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商业发展的需要和区别同音词的需要,是量词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使用专用量词和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为量词,是量词特别丰富的主要原因。量词先同数词结合成数量结构再同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名量形式、动量形式和形量形式,是数量短语的主要结构形式。名量形式的结构特点古今汉语不尽相同,动量形式和形量形式的结构特点,古今汉语基本一致,即动量形式都将数量结构列于动词之后,形量形式,都以数量结构列于名词之前。根据事物的特征来使用量词,是量词使用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汉语 量词 数量短语 量词用法
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Chinese Quantifiers Inquiry
HUANG Xiude
(Guangxi Modern Polytechnic College, Hechi, Guangxi 547000)
Abstract Require business development needs and differences homonym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quantifiers; use special quantifiers and nouns, verbs, adjectives inflect for quantifiers, the main reason is particularly rich quantifiers. Quantifier to combine with numerals into the structure and then the same number of nouns, verbs, adjectives amount in the form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name, the amount of momentum in the form and shape form, is the number of the main forms of phrase structur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mount in the form of ancient Chinese name is different,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mount of momentum in the form and shape in the form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re basically the same, that the momentum in the form of both the number of columns in the verb structure, shaped in the form of volume, both in the number of columns in the term structure prior to.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gs to use quantifiers, is the basic law of quantifier use.
Key words Chinese; quantifier; phrase; quantifier usage
量词丰富是现代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那么,量词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和如何壮大,最终成为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在现实中,一些事物的量词五花八门,缺乏规范,影响语言交际和健康发展。量词使用乱象的存在,很不利于语言的学习,为此,本文试就以上的问题做些探究,以请教方家。
1 汉语量词产生和发展壮大的原因
(1)商业发展的需要,使量词应运而生。现代汉语的量词很丰富,古代汉语量词却很少,甲骨文只发现有“俘人十又六人”的个别量词用例,到春秋战国以后,量词用例才渐渐增多,如《战国策·齐策四》“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但那时各地使用量词还不规范,例如《史记·货殖列传》:“牛千足,羊彘千双,童手千指。”牛不用头,羊不用只,人不用个来计量,乍看并不明白,需推算才能知道:牛二百五十头,羊、猪各一千只,僮仆一百人。随着商业的发展,在商品交换中,对事物的计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于是量词才应运而生。
