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出面,也要尽早

来源 :陕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d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作家王愿坚在小说《普通劳动者》中有这样一段话:“部队里常有这样的时候: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干,恨不得马上就动手,但是就因为没有人出面,就不能动手;这时候,只要一个人说句话,就会立即行动起来。”
  这段话很朴素,也很哲理,它指出了事物产生飞跃的节点之重。频阳子的小说《去势》,对于我一直想为《故乡事》写篇读后的意念,就等于这段话。
  当然,我只是就写一篇读后感而言,而且也只敢就写一篇读后感而言。
  愚以为,《去势》并不是频阳子最好的小说,然则其中的细腻真切始终不脱鲜活生动的原生态,仍是道地的中国故事,尤其“去势”二字的喻义,更可见《故乡事》中文章血脉的承继与贲张。
  频阳子的小说集《故乡事》中有16个短篇3个中篇,约计28万字。十九篇小说在人物刻划、故事传神、语言精粹等方面,共同创造出了一个异彩四射的文化高峰。其独特之多、底蕴之深、意境之阔,能让读者一次次陶醉于返朴归真的怡悦之中。吾生多有愧,读书既少且糙,对频阳子的小说创作,难以深入领会其旨趣,也无力揭示其真谛,但所幸读到了且被感动了,也就有了一些难得的启悟。
  《故乡事》小说集有作家耿祥与学者刘颖慧的代序,他们从专家的角度,对频阳子在小说创作的理论和实践中的突出贡献,作出了细致分析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耿祥说“读频阳子的小说,是一种享受”,又说“《故乡事》是频阳子的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子,据本人说是‘试着写’,很成功,很精到”,而且“在文坛一片浮躁喧嚣之下,物欲充盈空间之时,频阳子还能静下心来写如此纯净的小说,令人钦佩”。刘颖慧则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乡村的巨变造就了乡土小说的新景观,而“频阳子的《故乡事》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部”,又说“频阳子的《故乡事》从多个层面拓展了乡土小说的主题性想像系统。在他的笔下,乡土小说的内容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二位专家对频阳子作品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分析,揭示出了频阳子在小说创作上的功力与卓荦。无论在语言、形象以及描写方法与表达意图之上,频阳子都拥有非同凡响的实绩。
  首先,小说的语言是传统的,但突出在创造。
  故乡事中作品的语言都很精短,这当然是一般;而出奇别致则为创新。这是频阳子作品语言的特色,也是其遣词造句万千妖娆的共相。比如在《小胜》一文中,写东家为小胜说媒,其中有“小家日月,就图个勤快”,这“小家日月”四个字就写尽了平常人家的天伦之乐。再如跛子祥儿对小胜的招赘说风凉话道,“老太太养老心切,招赘了一个河南猴子”,用猴子代替女婿,活画出了小胜机敏又鬼诈的习性,也预示了小胜终究为人踏实的不错的结局。语言生动的关键在字词,频阳子往往巧夺天功,如在“油坊”一文中,他写油坊周围的环境用了“绿树繁茂,花枝灼灼”一句,其中“灼灼”二字,尽收鲜艳灵动之效,让美也跳动起来了。他写村长调侃生茂说,你嫌钱扎手?和钱有仇?而生茂回答道,钱不扎手,我钱缺得心痛。用“心痛”比“扎手”暗讽村长的小贪鄙,当然更其冷峻且深刻。钻石般闪光的字词,在故乡事的篇章中可谓灿若群星,频阳子文学语言的优异之处,就在于以创造为胜。他写人写景,用精妙字词编织语句,五光十色准确形像。如在《哥俩好》一文中写二叔接上门女婿小胜道“小胜那天十分开心,圆嘟嘟的小脸乐开了花,他看着二叔笑容灿烂,一双小眼睛眯缝成了一条线。二叔憨憨地大声说道:兄弟,坐定了,我们和大红马一起回家!”一匹大红马突兀而起,写尽了喜庆和豪爽,也奠定了哥俩好的根基。再如“徒氏老太”一文中写文革后期大槐树终于被伐道“没有了大槐树遮罩的张家堡,人们抬头就看见了天空,视野开阔了,太阳格外的耀眼,到处红彤彤一片。”但大槐树死了,徒氏老太也就死了,且死于不治之症。在这里,语言的传统本色和象征之义难道还有空白吗?
