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点青年的爱国之情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c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在新世纪钟声敲响之前落下了帷幕,“七子之一”的香港张开双臂投入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主权的回归,意味着屈辱的历史可以尘封在岁月的记忆里。但有一个人却凝视着陈旧的史书,轻轻拍去充满沧桑感的灰尘,翻开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章节,展示在香港青年一代的面前。
  “心灵的回归——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根本保证。”他的声音厚重而深沉,就如同闪耀于夜色中的火炬般引人瞩目。
  ——采访手记
  
  “回归九年以来,一部分港人对国家历史及国民身份仍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姜玉堆先生用一贯厚重而深沉的声音,开门见山地进入了谈话主题。
  从内地移居香港的近三十年里,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他在为青年事务而忙碌,特别是让香港青年一代加深对祖国的认识,产生一种绿叶对根的依恋,成为他永不停息的追求。
  身为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主席的他,希望青年一代通过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认知,让祖国的河山真正在心中重千斤。以长城、泰山为骨骼,将自己锻造成民族的脊梁;以黄河、长江为血脉,向着祖国繁荣的未来奔腾。他希望用自己心中熊熊燃烧的赤子之火,燃点青年一代的爱国之情。
  
  开展红色之旅感知革命年代
  
  在姜玉堆先生所历任的社会公职中,有近一半涉及青年事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己任的他,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富有特色且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青年活动,增强香港青年对国家和民族的认知及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和炎黄子孙的民族感情。
  早在1999年,姜玉堆先生就率领由180位香港各界青年领袖组成的祭祖团,于清明节赴陕西黄帝陵寻根谒祖,开启了香港青年组团拜祭黄帝陵之先河。之后,他又参与组织了“爱我中华两岸三地青年大汇聚”、“燃点青春耀香江庆祝回归五周年烟花汇演”等大型活动。
  鉴于香港青少年国民教育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2005年他推出了“红色之旅江西行”,组织来自于香港各学校的700余名青少年,采用专列的方式奔赴南昌、井冈山等红色革命发源地及老区。对于此次活动的意义,姜玉堆先生认为这不等同于一般的青年交流活动,而是带有一定的教育目的,让更多的香港青少年认识和了解中国近代革命史,及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的精神,是此次活动的主旨所在。
  事实证明,姜玉堆先生所首创的“红色之旅”活动,对香港青少年直观地了解国情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他切准了青年工作的脉搏——国民教育。为了能够长期关注和开展国民教育工作,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搭建相关平台以保障此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2006年5月2日,姜玉堆先生举起“国民教育”的旗帜,来自香港各界的170名青年精英,以及中联办领导、特区政府官员齐聚一堂,在香港北角举行了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成立及首届理事就职典礼,他被众望所归地推选为主席。国民教育促进会的诞生,标志着香港民间团体自发地参与到国民教育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而对于姜玉堆先生来说,国民教育促进会的创立是他长期以来投身青年事务的一个新里程,是他移居香港近三十年来的心愿达成。原籍福建泉州的他,成长于政治运动迭起的年代,长达十年的“文革”改变了他这一代人的命运。1978年,他怀揣二十元来到香港,在虽有亲戚而无亲人的情况下,他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考验,依靠勤奋和智慧完成了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创办万汇发展机构实现人生的飞跃。
  源于根在祖国内地,姜玉堆先生的爱国热情随着乡情的升华而变得更加强烈,当看到香港青少年的国家情感和民族意识普遍淡薄时,当看到香港主权回归后因种种因素而引发的矛盾时,“国民教育“在他看来已然是刻不容缓。因而,国民教育促进会就是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现实矛盾所撞击出的产物,其宗旨“推动国民教育,提高国民意识”就是他所要履行的责任,所要解决的当前社会矛盾。
  