(2)区别同音词和调剂音节的需要,使量词得以发展。汉语是表意文字,音节少,同音词多,在口语交流中,有时需要使用不同的量词才能把同音词区别开来。如“师”和“诗”听起来容易混淆,使用量词说成“三个师”、“三首诗”之类,才可以避免混淆。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四音节词占多数,一些双音节词同数词结合后变成了三音节词,说起来不顺口,加一个量词变成四音节词,说起来才顺口,如说“一人家”不大顺口,加一个量词变成“一户人家”才顺口。由于区别同音词和调剂音节的需要,量词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3)事物使用专用的量词,使量词家族不断壮大。当初,但凡人物禽兽都用“个”做量词,造成人物禽兽不分,为了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就用“只”专作动物的量词。随着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量词使用也越来越专用化了。例如,人有尊卑贵贱,需要在表述上要能反映出来,于是尊者用“位”、“名”作量词,不尊者用“个”、“条”作量词。动物有禽兽之分,飞禽用“只”作量词,走兽用“头”,用“匹”作量词。由于专用量词的纷纷出现,量词家族就得以迅猛发展。
(4)名词、动词、形容词转化为量词,使量词队伍非常庞大。对量词考察发现,许多量词是从名词、动词、形容词转化来的。如:“个”,本义是竹枚,用作量词,常作没有专用量词的人或事物的计量单位。“只”本义为鸟一只,用作量词,常作禽兽的计量单位。“盏”本义为小而浅的杯子,用作量词,常作灯的计量单位。“台”本义指高而平的建筑物,引申指高而平的场地,用作量词,作晚会或者机器的计量单位。“块”本义指土块,用作量词,作块状物的计量单位。“挺”本义为拔,是动词,引申为挺直、挺立、挺拔,用作量词,作姿势挺拔物的计量单位。有些量词先从动词转化为名词,再从名词转化为量词,如:“架”,原指搭设、构筑,是动词,引申为名词后,指架子,再作量词,作有支架物体的计量单位。“把”本义为把持,是动词,引申指可供握住以便控制使用的部件,变成了名词,再转化为量词,作有把手或类似把手器物的东西的计量单位。“方”、“弯”、“曲”、“碧”等形容词,用在名词之前作量词,有突出事物形象或特征的作用。由于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转化为量词,从而使量词的队伍非常庞大。 2 量词运用的结构形式分析
量词运用的结构形式是指量词同数词和名词怎样组成短语的问题。其结构的一般情况是,量词首先同数词结合组成数量结构,然后再同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名量形式、动量形式和形量形式的数量短语。纵观古今汉语的量词用例,名量形式的数量短语,古代汉语常以数量结构列于名词之后,即名词+数量词。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但若数量为“一”,则数词省略,量词直接列于名词之前,如“匹马束丝”,“匹马单枪”,“箪食豆羹”。现代汉语名量形式的的数量短语则以数量结构列于名词之前,即数量词+名词,如“一个酒醉司机开着一部越野车在闹市横冲直闯,太恐怖了!”动量形式的数量短语,古今汉语都将数量结构列于动词之后,如“读了一遍”,“跑了两圈”,“来回三趟”。形量形式的数量短语,往往以形容词临时充当量词,其结构形式,古今汉语都以数量结构列于名词之前,如“一方院落”,“一曲清溪”,“一碧蓝天”等。
3 量词的作用
量词除有具有计量功能之外,还具有表形作用,区别意义作用和表达不同情感的作用。
(1)量词具有明显的表形作用。运用不同的量词能表现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形态特征。 例如,布,既可以用“块”作量词,又可用“匹”作量词,用“块”作量词,能表现布的平面特征,用“匹”作量词,能表现布的卷状形态。
(2) 运用不同的量词能区别不同的意义。例如,“一张地图”,显示的是地图的个体,“一本地图”,显示的则是地图的整体。对同一个对象,使用不同的量词,能表达出不同的感情。例如对人,下列各句分别用“个”、“条”、“位”、“名”作量词,其表达效果大不相同:①看见一个人从那边走过,②看见两条光棍从那边走过,③看见两位老人从那边走过,④看见两名警察在那里巡逻。①和②句叙述者对被叙述者没有敬意,②句表达叙述者轻蔑的感情色彩,③和④句叙述者对被叙述者有敬意。因为“个”的本义指竹条,“条”的本义指木条,它们作量词,主要用于竹条和木条的计量单位,用于人的计量单位,是把人当物看。“位”是站位的意思。《释名·释宫》:“中庭之左右谓之位”。位的本义指朝廷上公卿大夫侯伯子男的站位,引申为地位,用作人的量词,含有敬意。“名”是名字、名声的意思,用作人的量词,也含有敬意。
(3)运用量词能突出表现事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例如,用“粒”或“颗”作豆类等植物果实的量词,能表现了出豆子颗粒状这一形态特征;用“把”或“柄”作刀的量词,能突出“刀有把”或“刀有柄”这一形态特征。又如,用“架”为飞机的量词,能表现飞机静态的外形特征。不同的事物,用不同的量词,能够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如箭用“支”,棋用“盘”,旗用“面”,弓用“张”,路用“条”,蜂用“窝”,鱼用“尾”、骆驼用“峰”,能形象地表现出他们各自静态或动态的特征来。
4 量词的来源及其词类性质
量词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直接从名词转化而来,即原来是名词,后转化为量词。例如:盏,本义为小而浅的杯子,作量词,常用于指小而浅的油灯的计量单位。台,原指高而平的建筑物,引申指高而平的场地,作量词,常用于指舞台演出或者机器设备的计量单位。块,原指土块,后作量词,用于指块状物的计量单位。匹、辆、门、阵、堂、本等词都是从名词转化为量词的。第二种情况是直接从动词转化而来。例如:挺,本义为拔,动词,引申为挺直、挺立、挺拔。作量词,用于计量挺拔的东西。第三种情况是先从动词转化为名词,再作量词。可见,汉语量词都是从名词、动词、形容词转化而来,属于兼类词,其词类系统并非封闭而是开放。