  其次,小说的叙述是传统的,但突出在无形。
  这里的无形是指作者,更指作者的笔端之情。对于这一点,作家耿祥的评论极其精彩,他说道:“加之作者高高在上,近乎于俯视生活的写作基调,给人一种冷峻清雅,点石成金的感觉。”小说就是故事,读是首要之义,思行为随后之果,说教则大可不必逞其能。所以在中国,传统小说最早即称为传奇,后来又名为话本,再后来虽有域外影响的浸洇而万紫千红,但客观地描述,作者丝毫不涉其中,则仍然是其主动根脉。这也是频阳子在小说创作中之所以“高高在上”之缘由。学者刘颖慧在评论中写道“无论是从叙事的技术层面看,还是从叙事的精神层面看,《故乡事》始终贯穿着这一置身事外,从容闲雅的绘画视角。”她与作家耿祥所识所见,异曲而同工。
  我读中篇小说《老六子和他的狗友们》,浓郁的三秦风韵使我在品味小说自身无限象征意义之外,也呼吸到了《创业史》、《风雪之夜》久违的气息。尤其是文章最后一节,散淡得一头扎进了现实的苍白,却让读者心灵有了闷雷在旷原上渐远渐逝的震撼。与《创业史》伟岸中的细腻,《风雪之夜》朴素中的雅洁一样,“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感染力直透读者灵枢。学者刘宁博士对频阳子小说的评论“在当代陕西作家里,频阳子的小说在继承柳青开创的乡土题材方面,民间写作意味更为浓重些,可以分辨出赵树理那种评书体的痕迹,也有孙犁抒情散文的意味,在向传统小说学习的基础上语言有直追汪曾祺文风的特点,清新散淡,同时又融入秦地特有的刚直、质朴气息。”的确精当无比。频阳子小说的叙述在形式上更象汪曾祺,他们就是在讲述着中国故事,散随淡泊,信马腾腾,一笔滔滔写过去,而并不十分着意有几个读者又读出了几多哈姆雷特。
  其三,小说的叙述是丰富的,但突出在极至。
  如同汪曾祺在小说《老鲁》中写豆壳虫,《羊舍一夕》中写羊,《八千岁》中写米店一样,频阳子在小说的叙述上也有着力求极尽的抒写。他在《黄鼠》中写捉黄鼠,在《油坊》中写榨油,在《铁匠老罗》中写打铁,在《老六子和他的狗友》中写野猎,无论是泼墨还是工笔,无论是内容还是范围,均有充实与宽广并臻化境之妙。《三国演义》中的叙述大部老套,但《三顾茅庐》一章则写得水灵灵的永恒;《水浒》中的人物全都是生动,但又唯景阳岗打虎一节生动成了更加的不朽。频阳子小说中的叙述在继承传统中有了更多的发扬,他把细腻化合为粗犷,把错杂演变成斑烂,把文学的功用无声无息渗透进人们的心田,让平凡的日子变成了丰硕的任意和坦白。黄鼠就是黄鼠,还能是什么?读者自己想去;哥俩好只是哥俩好吗?读者自己品去。老六子死了,狗友们群龙无首了,野猎和波斯犬的话题被淡忘了,真是如此悲怆和幽伤吗,读者自会在文里文外找到满意的答案。叙述的深广是余味不尽的源泉,描述的山重水复是柳暗花明的前奏。这是传统小说叙事方法的峰巅,频阳子和汪曾祺都站在上面,而且站得正直多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章中说:“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频阳子的小说创作实践正是此一理论的具象化,纯粹的故事蕴涵着复繁的人情世故,象春夜的细雨,丝丝滋润人心。眼下乡土小说堪称汗牛充栋,但真正能使读者于文词有所学,于章句有所鉴,诵之思之昂扬生机而又情醉大地的并不多。频阳子的小说创作能集刚强柔媚于一体,木奇苗秀,难能可贵,而《故乡事》就是明证。
  作家耿祥在代序中殷切地期待频阳子有大作问世,因为“其实,频阳子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大作,甚至两部也写不完!”
  卞和三出荆山,玉玺传世;伯乐一过冀北,马群遂空。身为普通劳动者的林部长悟出了领先的重要,工地上的劳动场面就气象一新。振臂而起,登高一呼,推陈出新,贤良共平,即便只为出面,也该越早越好。
  当前,频阳子小说创作上的独特和经典,即迫切需要理论家们的系统研究和倾情推介,需要“只要一个人说句话,就会立即行动起来”的重要节点。
  这是我读过《故乡事》之后的第一希望。
  我也相信,凡《故鄉事》的读者都会与我同感。
  责任编辑柳江子
  作者简介:卢苇,男,原籍湖北老河口市,文化学者和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多部,并有文化研究专著出版。
其他文献
1  那天早上起床时,邢大林左眼就一直跳,他没有放心上。这段时间,一会儿左眼跳,一会儿右眼跳,他麻木了,不知是跳财运还是祸水?  到店里就开始做生意,忙得屁颠屁颠的。正在发货,门口有人喊他的名字,听声音好耳熟,抬起头,见是弟媳梅子站在门口。他没当回事,还要继续发货。梅子又叫了一遍他的名字,这回他听得真切,他有点不快,又有点疑惑地盯着梅子。梅子却一阵风般刮到他面前,不紧不慢地递给他一张放大了的彩色照
期刊
在候机大厅,女领队给我们训话:“柬埔寨是个很穷很穷的国家,和我们相比,那里的生活要倒退四五十年;停电很正常;天热,苍蝇蚊子多,还有蟑螂,吃饭要挥动一只手赶苍蝇,另一只手拿筷子;自来水没有过滤消毒,只能洗漱,不可饮用,要买矿泉水喝;千万不能生病,看病贵得很,挂号费30美金,急诊100美金,看个拉肚子起步价400美金,记住,是起步价;东西贵,一份炒面或炒份素菜都要5美元,合35块人民币了;通讯网络不好
