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依托与实践体现。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中国的中心城市,尤其是上海,在与沿线城市的联动发展中将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作为今年我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在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背景下推进国际合作的又一次主动作为。“一带一路”东接亚太经济圈,西入欧洲经济圈,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人口约44亿,国民生产总值约23万亿美元。
对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倡议谋求的是共赢发展的大局。在各自发展的蓝图交织中寻求“最大公约数”,从地理概念上,绕不开的就是城市。从人员,到货物,到资金的流通,汇聚点是一座座城市的串联。城市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依托与实践体现。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中国的中心城市,尤其是上海,在与沿线城市的联动发展中将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中国中心城市具有势能优势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中,中国倡议与沿线地域的发展方案如何在竞争中衔接?除了央企外,地方政府与民间资本如何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实际操作中,如何走出去,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后如何进行下一步推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看来,这一切考验中国大智慧的问题的解决,着眼点均围绕着城市展开。
作为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屠启宇领衔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全球城市战略研究智库团队,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与中国战略支点布局研究”课题上颇有心得,其初步研究成果,已经在今年初依托《国际城市蓝皮书2017》发布。
屠启宇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重点畅通的亚欧非连接地带是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全球化参与相对滞后的主要板块之一。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沿线城市谋求发展、发挥作用带来重大机遇。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涵盖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域,涉及城市数以千计。即使按积极参与建设的65国统计,30万城镇人口以上城市有974个,100万城镇人口以上大城市有274个。沿线城市基于“五通”加快实现整体结网融入全球化,将成为世界城市网络新板块,进而以板块整体影响力改造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新型世界城市网络。
参与课题研究的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杨传开博士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确定战略支点,争取早期收获,发挥由“点”串“轴”进而结“网”的作用。他们这个课题的一个重点,就是研究和选择一些对于整个网络至关重要的战略支点城市和关键走廊上的新兴战略支点(港口、口岸、园区等),由中方采取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优先建设、集中投入,争取尽快见效,撬动全局。同时通过城市廊道和关键通道建设,推动和重塑“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深度融入全球化,也有助于对不同国家发展方案的兼容。
屠启宇介绍,课题组提出了城市及城市网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与骨干网络的核心判断,认为有关城市发展的“中国经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发展具有相当的适用性。中国城市,特别是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主要中心城市,具有势能优势,具备向“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提供从发展理念传递;人力资源培养、城市和园区规划;资本筹集与运作;基本建设和项目开发;招商引资和运行管理等一揽子的“综合服务”的能力,可以担纲起“走出去”的重任。
上海“丝路贸易”成果明显
正如屠启宇的课题研究所揭示的,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和中国中心城市,上海利用区位优势、国际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势及人才、资金和信息等的集聚优势,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城市的联动合作中,正在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2017年4月27日,上海出台扩大开放33条意见,以便更好发挥“一带一路”的起点功能,提高服务,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
今年一季度,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达1555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外贸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0.7%,出口、进口、进出口增幅分别为17.7%、33.6%和26.1%,均好于全市平均水平。特别是与东盟的贸易规模达1001亿元人民币,增长32.6%,成为拉动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重要引擎。此外,在本市利用外资正步入结构效益“换挡期”的今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逆势增长的可喜态势。今年一季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沪合同外资达到10亿美元,大幅增长83.3%(主要是新加坡增长了1.1倍),占全市的10.2%;实到外资3亿美元,占全市的7.2%。
作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重要枢纽城市,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倡议已经成为助推上海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通过启动“一带一路”伙伴关系计划,积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构筑广覆盖的投资贸易网络,上海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进一步提升。
屠启宇表示,国内的中心城市应该以金融服务、营运管理、经贸合作、专业服务为平台,以友城合作、战略对接、政策沟通、制度协同为机制,形成对“一带一路”戰略节点的有效撬动。
上海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以国际产能合作为核心,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为载体,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多方联动合作为纽带,以境外安全风险防范为保障,积极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华谊集团的泰国橡胶轮胎制造项目、上汽集团的泰国整车制造新工厂项目已经顺利签约或正式启动;缅甸马乌宾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已启动建设,印尼青山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截至目前,上海重点推动的“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合作项目共计27个,今年一季度,上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亿美元,占全市的16.7%;新签工程承包项目合同额12亿美元,占全市的77.5%,完成营业额14亿美元,增长33.9%,占全市的73.9%。