5 量词使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如上所述,量词是因商业发展需要而产生,因区别同音词和调剂音节需要而发展,因借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而不断壮大,那么,量词使用有哪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呢?从对量词用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了量词使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1)根据事物的特征来使用量词。比如气体、液体这些没有固定形状的事物,就根据它们的特征来使用量词。例如气体,可用口吸,用瓶装,用罐装,就可以用“口”、“瓶”、“罐”作气体的计量单位;“水”可用口渴,用杯装,用桶装,就可以用“口”、“杯”、“桶”作水的量词;水多的满条江,少的只有一滴,所以,“江”、“滴”等词可以作水的量词。条形的物体,就可以用“条”作量词,“块”状的物体,就可以用“块”作量词,颗粒状的东西,就可用“颗”、“粒”作量词,能够展开的物体,就可以用“张”作量词,如“一张报纸”,“一张席子”,“一张树叶”。总之,根据事物的特征来选用量词,是量词使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2)以最能突出表现事物特征为原则来使用量词。如“恋人”、“夫妻”,其显著特征是“一对一”关系,用“对”作量词,才突出他们之间的关系特征。“鞋子”的买卖和穿着是以“双”为基本单位的,“双”似乎可以作量词,但鞋子不仅要成双,而且要成对,要左右匹对才行,因此用“对”作量词才能最突出表现鞋子左右搭配的特点和要求。骆驼是体积庞大的吃草动物,可以用“头”、“匹”作量词,但骆驼外形最突出的特征是背上有“峰”,所以,用“峰”作量词,才能更好表现出骆驼的体貌特征。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就需要根据不同表现的需要来使用量词。例如,要表现布的局部特征,则用“块”作量词,要表现布的整体卷状形态,则用“匹”作量词。要显示地图的个体,则说“一张地图”,要显示地图的整体,则说“一本地图”。要表达对人的尊敬,则说“一位先生”或“一名战士”,要表达对人厌恶,则说“一条光棍”或“一个坏蛋”。总之,量词使用有原则性和规律性,也有灵活性和变通性。
参考文献
[1] 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M].商务印书馆,1979.
关键词 汉语 量词 数量短语 量词用法
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Chinese Quantifiers Inquiry
HUANG Xiude
(Guangxi Modern Polytechnic College, Hechi, Guangxi 547000)
Abstract Require business development needs and differences homonym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quantifiers; use special quantifiers and nouns, verbs, adjectives inflect for quantifiers, the main reason is particularly rich quantifiers. Quantifier to combine with numerals into the structure and then the same number of nouns, verbs, adjectives amount in the form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name, the amount of momentum in the form and shape form, is the number of the main forms of phrase structur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mount in the form of ancient Chinese name is different,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mount of momentum in the form and shape in the form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re basically the same, that the momentum in the form of both the number of columns in the verb structure, shaped in the form of volume, both in the number of columns in the term structure prior to.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gs to use quantifiers, is the basic law of quantifier use.
