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恩师刘东海先生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武术家、李氏查拳继承人、我的恩师刘东海先生是我国武术界可敬可亲的前辈。他为李氏查拳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他无愧于“李氏查拳一代宗师”这一称谓。说他可敬,一是他是个聋哑人和正常人习拳弄棒不同,他的一招一式都来之不易,他能系统地掌握一个武术门派的武术套路和器械,更是难上加难;=是他积极投身于全国武术挖掘工作,以精湛的武艺、高尚的武德、诲人不倦的传艺作风和对武术事业的忠诚,把“李氏查拳”整理出来,流传于后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食粮。说他可亲,一是他对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爱徒如子;二是他带人宽厚,善解人意,有求必应。刘东海先生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慈祥的笑容,无时不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从武之路
  
  刘东海先生,1927年出生于漕运重要码头,素有“武术之乡”之称的济宁。刘东海先生,天生聋哑,但是命运没有剥夺刘东海生存的权利,而旧世界的愚昧和无知却夺去了一个聋哑孩子的欢乐。因生理缺陷,他小时候走出家门,经常遭到大孩子的侮辱和嘲笑,时常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他只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他也不明白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他不是懦弱者,心灵的创伤让他产生了习武强身、抵抗强暴的想法。可一个聋哑孩子,哪位拳师愿意收留他呢?尽管他一次次地给师傅们叩头作揖,虔诚地比划着心声,但是拳师们却都摇头无应。
  在1936年的一天,九岁的刘东海在父亲的陪同下,在拜师无望的时候,偶然相遇了一位“教门内”的白发拳师。幼年的刘东海趴在地上咚咚地叩头不起,老先生急忙把他搀扶起来,刘东海眼中含泪,用手势说出了要学武的心愿。老人沉吟了半晌,看了看站在自己身边的师弟李龙彪(李恩聚之子),又看了看这幼小而又单薄的刘东海,决定破例收他为徒。师择徒,徒择师,这位老人就是李氏查拳代表人、清末著名武术家李恩聚先生的高徒之一,人称“武圣人”、“沙四爷”的沙荣民先生,当年沙先生已五十二岁。李龙彪先生三十三岁。从此,刘东海先生进入李氏拳门,便改变了刘东海先生一生的人生轨迹。
  自从刘东海进入李氏查拳门,就在年迈的沙先生和李先生的严格教导下,开始了艰难的习武生涯。沙先生为了教好刘东海,根据聋哑人的特点,专门制定了一套教授方案。他因人施教,刘东海是一招一式扎扎实实,一丝不苟。李氏查拳以腿功见长,练功十分辛苦。刘东海苦中作乐,练习腿功、腿法,大义腿、横叉腿,一练就是几个时辰,臂、腿练得红肿都出现淤血,但他从不叫苦叫疼,沙先生看在眼里是疼在心里。就这样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功夫不负用心人,在沙荣民先生的精心指导和教诲下,刘东海以惊人的毅力和刻苦努力,终于以精纯和娴熟的动作,继承了李氏十路查拳、回民十趟拳、捣捶、五狼拳、截手拳、鹅掌式等套路,并且还掌握了关公大刀、张飞枪、剑侠刀、绨袍剑、双钩、双刀等武术器械。刘东海先生的父母为了他以后的生活,还利用下雨不练功的空隙,用实物教他练习写字。在全国武术挖掘工作中,刘东海先生写的一手好字,让全国的武术专家和学者都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在此期间,刘东海还跟着沙师傅习练摔跤技艺,摔跤不同于练习武术套路,它是对抗性极强的一种运动。武术界有“十年拳不如三年跤”的说法。有一次,他和师兄弟在练摔跤时,恰巧他母亲也来到练功场,观看儿子练功。不料对方失手,将刘东海重重摔倒在地。胸部受到重撞,当场口吐鲜血。在场的沙先生和母亲当时都吓了一跳,急忙起座来到东海面前看个究竟,刘东海若无其事,继续苦练。母亲看到此情再三劝阻,他倒给母亲和师傅打起气来。第二天,母亲把在沙先生那里拿来的配药让儿子服下,把他锁在屋里,让他休息两天再练,他趁吃饭的空又偷偷跑到练功场。就这样冬去春来,刘东海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好功夫,在他以后的人生中,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沙先生看到自己的徒弟武艺逐渐精湛,也要超越自己了,打心眼里高兴。十几年的艰辛,换来的是一位铁打的硬汉。有一天,沙老先生在地上写了一行字,写道:“东海呀!由于我的年迈,你也跟了我十多年,为师把功夫都教授给你了,我也教不了你了,你再另拜个师傅吧!”刘东海看完师傅所写的文字,久跪在师傅面前,在地上写出了他的心声:“师傅!十几年如一日,我陪伴师傅左右,我虽然不说话,但你不嫌弃我,并且把武艺传授于我,我怎么能离开师傅呢?”刘东海写完字泪如泉涌,在场的师兄弟都为之动容,有的是泣不成声。师兄弟们见到刘东海如此痴情,都过来帮他给师傅说情。师傅话如铁令无法更改。刘东海只好洒泪而别,离开了他多年的恩师。
  当年,济宁是大运河在江北的重要码头,也是走镖者走水路的必经之路,是镖师常居住的地方。1946年的一天,刘东海先生又从师于周继红先生习武。周先生曾是上海“大世界”的镖师,他武艺高强,因不满上海的黑社会组织及帮派体系势力而愤然还乡。此后,刘东海在周先生的指导下,又学会了猴拳、罗汉拳、抱捶拳、双锏、三节棍、九节鞭、双刃刀、周仓大刀等套路、器械。刘东海先生虽然武功日趋精湛,但他还是翻阅了大量的武术书籍和资料,取长补短,丰厚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武术理论和武功日益增进。
  
