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竞技体育迅猛发展,比赛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重大比赛中,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对运动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靠体力和技术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科学化训练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必由之路。在科学化训练的完整体系中,心理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赛前心理训练至关重要。
关键词赛前心理训练 心理条件 心理障碍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由于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成功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以促进训练水平的更快提高并保证比赛时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已是当前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赛前心理训练主要针对的是赛前短阶段的心理练习,它的针对性使得它的练习内容、方法、执行都始终围绕着运动员个体和要比赛取得好的成绩这一目标进行。因此,运动员个体成为了整个安排的中心,进而运动员训练及比赛的目标、动机、信心、决心、对事业的态度、意志力、适应比赛的各种竞争能力等心理因素都是运动员成功的心理条件,也是这些条件直接影响着身体能力、技术战术、心理能力的提高,而这三种因素正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根本基础。
1 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必要心理条件
1.1 明确的比赛目标以及对目标的不懈追求
一旦确定了比赛目标,就要向着自己即定的目标奋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地努力,任何困难也阻止不了前进的步伐。
1.2 强烈的自我成就动机
热爱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心甘情愿为事业的成功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心血。
1.3 坚定的信心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能够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发挥出来。尤其在暂时落后的情况下,更要奋力挽回不利的局面,争取最后的胜利。只有首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对手。
1.4 敢于挑战的主动竞争精神
敢于面向任何对手,任何困难,主动去迎接各种挑战。敢于竞争、喜欢竞争。
1.5 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
竞技比赛中,运动员需要承受巨大的身体负荷和精神负荷,尤其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双方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变为意念的较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拼搏是左右赛事结果的关键因素。
1.6 保持清醒的头脑
比赛场上,要保证清楚的肌肉感觉、清晰的动作表象、合理的思维、敏锐的观察和准确的判断,即要求必须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才能冷静地去处理比赛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保证技战术水平的有效发挥。
1.7 高度适应环境和抗干扰能力
比赛的环境条件大部分与训练时不同,运动员必须适应比赛时的条件才能在比赛中施展自己的才能,比赛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对比赛条件的适应,这包括对场地器材、气温、时差、不同对手以及观众吵闹等的适应。只有适应力强的运动员才能抵抗各种干扰,保持注意的高度稳定。
1.8 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
在比赛的进程中,双方的比分和胜负局面总在不断的变化,赛事中无论在领先还是落后的情况下,运动员都需要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既不为前一刻的失误懊丧,也不为后一刻的结果担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拼搏,直到赛事结束。
1.9 集体项目必须统一以提高凝聚力
集体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还必须要做到统一目标、统一思想、统一节奏、统一行动。无论是双人项目或四人、多人项目的比赛,实际上是整体竞争力的较量。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没有集体的配合也往往是没有战斗力的。团体的凝聚力对集体性项目比赛的取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运动员在赛前训练中的心理障碍
运动员在赛前和比赛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何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产生的心理障碍,如何采取相应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是心理训练中的重中之重。以下是运动实践中,运动员常见的部分心理障碍表现产生的原因举例:
2.1 对大运动量的恐惧心理
产生原因:(1)对身体超负荷的运动量产生不适感、苦累感。(2)已有伤病或者惧怕伤病带来的严重后果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个人前途。
2.2 精神过度疲劳
产生原因:长期过度训练与竞赛;来自社会、队内外对运动员持续的超强的心理压力以及对比赛或训练的过高期望;性格抑郁,又缺少进行自我心理控制与调节的办法。
2.3 技术动作走样
产生的原因:技术动作掌握的不稳定;完成动作时,运动员受到了客观与主观条件的影响,如环境、身体、心理状态上的变化和差异。
2.4 比赛任务压力大,包袱重
产生原因:运动员对比赛对手缺乏信心,但自己对于比赛的期望值又过高;过多地考虑比赛的结果会产生的各种后果;适应不了竞赛的超强刺激;来自社会、家庭、队内外的影响和压力。
2.5 想赢怕输
产生原因:运动竞赛固有的争名次、分输赢的特点在运动员内心的反映;比赛结果会影响个人功利,是运动成就以及精神、物质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反映;运动员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等高级社会需要能否得到满足。
2.6 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
产生原因:出于比赛超强刺激引起生理和心理压力的负担过重,出现超极限的反应;其他各种主客观刺激因素干扰。
2.7 遇到意外、情绪难以自控
