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z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对腹部手术肠外瘘出现的原因以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50例患者产生肠外瘘的原因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手术误伤者16例,占32%;胃肠穿孔在手术之后愈合不良者占23例,占46%;腹内引流管压迫以及脓肿者有2例占4%;死亡者5例,占1%;因为经济原因未痊愈即出院者有7例,占14%。结论:产生肠外瘘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做好预防。治疗肠外瘘的原则为维持体内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激素以及生长抑素、建立有效引流、维护重要器官及其功能。
  【关键词】 腹部手术;肠外瘘
  肠外瘘即肠瘘由腹内穿出,与外界相通,属于腹部外科一种并发症。本研究中对我科近期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对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诊治的方法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中50例患者,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5岁至70岁,平均为41.5岁。患者中,恶性肿瘤12例,为胃肠道瘤;次外,良性病变为37例,胆道手术后患者为7例,阑尾炎手术后患者为4例,粘连性肠梗阻为11例,病理性肠胃穿孔者为8例,腹部外伤手术者4例,小肠炎手术者3例。肠外瘘手术患者中,急诊手术为32例,择期手术者18例。
  1.2  患者肠外瘘情况:50例患者均为外瘘,其中高流量瘘为33例,流量瘘为17例;高位瘘为30例,低位瘘为20例;管状瘘为41例,唇状瘘为9例;多口瘘为7例,单口瘘为43例。
  2  结果
  在早期明确诊断之后,采取维持水电平衡,以及电解质酸碱度的平衡,应及时补充静脉营养,做到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在50例患者中手术误伤者16例,占32%;胃肠穿孔在手术之后愈合不良者占23例,占46%;腹内引流管压迫以及脓肿者有2例占4%;死亡者5例,占1%;因为经济原因未痊愈即出院者有7例,占14%。
  3  讨论
  3.1肠外瘘病因分析:本研究中,50例肠外瘘患者均为手术后合并症,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第一,十二指肠残喘、吻合口、病理性胃肠愈合 不良者有23例,占46%。主要是由感染、吻合技术方面不健全、肠壁组织欠健康等原因造成[1]。因为感染因素,特别在急诊中,可能就会引起腹膜炎,这是肠外损,肠切除之后以及溃疡穿孔形成的主要原因,吻合技术中易出现的错误是缝合线过粗,缝后过密或由遗漏等产生愈合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产生的穿孔,时间较长,穿孔较大,癌症穿孔,在修补之后易形成瘘。在本研究中2例患者为这种情况,在产生瘘之后第五天出现大出血而导致死亡。腹部肠管外伤,特别是肠梗阻,在肠管血运的判断中比较欠缺,不够准确,手术之后易形成吻合口瘘;第二,手术外伤者16例,占32%。腹腔内粘连以及肠管易发生扩张性水肿或变脆,易导致肠系膜血管产生损伤现象,在对其修补以及切除过程中存在困难,或者血运较差形成后肠外瘘[2]。胆道手术过程中,胆总管下端进行探查过程中,采用金属探子可能会伤及肠内部或乳头对侧的肠壁,这些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不会被发现,而形成肠外瘘。第三,手术之后造成腹腔脓肿或感染,可能引起周围水肿以及炎症,将穿孔溃破而形成瘘。第四,在手术之后切口裂开,对肠外瘘没有做到正确的保护,或缝线将肠管压迫则会造成肠外瘘,更有可能引起多发肠外瘘。患者切口深层出现裂开时,肠管并不会外露,但是在引流以及换药时可能对肠管造成误伤,产生肠外瘘。肠外瘘一般发生在手术之后7小时至14小时,但是因为吻合技术欠缺造成的肠外瘘会发生在手术之后3小时至5小时。此外,发生肠外瘘还与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3]。
  3.2 肠外瘘治疗:肠外瘘是患者在手术之后产生的并发症,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不同,出现肠外瘘的情况也有差异。肠外瘘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情况做出不同调整。
  3.3.1 应用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生长激素能够促进肠外瘘患者合成蛋白质,促成吻合口愈合,进而对肠粘膜屏障产生保护作用。而生长抑素能够抑制分泌肠液[4],降低肠液丢失以及造成腹腔感染。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同时应用,能提高肠外瘘自愈率,缩短自愈时间。肠外瘘早期治疗决定手术是否成功,在本研究中,利用生长抑素之后,瘘口液量减少,尤其是对高流量患者尤为显著。
  3.3.2 重要器官的保护 肠外瘘患者病程与禁食时间较长,丢失的液体以及消耗的应用过多,容易并发感染,导致多功能器官衰竭。尤其是患者肺部及肝部,出现呼吸加快,低氧血症现象,肝部黄疸酶谱出现异常,此外还有凝血现象。因此,早期控制感染中,要做好对重要器官的保护,将损害器官功能的多种因素降至最低。例如,所选用的抗生素,要保证其对肝部、肺部无损害与影响。肠外进行营养时,保证碳水化合物其供给量,二氧化碳过多则会加重对肺部负荷,而能量过多则会对肝功能造成损害。
  3.3.3 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在发生肠外瘘早期,会有肠液丢失现象,易造成水电解质其酸碱紊乱现象,会出现中毒休克以及低血容量休克症状,因此早期要补充电解质以及抵抗休克,对可能造成酸碱紊乱的因素进行纠正,对中心静脉压、血气、电解质等进行监测与分析,进而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总之,腹部手术之后产生肠外瘘是一种常见现象,产生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原因,医师应做好操作,重在预防。
  参考文献
  [1].王禾全. 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的X线观察(附40例报告)[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8(02)102-112
  [2].何智明,邹移海,邓海和. 成年人胃各部投影及特殊位点的观测研究——附211幅胃钡餐照片测量资料分析[J].解剖学研究,2007(02)105-109
  [3].王纪龙,陈强,施养德,王敏杰,包宏伟,陈克敏. 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9(03)110-114
