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我重新拜读了周弘的“赏识教育”,感触颇深。周弘,一个普通的父亲,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
周弘提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然而在许多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只是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忽略了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蛋!”“你什么时候才能像别人一样不要父母操心?”几次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就被摧垮了。事实上,孩子学习不好更多是心态出了问题。孩子在说话、学走路的时候个个是好孩子,家长对孩子的一切无条件地接纳,而一上学,这种感觉就被破坏了,不是变成“人上人”就是变成“人下人”,要么就变成“人外人”。这种非正常状态,使得孩子不是膨胀,就是压抑,心灵始终不得舒展。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已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赏识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赏识激励。
联想到学校教育现状也不容乐观,职业教育更为严重,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成绩往往大都不理想,而且有的学生思想品质也有问题,也疏于家庭教育,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本来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其反。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我们更需要反思了。
如何做到赏识教育呢?以下几条是我的赏识教育观。
一、“赏识教育”要求老师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与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修养。面对能力与性格有优劣差异的学生。教师必须用爱心去对待他们的一切,哪怕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只有循循善诱地引导,才是让他们走向成功的最佳方式。
说到教师应该了解尊重学生的问题。有一项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是朋友型的而不是事业型的老师。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和蔼可亲,能够成为他们的“大朋友”。所以,教师应当放下架子,主动融入学生当中去,这是深入学生内心的第一步。只有详细观察学生学习生活中喜怒哀乐的每一个细节和思想行为的动向的每一波起伏,才能做到多角度地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好的教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不能因为学生还是孩子就无视他们自身的人格尊严,所以教师应当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来看待,学着尊重他们。
二、“赏识教育”要求老师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赏识”教育从肯定与夸奖开始。在这一点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有一天,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同学,陶行知制止了他,责令他到办公室去。陶行知留在现场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给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位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又掏出第四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谈话结束你可以走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常规教育模式,不是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在了解了事情的經过后,采用“赏识”的策略,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四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有时教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欣赏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促进其进步的强大动力。
三、“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要把握赏识的分寸
虽然对学生的“赏识”要充分,但不能因此走到另一個极端,教师不能因为自己说的好话没有成本就大说特说,不能因为手中的高帽子不花钱就可以随意赏给学生去戴,兵家用兵之道贵精不贵多,老师的“赏识”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既然一个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中发现自己优点一大堆,已经接近于完人和圣人,那他还有什么前进的必要和动力呢?任何时候,教师的“赏识”都不能成为学生满足虚荣和臭美的资本,而应该化作他们要求进步的信心和追求完美的动力。
通过重读周弘的“赏识教育”,我深刻体会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更需要赏识教育,在我们所教的每个班级中都有让老师“头疼”的学生,教育这样的学生就是如此,要尊重他们,以诚相待,放下架子,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赏识,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既成为了吹向他们的第一股温暖春风,又是照耀他们成长的第一缕灿烂阳光。我们离那硕果累累的金秋不远了,也最终必定能够迎来那个桃李满天下的时刻!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
周弘提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然而在许多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只是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忽略了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蛋!”“你什么时候才能像别人一样不要父母操心?”几次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就被摧垮了。事实上,孩子学习不好更多是心态出了问题。孩子在说话、学走路的时候个个是好孩子,家长对孩子的一切无条件地接纳,而一上学,这种感觉就被破坏了,不是变成“人上人”就是变成“人下人”,要么就变成“人外人”。这种非正常状态,使得孩子不是膨胀,就是压抑,心灵始终不得舒展。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已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赏识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赏识激励。
联想到学校教育现状也不容乐观,职业教育更为严重,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成绩往往大都不理想,而且有的学生思想品质也有问题,也疏于家庭教育,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本来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其反。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我们更需要反思了。
如何做到赏识教育呢?以下几条是我的赏识教育观。
一、“赏识教育”要求老师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与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修养。面对能力与性格有优劣差异的学生。教师必须用爱心去对待他们的一切,哪怕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只有循循善诱地引导,才是让他们走向成功的最佳方式。
说到教师应该了解尊重学生的问题。有一项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是朋友型的而不是事业型的老师。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和蔼可亲,能够成为他们的“大朋友”。所以,教师应当放下架子,主动融入学生当中去,这是深入学生内心的第一步。只有详细观察学生学习生活中喜怒哀乐的每一个细节和思想行为的动向的每一波起伏,才能做到多角度地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好的教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不能因为学生还是孩子就无视他们自身的人格尊严,所以教师应当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来看待,学着尊重他们。
二、“赏识教育”要求老师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赏识”教育从肯定与夸奖开始。在这一点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有一天,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同学,陶行知制止了他,责令他到办公室去。陶行知留在现场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给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位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又掏出第四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谈话结束你可以走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常规教育模式,不是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在了解了事情的經过后,采用“赏识”的策略,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四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有时教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欣赏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促进其进步的强大动力。
三、“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要把握赏识的分寸
虽然对学生的“赏识”要充分,但不能因此走到另一個极端,教师不能因为自己说的好话没有成本就大说特说,不能因为手中的高帽子不花钱就可以随意赏给学生去戴,兵家用兵之道贵精不贵多,老师的“赏识”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既然一个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中发现自己优点一大堆,已经接近于完人和圣人,那他还有什么前进的必要和动力呢?任何时候,教师的“赏识”都不能成为学生满足虚荣和臭美的资本,而应该化作他们要求进步的信心和追求完美的动力。
通过重读周弘的“赏识教育”,我深刻体会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更需要赏识教育,在我们所教的每个班级中都有让老师“头疼”的学生,教育这样的学生就是如此,要尊重他们,以诚相待,放下架子,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赏识,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既成为了吹向他们的第一股温暖春风,又是照耀他们成长的第一缕灿烂阳光。我们离那硕果累累的金秋不远了,也最终必定能够迎来那个桃李满天下的时刻!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