产生的原因:意外的情况会打乱运动员准备好的心理定势。这种超强刺激会干扰运动员的心理平衡,导致情绪过分激动。
3 心理练习在赛前训练中的应用
3.1 对大运动量的恐惧心理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加强医务监督,客观控制训练过程。根据运动员身体变化的指标进行疏导,帮助运动员减缓、消除心理障碍;进行心理诱导,反复具体地讲清大运动量科学训练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大运动量取得的具体成效性;对大运动量已经取得的成效及时向运动员进行反馈与强化,从而增强运动员战胜怕苦怕累怕伤病的消极心理。
3.2 精神过度疲劳的解决策略
依据训练与比赛的节奏,特别注意帮助运动员进行精神放松方面的训练;实施训练比赛的目标管理,对训练与比赛的成功和失败进行科学的归纳;加强心理训练,缓解心理压力;针对性的个人心理训练,对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以及产生精神性过度疲劳的原因进行心理诊断。
3.3 技术动作突然走样的解决策略
(1)进行心理诊断,找出产生此现象的具体原因。如突发性的概念模糊;情绪和意志变化等
(2)加强心理训练,特别是自控能力的训练。
(3)加强念动训练,养成先想后练的训练习惯。
(4)培养勇于挑战困难的意志力,敢于尝试难新动作。
(5)运用最佳战绩回忆法,进行自我情绪调节。
(6)运用自我暗示,加强训练和比赛中的自我调节。
3.4 比赛任务压力大,包袱重的解决策略
(1)进行心理诊断,找出运动员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2)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赛前心理训练。
(3)对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控制训练,把想象参加比赛和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作为心理训练的重点,摆脱对比赛胜负影响的过多考虑。
(4)强化针对性的模拟训练。
3.5 想赢怕输的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1)进行认知训练,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充分做好赛前心理准备和赛后归因分析,树立正确的胜负观。
(2)从实际出发,把全部精力集中于竞赛过程,充分调动自己的身心潜力,不断地强化动机。
(3)进行注意与情绪转移的训练,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积极争上的心理品质。
3.6 注意力分散,思维紊乱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1)进行放松训练,降低身心的紧张程度。
(2)进行有针对性的注意力集中训练。
(3)进行念动训练,想象即将比赛的过程。
3.7 比赛中遇到意外的情况、情绪难以控制解决的策略
做好赛前心理准备训练,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比赛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合理的、有的放矢的、针对性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以促进训练水平的更快提高并保证比赛时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是当前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密切配合、亲密合作来共同完成的必须的工作,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切实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来取得优秀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田径.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
[2]丁雪琴,殷恒婵.运动心理训练与评价.文津出版社,1997.12.
关键词赛前心理训练 心理条件 心理障碍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由于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成功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以促进训练水平的更快提高并保证比赛时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已是当前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赛前心理训练主要针对的是赛前短阶段的心理练习,它的针对性使得它的练习内容、方法、执行都始终围绕着运动员个体和要比赛取得好的成绩这一目标进行。因此,运动员个体成为了整个安排的中心,进而运动员训练及比赛的目标、动机、信心、决心、对事业的态度、意志力、适应比赛的各种竞争能力等心理因素都是运动员成功的心理条件,也是这些条件直接影响着身体能力、技术战术、心理能力的提高,而这三种因素正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根本基础。
1 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必要心理条件
1.1 明确的比赛目标以及对目标的不懈追求
一旦确定了比赛目标,就要向着自己即定的目标奋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地努力,任何困难也阻止不了前进的步伐。
1.2 强烈的自我成就动机
热爱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心甘情愿为事业的成功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心血。
1.3 坚定的信心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能够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发挥出来。尤其在暂时落后的情况下,更要奋力挽回不利的局面,争取最后的胜利。只有首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对手。
1.4 敢于挑战的主动竞争精神
敢于面向任何对手,任何困难,主动去迎接各种挑战。敢于竞争、喜欢竞争。
1.5 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
竞技比赛中,运动员需要承受巨大的身体负荷和精神负荷,尤其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双方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变为意念的较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拼搏是左右赛事结果的关键因素。
1.6 保持清醒的头脑
比赛场上,要保证清楚的肌肉感觉、清晰的动作表象、合理的思维、敏锐的观察和准确的判断,即要求必须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才能冷静地去处理比赛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保证技战术水平的有效发挥。
1.7 高度适应环境和抗干扰能力