  二、才华大显
  
  1949年全国解放后,刘东海先生的武术才华终于得以显露。1953年9月,他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华东体育大会上,以抱捶拳、周仓大刀、串心拳、硬气功分别荣获大会的金牌;此后又在山东济南、青岛等地的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奖;1960年,他作为山东省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聋哑协会成立大会,同年他被推选担任济宁市聋哑人协会副主席;1984年,他赴京参加全国盲聋哑人代表会议,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及关注。
  1979年起,刘东海先生担任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武术教练员。在体校任教期间,他呕心沥血地培育武术新人,为济宁市培养出刘建华、孙继魁、宗锡元等一大批武术专业人才和武术爱好者。他们在省、市及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刘东海先生身先士卒,亲自参加比赛在上海、天津、河北、河南等赛场上均获前三名的好成绩,为济宁市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济宁市争得荣誉。
  1982年至1984年,全国武术挖掘工作在全国全面辅开,刘东海先生身体力行,积极参加抢救中华魂宝——武术的行列之中。1985年,参加山东省体委组织的《查拳》书稿编写工作。经老师刘东海先生示范,师爷李龙彪先生参与整理的“任城李氏查拳”一书,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并列人《中华武术文库》。1984年8月,时年57岁的刘东海先生,参加在兰州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他以出手迅捷有力,套路娴熟彪悍,招招精彩绝伦,引得观众赞不绝口,裁判也为这位年逾花甲的“李氏 查拳”表演者而折服,最终,刘东海先生以最高分数荣获金牌。1985年春节,济宁李氏查拳门,由师爷李龙彪先生召集召开本门弟子会,经师爷李龙彪先生提议,全体李氏查拳弟子一致通过,立刘东海先生为李氏查拳门掌门、李氏查拳第六代传承人。
  
