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讨课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教学的一种基本的授课方式,它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研讨课在我国却是一种新形式、正在探索的教学手段。该文在分析《交通运输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交通运输学》课程具有实用性较强、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的特点,探讨了在该课程教学中引入研讨课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以及就研讨课教学大纲内容、课堂教学手段、课堂气氛调动几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进而提出针对不同专业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关键词:交通运输学 研讨课 教学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204-02
研讨课(Seminar)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并且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2]。
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开设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研讨课则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对《交通运输学》课程教学中研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1 《交通运输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大纲与学生专业不完全匹配
我国高校的教学大纲的编制大多是由教师自己独立完成,几乎没有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中。所以,教师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通过经验来制定本课程所应该做的活动和任务,却很少明确学生应该在本课程中的所做的具体活动以及要达到的目标。《交通运输学》是交通运输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设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五种基本运输方式,能对其中的五种运输方式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基本的应用,由于每一个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所强调学习的内容也会不同,有的加深对公路运输的教学,有的则侧重铁路运输的教学,还有的突出对几种方式的综合应用。如若是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采取相同的教学大纲,教学老师是轻松了,可是学生却不会感兴趣,因为他们会觉得这和自己的专业偏离太远,找不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不会认真听讲。
1.2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我国大学教学中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教室的最前方设置了一个高出平地的讲台,老师每次到教室都要站在讲台上。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大多情况下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仰头看着老师,内心自然会有敬畏之情,甚至有时候都不敢质疑,而即便产生了问题也往往会反复掂量自己是否有了愚蠢的想法。然而,教师站在讲台上,虽然能够方便监督每一个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但因为心理优势会感觉自己讲的都是正确的,你们只要按照我说的做就可以了,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学生所提的问题很幼稚。这就形成了一个局面:教师高高在上,象征着知识的权威;而学生则位于低位,甚至不敢质疑。这种讲台上下的不平等,也会让学生内心产生不平等,当然不敢或是不自然的去与老师交流。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会受到影响,学习热情不高,创新能力低下。
1.3 教学形式单一
在《交通运输学》教学中,基本上还处于教师讲授,甚至在黑板板书,学生听讲的状态。甚至整节课下来,老师没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出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零交流”的现象。我们知道,交通运输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现象和问题的抽象性,尤其是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交通运输系统关键的组成和生产作业不能当面进行展示或实操,这便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及理性理解。交通运输专业的性质决定所学的课程实践性较强,但很多学生对该专业知之甚少,因此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2 在《交通运输学》教学中应用研讨课教学法的必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许多大学开始引入西方国家的研讨课教学方法。《交通运输学》教学中应用研讨课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在教师指导下组成团队并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在讲授“选择最优的运输方案”专题时,教师指出各种运输方案的优缺点。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可以拟出几个有意义的课题题目,如:“多种运输方式组合分析”“最短路线及最经济路线研究”“最优配送方式选择”等等。
《交通运输学》课本中的知识只是关于各种运输的较为抽象的解释和说明,研讨课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消化、理解和运用。整个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方法迫使学生泡在图书馆和资料室里,以阅读和理解为重心,而不是一味的去背诵教材。此方法还提倡学生2~5人一组来准备一个研究项目,从而可以共同设计选题、共同提出一个研究方案,在讨论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一篇研究论文,并最终以口头表述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例如,4个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围绕“最短路线及最经济路线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每个学生分工不同,学生甲对这些路线进行调研,记录下每个路线长度,成本、时间等参数;学生乙用优化软件对所选路径进行优化;学生丙用仿真软件对所选路径进行仿真演示;学生丁对本课题进行总结分析。这样的一个4人小组,在确定一个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一个具体项目,这对每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协作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交通运输学》这门课程中引入研讨课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3 《交通运输学》教学中应用研讨课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3.1 因材施教,研讨课教学大纲内容与专业匹配