比赛的环境条件大部分与训练时不同,运动员必须适应比赛时的条件才能在比赛中施展自己的才能,比赛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对比赛条件的适应,这包括对场地器材、气温、时差、不同对手以及观众吵闹等的适应。只有适应力强的运动员才能抵抗各种干扰,保持注意的高度稳定。
1.8 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
在比赛的进程中,双方的比分和胜负局面总在不断的变化,赛事中无论在领先还是落后的情况下,运动员都需要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既不为前一刻的失误懊丧,也不为后一刻的结果担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拼搏,直到赛事结束。
1.9 集体项目必须统一以提高凝聚力
集体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还必须要做到统一目标、统一思想、统一节奏、统一行动。无论是双人项目或四人、多人项目的比赛,实际上是整体竞争力的较量。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没有集体的配合也往往是没有战斗力的。团体的凝聚力对集体性项目比赛的取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运动员在赛前训练中的心理障碍
运动员在赛前和比赛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何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产生的心理障碍,如何采取相应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是心理训练中的重中之重。以下是运动实践中,运动员常见的部分心理障碍表现产生的原因举例:
2.1 对大运动量的恐惧心理
产生原因:(1)对身体超负荷的运动量产生不适感、苦累感。(2)已有伤病或者惧怕伤病带来的严重后果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个人前途。
2.2 精神过度疲劳
产生原因:长期过度训练与竞赛;来自社会、队内外对运动员持续的超强的心理压力以及对比赛或训练的过高期望;性格抑郁,又缺少进行自我心理控制与调节的办法。
2.3 技术动作走样
产生的原因:技术动作掌握的不稳定;完成动作时,运动员受到了客观与主观条件的影响,如环境、身体、心理状态上的变化和差异。
2.4 比赛任务压力大,包袱重
产生原因:运动员对比赛对手缺乏信心,但自己对于比赛的期望值又过高;过多地考虑比赛的结果会产生的各种后果;适应不了竞赛的超强刺激;来自社会、家庭、队内外的影响和压力。
2.5 想赢怕输
产生原因:运动竞赛固有的争名次、分输赢的特点在运动员内心的反映;比赛结果会影响个人功利,是运动成就以及精神、物质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反映;运动员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等高级社会需要能否得到满足。
2.6 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
产生原因:出于比赛超强刺激引起生理和心理压力的负担过重,出现超极限的反应;其他各种主客观刺激因素干扰。
2.7 遇到意外、情绪难以自控
产生的原因:意外的情况会打乱运动员准备好的心理定势。这种超强刺激会干扰运动员的心理平衡,导致情绪过分激动。
3 心理练习在赛前训练中的应用
3.1 对大运动量的恐惧心理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加强医务监督,客观控制训练过程。根据运动员身体变化的指标进行疏导,帮助运动员减缓、消除心理障碍;进行心理诱导,反复具体地讲清大运动量科学训练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大运动量取得的具体成效性;对大运动量已经取得的成效及时向运动员进行反馈与强化,从而增强运动员战胜怕苦怕累怕伤病的消极心理。
3.2 精神过度疲劳的解决策略
依据训练与比赛的节奏,特别注意帮助运动员进行精神放松方面的训练;实施训练比赛的目标管理,对训练与比赛的成功和失败进行科学的归纳;加强心理训练,缓解心理压力;针对性的个人心理训练,对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以及产生精神性过度疲劳的原因进行心理诊断。
3.3 技术动作突然走样的解决策略
(1)进行心理诊断,找出产生此现象的具体原因。如突发性的概念模糊;情绪和意志变化等
(2)加强心理训练,特别是自控能力的训练。
(3)加强念动训练,养成先想后练的训练习惯。
(4)培养勇于挑战困难的意志力,敢于尝试难新动作。
(5)运用最佳战绩回忆法,进行自我情绪调节。
(6)运用自我暗示,加强训练和比赛中的自我调节。
3.4 比赛任务压力大,包袱重的解决策略
(1)进行心理诊断,找出运动员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2)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赛前心理训练。
(3)对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控制训练,把想象参加比赛和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作为心理训练的重点,摆脱对比赛胜负影响的过多考虑。
(4)强化针对性的模拟训练。
3.5 想赢怕输的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1)进行认知训练,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充分做好赛前心理准备和赛后归因分析,树立正确的胜负观。
(2)从实际出发,把全部精力集中于竞赛过程,充分调动自己的身心潜力,不断地强化动机。
(3)进行注意与情绪转移的训练,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积极争上的心理品质。
3.6 注意力分散,思维紊乱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1)进行放松训练,降低身心的紧张程度。
(2)进行有针对性的注意力集中训练。
(3)进行念动训练,想象即将比赛的过程。
3.7 比赛中遇到意外的情况、情绪难以控制解决的策略
做好赛前心理准备训练,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比赛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合理的、有的放矢的、针对性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以促进训练水平的更快提高并保证比赛时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是当前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密切配合、亲密合作来共同完成的必须的工作,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切实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来取得优秀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田径.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
[2]丁雪琴,殷恒婵.运动心理训练与评价.文津出版社,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