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白玉 宋志强 杨希川
  [摘要]目的: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治疗斑秃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用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治疗100例斑秃患者,并分别选择其中53例和30例作去炎松组和空白组自身对照。结果: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组、去炎松组和空白组治愈率分别为75%、51%、10%,有效率分别为97%、72%、30%,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组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去炎松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斑秃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斑秃;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1—0038-04
  
  研究表明,人毛乳头凝集成团的特性对其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尽管人们目前对毛发生长周期变化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但已经注意到毛囊从生长后期转变为退行期的过程中,毛乳头也随之与毛母质脱离、变小,其周围的血管也萎缩、退化。这提示毛发生长周期有赖于毛乳头分泌释放的一些可溶性生长因子,这些因子可能一方面影响毛乳头本身,另一方面影响其周围间质,如血管。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凝集性生长的人毛乳头细胞高表达VEGF,条件培养基培养的非凝集生长人毛乳头细胞VEGF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推论。我们将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dermal papilla cell conditioned mediumDPCCM)初步应用于临床,观察DPCCM对斑秃区毛囊的生物学效应,发现DPCCM对斑秃区毛囊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我们进一步扩大临床病例,观察DPCCM对斑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试剂和材料
  1.1.1 0.6%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将100ml生理盐水在无菌环境下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30ml,再用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30ml。
  1.1.2 DPCCM冻干粉:4℃保存,用前每支无菌注入3ml 0.6%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使用时皮下多点注射。
  1.1.3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丙酮去炎松):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本品为5ml混悬液,内含50mg用效成分,使用前按1:3比例与0.6%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混匀,使用时皮下多点注射。
  1.2方法:DPCCM在通过安全性试验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同意临床使用,使用前经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DPCCM治疗组:选择100例年龄在10~68岁的斑秃患者,用3ml 0.6%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溶解DPCCM,常规消毒患部皮肤后皮下多点注射,每周1次,共4次,治疗完成后观察2月。
  1.2.2去炎松治疗组:选择DPCCM治疗组中多发性斑秃患者53例,选择与DPCCM治疗患部距离在2cm以上的患部作为去炎松治疗部位:用3ml 0.6%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溶解1ml去炎松悬液,常规消毒患部皮肤后皮下多点注射,每周1次,共4次,治疗完成后观察2月。
  1.2.3空白对照组:选择DPCCM治疗组中多发性斑秃患者30例,选择与DPCCM距离在5cm以上的患部作为空白自身对照患部,用3ml 0.6%利多卡因牛理盐水溶液,常规消毒患部皮肤后皮下多点注射,每周1次,共4次,治疗完成后观察2月。
  1.3统计方法:SPSS10.0分析软件:各组间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的比较用x2检验,P值定为0.05,小于0.05为相差显著。
  
  2 结果
  
  


  在DPCCM治疗组:在100例斑秃患者中治愈75例,治愈率75%,高于去炎松治疗组(x2=9.021;P<0.05)和空白对照组(x2=40.625;P<0.05)(图1);总有效97例,总有效率97%,高于去炎松治疗组(x2=21.363:P<0.05)和空白对照组(x2=68.817;P<0.05),在治疗的过程中,DPCCM治疗的斑秃区新生毛发的生长先是呈岛状(图2),新生的头发生长速度快、光泽度好(图3);而去炎松治疗组的新生头发则是呈现平原状生长,头发生长速度慢(图4),新生的头发干燥无光泽。这可能是两种药物的作用的靶点不一样所致,也有可能是毛发的生长与一定浓度的毛乳头生长相关蛋白相关,或是与毛乳头细胞的活力平行。在去炎松治疗组:在治疗的53例中治愈27例,治愈率51%,高于空白对照组(x2=13.914;P<0.05);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72%,高于空白对照组(x2=13.561;P<0.05)。空白对照组:毛发生K状况较DPCCM治疗组和去炎松组均要差(图5),在治疗的30例中治愈3例,治愈率为10%,总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30%。
  


  


