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如何激发家长对家园合作的兴趣,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建立和谐的互动机制是关键。也是幼儿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家园共育;孩子;家长;幼儿园
六团镇是可以说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大基地”,在这里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六团,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越来越多。我园地处六团镇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地方,我们的家长绝大多数来自长江以南的地方,以安徽、江西、四川的居多,文化层次普遍较低。
据调查,这些外来务工家长有的是外地来沪做小本生意的、有的是从农村地区来沪送快递的、有的是外地来沪打工谋生的、还有许多是外来媳妇,无工作。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外地孩子的父亲因工作太忙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母亲因文化程度偏低、教育意识淡薄而无法科学地教养孩子。如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走进幼教,真爱孩子,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是必须思考和实践的刻不容缓的责任及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学校引领,走进“六幼”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家长对学前教育不重视,认为幼儿教育只是看护而已;一半以上的家长对学前教育理念不正确,认为幼儿就是幼儿,不存在尊重与自主等等,为此,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多渠道、全方位地普及幼儿教育知识,协调家长走进“六幼”。
召开家长会,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每学期,我园都会根据园务计划、班级计划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课程安排等。如,在新生家长会中,我们全体教师统一着装,热情接待每一位家长。开场前,在大屏幕上播放我园精心拍摄的纪录片《六幼风采》,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办学理念和办园特色,当家长看到园内漂亮的农村自然资源,孩子们快乐的游戏,各个家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通过视频播放,间接告诉家长“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您的孩子在我們幼儿园会很快乐”。会议由园长亲自主持和介绍,通过ppt的介绍,让家长充分了解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即“以幼儿发展为本”,就是要视幼儿为一个完整的人,他们是一颗小树,而不是大树上的一根枝干,他们有自尊,需要人尊重;他们有需要,需要人满足;他们有创造,需要人支持,他们的百种语言,需要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等等。每一次的家长会,我们都会精心准备,确保家长有触动、有感悟、有实效,并逐步帮助家长树立正的教育理念,正确的儿童观。
“上门”家访,了解家长的教育需求——当前,家园联系方式很多,除了有上门家访、电话联系外,还有微信、QQ联系等多种形式,然而上门家访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传统家园联系方式之一。我园会有效利用第一次新生“上门”家访的契机,较为全面地了解家庭教育背景、家庭教育需求等。然而在家长问卷中我们发现,许多外来民工因家庭居住条件比较简陋,大部分是群租或借助的民房。在这样一个尊重的家园环境中家访,他们能敞开心扉,畅谈家庭基本情况、教育现状、幼儿发展,以及对学校家庭教育的指导需求。
家委会,让家长成为学校的主人——我们按30%的比例,推荐外来民工家长参与幼儿园园级家委会和班级级家委会。这样,在学校或班级的各项决策中就可以兼顾到这些外来务工家长的需求,从而使家庭教育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家委会中,有位外来务工家长提出在学校家园窗中贴出的“每周膳食”品种虽然非常丰富,但是对营养成分和提供的餐量表示希望能看到真材实料,就更能了解幼儿每天在幼儿园中饮食情况。于是,家长委员会成立了“膳食组”,由保健老师牵头定期开展“膳食组”活动,邀请外来务工家长代表参观幼儿午餐,及时了解幼儿餐饮情况等。
我们更加外来务工家庭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需要,有的放矢的开展各项活动,使他们能充分了解幼儿园,走进“六幼”,不断地在学习与实践中,修正自己对幼儿教育意识淡薄的思想,逐步重视学前教育、家庭教育。
二、班级常活动,“真爱”孩子
以班级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指导更能站在家长的角度解决家长的所思所想和所惑。除传统的家校互动外,我们更关注外来务工家长的家教指导形式,引导他们尝试网络沟通,参与亲子游戏和社区活动等。多形式的班级活动,丰富了外来务工家庭单一的生活方式,从中,去更好地关注、追随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认知需要和成长快乐。
利用网络宣传,家园及时沟通是前提——根据调查,我园外来务工家庭大部分都是三口之家,他们中有的很少有时间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为了保证他们能正常参与幼儿园或班级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我们通常分二步走。首先,活动之前,我们利用便捷的班级QQ群,将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和目标进行发布,便于有的外来务工家长腾出时间,参加活动。其次,对于部分因工作无法参加活动的外来务工家长,我们同样会在活动后的QQ群上,发布活动的视频资料,发表教师对活动或对孩子表现的评价,引导他们在工作之余,再来关心活动、关注孩子的活动情况。学校的“二步走”方法,降低了他们的遗憾度,同样也能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
