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教学中,贴近教材,贴近生活,巧妙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学会提问,从而乐于提问,善于提问,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提问讨论式教学 民主轻松 质疑提问
  我们把某人知识渊博称为有学问,可见问的重要性。美国教育家科尔认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问问题的性质和发问方式考察出来。”同样,学生学习的效果,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能从他们所问问题中反映出来。“凡好学者,无不好问,凡好问者,学必有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提问,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提问讨论式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讲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面面俱到,学生听得似懂非懂,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成为旁观者、看客。提问讨论式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这个实践活动的亲历者、参与者。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中情感目标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诸如学习兴趣、团队合作、独立思考、联系生活、敢于创新等。
  二、营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提问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学不好,原因很多,但不会提问质疑是一个普遍因素。勤于提问,善于提问,是搞好学习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问。学生提不出问题时不要急躁,而要有耐心,热情鼓励,充分启发。学生有时可能提出“离题”的问题,这时不要责怪学生,而要往正题上引。对提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对一些模糊的提问,要有耐心,帮助学生明确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所授内容,贴近实际,多提问启发,少讲解灌输,给学生做好榜样,供学生模仿学习。比如,八年级生物学上册“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提出:“细菌和真菌中的绝大多数自己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问:“细菌和真菌中的绝大多数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那么,少数是怎样的?这少数细菌和真菌是如何获取营养的?他们的体内肯定有一个结构,那是什么?”(如果学生答不上,可以提示,其中有一种和绿色植物相似)。“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有的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收到抑制。”问:“由此对细菌分类,标准是什么?怎样分?”如果学生答,需氧和不需氧,教师可继续问:“还有其他可能么?”如果教师经常做这样贴近教材的提问,学生就会在学习中逐步养成提问的习惯,并以此为乐。
  三、巧设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地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开发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和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和学生一起成为真理的探索者,教师是这个过程的带路人,也是参与者。认识到这一点,教师自然能放下架子,平等地参与其中,也就能正确对待学生“启而不发”,“答非所问”。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当中,多问:“这个问题你如何看?”“你有什么不同看法?”“你还有补充的吗?”“你还有更好的想法吗。”切忌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吝啬自己的“片言只语”,哪怕是短短的“不错”、“精彩”、“呦,真看不出来”。寥寥数语,就能激起学生的强烈表现欲。
  四、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伸向未知的领域
  学生通过探究、想象,从已知走向未知,从而获得极大的乐趣,逐步养成提问的习惯。八年级生物学上册“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关恒温动物的叙述:“……兔用肺呼吸,它的心脏的结构与人的一样,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它们的血液循环也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输送氧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这样可以使兔的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它们是恒温动物。”师:“环境温度下降时,兔如何保持体温恒定?”生:“输氧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足够的能量,保持体温恒定。”师:“那么,与此相反,环境温度下降时,变温动物为什么不能保持体温恒定?”生:“输氧能力差,不利于有機物的分解,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环境温度下降时不能保持体温恒定。”师:“环境温度下降时,恒温动物保持体温恒定的关键是什么?”学生答:“靠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师:“同样体重的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处在相同的环境温度,在安静状态下(不是睡眠状态),哪一种消耗的有机物多?那一种食量大?哪一种觅食的时间长?”生:“恒温动物。”师:“因此,我们看到,兔几乎不停地在吃草,而蛇大部分时间在懒洋洋地晒太阳。”师:“北方冬天,牧民要在暖棚里育肥牛羊,请说出其中的道理。”从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提问的巨大威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做这样的启发提问,依次循环,不断深入,学生自然会积极模仿,提问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敏于观察,善于提问,是人的潜质的重要组成,也是人具有创新意识的重要素质。
  学习是模仿,也是创新,提问是创新的第一步,乐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学生面对未来的最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3]陶行知文集.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各科目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但仍然更注重应试教育,很少将实际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按照书本和教学大纲进行知识的讲解,难以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学习高中地理时,由于地理科目枯燥和乏味,学生没有积极的心态,久而久之会厌恶该课程的学习,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热情,提高其学习成绩,并通过学
摘 要: 目前国内对课程整合比较主流的理解是“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种观点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CAI,即计算机辅助教学上,能收到传统物理教学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进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整合。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已成为教学中的一种强有力的、必不
摘 要: 提出一个问题,尤其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培養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等方面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提问能力  古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意思是:
摘 要: 作者于2013年9月参加江苏省农村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中多位专家教授就化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提出研讨和指导,期间作者正在进行与之相关的课题研究。本文结合省培学习和课题研究深入浅出地分析科学探究实验中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教学误区,以期达到反思和改进的目的。  关键词: 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科学探究实验 误区  新课程改革已经到了关键的攻坚期,化学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就是科学探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简称LDH),又叫腰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根本原因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由于外力,如外伤、慢性劳损以及感受寒湿的作用下,使纤维环
摘 要: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性自然学科,在新形势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开展具有双向性、互动性和发展性的互动式教学已成必然。本文主要探讨初中化学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并具体分析初中化学互动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 初中化学 互动教学 重要性 教学实践  引言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动态互动性,旨在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自使用鲁教版课改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以来,深感教材内容弹性很大,给了任课教师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因此,笔者从自己对新课程标准、新课程观的理解出发,试对教材里的几个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  1.分子运动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教材在第三单元课题2里安排了氨分子扩散的探究性实验。由于要将浓氨水倒入敞口小烧杯中,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躲避该气味的刺激。此外,实验室常用的最小烧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