教学大纲要能明确地表明此课程的对象是授课的教师和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教学大纲不是为了方便老师制定的,而是为选这门课的学生制定的。就像使用一个新的产品之前要看使用说明书一样,每个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如果能看到此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注意事项,便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从而能够提高效率。 教学大纲应要能清晰的列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在教学大纲中明显的留有“学生任务”一栏,在该栏里也清楚的列出学生课前应该准备工具及书籍,课中需要进行的活动和课后要做的作业。教学大纲要能灵活变动,即当课程内容更改、教学教师变动时,其相对应的内容及注意事项也要相应地变动。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学期教授同一门课程,教师也要每期编制新的教学大纲。教师要能根据本学期所发现的教学大纲的不妥之处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与本课程相关内容的改变而即时修改教学大纲。
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工作,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对本学科知识的需要,因此教师可采用模块化来组织教学内容,以主干模块保证覆盖大纲要求的知识面,根据学生的专业来选择分支模块内容,即对不同专业需求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笔者认为,该课程对各专业的教学内容组织主要在五大运输系统模块的下层模块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即可,对于汽车运用和物流管理专业,应加强运输过程与组织模块的内容,适当减弱运输工具与设施的内容,而对交通工程、物流工程以及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学则与此不同,需要加强运输工具、设施设备方面的内容。同类专业还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侧重的方向,充分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特点。
3.2 研讨课教室的建设
我国大学教室基本属于单一类型,严重缺乏研讨课教室。因此,需要在可能情况下通过研讨课教室建设来促进研讨课教学的开展。研讨课教室可采用会议室形式,全部为活动桌椅。椅子分成有写字板和没有写字板的两种形式,其中没有写字板的椅子直接布置在圆桌周边,有写字板的椅子放置在第二圈,环绕着桌子。与传统讲授课教室最大的不同是教室里不设置讲台,以实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平等地位,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更加直接充分的讨论。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书面表达,特别是画图来辅助讲解,需要在教室四周设置黑板,同学和教师都可以自由的书写[3]。研讨课的教学与传统的讲授课教学有所区别,教师讲授内容需要更加精简,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而要留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在研讨课教室教学中,所有参与的学生和老师都是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学术和思想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影响,老师不再扮演权威的角色。研讨课的教师类似于主持人,主要负责控制整个研讨进程和推动研讨的深入开展。在研讨中,教师要充分给予每一位学生表现的机会,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做好引导工作,而对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进行鼓励,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跟进学生,有效地控制研讨进程,在研讨教室里,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的发言和表现做好记录,并且针对每一位的表现提出表扬或是建议。参加研讨课的学生需要完成比其他课程更多的任务,包括阅读、记录、引用、推理、口头表达等。教师要能针对一些思维活跃但说话中心不明确的学生提出要求,例如:希望他们下次讨论中注重加入“实例”和“总结”。
3.3 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
在研讨课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问也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用问题驱动来开展教学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可以对某一专题提出几个具体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深度由浅及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在讨论与思考的过程中就可以掌握该专题的重点。
在问题体系的驱动下,课堂教学工作和课后学习活动能够做到很好的衔接。同时,我们应该会明白,学生在课堂学习、研讨以及课后练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将引导工作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保证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受阻碍,除了课堂和课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络工具,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收集、梳理和归纳,并结合这些难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和解答。对于一些难以简要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描述问题的方式,介绍相关的观点,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探讨来进行解决。这种提出问题来找寻答案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教学课堂、解答学生疑惑、拓宽学生视野。此外,在提问与回答的互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来,形成真正的讨论。这样,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会了解到,学生很容易被丰富、具体的案例所吸引,而讨厌一味的课本知识的灌输。《交通运输学》这门课程教学中,可以借助相关的案例开展教学工作,案例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针对具体知识点,特别是不易理解的知识点,通过研讨会案例教学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参加讨论,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增加相应的图片资料或者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比如:讲公路运输时可将公路运输相关的设备、工具,流程,以及该运输方式的各种合理与不合理的运输形式等给学生展示,效果会更好,如能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内容表现更加直观丰富,学生参与的热情将会大大提升,不断培养自己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4 结论
该文探讨了研讨课教学方法在《交通运输学》这门课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研讨课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实际上,如若能将研讨课这种教学模式贯穿于大学本科教育的每一个阶段,或者是该专业的后续相关课程中,将会更加有效的使学生在不断学习训练过程中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利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20-23.