Key words Chinese; quantifier; phrase; quantifier usage
量词丰富是现代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那么,量词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和如何壮大,最终成为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在现实中,一些事物的量词五花八门,缺乏规范,影响语言交际和健康发展。量词使用乱象的存在,很不利于语言的学习,为此,本文试就以上的问题做些探究,以请教方家。
1 汉语量词产生和发展壮大的原因
(1)商业发展的需要,使量词应运而生。现代汉语的量词很丰富,古代汉语量词却很少,甲骨文只发现有“俘人十又六人”的个别量词用例,到春秋战国以后,量词用例才渐渐增多,如《战国策·齐策四》“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但那时各地使用量词还不规范,例如《史记·货殖列传》:“牛千足,羊彘千双,童手千指。”牛不用头,羊不用只,人不用个来计量,乍看并不明白,需推算才能知道:牛二百五十头,羊、猪各一千只,僮仆一百人。随着商业的发展,在商品交换中,对事物的计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于是量词才应运而生。
(2)区别同音词和调剂音节的需要,使量词得以发展。汉语是表意文字,音节少,同音词多,在口语交流中,有时需要使用不同的量词才能把同音词区别开来。如“师”和“诗”听起来容易混淆,使用量词说成“三个师”、“三首诗”之类,才可以避免混淆。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四音节词占多数,一些双音节词同数词结合后变成了三音节词,说起来不顺口,加一个量词变成四音节词,说起来才顺口,如说“一人家”不大顺口,加一个量词变成“一户人家”才顺口。由于区别同音词和调剂音节的需要,量词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3)事物使用专用的量词,使量词家族不断壮大。当初,但凡人物禽兽都用“个”做量词,造成人物禽兽不分,为了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就用“只”专作动物的量词。随着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量词使用也越来越专用化了。例如,人有尊卑贵贱,需要在表述上要能反映出来,于是尊者用“位”、“名”作量词,不尊者用“个”、“条”作量词。动物有禽兽之分,飞禽用“只”作量词,走兽用“头”,用“匹”作量词。由于专用量词的纷纷出现,量词家族就得以迅猛发展。
(4)名词、动词、形容词转化为量词,使量词队伍非常庞大。对量词考察发现,许多量词是从名词、动词、形容词转化来的。如:“个”,本义是竹枚,用作量词,常作没有专用量词的人或事物的计量单位。“只”本义为鸟一只,用作量词,常作禽兽的计量单位。“盏”本义为小而浅的杯子,用作量词,常作灯的计量单位。“台”本义指高而平的建筑物,引申指高而平的场地,用作量词,作晚会或者机器的计量单位。“块”本义指土块,用作量词,作块状物的计量单位。“挺”本义为拔,是动词,引申为挺直、挺立、挺拔,用作量词,作姿势挺拔物的计量单位。有些量词先从动词转化为名词,再从名词转化为量词,如:“架”,原指搭设、构筑,是动词,引申为名词后,指架子,再作量词,作有支架物体的计量单位。“把”本义为把持,是动词,引申指可供握住以便控制使用的部件,变成了名词,再转化为量词,作有把手或类似把手器物的东西的计量单位。“方”、“弯”、“曲”、“碧”等形容词,用在名词之前作量词,有突出事物形象或特征的作用。由于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转化为量词,从而使量词的队伍非常庞大。 2 量词运用的结构形式分析
量词运用的结构形式是指量词同数词和名词怎样组成短语的问题。其结构的一般情况是,量词首先同数词结合组成数量结构,然后再同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名量形式、动量形式和形量形式的数量短语。纵观古今汉语的量词用例,名量形式的数量短语,古代汉语常以数量结构列于名词之后,即名词+数量词。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但若数量为“一”,则数词省略,量词直接列于名词之前,如“匹马束丝”,“匹马单枪”,“箪食豆羹”。现代汉语名量形式的的数量短语则以数量结构列于名词之前,即数量词+名词,如“一个酒醉司机开着一部越野车在闹市横冲直闯,太恐怖了!”动量形式的数量短语,古今汉语都将数量结构列于动词之后,如“读了一遍”,“跑了两圈”,“来回三趟”。形量形式的数量短语,往往以形容词临时充当量词,其结构形式,古今汉语都以数量结构列于名词之前,如“一方院落”,“一曲清溪”,“一碧蓝天”等。
3 量词的作用
量词除有具有计量功能之外,还具有表形作用,区别意义作用和表达不同情感的作用。