开展亲子游戏,家长运用教育方法是关键——主题探索活动是“二期课改”所倡导的主要活动形式,幼儿探索行为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成人的支持。外来务工家庭孩子的探索和学习同样需要他们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在主题探索活动过程中,我们更加关注这些人群,引导他们参与主题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活动前的文卷调查、活动中的资料收集和活动结束前的经验分享。另外,每学年的“爱妈妈”、“迎元旦”、“庆六一”“重阳节”等活动上,我们也会诚邀这些家长或参与或观摩活动,让家长领略孩子自主、自乐的表演才能和风采;让家长在与孩子游戏中,缩短家长与孩子的距离,体验和建立平等的父子、母女关系。亲子活动为家长建立家庭平等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方法观又上了生动的一课。 参与社区活动,搭建家校平台——部分外来孩子,因为父母精力有限和家庭教育无力,孩子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等方面有所欠缺,常常离开教室便会乱扔垃圾。为此,我们以班级为单位,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垃圾不落地,社区更美丽”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大带小”和“小牵大”的捡垃圾活动,让孩子耳闻目染地习得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关注自己干净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关心周边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并从小埋下“我为他人服务是快乐的”的志愿者精神。
三、教师多主动,“关注”家长
孩子是联系家长和老师的桥梁,孩子又是家庭和老师共同的希望。外來务工人员通常在这个城市中比较孤单,缺乏自信。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尊重而不失引导、教育而不失指导。
因人而异的家长沟通——所谓“百人百性。”外来务工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魅力与不人沟通。如:对于人才引进素质比较高的家长,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对于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要想办法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因材施教的家长指导——外来务工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既缺乏重视,又缺少方法。为此,我们根据家长的需要,有侧重地开设系列理论讲座,如,“如何把孩子引向成功”、“浅谈幼儿品德教育”、“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等。系统的理论学习,不仅使家长了解教师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家长重视学前教育,把握孩子人生的关键期,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审视和对待孩子的一言一行。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道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家长沟通,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会十分融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育儿之方、知识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家园沟通的工作,让教师、家长共同受益非浅。让我园的改革发展之路更通畅。
参考文献
[1] 陈崇莲.如何有效促进家园共育[J].读写算,2020(07):37.
[2] 茅红丹.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三维策略[J].家庭生活指南,2019(12):73.
关键词:家园共育;孩子;家长;幼儿园
六团镇是可以说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大基地”,在这里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六团,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越来越多。我园地处六团镇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地方,我们的家长绝大多数来自长江以南的地方,以安徽、江西、四川的居多,文化层次普遍较低。
据调查,这些外来务工家长有的是外地来沪做小本生意的、有的是从农村地区来沪送快递的、有的是外地来沪打工谋生的、还有许多是外来媳妇,无工作。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外地孩子的父亲因工作太忙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母亲因文化程度偏低、教育意识淡薄而无法科学地教养孩子。如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走进幼教,真爱孩子,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是必须思考和实践的刻不容缓的责任及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学校引领,走进“六幼”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家长对学前教育不重视,认为幼儿教育只是看护而已;一半以上的家长对学前教育理念不正确,认为幼儿就是幼儿,不存在尊重与自主等等,为此,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多渠道、全方位地普及幼儿教育知识,协调家长走进“六幼”。
召开家长会,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每学期,我园都会根据园务计划、班级计划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课程安排等。如,在新生家长会中,我们全体教师统一着装,热情接待每一位家长。开场前,在大屏幕上播放我园精心拍摄的纪录片《六幼风采》,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办学理念和办园特色,当家长看到园内漂亮的农村自然资源,孩子们快乐的游戏,各个家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通过视频播放,间接告诉家长“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您的孩子在我們幼儿园会很快乐”。会议由园长亲自主持和介绍,通过ppt的介绍,让家长充分了解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即“以幼儿发展为本”,就是要视幼儿为一个完整的人,他们是一颗小树,而不是大树上的一根枝干,他们有自尊,需要人尊重;他们有需要,需要人满足;他们有创造,需要人支持,他们的百种语言,需要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等等。每一次的家长会,我们都会精心准备,确保家长有触动、有感悟、有实效,并逐步帮助家长树立正的教育理念,正确的儿童观。