  
  3 讨论
  
  毛囊在哺乳动物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具有周期性生长特性,经历着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周期性变化,毛囊生长周期是生物个体固有的特性。通过对毛囊生长的研究发现:在毛囊生长的调控过程中,其中心环节是上皮-间质的相互作用。毛乳头是毛囊的主要间充质成分,由一群非常独特的成纤维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产生毛囊生长发育所需的独特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毛乳头细胞ECM的变化与毛囊的生长周期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推测:毛乳头构成了毛囊生长的微环境,毛乳头细胞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机制发送或接收信号,从而调节毛囊的发育和周期性生长。毛乳头细胞对毛囊发育和周期性生长调控的影响依赖于与毛母质细胞间的持续和紧密的连接(通过天然的ECM)。将毛囊生长期的毛乳头植入到无毛皮肤,能在体内诱导毛囊的形成,对于诱导效率而言,毛乳头与相应表皮细胞间的连续和紧密连接是必要的;事实上,在实验条件下,毛乳头如果与生长中的毛囊分离,毛囊的生长即停止:毛乳头细胞在成熟毛囊生长调控中的重要性,在无毛鼠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毛鼠出生时毛发生长正常,但换毛后毛发不再生长,其原因在于毛乳头的不完整性产生了转录因子的缺陷,从而不可逆地改变毛囊周期性生长的能力,最终导致毛囊形态的损害。
  斑秃是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在不固定区域非创伤性毛发秃失。其发生范围可为全身毛发所覆盖的任意一块皮肤。斑秃曾被认为是T细胞介导的针对毛囊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是其诱因之一,但其真正诱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毛乳头功能障碍可能是斑秃的主要原因,对斑秃的病理观察可发现脱发区头皮毛乳头结构松散,毛乳头细胞有损伤迹象,提示斑秃中毛乳头细胞不能合成和分泌一些调节因子,从而引起毛囊 退化。从斑秃病人毛囊的毛乳头细胞培养发现斑秃区毛乳头细胞培养生长较正常缓慢,且不能像正常细胞刺激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这是否是由于刺激因子分泌减少或抑制性因子分泌增多所致尚不清楚,我们初步研究表明DPCCM是可明显改善功能低下的毛乳头细胞的活。Randall等比较了早秃患者脱发区和非脱发区毛乳头细胞的生长和培养情况,发现脱发区毛乳头体积较小,毛乳头细胞生K缓慢,而细胞形态和凝集特性无明显变化,而交界处毛乳头体积正常或稍小,但生长速度与脱发区毛乳头细胞相似。我们将凝集性生长毛乳头细胞的培养上清制备成DPCCM冻干粉,用于临床观察,来反映毛乳头生长相关蛋白对休止期毛囊的作用。在DPCCM治疗的100例斑秃患者中,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有一定疗效,这与去炎松治疗组比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DPCCM治疗组中有61例为复发性斑秃患者且多次临床治疗无效,这61例患者在DPCCM治疗后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有一定疗效,说明DPCCM在治疗复发性斑秃上明显优于患者以前治疗所使用过的方法。在DPCCM治疗的100例斑秃患者中,我们选择53例多发性斑秃患者,在同一患者头部不同的斑秃患部分别应用DPCCM和去炎松,发现DPCCM在治疗斑秃时,其促进头发生长的速度快于去炎松治疗组,而且新生毛发在光泽度上也明显优于去炎松治疗组。
  毛乳头细胞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所产生的各种信号蛋白在毛囊发育和周期性生长调控中的作用是毛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发现了多种在毛囊发育和毛囊周期性生长中起作用的调节因子1,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骨形成蛋白(BMPs)等,这些因子大多来源于毛囊上皮细胞,它们构成了毛囊发育和成年毛囊周期性生长过程中的复杂网络,尚不能确定其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因子。但是对毛乳头细胞自身特异性基因表达在毛囊发育和成年毛囊周期性生长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少有报道。因此有学者提出,毛乳头细胞在毛囊发育及其在成年毛囊周期性生长调控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将足以后毛囊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将DPCCM制备成生物制剂用于治疗斑秃患者,发现DPCCM能用效改善斑秃区毛乳头的分泌功能,改变毛发的生长状态,使休止期的毛发进入生长期,这说明DPCCM可以促进斑秃区毛发的生长,达到治疗斑秃的作用。DPCCM能否促进其它脱发性疾病(如雄激素性秃发)脱发区毛发的生长,这还需在以后的研究中得以验证。
