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疯狂的石头》到《疯狂的赛车》,宁浩为中国小成本电影拉开了崛起的序幕,票房全线飘红的同时,也赢得了普遍好评。优秀的剧本、精湛的表演、多样的表现技巧、后现代的艺术观念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为小成本电影奠定了一个大致的基调和发展方向。中国小成本电影的春天已经到来,这是电影走向市场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崛起;解析;对比;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一、第五代电影的窘境及小成本电影的崛起
中国的电影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五代電影,一类是其他电影。因为至今为止,第五代的影响力在中国电影史上无人能及,它是世界电影观众认识中国电影的名片,是唯一个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表现方式发挥到顶点的电影创作群体。毫不客气地说,现在的第五代电影就是一个赚钱的工具,依靠着大量的资金、众多的明星、十足的噱头,这不是在进行电影创作,是泛娱乐时代背景下的大型娱乐活动。而小成本电影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小成本电影基本没有大牌演员,没有气势恢宏的大场面,没有美轮美奂的布景造型,而在故事情节、叙事技巧、艺术风格等方面制胜。《疯狂的石头》是典型的成功案例。这正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话题。
二、商业化的成功——《疯狂的石头》解析
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之所以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我认为它做到了两个商业化——影像风格的商业化和影片运作的商业化。
《疯狂的石头》属于商业化小成本电影,这类小成本电影采用市场化运作,追求经济效益,力求满足甚至迎合观众的口味,剧本方面,要求故事趣味性新奇性强,跌宕起伏,且多为喜剧,以博观众开怀大笑,极度挖掘电影的娱乐功能;叙事方面,讲求多样化的叙事结构,多线索,多视角;演员方面,虽然不请大牌明星,但采用特型演员,让观众印象深刻。
具体到《疯狂的石头》,首先它具有一个好故事,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喜剧片,而类型片的第一是要有一个好故事,《疯狂的石头》无疑是合格的。它不是压服你,不是要教你些道理,不是要寓教于乐变方子给你上课,而是想法子大家一起笑。 实际上,看电影的过程,是电影编剧和电影观众的一种智慧较量的过程。剪辑风格也是精当、精巧的,有的地方在吸取《两杆大烟枪》叙事技法的基础上玩出了一点小华彩乐段, 在开头和结尾部分都用了叙事时空略有重复的手法,对故事进行了有点重复搭接的剪辑。概括来说,故事新奇性、叙述独特性、演员特型性是商业化小成本电影的影像风格的三大特点,这些因素都极大满足了市场需要和观众口味,使影片成功的关键所在。
拍得再好,不会吆喝,也难以实现市场突围质量高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即是影片运作的商业化。从早期的选材开始,剧本要完全遵守广电总局的审查制度,不以限制内容和题材为噱头,保证电影不会封杀;要具备一个完整的制作团队,从创意到拍摄再到建立发行渠道和后期调查推广,形成有序完整的产业链条;借助现代化的媒体,强化宣传,形成未播先红的局面。对于小成本电影来说,宣传往往很难做。没有明星,就失去很多话题和卖点,炒作没有基础。加之宣传费用很有限,不能做到如《英雄》、《无极》等大片铺天盖地般的地毯式轰炸,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口碑传播的效应,这是一种独特的宣传方式。《疯狂的石头》在公映之前,就在制造口碑上做足了工作,先行在影评人和媒体中进行了预热。紧接着推出在五城市做的免费放映,最直接地创造了口碑,提高了影片人气。在影片正式公映之前两周,已经持续不断地传出了一波波好评。在记者招待会和影迷见面会上,宁浩和演员郭涛等人特别注重就细节和观众做深刻而幽默的沟通。
三、两个宁浩——商业化小成本电影与艺术化小成本电影的对比
执导《疯狂的石头》的宁浩是为众人所熟知的宁浩,但之前的宁浩也曾执导过艺术化小成本电影,没有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这不是宁浩的问题,而是艺术化小成本电影的问题,反映了在当今娱乐大潮下艺术化小成本电影的尴尬。前文说,商业化小成本电影采用市场化运作,追求经济效益,力求满足甚至迎合观众的口味,与此迥异,艺术化小成本电影不以追求市场效益和满足观众口味为目的,注重表达创作者的个人体验和价值观念,热衷于表现小偷、妓女、落迫艺术工作者等社会边缘人群的生活,具有实验性和先锋性的特征。