  [4].徐峻,陆建平,汪剑,王飞,刘崎,王莉,龚建国,金爱国,曾浩. 胰腺疾病的MR胰胆管成像征象的定量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06)18-23
  [5]任玉荣,段茹;痔瘘手术后膳食指导[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03)15-2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四联疗法(即口服洛赛克+铋剂+四环素+替硝唑)在治疗小儿伴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伴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儿共88例,将其随机划分为2组,对照组(n=44)患儿采用三联疗法, 即口服克拉霉素(20 mg/kg·d)+口服阿莫西林(50 mg/kg·d)+口服奥美拉唑(1 mg-2 mg/kg·d),均2次/周;治
期刊
宫内节育器为我国广大育龄妇女首先的避孕方法,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如无不适或脱落,大部分都在绝经多年后出现不适等症状时方要求取出【1】。且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广泛开展,妇女于绝经后将节育器取出者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米非司酮用于取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麻醉集硬膜外与腰麻优点于一身,因其可靠的麻醉效果,近年应用于下腹部手术逐渐增多,本院自2003年起对下腹部手术病人采用硬腰联合麻醉,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就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原因及其临床诊断手段。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9.12-2011.12入住我院的8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运用单因素与因子分析调查的方法,对33个变量加以调查与分析。然后运用消化道肿瘤CT动脉造影的方法对消化道肿瘤进行临床诊断与分析。结果:经过消化道肿瘤CT动脉造影的诊断方法可以得知,有23例临床疑似肝癌,彩超与CT没有
期刊
前列腺癌是较为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诊断结果的及时性、准确性,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与实施,以及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与B超、CT等诊断方法相比,MRI具有多方位成像、多参数、组织对比良好等特点,使得其更有利于显示患者的前列腺病变情况与鉴别诊断,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强对于相关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期刊
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是小儿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扁桃体充血、肿大,在扁桃体上可见明显的脓性分泌物,该病的病原体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并发症【1,2】。我院儿科在选择有效抗生素药物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基础上,应用0.3%双氧水【3、4】涂擦在化脓的扁桃腺上,以直接杀死病灶上的病原微生物,使患儿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通过观察
期刊
【摘要】 目的:归纳总结腹腔镜辅助下的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根据以往数据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表现。结果:44例顺利完成手术,两例开腹。结论:腹腔镜医师的水平正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复杂胆囊也可以进行微创手术,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  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入我国以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比较成熟的外科医疗技术,不仅
期刊
黄韧带骨化是胸椎椎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而一般情况下黄韧带骨化的同时常伴有硬膜的骨化[1]。研究表明手术是治疗胸椎椎管狭窄的唯一有效地方法,但是由于黄韧带硬化伴硬膜骨化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很难确定[2]。因此,术中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原有的神经症状加重。据统计2006年6月至2011年1月间我院共收治胸椎椎管狭窄症伴硬膜骨化患者30例。所有患者就接受手术治疗,本组研究中对3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诊治的42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残胃癌不具典型症状,多发病于晚、中期,仅3例属于早期胃癌。残胃的不同部位均可发生残胃癌,其根治切除率61.90%,3年、5年后的生存率分别是65.38%、34.62%。结论 目前治疗残胃癌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手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定期对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骨科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根据Flynn评分标准,综合患儿的年龄、骨折部位、症状、关节疼痛度及活动度,对评分较低的32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评分相对较高的48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32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