作为今年我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在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背景下推进国际合作的又一次主动作为。“一带一路”东接亚太经济圈,西入欧洲经济圈,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人口约44亿,国民生产总值约23万亿美元。
对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倡议谋求的是共赢发展的大局。在各自发展的蓝图交织中寻求“最大公约数”,从地理概念上,绕不开的就是城市。从人员,到货物,到资金的流通,汇聚点是一座座城市的串联。城市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依托与实践体现。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中国的中心城市,尤其是上海,在与沿线城市的联动发展中将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中国中心城市具有势能优势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中,中国倡议与沿线地域的发展方案如何在竞争中衔接?除了央企外,地方政府与民间资本如何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实际操作中,如何走出去,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后如何进行下一步推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看来,这一切考验中国大智慧的问题的解决,着眼点均围绕着城市展开。
作为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屠启宇领衔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全球城市战略研究智库团队,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与中国战略支点布局研究”课题上颇有心得,其初步研究成果,已经在今年初依托《国际城市蓝皮书2017》发布。
屠启宇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重点畅通的亚欧非连接地带是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全球化参与相对滞后的主要板块之一。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沿线城市谋求发展、发挥作用带来重大机遇。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涵盖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域,涉及城市数以千计。即使按积极参与建设的65国统计,30万城镇人口以上城市有974个,100万城镇人口以上大城市有274个。沿线城市基于“五通”加快实现整体结网融入全球化,将成为世界城市网络新板块,进而以板块整体影响力改造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新型世界城市网络。
参与课题研究的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杨传开博士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确定战略支点,争取早期收获,发挥由“点”串“轴”进而结“网”的作用。他们这个课题的一个重点,就是研究和选择一些对于整个网络至关重要的战略支点城市和关键走廊上的新兴战略支点(港口、口岸、园区等),由中方采取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优先建设、集中投入,争取尽快见效,撬动全局。同时通过城市廊道和关键通道建设,推动和重塑“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深度融入全球化,也有助于对不同国家发展方案的兼容。
屠启宇介绍,课题组提出了城市及城市网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与骨干网络的核心判断,认为有关城市发展的“中国经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发展具有相当的适用性。中国城市,特别是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主要中心城市,具有势能优势,具备向“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提供从发展理念传递;人力资源培养、城市和园区规划;资本筹集与运作;基本建设和项目开发;招商引资和运行管理等一揽子的“综合服务”的能力,可以担纲起“走出去”的重任。
上海“丝路贸易”成果明显
正如屠启宇的课题研究所揭示的,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和中国中心城市,上海利用区位优势、国际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势及人才、资金和信息等的集聚优势,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城市的联动合作中,正在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2017年4月27日,上海出台扩大开放33条意见,以便更好发挥“一带一路”的起点功能,提高服务,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
今年一季度,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达1555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外贸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0.7%,出口、进口、进出口增幅分别为17.7%、33.6%和26.1%,均好于全市平均水平。特别是与东盟的贸易规模达1001亿元人民币,增长32.6%,成为拉动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重要引擎。此外,在本市利用外资正步入结构效益“换挡期”的今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逆势增长的可喜态势。今年一季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沪合同外资达到10亿美元,大幅增长83.3%(主要是新加坡增长了1.1倍),占全市的10.2%;实到外资3亿美元,占全市的7.2%。
作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重要枢纽城市,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倡议已经成为助推上海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通过启动“一带一路”伙伴关系计划,积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构筑广覆盖的投资贸易网络,上海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进一步提升。
屠启宇表示,国内的中心城市应该以金融服务、营运管理、经贸合作、专业服务为平台,以友城合作、战略对接、政策沟通、制度协同为机制,形成对“一带一路”戰略节点的有效撬动。
上海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以国际产能合作为核心,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为载体,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多方联动合作为纽带,以境外安全风险防范为保障,积极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华谊集团的泰国橡胶轮胎制造项目、上汽集团的泰国整车制造新工厂项目已经顺利签约或正式启动;缅甸马乌宾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已启动建设,印尼青山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截至目前,上海重点推动的“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合作项目共计27个,今年一季度,上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亿美元,占全市的16.7%;新签工程承包项目合同额12亿美元,占全市的77.5%,完成营业额14亿美元,增长33.9%,占全市的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