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是一组1948年10月以后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生活的短镜头。这时候法币已取消,流通的纸币是金圆券。
10月10日是中华民国的国庆节,第二天,《浙瓯日报》有一篇《国庆节杂写》,说道:“往年的国庆,商店装饰一新,大吹大擂,高挂纪念国庆减价优待广告,借广招徕。但昨日商店紧闭,门前贴‘纪念国庆,休假一天’字条”。为什么会出现节日反而不做生意的怪事呢?因为“生意好反而会亏本”。这则杂写,很有典型意义,物价无论涨得多快,也赶不上通货贬价的速度。
10月19日,杭州百货店限购,一次只能买衬衫一件,袜子两双。柜台前顾客排队,商店提早打烊。金刚百货贴出“本店职员终日未能进餐,明日请早。”奎元铍贴出“来源绝迹,明日请早”。门开一条缝,只放熟客进。(洪注:市民抢购,抛出手中金圆券,换取实物。)
首都更惨,10月23日,以“南京抢风”为标题,报导以下情况:“各大商场十室九空,橱内仅有三二乳罩之类聊为点缀。一二商店门口摆有口红胭脂,若干商店竟以报纸掩盖橱窗,肥皂、牙刷、中上香烟亦绝迹,够人寒心”。稍稍实用的东西,都抢购光了。
金融市场也怪象迭起。11月4日报导,上海银根奇紧,暗息已昂至五角以上。温州暗息已达七、八角。比如,借100元,月底要还150-180元。利息正在通货膨胀的后面紧赶。
12月19日报载:“光明火柴公司近因时局影响,沪上各火柴厂纷纷停工,梗片销路断绝(该公司分梗片、火柴二部),售价惨跌,无法维持生产,决定梗片部停工。火柴部分因材料昂贵,税率提高,售价与成本相去甚距(洪注:成本高于售价也),只能减少产量借资维持。至于工人遣散费尚在商谈中。”这样的工厂,只有倒闭一条路了。当年温州现代化工厂绝少,光明火柴公司是其中之一。
过了年,到1949年,每下愈况。2月3日,上海市场红盘开出,物价普涨一倍有余。红盘即春节过后开门做生意,年底年外,数日之内,物价涨了一倍多。
2月6日报载:数百年的叶三宝国药号门口贴出“门市暂停”条子。正大南货店开业仅30天,受高利贷影响,负债50万,周转不灵倒闭。老店新店都吃不消了。
2月11日报载:大号纸蓬(即粗草纸)每把120元。老百姓评论到:还不如直接用金圆券揩屁股来得合算。
2月13日报纸披露;同济米厂老板潜逃,厂内生财机器被存户分拆一空。(洪注:当年许多单位和个人将稻谷存放在米厂,如将钱存银行然。因此有“存户”一词。)
2月16日《浙瓯日报》专论《物价剧涨下的工商业》:“最近两个月来的经验,两天之内物价可涨一、二倍。一天之内,利息的负担可以到本金的一成五。工商业者的命运,只好听天了。尤其是工业,无不直接在高利贷的泥潭中挣扎。”这是日息百分之十五,比起三个月前月息一成五,已有天壤之别了。
2月23日,“华胜钱庄卖掉房屋,元大钱庄亦卖屋。”钱庄并不喜欢物价平稳,有涨有落,正好出卖风云雷雨,从中获利。但如八月十五大潮水一样的通货膨胀,它也被淹没,出卖固定资产了。
3月1日,邮资涨价,每封平信25元,电报每字50元。这“元”是金圆券,如果折算成以前的法币,那么拍一个字的电报,要50×300万等于150000000,每字1.5亿元。任何幻想家,也想不出这样的荒诞情节来。
3月7日广告:“××畏罪潜逃,如有仁人知其下落因而拿获者,酬谷2000市斤,储谷以待,决不食言。”奖金用实物,金圆券已经寿终正寝了。
3月11日,邮电又加价,平信50元,电报每字100元。10天,涨一倍。
3月16日报载:“厦门有三种币制:白米本位,黄金本位,美钞本位”。唯独没有金圆券本位。同日报载:“独立团老战兵每名安家费食谷500斤”。军队和政府,实行的也是“米本位”。
4月13日,温州各家报纸联合启事:“即日起,改以银元为计价标准。”公然宣称不用金圆券。
4月22日,“温州中学省拨(洪注:当年为省立中学)三四月份2700倍补薪,平均每位教职工得20万元,仅买米10来斤,无法维持生活,总请假。”“戡乱期间不敢言罢课, “总请假”一词,闻所未闻。