  推动国民教育提高国民意识
  
  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虽成立不久,但在姜玉堆主席的带领下,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2006年7月30日,继“红色之旅江西行”之后,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九周年,他以国民教育促进会为平台,与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联同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福建省青年联合会、福建省旅游局联合举办了“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有来自六十多所院校的近300名大中学生参加。
  此次活动共分为“厦门之旅、红色之旅、绿色之旅、客家之旅”等四个部分,主要是以“红色之旅”为重头戏。活动当日,近三百名香港学生与福建部分省市领导会集于福建上杭古田会议旧址广场,举行了场面隆重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九周年——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开幕式。
  开幕仪式结束后,香港学生们陆续参观了古田会议旧址群,包括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松荫堂、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及中共闽西一大会址蛟洋文昌阁等景点,参加了“闽西革命老区历史讲座”的学习,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了解。活动期间恰逢“八一建军节”,在龙岩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下,香港学生与当地的武警官兵举行了“香港青少年纪念八一建军节联欢晚会”,热烈的联欢场面真正体现了“军民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深切含义。
  对于此次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姜玉堆主席总结道:“此次红色之旅福建行,目的及意义在于让青少年一代亲身去领会祖国的近代史及中国共产党史。温故而知新,从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目的及其发展的历程,相信对于了解当今国情和展望未来,对于培养年轻一代爱国爱港的情操,必定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让他感到欣慰的是,香港学生代表表示:“经过这次旅程,让我们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看到了祖国愈来愈强大,增加了我们对国家的信心。”这番话是学生们的切身体会,也是姜玉堆主席的最大收获。
  在继续开展“红色之旅”活动的同时,姜玉堆主席也致力于将国民教育纳入香港的教育体系。他认为,目前香港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学生们很多情况下是为了分数而学习,而对于《中国历史》这一类非必修课程,很多学生都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以至于学生们的历史意识薄弱。“更让人不解的是,香港回归多年来,中学的历史课本仍然是在‘鸦片战争’章节后就嘎然而止,‘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具有时代意义和体现民族精神的历史事件,居然在香港的历史课本上找不到丝毫的踪迹。这真的很让人感到难以接受和痛心。”对于香港教育存在的问题,姜玉堆主席显得忧心忡忡,他针锋相对地提出解决方案,“诸如此类的问题,应当由政府出面,制定相关政策以弥补教育方面的不足。对于国民教育促进会来说,我们将针对国民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一定的书面材料向政府提交报告,要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予以加快落实。”
  当然,“推动国民教育,提高国民意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姜玉堆主席始终坚持从历史角度出发,因为“读史使人明智”,因为香港的一些社会矛盾是历史的遗留问题,长达150多年的英殖民统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民族情感的隔阂。如何弥合这一情感的断层,认识过去是必由之路,同时了解现在也是不可或缺的交流纽带。因此,姜玉堆主席当前另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就是推动中央电视台落地香港。
  
  倡议中央电视台落地香港
  
  虽然香港回归已有九年,但香港人只能通过有线收费电视或卫星天线收看部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由于有线电视收费比较昂贵及卫星天线不普及,一般家庭只好望“央”兴叹。
  身为国民教育促进会主席的姜玉堆先生,急大众之所急、想大众之所想,于2006年9月22日分别在《大公报》、《文汇报》发表了“关于要求‘中央电视台’落地香港转播”倡议书。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香港回归祖国,作为特别行政区的中国国民,同样享有中国国民的权利和义务,在‘一国’的大原则下,香港市民享有免费收看中央电视台节目的权利而中央政府及其辖下之特区政府,同样有免费转播中央电视台给市民观看的义务,在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内,播放国家电视台节目,是天经地义之事,是贯彻‘一国两制’其中的内容,亦是准确演绎‘一国两制’的真谛。”倡议得到了香港工会联合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广东社团总会、香港福建社团总会等三十家社会知名团体的响应,共同发起组成了“香港各界要求‘中央电视台’落地转播联席会议”,姜玉堆主席担任了联席会议召集人。
  《倡议书》中的一段话出自于姜玉堆先生的心声,可谓是言真意切,他甚至为中央电视台落地香港转播设想出了两套方案:其一,让香港的电视台代理央视的转播业务,广告收益方面可以协商解决,至于拥有自主产权的节目可以抽调出来,这样香港市民可以收看大部分的央视节目;其二,央视可以在香港设立分台,自行申请牌照自主播放。在这两套方案里,姜玉堆先生比较倾向于第一种,他认为越是简单,越能让香港市民更快捷地收看到央视的节目。
  目前,此项工作受到了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逐步争取和落实当中。如果中央电视台能够落地香港免费转播,那么无疑是对姜玉堆先生所主持的国民教育促进会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有更多的香港市民通过央视的转播而逐步了解国情和国家经济发展现状时,国民意识的提高将会是水到渠成,显见成效。姜玉堆先生所针对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定然会得到更为广泛的物力和人力支持。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庆日子,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与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将主办“香港各界广陵谒祖代表团”于清时节赴陕西共帝陵谒宗拜祖,为今年回归十周年大庆,掀开序幕,而今年暑假,将举办“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陕西行”组织五百名学生赴千年古都西安,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及中国共产党史,姜玉堆主席表示:“红色之旅”将成为该会的品牌,并加以推广,相信,将会逐渐成为两地交流学习向纵深方面发展的模式。
  
  后 记
  
  虽然姜玉堆先生长期致力于青年事务,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但在地方工作方面他也毫不逊色,譬如在担任吉林省长春市政协委员及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委员期间,他积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对于今后的工作重点,他依然将把重心摆在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促成中央电视台落地香港转播的工作当中,将会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去燃点青年人的爱国之情,将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一国两制”的贯彻实施,香港的繁荣发展。
  