通过前文对《疯狂的石头》的解析,我们知道商业化小成本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多位喜剧,以博得观众的开心为目的,而艺术化小成本电影的故事多是无望和没有结局的,充满了无奈的痛楚;在镜头画面上,商业化小成本电影是活泼的,轻快的,乐于使用剪辑技巧,而艺术化小成本电影多使用固定机位和长镜头,采用自然光,采用自然场景,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在叙事上,商业化小成本电影悬念多,矛盾冲突强烈,而艺术化小成本电影的叙事节奏是缓慢的,结构是简单的,没有明显的悬念,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注重讲述人的生存状态,阐释人的生命体验,是现实,而不是故事;在题材上,商业化小成本电影极少涉及禁忌,而艺术化小成本电影偏向于表现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活,不得志的艺术青年、妓女、民工、小偷、乞丐、绝症患者、精神病患者、孤寡老人、流氓等人群皆在其表现范围内,这和艺术化小成本电影导演的群体状况是有关的,他们郁郁不得志,所以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在得不到回应和认可后,这种极端只能加深,而不会消解。
四、向商业化的方向狂奔——发展小成本电影的必由之路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电影绝不是导演一个人的行为,没有人看的电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小成本电影要想有人看,就必须商业化。当然,商业化并不是要那些艺术化小成本电影的创作者改变自己的风格,这是不可取的,无异于自杀。我们这里所说的小成本电影的商业化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商业化小成本电影要坚持自己的从影像风格到运作方式上的全面商业化,二是要艺术化小成本电影学习商业化小成本电影,走向市场,建立一个完整的商业运作系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不是偶然现象,它代表了小成本电影的潜力和未来,是小成本电影开始崛起的里程碑。与传统电影相比,小成本电影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只要小成本电影做好自己的定位,发扬自己的风格,坚持商业化的发展方向,就能迎来光明无限的大好局面。这是电影多元化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电影谋求创新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后现代语境”与影视审美文化》 金丹元著 学林出版社
[2]《理论与批评:电影观念的演变》 王志敏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3]《笑的艺术——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 徐天荣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电影剧作的行动统一论》 张东钢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关键词:崛起;解析;对比;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一、第五代电影的窘境及小成本电影的崛起
中国的电影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五代電影,一类是其他电影。因为至今为止,第五代的影响力在中国电影史上无人能及,它是世界电影观众认识中国电影的名片,是唯一个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表现方式发挥到顶点的电影创作群体。毫不客气地说,现在的第五代电影就是一个赚钱的工具,依靠着大量的资金、众多的明星、十足的噱头,这不是在进行电影创作,是泛娱乐时代背景下的大型娱乐活动。而小成本电影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小成本电影基本没有大牌演员,没有气势恢宏的大场面,没有美轮美奂的布景造型,而在故事情节、叙事技巧、艺术风格等方面制胜。《疯狂的石头》是典型的成功案例。这正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话题。
二、商业化的成功——《疯狂的石头》解析
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之所以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我认为它做到了两个商业化——影像风格的商业化和影片运作的商业化。
《疯狂的石头》属于商业化小成本电影,这类小成本电影采用市场化运作,追求经济效益,力求满足甚至迎合观众的口味,剧本方面,要求故事趣味性新奇性强,跌宕起伏,且多为喜剧,以博观众开怀大笑,极度挖掘电影的娱乐功能;叙事方面,讲求多样化的叙事结构,多线索,多视角;演员方面,虽然不请大牌明星,但采用特型演员,让观众印象深刻。
具体到《疯狂的石头》,首先它具有一个好故事,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喜剧片,而类型片的第一是要有一个好故事,《疯狂的石头》无疑是合格的。它不是压服你,不是要教你些道理,不是要寓教于乐变方子给你上课,而是想法子大家一起笑。 实际上,看电影的过程,是电影编剧和电影观众的一种智慧较量的过程。剪辑风格也是精当、精巧的,有的地方在吸取《两杆大烟枪》叙事技法的基础上玩出了一点小华彩乐段, 在开头和结尾部分都用了叙事时空略有重复的手法,对故事进行了有点重复搭接的剪辑。概括来说,故事新奇性、叙述独特性、演员特型性是商业化小成本电影的影像风格的三大特点,这些因素都极大满足了市场需要和观众口味,使影片成功的关键所在。
