个月,给予能量合剂及氨基酸支持治疗,体重下降10 kg,并逐渐出现心悸,多汗,颜面部、双手指尖麻木,于2010年1月16日转入本科。
期刊
对餐后血糖认识的历史并不很长,但却经历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包括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等证据的积累,控制餐后血糖药物的问世以及即时血糖监测技术的进步等,目前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已经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本文侧重介绍中国学者对餐后血糖进行的大量研究工作,及其在临床工作中为提高对餐后血糖关注程度与管理水平所作出的努力。
2011年12月2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北京万方数据有限公司编纂的2010年中国期刊主要计量统计指标正式公布。
期刊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疆部分地区常住哈萨克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共收集完整资料2 760例,分析其不同腰围水平和代谢综合征(MS)组分聚集的关系.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随着腰围升高,哈萨克族≥1和≥2个MS组分检出率呈增加趋势,比值比(OR)明显增高.当男性腰围≥91 cm,女性≥88 cm,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距离最短.以此标准哈萨克族MS粗患病
期刊
目的 通过观察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对PPARa转录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改善糖脂代谢的机制.方法 将构建的PPARa表达质粒、PPAR反应元件(PPRE)调控的荧光素酶表达质粒与pRL表达载体以脂质体(SuperFect)瞬时共转染COS-7细胞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替米沙坦及厄贝沙坦,继续培养细胞不同时间,用双荧光索酶基因报告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以反映PPARa转录活性.不同浓度的厄贝沙坦及替米沙坦孵
采用脂肪餐耐量试验观察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后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变化,探讨两者与胰岛素抵抗等的关系.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空腹及餐后血脂代谢均存在异常(P<0.05或P<0.01).尤以餐后脂代谢异常更显著(P<0.05或P<0.01),其因为可能是胰岛素对游离脂肪酸的抑制作用减弱,使餐后游离脂肪酸明显增高而且清除延迟。
肢端肥大症为罕见疾病,发病隐匿,常至中年方获诊断,因而目前对该病女性患者中性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原因所知甚少.完全或部分性促性腺激素缺乏可能与肿瘤占位效应(大腺瘤)及(或)高催乳素血症有关.
期刊
目的 体外观察罗格列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观察对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成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无菌条件下从大鼠长骨骨髓中分离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BMSCs进行纯化、传代扩增,随后在1、2、5、10 μmol/L罗格列酮干预下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培养21 d,进行茜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