“上门”家访,了解家长的教育需求——当前,家园联系方式很多,除了有上门家访、电话联系外,还有微信、QQ联系等多种形式,然而上门家访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传统家园联系方式之一。我园会有效利用第一次新生“上门”家访的契机,较为全面地了解家庭教育背景、家庭教育需求等。然而在家长问卷中我们发现,许多外来民工因家庭居住条件比较简陋,大部分是群租或借助的民房。在这样一个尊重的家园环境中家访,他们能敞开心扉,畅谈家庭基本情况、教育现状、幼儿发展,以及对学校家庭教育的指导需求。
家委会,让家长成为学校的主人——我们按30%的比例,推荐外来民工家长参与幼儿园园级家委会和班级级家委会。这样,在学校或班级的各项决策中就可以兼顾到这些外来务工家长的需求,从而使家庭教育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家委会中,有位外来务工家长提出在学校家园窗中贴出的“每周膳食”品种虽然非常丰富,但是对营养成分和提供的餐量表示希望能看到真材实料,就更能了解幼儿每天在幼儿园中饮食情况。于是,家长委员会成立了“膳食组”,由保健老师牵头定期开展“膳食组”活动,邀请外来务工家长代表参观幼儿午餐,及时了解幼儿餐饮情况等。
我们更加外来务工家庭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需要,有的放矢的开展各项活动,使他们能充分了解幼儿园,走进“六幼”,不断地在学习与实践中,修正自己对幼儿教育意识淡薄的思想,逐步重视学前教育、家庭教育。
二、班级常活动,“真爱”孩子
以班级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指导更能站在家长的角度解决家长的所思所想和所惑。除传统的家校互动外,我们更关注外来务工家长的家教指导形式,引导他们尝试网络沟通,参与亲子游戏和社区活动等。多形式的班级活动,丰富了外来务工家庭单一的生活方式,从中,去更好地关注、追随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认知需要和成长快乐。
利用网络宣传,家园及时沟通是前提——根据调查,我园外来务工家庭大部分都是三口之家,他们中有的很少有时间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为了保证他们能正常参与幼儿园或班级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我们通常分二步走。首先,活动之前,我们利用便捷的班级QQ群,将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和目标进行发布,便于有的外来务工家长腾出时间,参加活动。其次,对于部分因工作无法参加活动的外来务工家长,我们同样会在活动后的QQ群上,发布活动的视频资料,发表教师对活动或对孩子表现的评价,引导他们在工作之余,再来关心活动、关注孩子的活动情况。学校的“二步走”方法,降低了他们的遗憾度,同样也能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
开展亲子游戏,家长运用教育方法是关键——主题探索活动是“二期课改”所倡导的主要活动形式,幼儿探索行为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成人的支持。外来务工家庭孩子的探索和学习同样需要他们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在主题探索活动过程中,我们更加关注这些人群,引导他们参与主题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活动前的文卷调查、活动中的资料收集和活动结束前的经验分享。另外,每学年的“爱妈妈”、“迎元旦”、“庆六一”“重阳节”等活动上,我们也会诚邀这些家长或参与或观摩活动,让家长领略孩子自主、自乐的表演才能和风采;让家长在与孩子游戏中,缩短家长与孩子的距离,体验和建立平等的父子、母女关系。亲子活动为家长建立家庭平等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方法观又上了生动的一课。 参与社区活动,搭建家校平台——部分外来孩子,因为父母精力有限和家庭教育无力,孩子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等方面有所欠缺,常常离开教室便会乱扔垃圾。为此,我们以班级为单位,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垃圾不落地,社区更美丽”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大带小”和“小牵大”的捡垃圾活动,让孩子耳闻目染地习得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关注自己干净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关心周边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并从小埋下“我为他人服务是快乐的”的志愿者精神。
三、教师多主动,“关注”家长
孩子是联系家长和老师的桥梁,孩子又是家庭和老师共同的希望。外來务工人员通常在这个城市中比较孤单,缺乏自信。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尊重而不失引导、教育而不失指导。
因人而异的家长沟通——所谓“百人百性。”外来务工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魅力与不人沟通。如:对于人才引进素质比较高的家长,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对于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要想办法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因材施教的家长指导——外来务工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既缺乏重视,又缺少方法。为此,我们根据家长的需要,有侧重地开设系列理论讲座,如,“如何把孩子引向成功”、“浅谈幼儿品德教育”、“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等。系统的理论学习,不仅使家长了解教师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家长重视学前教育,把握孩子人生的关键期,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审视和对待孩子的一言一行。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道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家长沟通,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会十分融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育儿之方、知识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家园沟通的工作,让教师、家长共同受益非浅。让我园的改革发展之路更通畅。
参考文献
[1] 陈崇莲.如何有效促进家园共育[J].读写算,2020(07):37.
[2] 茅红丹.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三维策略[J].家庭生活指南,2019(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