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认识的进一步加深,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建设研究成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重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企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三大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做好横向合作与技术攻关等方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能力、专业实践应用技能的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融合 校企结合 高职院校 教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3-0016-02
“十二五”期间,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断扩大,随着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认识的进一步加深,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在大力号召高职院校产学研有效融合的背景下,做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建设工作,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构成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企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三大类。由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社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通过产学研的有效融入,使得高职院校教师既具备课堂教学的能力,又能从事同类企业工作的教学实践活动。
(一)专业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中的专业能力指向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就不重要了,事实上,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指导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国家在评估高职院校办学指标中有一条就是学校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这从另一个方面说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当前,各高职院校积极发展校企结合、产学研融合的合作教学方式,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也给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具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熟悉相关专业的生产加工流程,或者是企业运作规律,以“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教学中尽量做到高职院校产学研相融。
(三)科研创新能力
不同于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对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主要指向专业知识向生产实践的转化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运用专业技能为企业解决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引领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创新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绝不是纯粹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工匠”,教师科研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具备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与新科技的创新与转化、应用、推广相结合的能力。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状况并不太乐观,除了明显缺乏科研能力以外,其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也有欠缺,能积极参与企业科技创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面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短板,学校应当加强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建设,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教师教育育人、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的综合能力。
二、产学研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建设
想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可以采用校企结合的形式共同培养教师职业能力,通过高职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做好横向合作与技术攻关等产学研背景下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建设。
(一)校企合作共同提高教师职业能力
产学研融合给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想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定期派教师去行业、企业的技术岗位上进行交流培训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选派一线教学老师去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让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掌握企业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工艺、技术与方法,完善相关教师到企业交流培训的管理、考核与激励制度,全方面多角度促进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通过鼓励和引导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横向技术合作,共同做好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攻关项目。一方面,教师在校企合作中能有效结合教学理论知识与专业一线实践技能,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贴近专业发展前沿;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水平与生产能力,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局面。同时,学校拥有一批多学科、多专业的科研实验设备与专业教学人才,企业则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将科研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两者结合共建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将极大提高学校科研的转化能力,弥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较为单一、理论研究有欠缺等不足。因此,搞好校企合作,既能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又能填补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开放的需求。
(二)完善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目前,虽然高职院校一直在提倡“双师型”教师,但尚未有一个统一、完善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和评价体系。部分学校将“双师型”教师简单理解为“双证”教师,认为只要有职业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老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因此,有必要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健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形成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的长效建设机制。
高职院校要制定严格的职业考核标准,用社会通行的职业标准规范教师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学校除了要求教师的学历背景外,还应该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教师拥有职业相关技能,才能满足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制定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入职标准、职称评定晋升标准等,体现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性、技术性,做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其次,高职院校还要制定相关技术人才岗位标准,实行严格的技术人才入职标准,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的社会地位,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的长足发展。 (三)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互相促进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虽然高职院校在大力发展专任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但鉴于当前高职院校师生配比紧张,专任教师课时量加大的现状,学校不可能一次性选派大量的教师去企业一线锻炼。因此,校企合作共同做好教师职业能力提高工作,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聘请企业专家进入学校课堂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课堂授课、实践教学指导等形式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
正如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要大力聘请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高技能水平兼职教师讲授职业院校实践技能课程的机制”,高职院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走上讲台,传授交流一线生产的技术与经验,其教学效果是长期在校教学的教师不可比拟的,也是不能代替的。高职院校要大力发展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健全相应的课时补偿机制,以此调动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校上课的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大力推广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任教师的对口交流,通过座谈、现场报告、共同备课、教师听课等方式,让兼職教师与专职教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做好产学研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建设工作。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能力、专业实践应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来推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教书育人是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需要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入手,发展教师的职业能力。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绝大部分不是师范专业学生,缺乏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的现状,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地开设教育教学相关知识培训,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讲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形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
(二)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分层次、分专业制订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让教师参加职业能力培训,同时结合人事处共同细化专业教师发展计划,全方面多角度激活教师提升专业职业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通过制定相关的职业能力考核标准、职业能力晋升标准、职业能力培训计划等,完善和改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做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建设工作。
(三)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实践应用技能的发展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做好高职院校教师实践应用技能的发展,创新高职院校办学机制,通过校企结合、产学研共建等形式做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工作。校企结合使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共享,共同搭建教师职业成长的平台,通过实施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等形式,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指导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技能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共同做好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建设工作。
四、结语
随着国家提出 “产学研共建高等职业院校”的号召,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实践证明,产学研共建背景下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能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向生产实践技能转化的能力,能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通过高职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做好横向合作与技术攻关等产学研背景下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建军.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的三大核心要素及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52-54.
[2]韩成标.产学研引领教师职业能力提升[J].中国高校科技,2012(1):68-69.
[3]李德贵.基于双师素质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与培养[J]成人教育,2014(8):22-24.