以上零零星星的“旧闻”,并不系统,但已可以看出蒋政府政权的末日情景,这些新闻的背后,是老百姓的生死挣扎。昧于国民党历史者,可从此篇得知真相。
10月10日是中华民国的国庆节,第二天,《浙瓯日报》有一篇《国庆节杂写》,说道:“往年的国庆,商店装饰一新,大吹大擂,高挂纪念国庆减价优待广告,借广招徕。但昨日商店紧闭,门前贴‘纪念国庆,休假一天’字条”。为什么会出现节日反而不做生意的怪事呢?因为“生意好反而会亏本”。这则杂写,很有典型意义,物价无论涨得多快,也赶不上通货贬价的速度。
10月19日,杭州百货店限购,一次只能买衬衫一件,袜子两双。柜台前顾客排队,商店提早打烊。金刚百货贴出“本店职员终日未能进餐,明日请早。”奎元铍贴出“来源绝迹,明日请早”。门开一条缝,只放熟客进。(洪注:市民抢购,抛出手中金圆券,换取实物。)
首都更惨,10月23日,以“南京抢风”为标题,报导以下情况:“各大商场十室九空,橱内仅有三二乳罩之类聊为点缀。一二商店门口摆有口红胭脂,若干商店竟以报纸掩盖橱窗,肥皂、牙刷、中上香烟亦绝迹,够人寒心”。稍稍实用的东西,都抢购光了。
金融市场也怪象迭起。11月4日报导,上海银根奇紧,暗息已昂至五角以上。温州暗息已达七、八角。比如,借100元,月底要还150-180元。利息正在通货膨胀的后面紧赶。
12月19日报载:“光明火柴公司近因时局影响,沪上各火柴厂纷纷停工,梗片销路断绝(该公司分梗片、火柴二部),售价惨跌,无法维持生产,决定梗片部停工。火柴部分因材料昂贵,税率提高,售价与成本相去甚距(洪注:成本高于售价也),只能减少产量借资维持。至于工人遣散费尚在商谈中。”这样的工厂,只有倒闭一条路了。当年温州现代化工厂绝少,光明火柴公司是其中之一。
过了年,到1949年,每下愈况。2月3日,上海市场红盘开出,物价普涨一倍有余。红盘即春节过后开门做生意,年底年外,数日之内,物价涨了一倍多。
2月6日报载:数百年的叶三宝国药号门口贴出“门市暂停”条子。正大南货店开业仅30天,受高利贷影响,负债50万,周转不灵倒闭。老店新店都吃不消了。
2月11日报载:大号纸蓬(即粗草纸)每把120元。老百姓评论到:还不如直接用金圆券揩屁股来得合算。
2月13日报纸披露;同济米厂老板潜逃,厂内生财机器被存户分拆一空。(洪注:当年许多单位和个人将稻谷存放在米厂,如将钱存银行然。因此有“存户”一词。)
2月16日《浙瓯日报》专论《物价剧涨下的工商业》:“最近两个月来的经验,两天之内物价可涨一、二倍。一天之内,利息的负担可以到本金的一成五。工商业者的命运,只好听天了。尤其是工业,无不直接在高利贷的泥潭中挣扎。”这是日息百分之十五,比起三个月前月息一成五,已有天壤之别了。
2月23日,“华胜钱庄卖掉房屋,元大钱庄亦卖屋。”钱庄并不喜欢物价平稳,有涨有落,正好出卖风云雷雨,从中获利。但如八月十五大潮水一样的通货膨胀,它也被淹没,出卖固定资产了。
3月1日,邮资涨价,每封平信25元,电报每字50元。这“元”是金圆券,如果折算成以前的法币,那么拍一个字的电报,要50×300万等于150000000,每字1.5亿元。任何幻想家,也想不出这样的荒诞情节来。
3月7日广告:“××畏罪潜逃,如有仁人知其下落因而拿获者,酬谷2000市斤,储谷以待,决不食言。”奖金用实物,金圆券已经寿终正寝了。
3月11日,邮电又加价,平信50元,电报每字100元。10天,涨一倍。
3月16日报载:“厦门有三种币制:白米本位,黄金本位,美钞本位”。唯独没有金圆券本位。同日报载:“独立团老战兵每名安家费食谷500斤”。军队和政府,实行的也是“米本位”。
4月13日,温州各家报纸联合启事:“即日起,改以银元为计价标准。”公然宣称不用金圆券。
4月22日,“温州中学省拨(洪注:当年为省立中学)三四月份2700倍补薪,平均每位教职工得20万元,仅买米10来斤,无法维持生活,总请假。”“戡乱期间不敢言罢课, “总请假”一词,闻所未闻。
以上零零星星的“旧闻”,并不系统,但已可以看出蒋政府政权的末日情景,这些新闻的背后,是老百姓的生死挣扎。昧于国民党历史者,可从此篇得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