  志谢:本研究得到第二军医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免疫学教研室,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检验科的大力支持;本研究同时也得到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全体医技护人员的鼎力帮助,在此对他(她)们的关心和协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辑/张惠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小阴唇有屏障及湿润功能,但过度发育形体肥大时会影响小便及性生活,还可以引起骑车与剧烈活动等时的局部不适等,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影响。自2003年7月到2006年6月,我们采用“V”形切除法行小阴唇肥大矫正术2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年龄18~38岁,其中双侧小阴唇肥大者19例,单侧小阴唇肥大者5例,共43侧,均为先天性小阴唇肥大。全部病例均有性生活史,都不同程度
期刊
于仁义 王克华  [摘要]目的:研究手背皮肤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将手背外伤性创面和手背瘢痕切除后创面的边缘修成斜面形。另用布片制作创面定形模板,并以此在供皮区制作与创面完全相同的定形斜缘皮片。最后将皮片移植于受区,术区均匀加压包扎,术后10~12天拆线。随访1年。结果:切取的38个定形次全厚薄边皮片与受皮区完全吻合,32个皮片顺利成活,一年后随访,皮片色泽和质地优良,边缘部无明显瘢痕形成,美
期刊
梅喜雪  随着体形雕塑技术的广泛开展,各种相关技术相继发明并完善,为了迎合一次性多部位吸脂求美者的需求,我们受陈育哲等环周一期吸脂塑形术的启发,自2003年4月至2004年10月,采用丙泊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联合皮下超量灌注肿胀麻醉为190例单纯性腰腹环状肥胖者进行了一期吸脂体形雕塑术,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说明该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少,相对创伤小、恢复快的体形雕塑技术,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
期刊
李记森 曹广信 李 健  [摘要]目的:探讨修复圆形或椭圆形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在创面一侧的切线上设计一舌形皮瓣,使其成为一不对称Z形皮瓣,即一个皮辦呈三角形,另一个皮瓣呈舌形。在深筋膜表面(面部在脂肪浅层)同时掀起三角形及舌形两个皮瓣,仔细止血,最后将两皮瓣相互交错,间断缝合固定,进行转移修复创面。结果:105例皮瓣修复病例中,除有3例由于缝合张力稍大三角形皮瓣远端创缘表皮部分坏死外,余1
期刊
重睑术中做出重睑线较为容易,但是要做到静态重睑自然、动态重睑线连贯流畅,传统的重睑术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术式包括切开法、埋线法,各有其优缺点。为了克服这些术式缺点,尽量保证重睑静、动态下的自然流畅,笔者自2004年对重睑术进行改良,采用微创法.小切口联合开放式皮内缝合行重睑术102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其中女性96例,男性6例,年龄16~28
期刊
许明火 陈宝驹  [摘要]目的:本研究在传统的下睑外翻矫正术中,采用异体软骨内置于外翻矫正中的下眼睑,观察其对瘢痕性下睑外翻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于眼轮匝肌浅面或深面植入半月形异体软骨支架。结果: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烧伤后下睑外翻患者18例,术后17例患者下睑外翻得到彻底矫正,另仅l例因植皮后皮片存活欠佳,导致异体软骨外露,取出后重新植皮修复,4月后再度下睑外翻,经上法修复。经过6个
期刊
王仲锋  [摘要]目的:通过手术使唇部的动态与静态之美相结合。方法:利用系列手术对唇部外形(唇珠、唇红、唇角、上下唇的比例、白唇与红唇的比例、人中凹、唇峰、唇嵴、唇缘等)以及面部表情肌进行调整,对唇部异物予以处理,整复唇部衰老征象等。结果:唇部外形得到了美的调整,参与面部愉快表情的肌肉加强,唇部异物予以处理、唇部衰老征象得到改善。结论:通过系列手术使唇部的动态与静态之美相结合是安全有效的。  [关
期刊
1997年7月~2005年6月,我们使用国产平阳霉素治疗瘢痕疙瘩患者3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35例瘢痕疙瘩患者,其中女23例,男12例,年龄15~72岁。胸部18例、腹部4例、颈部3例、肩部2例、四肢6例、耳垂2例。部分患者曾接受过手术、激光、硬化剂等方法治疗,无明显效果,甚至有些患者反而皮损扩大。  1.2治疗方法:术前做血常规、
期刊
张 斌    1 病例介绍      某男,21岁。出生后即见右耳发育不全,外耳道闭锁,此后发现同侧伴有听力障碍。2005年10月患者就诊我科,以小耳畸形综合征(Ⅱ度)子收住并行耳后皮肤扩张器置入术。2006年2月再次入院,行扩张器取出、肋软骨移植全耳再造术,术后耳部外形良好。出院时发现耳轮缘中部皮肤略发红,局部张力较大,但并未引起重视。同年6月,患者因耳廓皮肤破溃就诊,查体发现耳轮缘中段可见大小
期刊
韦 琪  [摘要]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软组织注射填充并发症的成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214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临床应用并发症临床资料,对并发症统计、分析,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结果:隆乳并发症194例,其中硬结116例;血肿17例:创伤性无菌性炎症18例;胸大肌炎6例;乳房不对称14例;凝胶移位12例;感染8例:其他3例。面部填充并发症15例,其中隆颞不对称4例,凝胶移位2例;隆颊凝胶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