责任编辑:孙 瑶
关键词:产学研融合 校企结合 高职院校 教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3-0016-02
“十二五”期间,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断扩大,随着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认识的进一步加深,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在大力号召高职院校产学研有效融合的背景下,做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建设工作,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构成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企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三大类。由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社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通过产学研的有效融入,使得高职院校教师既具备课堂教学的能力,又能从事同类企业工作的教学实践活动。
(一)专业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中的专业能力指向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就不重要了,事实上,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指导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国家在评估高职院校办学指标中有一条就是学校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这从另一个方面说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当前,各高职院校积极发展校企结合、产学研融合的合作教学方式,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也给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具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熟悉相关专业的生产加工流程,或者是企业运作规律,以“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教学中尽量做到高职院校产学研相融。
(三)科研创新能力
不同于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对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主要指向专业知识向生产实践的转化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运用专业技能为企业解决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引领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创新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绝不是纯粹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工匠”,教师科研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具备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与新科技的创新与转化、应用、推广相结合的能力。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状况并不太乐观,除了明显缺乏科研能力以外,其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也有欠缺,能积极参与企业科技创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面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短板,学校应当加强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建设,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教师教育育人、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的综合能力。
二、产学研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建设
想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可以采用校企结合的形式共同培养教师职业能力,通过高职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做好横向合作与技术攻关等产学研背景下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建设。
(一)校企合作共同提高教师职业能力
产学研融合给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想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定期派教师去行业、企业的技术岗位上进行交流培训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选派一线教学老师去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让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掌握企业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工艺、技术与方法,完善相关教师到企业交流培训的管理、考核与激励制度,全方面多角度促进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通过鼓励和引导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横向技术合作,共同做好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攻关项目。一方面,教师在校企合作中能有效结合教学理论知识与专业一线实践技能,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贴近专业发展前沿;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水平与生产能力,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局面。同时,学校拥有一批多学科、多专业的科研实验设备与专业教学人才,企业则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将科研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两者结合共建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将极大提高学校科研的转化能力,弥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较为单一、理论研究有欠缺等不足。因此,搞好校企合作,既能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又能填补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开放的需求。
(二)完善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目前,虽然高职院校一直在提倡“双师型”教师,但尚未有一个统一、完善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和评价体系。部分学校将“双师型”教师简单理解为“双证”教师,认为只要有职业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老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因此,有必要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健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形成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的长效建设机制。
高职院校要制定严格的职业考核标准,用社会通行的职业标准规范教师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学校除了要求教师的学历背景外,还应该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教师拥有职业相关技能,才能满足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制定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入职标准、职称评定晋升标准等,体现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性、技术性,做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其次,高职院校还要制定相关技术人才岗位标准,实行严格的技术人才入职标准,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的社会地位,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的长足发展。 (三)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互相促进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虽然高职院校在大力发展专任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但鉴于当前高职院校师生配比紧张,专任教师课时量加大的现状,学校不可能一次性选派大量的教师去企业一线锻炼。因此,校企合作共同做好教师职业能力提高工作,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聘请企业专家进入学校课堂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课堂授课、实践教学指导等形式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
正如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要大力聘请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高技能水平兼职教师讲授职业院校实践技能课程的机制”,高职院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走上讲台,传授交流一线生产的技术与经验,其教学效果是长期在校教学的教师不可比拟的,也是不能代替的。高职院校要大力发展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健全相应的课时补偿机制,以此调动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校上课的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大力推广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任教师的对口交流,通过座谈、现场报告、共同备课、教师听课等方式,让兼職教师与专职教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做好产学研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建设工作。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能力、专业实践应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来推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教书育人是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需要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入手,发展教师的职业能力。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绝大部分不是师范专业学生,缺乏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的现状,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地开设教育教学相关知识培训,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讲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形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
(二)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分层次、分专业制订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让教师参加职业能力培训,同时结合人事处共同细化专业教师发展计划,全方面多角度激活教师提升专业职业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通过制定相关的职业能力考核标准、职业能力晋升标准、职业能力培训计划等,完善和改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做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建设工作。
(三)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实践应用技能的发展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做好高职院校教师实践应用技能的发展,创新高职院校办学机制,通过校企结合、产学研共建等形式做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工作。校企结合使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共享,共同搭建教师职业成长的平台,通过实施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等形式,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指导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技能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共同做好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建设工作。
四、结语
随着国家提出 “产学研共建高等职业院校”的号召,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实践证明,产学研共建背景下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能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向生产实践技能转化的能力,能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通过高职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做好横向合作与技术攻关等产学研背景下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建军.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的三大核心要素及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52-54.
[2]韩成标.产学研引领教师职业能力提升[J].中国高校科技,2012(1):68-69.
[3]李德贵.基于双师素质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与培养[J]成人教育,2014(8):22-24.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