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培养目标等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制约我国教育事业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视角,透视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解析形成问题的基本原因,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做出思考,旨在推动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期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河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加快培养适应市场经济与激烈国际竞争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河北省位于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中国改革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等。这就要求河北省高职院校應该肩负起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社会责任,但实际上河北省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笔者针对“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一题的讨论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一、透视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市场经济要求社会各行各业人才具有超强的创新创业意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但在现阶段,河北省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仅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中的一个部分,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在实践中部分学校仅有学生会组织一些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实现宏观目标到微观实践的系统完成,最终导致教师、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1]。
2.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使得从领导到一线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理解与认知程度不足,主观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最终导致我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停留在“知行分离”的状态中,即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同时不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2]。高职院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创新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精神不足,导致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创业意识匮乏现象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广泛存在。
3.创新创业教育使命感不强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若想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首先要进行创新教育,确保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但是,在实践中,河北省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其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肩负者,身上承载着提升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使命,直接导致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现象的出现[3]。
二、解析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出现问题的原因
1.办学观念陈旧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但也有一部分学校并未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其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需要大批人才,所以一般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高。但也因此,个别高职院校安于现状,不能进一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完善与实施,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诸多问题的产生[4]。
2.投入力度不足
现阶段,河北省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创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园区,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实际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却相对不足,使得创业园区的创建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其根本原因仍然在于各高职院校并没有对创新创业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关于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思考
1.全面转变传统办学理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河北省高职院校若想在实践中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改变传统办学理念,彻底摒弃以往因袭式传统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根据时代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标新立异,对未来做出有效而科学的规划。与此同时,注重理想意识与竞争意识的培养,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有效融入理想观与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深刻了解与认知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压力,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发现创业机会,把握创业机会[5]。
2.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正确定位“重诚信、懂经营、善沟通、会管理、能创业”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战略,逐步完善“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式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创业孵化基地,以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创业孵化为学生构建创业实训基地,搭建学习、创新、创业三者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创业训练机会,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创新与创业的时代大潮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成为创新时代的弄潮者[6]。
3.教学模式的转变
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将“四业”即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知识有效融入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背景的同时珍惜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搭建空间课程,也就是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与实践的联想共鸣,最终实现知行合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透过表象看清本质,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实际培养和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加快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适应国际竞争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解决社会就业压力的有效措施,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的关键。根据河北省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转变传统办学理念,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的理念,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祖国教育事业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赣琛.论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3):35-37.
[2]吴升刚,刘文斌,刘锡冬.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8):88-90.
[3]谭喜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学训赛创融合”实现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7(8):105-109.
[4]蒋建强,杜刚.众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6,9(2):62-63.
[5]程建伟,李九成.市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2):1-3.
[6]苏小冬,毕德全.农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8(3):47-50.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课题项目“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编号: JRS-2016-3082)。
关键词:河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加快培养适应市场经济与激烈国际竞争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河北省位于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中国改革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等。这就要求河北省高职院校應该肩负起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社会责任,但实际上河北省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笔者针对“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一题的讨论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一、透视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市场经济要求社会各行各业人才具有超强的创新创业意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但在现阶段,河北省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仅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中的一个部分,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在实践中部分学校仅有学生会组织一些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实现宏观目标到微观实践的系统完成,最终导致教师、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1]。
2.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使得从领导到一线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理解与认知程度不足,主观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最终导致我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停留在“知行分离”的状态中,即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同时不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2]。高职院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创新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精神不足,导致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创业意识匮乏现象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广泛存在。
3.创新创业教育使命感不强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若想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首先要进行创新教育,确保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但是,在实践中,河北省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其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肩负者,身上承载着提升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使命,直接导致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现象的出现[3]。
二、解析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出现问题的原因
1.办学观念陈旧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但也有一部分学校并未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其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需要大批人才,所以一般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高。但也因此,个别高职院校安于现状,不能进一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完善与实施,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诸多问题的产生[4]。
2.投入力度不足
现阶段,河北省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创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园区,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实际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却相对不足,使得创业园区的创建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其根本原因仍然在于各高职院校并没有对创新创业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关于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思考
1.全面转变传统办学理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河北省高职院校若想在实践中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改变传统办学理念,彻底摒弃以往因袭式传统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根据时代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标新立异,对未来做出有效而科学的规划。与此同时,注重理想意识与竞争意识的培养,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有效融入理想观与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深刻了解与认知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压力,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发现创业机会,把握创业机会[5]。
2.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正确定位“重诚信、懂经营、善沟通、会管理、能创业”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战略,逐步完善“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式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创业孵化基地,以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创业孵化为学生构建创业实训基地,搭建学习、创新、创业三者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创业训练机会,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创新与创业的时代大潮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成为创新时代的弄潮者[6]。
3.教学模式的转变
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将“四业”即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知识有效融入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背景的同时珍惜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搭建空间课程,也就是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与实践的联想共鸣,最终实现知行合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透过表象看清本质,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实际培养和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加快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适应国际竞争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解决社会就业压力的有效措施,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的关键。根据河北省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转变传统办学理念,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的理念,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祖国教育事业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赣琛.论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3):35-37.
[2]吴升刚,刘文斌,刘锡冬.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8):88-90.
[3]谭喜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学训赛创融合”实现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7(8):105-109.
[4]蒋建强,杜刚.众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6,9(2):62-63.
[5]程建伟,李九成.市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2):1-3.
[6]苏小冬,毕德全.农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8(3):47-50.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课题项目“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编号: JRS-2016-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