[2]杭文.“问题驱动”教学法在跨学科课程“运输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2(9):72-74.
[3]卢晓东.以研讨课教室建设促进研讨课教学开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67-68.
关键词:交通运输学 研讨课 教学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204-02
研讨课(Seminar)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并且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2]。
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开设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研讨课则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对《交通运输学》课程教学中研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1 《交通运输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大纲与学生专业不完全匹配
我国高校的教学大纲的编制大多是由教师自己独立完成,几乎没有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中。所以,教师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通过经验来制定本课程所应该做的活动和任务,却很少明确学生应该在本课程中的所做的具体活动以及要达到的目标。《交通运输学》是交通运输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设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五种基本运输方式,能对其中的五种运输方式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基本的应用,由于每一个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所强调学习的内容也会不同,有的加深对公路运输的教学,有的则侧重铁路运输的教学,还有的突出对几种方式的综合应用。如若是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采取相同的教学大纲,教学老师是轻松了,可是学生却不会感兴趣,因为他们会觉得这和自己的专业偏离太远,找不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不会认真听讲。
1.2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我国大学教学中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教室的最前方设置了一个高出平地的讲台,老师每次到教室都要站在讲台上。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大多情况下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仰头看着老师,内心自然会有敬畏之情,甚至有时候都不敢质疑,而即便产生了问题也往往会反复掂量自己是否有了愚蠢的想法。然而,教师站在讲台上,虽然能够方便监督每一个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但因为心理优势会感觉自己讲的都是正确的,你们只要按照我说的做就可以了,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学生所提的问题很幼稚。这就形成了一个局面:教师高高在上,象征着知识的权威;而学生则位于低位,甚至不敢质疑。这种讲台上下的不平等,也会让学生内心产生不平等,当然不敢或是不自然的去与老师交流。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会受到影响,学习热情不高,创新能力低下。
1.3 教学形式单一
在《交通运输学》教学中,基本上还处于教师讲授,甚至在黑板板书,学生听讲的状态。甚至整节课下来,老师没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出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零交流”的现象。我们知道,交通运输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现象和问题的抽象性,尤其是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交通运输系统关键的组成和生产作业不能当面进行展示或实操,这便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及理性理解。交通运输专业的性质决定所学的课程实践性较强,但很多学生对该专业知之甚少,因此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2 在《交通运输学》教学中应用研讨课教学法的必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许多大学开始引入西方国家的研讨课教学方法。《交通运输学》教学中应用研讨课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在教师指导下组成团队并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在讲授“选择最优的运输方案”专题时,教师指出各种运输方案的优缺点。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可以拟出几个有意义的课题题目,如:“多种运输方式组合分析”“最短路线及最经济路线研究”“最优配送方式选择”等等。
《交通运输学》课本中的知识只是关于各种运输的较为抽象的解释和说明,研讨课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消化、理解和运用。整个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方法迫使学生泡在图书馆和资料室里,以阅读和理解为重心,而不是一味的去背诵教材。此方法还提倡学生2~5人一组来准备一个研究项目,从而可以共同设计选题、共同提出一个研究方案,在讨论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一篇研究论文,并最终以口头表述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例如,4个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围绕“最短路线及最经济路线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每个学生分工不同,学生甲对这些路线进行调研,记录下每个路线长度,成本、时间等参数;学生乙用优化软件对所选路径进行优化;学生丙用仿真软件对所选路径进行仿真演示;学生丁对本课题进行总结分析。这样的一个4人小组,在确定一个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一个具体项目,这对每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协作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交通运输学》这门课程中引入研讨课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3 《交通运输学》教学中应用研讨课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3.1 因材施教,研讨课教学大纲内容与专业匹配
教学大纲要能明确地表明此课程的对象是授课的教师和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教学大纲不是为了方便老师制定的,而是为选这门课的学生制定的。就像使用一个新的产品之前要看使用说明书一样,每个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如果能看到此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注意事项,便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从而能够提高效率。 教学大纲应要能清晰的列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在教学大纲中明显的留有“学生任务”一栏,在该栏里也清楚的列出学生课前应该准备工具及书籍,课中需要进行的活动和课后要做的作业。教学大纲要能灵活变动,即当课程内容更改、教学教师变动时,其相对应的内容及注意事项也要相应地变动。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学期教授同一门课程,教师也要每期编制新的教学大纲。教师要能根据本学期所发现的教学大纲的不妥之处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与本课程相关内容的改变而即时修改教学大纲。