期刊
1  有人进来询问迁葬仪式得请多少客人,摆多少座宴席时,小伙子的脸色已经发灰发白了。他的目光游移不定地从几个老年人的脸上掠过,看他们抽烟的抽烟,喝茶的喝茶,都显了凝重神色,目光不肯跟他对视一下。短暂的凝滞对小伙子来讲,仿佛是在穿越一条长长的幽邃昏暗的甬道,总也看不到前头一点光亮。等他打了一个激灵回过神来,忙说:“咱这地方的习俗我也不懂,凡事还要请几位长辈来拿主意。———你们说咋办就咋办,我都没意见
期刊
克莱夫·贝尔说,小说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克罗其说,小说是一种表现性形式。亨利·詹姆斯说,小说是一种个人的、直接的对生活的印象。谢活力说,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福斯特说,小说是说故事。伊丽莎白·鲍温说,小说是一篇臆造的故事。当然,还可以举出更多关于小说的定义。这些定义,分别从不同角度界定和把握了小说的某种形式规律和审美品格。然而今天,当你再读一些小说之后,你立刻会发现,即使一些约定俗
期刊
1  像一匹脱了缰的烈马,陈光正赤脚奔跑在荒野上。荒野无边无际,一片寂静辽阔,正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或者说闪烁着遍地雪光,散发出令人目眩的白光。陈光热汗淋漓,气喘吁吁,他在紧追着前面一个身影,陈光追逐那个人已很久,又好像刚刚迈开脚步,时间像苦涩的人生一样漫长,又像平庸的人生一样短暂。在荒野尽头一列驼峰形山丘下,那个身影停了下来,然后缓缓地回过了头。陈光看见,那是个女人,一个浑身一丝不挂赤裸着的女人,肌
期刊
龙爷大名章龙国,是国字辈的老大。堡子人没有叫大名习惯,同辈人叫他龙哥,下辈人叫他龙叔,大多人喊龙爷,外姓人也跟了叫。  龙爷故事甚多,凡前篇提及的恕不再述。  “龙爷”这个称谓,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是敬畏和恐惧的代名词。若我一人有此感触,不算什么,堡子里一般大的玩伴们,没有不怕他的,且怕得真切,怕得深沉。比如三五个小孩偷摘生产队的豌豆角,摘到兴处,有人喊一句聋子老汉来了,(聋子老汉是队里专门看护庄稼
期刊
当代欧洲诗坛上,谢默思·希尼(Seamus Heaney,1939—2013)是不可绕过也难以绕过的重要诗人。同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作家,相较于叶芝的创作,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希尼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乡土,投向了自己熟悉的亲友和乡民。抒写土地和劳动者的诗歌占希尼诗作的比重极大,而其中蕴含的现实感受与历史文化因素,也为诗歌内容增添了一份值得一读再读的思想性与厚重感。  一、地域性指涉与文化挖掘  在
期刊
太阳从远处的地平线刚刚冒头,一望无际的水面,一瞬间便被映射得通红。驼爷眯了眼,正看得出神,猛不丁打了个喷嚏,随即转身背负着双手,向村庄缓缓走去。他前倾着身子,脖子上青筋暴起,唱道:  “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  有山人在茅庵苦苦修炼,  修就了卧龙山一洞神仙……”  神驮山的夏日清晨,空旷静寂,多少还有些凉意。岸边几只窃窃私语的鸟儿,被驼爷忽高忽低的大秦腔惊得扑簌簌窜向天空。他的白胡子一翘一翘地,
期刊
写作,一片空茫的领地  窗外漫散且凌乱的雪片似乎配合了我漫散且凌乱的思绪,应该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雪吧,还有几天大年又来了,往后必有几个干冷的日子,在雪霰飞扬过后的黑夜和灯燎残梦过后的白天,我必在屋子里“翻箱倒柜”,找来陈年旧事独自玩味,如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兵,置身于灯红酒绿的舞场,万般无聊掏出褪色的勋章抚弄,低头躲闪一束束冷落的目光,局促而不安地为自己找一份牢靠的光荣。  想起一句诗文:爆竹声中一岁
期刊
阅读贾香娟君《黑唇》和《独自与花朵有关》两篇小说,是一场宁静的心灵对话,作者略带嘲讽的叙述语调,幽默而深刻,温情而犀利、冷峻而深情,在反讽式的叙事中写出了小人物生存的悲剧性,写出了在孤独穷困的生存境遇中人性的善与恶、罪与罚,从中我们能照出自己心灵深处的“小”来。作品以复调化的心理透视揭示普通人沉沦在世的无奈与诗意向往的悲情,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生存的无声的“悲剧性”,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审美意味。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