  姜玉堆先生之人生信条:
  忠孝廉耻,为人之本。
  礼义恭谦,处世之道。
其他文献
黄龙德博士是一位仁和宽厚、谦逊有礼的专业人士。在笔者采访他时,他的言谈举止之间无不透露出感人至深的沉稳和务实。  作为一个从业达三十多年、已在香港会计师界声誉卓著的资深会计师,他在谈话中,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却从没有丝毫自许和夸饰之词,语言总是那么平淡、朴实、谦虚;他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已有四十多年,在公益慈善领域建树颇多、屡获殊荣。  人生是一部书,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解读它,也许每一个人的理解都不尽相
期刊
从普通女人到女强人;从台湾、香港到内地;从专业生产铝制工具箱到首饰盒、拉杆箱包。萧丽琴女士没有停止过追逐的脚步,没有低垂过眺望的目光,激情永远在她的身上放射,理念不断在她的脑中更新,策略不断在她的手中调整。这一切,都只为了打造一个她心中的理想,只为了体现一个女人的价值。   在理想的指引下,萧丽琴女士创造出了今天的辉煌成就——创立了进辉国际有限公司、进辉箱包(深圳)有限公司,并担任着香港台湾商会副
期刊
从贫苦中走来,他创造了自己的理想;从厄运中振作起来,他迈向了人生的鼎盛;五十年前,谁也没有想到那个年少辍学的少年会倾情关爱教育事业的发展;四十年前,谁也没想到那个遭遇车祸致残的青年会引领物流业迈向新的高度。人生的阴霾没有让他丧失前进的勇气,没有让他放弃鸿鹄的志向,在经历了人生应有的苦难之后,他直挂物流的风帆,游济在沧海与内陆之间。  他就是盐田港珠江物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汇丰货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
期刊
有一种草生于夏末初秋的山地,长于海拔600米左右的树桩旁,它能解救众生于疾病痛苦之中,被世人冠以“仙草”贵称,它就是祥瑞之物——灵芝。  有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超然卓立,绽放爱心花朵,演绎高境界的奉献精神。她就是有着灵芝一样传奇色彩的黄子瑜女士。     —— 题 记    黄子瑜,一位从事健康事业的女性,一位执着于爱心事业的女性,一位工作再忙也不忘自学的女性,一位为两地发展铺路搭桥的女性,一位永
期刊
“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西汉《淮南子·修务训》    在脍炙人口的东方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曾让中医药的起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学,承载着古往今来无数中医药家的毕生心血,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更是中华国粹的象征。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仅继承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然而,成立六十周年的澳门中药业公会却秉承着“继
期刊
他举止文雅,谈吐风趣,一派文质彬彬的气度;他衣着考究,笑容恬然,一副斯文和气的风度。你很难将之与"推销员"对号,更不会与"财神爷"挂钩。但是,他确是不折不扣的"推销高手";是媒体誉作的"财神爷";是香港高校炙手可热的"发展经理"。  有人说他"生财有道",有人说他"长袖善舞",还有人说他是中国高校发展新模式的拓荒牛。他,就是李瑞成先生。    出身教育    他的第一重身份,也是他永恒的身份,是老
期刊
初见康荣章先生时,就感觉他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从他红光满面的颜容,精神矍铄的步伐,丝毫找不到年逾古稀接近八旬的岁月印迹;从其言谈时的亲切和蔼,讲述时的谈笑风生,似乎寻不见当年以不惑之年再创业的艰难困苦。  究其原因,在于他坚持“信义为本,善心为源”的处世原则:以信义为撬起事业的砝码,即使曾经历从头再来的遭遇,也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以善心为滋润生命的源泉,秉承“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人生信条
期刊
她一直是演艺界的红人,正当风华正茂的时候她走进了一段幸福的婚姻,虽然这段婚姻没有维持到永恒,但却带给她一生的感恩。带着感恩,她与慈善事业结缘,此后她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把慈善当作了自己的终身事业,为此而奔波不息。但她却乐此不疲地说:“让我为了赚钱去工作,我不太在意,但让我做慈善我就连心都投入了。”  就为了这慈悲心,她把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全部放在了慈善事业上,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慈善专家,而她,也正如
期刊
洪祖星是香港资深电影人,是香港电影制片家协会主席和香港影业协会理事长。  从一个打工仔到电影发行人,再到香港影业协会创会会员,他先后发行了700余部电影,担任过4届金像奖主席。一谈到香港电影金像奖,洪祖星既兴奋又感慨良深:“我担任金像奖主席的4年是金像奖最困难的4年,那时候要到处找赞助,才能让颁奖礼顺利举办!”不过辛苦归辛苦,他在任内的努力,使金像奖摆脱了纯艺术的曲高和寡,加入商业片的元素,让金像
期刊
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之下,《今日华人》大型系列纪实文献(第九卷)与您见面了!  这部精心编撰、独树一帜的纪实文献,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记述手法,展现了今日华人的时代风采,再现出他们的成功历程和发展理念。  《今日华人》文献里每一个人的名字及其人生故事,都闪耀着灼灼光华。虽然书中人物的身份不同、经历迥異,但他们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无不感动着我们。他们用自己的奋斗,推动着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