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情境式”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jcrazytb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可按照教学目标的需要,从“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四方面要求,指导学生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课文文字背后的内涵和作者所表达的情境,只有理解课文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式;阅读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不应以教师片面的个人思维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不能以全班集体朗读来代替学生的个性阅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虽然讲解的时间多,花费的心血大,但收效甚微。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教师可按照教学目标的需要,从“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四方面要求,指导学生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课文文字背后的内涵和作者所创设的情境,只有理解课文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问题的有效设计
   问题的设计有没有符合课文的情境,有没有紧扣文本重难点,能不能帮助学生体验感悟是衡量问题有效性的前提条件。紧扣文本主题,发人深思的教学问题能帮助学生点燃思维的火花,引起思想的共鸣,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探索文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问题的设计具有启发性,又能立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際,能使学生积极阅读课文,深入思考。简而言之,这种问题就是学生没有经过阅读就答不出来,但通过深入阅读、整体感知、讨论思考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的。这种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想一想”“跳一跳”“摘果子”的问题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研读文本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掌握作者写作手法及表达方法。
   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略读课文时,千万不能以教学讲读课文的方法逐句逐段去分析讲解,而应紧紧围绕“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现在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即可。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使其很自然地对整篇课文作了整合思考,清楚地了解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二、情境朗读的有效指导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由此可见,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无论是在文本解读,还是在情感体验中都能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指导,能将朗读训练贯穿始终。俗话说“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感知课文的内容,体会文本的意境,感悟作者的心灵世界,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发现作者写作时谋篇布局、潜词用句、语法修辞等规律特性。因此,在朗读指导时,教师应紧抓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走进文本,细读揣摩,“读”出作者表达的意境,“品”出文字背后的画面。
   如教学《亡羊补牢》一课,在体会养羊人及街坊不同心态时,可精心设计这样的情境加以角色引读训练:
   街坊(着急地)地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养羊人(无所谓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街坊(担心地)地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养羊人(无动于衷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
   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层次性和有效性,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养羊人及街坊内心感受。
   三、情境练笔的有效设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忽视对作者写作方法的迁移运用。这种“重读忽写”的教学观念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认为:读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吸收,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表达。只有理解性地吸收,才能创造性地表达。现在的课堂缺的不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而是对文字的学以致用。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抓住课文“留白”处,相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用“模仿迁移、改编故事、补充情节、抒发感想”的形式创造学生练笔的情境,从而真正提高学生“活用文字”的写作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情境练笔并不是流于形式、简单肤浅的练笔,练笔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有效性,既要结合文本,又要拓展迁移。
   如:在学习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学生如临其境,明白了乱砍滥伐树木,破坏环境的危害。此时,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小练笔,如:“小村庄的幸存者今后会怎么做?许多年之后的村庄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样的练笔形式有助于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升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设计“你想对小村庄的村民说些什么?”或“读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这些类似思想教育,流于形式的小练笔来代替有效的读写结合。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语文教师追求的永恒目标,教师只有基于熟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悟、写等学习方式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叶月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新教育,2018(10).
   [2]赵飞.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1).
  编辑 李烨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及31例确诊但未治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和B型超声波的广泛应用,肝囊肿的诊断明显增多.大多数肝囊肿为无症状的小囊肿,可定期观察,无需治疗;但对大的而又有临床症状者,均应要考虑外科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帮助学生学习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拥有更多的选择,展现更多的可能性。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合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书法。就实际经验来谈谈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该如何整合教学资源。   关键词:小学书法;书法教学;资源整合   在小学书法的教学当中,有很多教师会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国尝试和推广,微课因为具有弹性化学习、多元化授课、海量资源选择的特色广受欢迎。希望通过班级实验,来检测微课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并探索如何开展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方向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主导,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正面影响和机遇的同时,也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诸多冲击和挑战.审时度势,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加速产业结构
从历史课堂的现状入手,探讨教学细节在教学中的运用.运用细节需要注意科学性、人文性、时机性,做到细节的完美运用,把学习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历史课从此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