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工作,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对本学科知识的需要,因此教师可采用模块化来组织教学内容,以主干模块保证覆盖大纲要求的知识面,根据学生的专业来选择分支模块内容,即对不同专业需求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笔者认为,该课程对各专业的教学内容组织主要在五大运输系统模块的下层模块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即可,对于汽车运用和物流管理专业,应加强运输过程与组织模块的内容,适当减弱运输工具与设施的内容,而对交通工程、物流工程以及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学则与此不同,需要加强运输工具、设施设备方面的内容。同类专业还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侧重的方向,充分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特点。
3.2 研讨课教室的建设
我国大学教室基本属于单一类型,严重缺乏研讨课教室。因此,需要在可能情况下通过研讨课教室建设来促进研讨课教学的开展。研讨课教室可采用会议室形式,全部为活动桌椅。椅子分成有写字板和没有写字板的两种形式,其中没有写字板的椅子直接布置在圆桌周边,有写字板的椅子放置在第二圈,环绕着桌子。与传统讲授课教室最大的不同是教室里不设置讲台,以实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平等地位,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更加直接充分的讨论。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书面表达,特别是画图来辅助讲解,需要在教室四周设置黑板,同学和教师都可以自由的书写[3]。研讨课的教学与传统的讲授课教学有所区别,教师讲授内容需要更加精简,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而要留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在研讨课教室教学中,所有参与的学生和老师都是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学术和思想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影响,老师不再扮演权威的角色。研讨课的教师类似于主持人,主要负责控制整个研讨进程和推动研讨的深入开展。在研讨中,教师要充分给予每一位学生表现的机会,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做好引导工作,而对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进行鼓励,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跟进学生,有效地控制研讨进程,在研讨教室里,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的发言和表现做好记录,并且针对每一位的表现提出表扬或是建议。参加研讨课的学生需要完成比其他课程更多的任务,包括阅读、记录、引用、推理、口头表达等。教师要能针对一些思维活跃但说话中心不明确的学生提出要求,例如:希望他们下次讨论中注重加入“实例”和“总结”。
3.3 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
在研讨课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问也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用问题驱动来开展教学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可以对某一专题提出几个具体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深度由浅及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在讨论与思考的过程中就可以掌握该专题的重点。
在问题体系的驱动下,课堂教学工作和课后学习活动能够做到很好的衔接。同时,我们应该会明白,学生在课堂学习、研讨以及课后练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将引导工作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保证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受阻碍,除了课堂和课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络工具,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收集、梳理和归纳,并结合这些难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和解答。对于一些难以简要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描述问题的方式,介绍相关的观点,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探讨来进行解决。这种提出问题来找寻答案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教学课堂、解答学生疑惑、拓宽学生视野。此外,在提问与回答的互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来,形成真正的讨论。这样,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会了解到,学生很容易被丰富、具体的案例所吸引,而讨厌一味的课本知识的灌输。《交通运输学》这门课程教学中,可以借助相关的案例开展教学工作,案例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针对具体知识点,特别是不易理解的知识点,通过研讨会案例教学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参加讨论,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增加相应的图片资料或者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比如:讲公路运输时可将公路运输相关的设备、工具,流程,以及该运输方式的各种合理与不合理的运输形式等给学生展示,效果会更好,如能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内容表现更加直观丰富,学生参与的热情将会大大提升,不断培养自己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4 结论
该文探讨了研讨课教学方法在《交通运输学》这门课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研讨课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实际上,如若能将研讨课这种教学模式贯穿于大学本科教育的每一个阶段,或者是该专业的后续相关课程中,将会更加有效的使学生在不断学习训练过程中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利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20-23.
[2]杭文.“问题驱动”教学法在跨学科课程“运输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2(9):72-74.
[3]卢晓东.以研讨课教室建设促进研讨课教学开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