(1)量词具有明显的表形作用。运用不同的量词能表现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形态特征。 例如,布,既可以用“块”作量词,又可用“匹”作量词,用“块”作量词,能表现布的平面特征,用“匹”作量词,能表现布的卷状形态。
(2) 运用不同的量词能区别不同的意义。例如,“一张地图”,显示的是地图的个体,“一本地图”,显示的则是地图的整体。对同一个对象,使用不同的量词,能表达出不同的感情。例如对人,下列各句分别用“个”、“条”、“位”、“名”作量词,其表达效果大不相同:①看见一个人从那边走过,②看见两条光棍从那边走过,③看见两位老人从那边走过,④看见两名警察在那里巡逻。①和②句叙述者对被叙述者没有敬意,②句表达叙述者轻蔑的感情色彩,③和④句叙述者对被叙述者有敬意。因为“个”的本义指竹条,“条”的本义指木条,它们作量词,主要用于竹条和木条的计量单位,用于人的计量单位,是把人当物看。“位”是站位的意思。《释名·释宫》:“中庭之左右谓之位”。位的本义指朝廷上公卿大夫侯伯子男的站位,引申为地位,用作人的量词,含有敬意。“名”是名字、名声的意思,用作人的量词,也含有敬意。
(3)运用量词能突出表现事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例如,用“粒”或“颗”作豆类等植物果实的量词,能表现了出豆子颗粒状这一形态特征;用“把”或“柄”作刀的量词,能突出“刀有把”或“刀有柄”这一形态特征。又如,用“架”为飞机的量词,能表现飞机静态的外形特征。不同的事物,用不同的量词,能够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如箭用“支”,棋用“盘”,旗用“面”,弓用“张”,路用“条”,蜂用“窝”,鱼用“尾”、骆驼用“峰”,能形象地表现出他们各自静态或动态的特征来。
4 量词的来源及其词类性质
量词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直接从名词转化而来,即原来是名词,后转化为量词。例如:盏,本义为小而浅的杯子,作量词,常用于指小而浅的油灯的计量单位。台,原指高而平的建筑物,引申指高而平的场地,作量词,常用于指舞台演出或者机器设备的计量单位。块,原指土块,后作量词,用于指块状物的计量单位。匹、辆、门、阵、堂、本等词都是从名词转化为量词的。第二种情况是直接从动词转化而来。例如:挺,本义为拔,动词,引申为挺直、挺立、挺拔。作量词,用于计量挺拔的东西。第三种情况是先从动词转化为名词,再作量词。可见,汉语量词都是从名词、动词、形容词转化而来,属于兼类词,其词类系统并非封闭而是开放。
5 量词使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如上所述,量词是因商业发展需要而产生,因区别同音词和调剂音节需要而发展,因借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而不断壮大,那么,量词使用有哪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呢?从对量词用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了量词使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1)根据事物的特征来使用量词。比如气体、液体这些没有固定形状的事物,就根据它们的特征来使用量词。例如气体,可用口吸,用瓶装,用罐装,就可以用“口”、“瓶”、“罐”作气体的计量单位;“水”可用口渴,用杯装,用桶装,就可以用“口”、“杯”、“桶”作水的量词;水多的满条江,少的只有一滴,所以,“江”、“滴”等词可以作水的量词。条形的物体,就可以用“条”作量词,“块”状的物体,就可以用“块”作量词,颗粒状的东西,就可用“颗”、“粒”作量词,能够展开的物体,就可以用“张”作量词,如“一张报纸”,“一张席子”,“一张树叶”。总之,根据事物的特征来选用量词,是量词使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2)以最能突出表现事物特征为原则来使用量词。如“恋人”、“夫妻”,其显著特征是“一对一”关系,用“对”作量词,才突出他们之间的关系特征。“鞋子”的买卖和穿着是以“双”为基本单位的,“双”似乎可以作量词,但鞋子不仅要成双,而且要成对,要左右匹对才行,因此用“对”作量词才能最突出表现鞋子左右搭配的特点和要求。骆驼是体积庞大的吃草动物,可以用“头”、“匹”作量词,但骆驼外形最突出的特征是背上有“峰”,所以,用“峰”作量词,才能更好表现出骆驼的体貌特征。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就需要根据不同表现的需要来使用量词。例如,要表现布的局部特征,则用“块”作量词,要表现布的整体卷状形态,则用“匹”作量词。要显示地图的个体,则说“一张地图”,要显示地图的整体,则说“一本地图”。要表达对人的尊敬,则说“一位先生”或“一名战士”,要表达对人厌恶,则说“一条光棍”或“一个坏蛋”。总之,量词使用有原则性和规律性,也有灵活性和变通性。
参考文献
[1] 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M].商务印书馆,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