拍得再好,不会吆喝,也难以实现市场突围质量高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即是影片运作的商业化。从早期的选材开始,剧本要完全遵守广电总局的审查制度,不以限制内容和题材为噱头,保证电影不会封杀;要具备一个完整的制作团队,从创意到拍摄再到建立发行渠道和后期调查推广,形成有序完整的产业链条;借助现代化的媒体,强化宣传,形成未播先红的局面。对于小成本电影来说,宣传往往很难做。没有明星,就失去很多话题和卖点,炒作没有基础。加之宣传费用很有限,不能做到如《英雄》、《无极》等大片铺天盖地般的地毯式轰炸,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口碑传播的效应,这是一种独特的宣传方式。《疯狂的石头》在公映之前,就在制造口碑上做足了工作,先行在影评人和媒体中进行了预热。紧接着推出在五城市做的免费放映,最直接地创造了口碑,提高了影片人气。在影片正式公映之前两周,已经持续不断地传出了一波波好评。在记者招待会和影迷见面会上,宁浩和演员郭涛等人特别注重就细节和观众做深刻而幽默的沟通。
三、两个宁浩——商业化小成本电影与艺术化小成本电影的对比
执导《疯狂的石头》的宁浩是为众人所熟知的宁浩,但之前的宁浩也曾执导过艺术化小成本电影,没有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这不是宁浩的问题,而是艺术化小成本电影的问题,反映了在当今娱乐大潮下艺术化小成本电影的尴尬。前文说,商业化小成本电影采用市场化运作,追求经济效益,力求满足甚至迎合观众的口味,与此迥异,艺术化小成本电影不以追求市场效益和满足观众口味为目的,注重表达创作者的个人体验和价值观念,热衷于表现小偷、妓女、落迫艺术工作者等社会边缘人群的生活,具有实验性和先锋性的特征。
通过前文对《疯狂的石头》的解析,我们知道商业化小成本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多位喜剧,以博得观众的开心为目的,而艺术化小成本电影的故事多是无望和没有结局的,充满了无奈的痛楚;在镜头画面上,商业化小成本电影是活泼的,轻快的,乐于使用剪辑技巧,而艺术化小成本电影多使用固定机位和长镜头,采用自然光,采用自然场景,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在叙事上,商业化小成本电影悬念多,矛盾冲突强烈,而艺术化小成本电影的叙事节奏是缓慢的,结构是简单的,没有明显的悬念,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注重讲述人的生存状态,阐释人的生命体验,是现实,而不是故事;在题材上,商业化小成本电影极少涉及禁忌,而艺术化小成本电影偏向于表现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活,不得志的艺术青年、妓女、民工、小偷、乞丐、绝症患者、精神病患者、孤寡老人、流氓等人群皆在其表现范围内,这和艺术化小成本电影导演的群体状况是有关的,他们郁郁不得志,所以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在得不到回应和认可后,这种极端只能加深,而不会消解。
四、向商业化的方向狂奔——发展小成本电影的必由之路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电影绝不是导演一个人的行为,没有人看的电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小成本电影要想有人看,就必须商业化。当然,商业化并不是要那些艺术化小成本电影的创作者改变自己的风格,这是不可取的,无异于自杀。我们这里所说的小成本电影的商业化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商业化小成本电影要坚持自己的从影像风格到运作方式上的全面商业化,二是要艺术化小成本电影学习商业化小成本电影,走向市场,建立一个完整的商业运作系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不是偶然现象,它代表了小成本电影的潜力和未来,是小成本电影开始崛起的里程碑。与传统电影相比,小成本电影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只要小成本电影做好自己的定位,发扬自己的风格,坚持商业化的发展方向,就能迎来光明无限的大好局面。这是电影多元化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电影谋求创新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后现代语境”与影视审美文化》 金丹元著 学林出版社
[2]《理论与批评:电影观念的演变》 王志敏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3]《笑的艺术——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 徐天荣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电影剧作的行动统一论》 张东钢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