  三、为国争光
  
  1984年9月,济宁市与日本国足利市结为友好城市,就在这个月,日本友好访问团来济宁市进行友好访问。在济期间,该团团长向济宁市负责同志提出了个要求,在他的团员中选出四名年轻力壮,善于摔跤、柔道的高手与我方进行切磋和表演。虽然日方代表是善意的提议,可是他还是有点挑战性。负责该工作的同志把日方所提的问题,逐级向上反映,最终确定答应日方要求。济宁市选刘东海先生为队员之一,应战日本选手,刘东海先生心里明白,济宁市摔跤、柔道项目才刚刚开始起步,没有能抵挡住这四名彪形壮汉的人。于是,刘东海先生通过翻译给日本朋友说:“你们能摔过我这老头子就行了!只不过你们怕是摔不过我的,何况我这三位年轻的徒弟更厉害。”说完,刘东海先生做了一些准备活动和基本功演示,57岁的刘东海先生,在场地滚翻自如,缠靠挂摔,使日本朋友看得目瞪口呆。第一轮一开始,日方选出一位最强壮的选手,与刘东海先生对阵,想来震慑我方,刘东海先生也不示弱,站在场地中间,裁判员手势一落,只见刘东海先生伸手敏捷地将对方缠住,转身一个“过背”将对方摔在台面上。一连三局,刘东海先生以精湛的摔跤技法和不服老的精神,将日方摔倒七次,日方不得不认输而告终这场友好的较量。这段历史,一时在济宁市被传为佳话。曾有一家媒体报道刘东海先生说:“身体残疾,这确实是一生的痛苦,但他有一颗正在沸腾着的心,与痛苦挑战,与健康的正常人挑战,与社会偏见挑战。尽管他经历坎坷不平,但他顽强的拼搏为自己的躯体‘焊接’着比钢铁还要坚硬的精神骨架,他就是李氏查拳一代宗师、著名武术家刘东海先生。”
  2001年秋,谁也没有想到刘东海先生会突发脑血管病。刘东海先生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还和师弟闫成民先生(李龙彪先生关门弟子),一齐研究李氏查拳。2003年4月,刘东海先生因病情再次恶化,治疗无效而谢世,享年76岁。
  星灭光离,悲痛欲绝。刘东海先生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先生一辈子对武术事业的钟爱不渝,和他拳不离手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永远学习。他是我们武术界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后,我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对他老人家的怀念之情和感谢他的培育之恩:“恩师乘鹤升青天,尊嘱教诲记心间。遗风犹存举可见,承先博众后人现。”
其他文献
姚宗勋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早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文学系。少年喜武,16岁拜于北京著名武术家洪绪如先生门下,苦练经年,登堂入室。1937年,归宗芗斋门下。姚先生精研拳理,刻苦练功,仅三年时间就成芗老门中之佼佼者。1940年夏,芗老在北平登报交流武学,以武会友,众多来访者皆由姚先生代师比武,未曾一负。后追随芗老学拳者,亦由姚先生代师授艺。先生功力深厚,拳理精深,深为同门师兄弟所敬仰。1941年芗老赐名
期刊
开门八极拳的“核心”为“六大开”,即顶、抱、单(掸)、提、胯、缠。  到底如何理解和解读六大开,具体到每个字:顶、抱、单(掸)、提、胯、缠,又该如何理解和解读?每个字的内涵。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一直以来,这是八极门人难以说得清的问题,虽已有几种理解和说法,但总觉得有局限,不宏观。所以有人就用自己的智慧增加了“字”,变成“八大开”、“十大开”。虽增加了“字”,但仍为“一字一招”。如此发展,与时
期刊
《太极拳知识1200问答》囊括了太极哲理、太极拳内涵及特点、太极拳文化与艺术、太极拳武德修养、太极拳养生、太极拳技击、太极拳内功及健身气功、太极拳流派、太极拳与内家拳、太极拳起源与发展、太极拳网络化等相关知识共22编;涵盖了太极拳套路、演练、基本功、基本技术动作、段位、器械、竞赛、教学、组织、社会体育、太极拳大事记等相关知识共1221个问答条目六十四万余字,具有代表性、广泛性、适应性、通俗性和科学
期刊
由黑龙江省体育总会主办、黑龙江省太极拳协会承办的黑龙江省“哈尔滨旅游”杯首届太极拳锦标赛,自2010年9月5至7日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馆举行。来自黑龙江省各市、地、县138支代表队的1889名运动员参赛,其中有1083人参加16个组别28个单项的角逐;还有1256人参加集体项目比赛。这是黑龙江省太极拳专业性竞赛史上的开篇赛事,对整体提高黑龙江省太极拳演练技术水平、促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发展,起到重
期刊
黑龙江省太极拳协会成立暨首届理事大会于2010年9月3日在哈尔滨市召开。大会选举产生由117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陶夏新当选黑龙江省太极拳协会主席,黑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省体育总会副主席李峰当选副主席,杨义龙当选会长兼秘书长。  大会收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的贺词和中国武术协会的贺信。高小军在贺词中说:“贺黑龙江省太极拳协会成立,弘扬太极文化,传递健康快乐。”中国
期刊
说到李文奎先生的为人,他的同事是这样介绍的,同事们都认为他稳重,有主见,敬业、认真,总之一大堆优点。在淄博时,武协的白志刚老兄对我说:“老李绝对是一个好人,工作认真、勇于担当、讲义气,有人缘。他还以懂太极、谦和、礼貌,对传统武术了如指掌等好口碑闻名。”李文奎与白志刚都是淄博武协班子的成员,这些年,在“班长”焦仁芳的带领下,他们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地把淄博市的武术运动搞得有声有色,使淄博武术成为武术界
期刊
一场简单的追思会在北京郊外的大觉寺举行。青瓦红窗的会场外,立着逝者的遗像。那是个留着平头的中年人,手指间夹着一根点燃的香烟,眼睛微微眯着望向镜头。照片下的三句话讲完了他的一生:  “马小平老师,1956年出生于湖南湘潭,2012年在深圳辞世。历任湘潭一中、东莞中学、深圳中学的语文老师。他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并铭记的好老师。”  时间是9月8日,教师节前两天。  在这位普通高中老师的追思会上,人们意外
期刊
一、意义重大    在2010年举行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指明了武术事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三化”发展谋略,并提出了推广武术普及的走进学校、农村、乡镇、社区、军营、企业、机关(简称“七进”)的发展任务。(《中华武术》2010年第5期第30页)。这既是一个响亮的号召,更是新形势下发展武术的重大举措。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国务院确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来,满足时
期刊
伟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国曾对炼钢工业中科学运用古代“黄金分割”律将炼钢工业大大提升,他用优选法运算做出重大贡献。例如1000度至2000度温度炉火中有一个最好的温度能炼出好钢,若常人会做1000次试验炉火才能得出最佳好钢来,华罗庚用数学方法只需试三次炉火温度即得到最佳炉火温度,炼成最好钢。  如今“黄金分割”律0.618广泛被应用,不仅用于工业、建筑、书法、绘画、音乐、摄影等方面,而且现代把它用于经
期刊
假如吴秀峰去了北京    一个人不管多能打,打败过多少名家大师,要是他的拳不对这个城市的脾气,他的拳仍传扬不起来。香蕉好吃,种到北方就死,北方缺乏种植香蕉的气候和土壤。  八极拳也如此,假如当年吴秀峰不是来天津而是去了北京,我个人以为,他和他的八极拳,不会像在天津那样红遍武林。北京是什么地方?天子脚下,七百年帝都,五行八作的什么能人都往京城跑,奇人异士老百姓见多了,也把眼睛见挑剔了。谁想在这块地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