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优势教学的有效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79320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整合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初中数学的教学优化整合,以形成优势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势教学;方式方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那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型”教学为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整合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初中数学的教学优化整合,以形成优势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下,优势教学方法最突出的表现为探究性学习和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这两种教学方式方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改变了课堂、改变了教师、改变了学生,有效地实现了“中心”的转变,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中心的改变,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采用优势教学方式方法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一种教学观,并根植于常规教学之中。下面,就探究性学习、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优势教学,谈几点思考,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 探究性学习的优势表现与作用
  探究性学习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判断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浓厚学习风气,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数学课的课改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主动变换角色,引导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给他们主动参与的机会和探究的空间,发展其创新思维,提升其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可见,探究性学习的优势效果是很明显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探究性学习的生活化与实践性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它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人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因此,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有效地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如新教材出现的存款利率问题、手机资费问题、投资利润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节约能源问题等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积极探讨和决心解决的现实生活问题。数学新课程的生活化与实践性优势效果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所无法比拟的。
  那么我们将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实施探究性学习和激发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思维呢?第一步就是要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經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例如,新教材中出现的下棋问题、打台球问题、足球射门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的思维都表现出空前的活跃。其次,要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是要尽可能地创设生活情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投入到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中来,必要时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以“数学就在身边”的感觉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实现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二) 探究性学习的情景化与趣味性
  探究性学习的宗旨就是要激发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实现由“数学难学”到“乐学数学”的态度上的转变,贯彻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首先,我们教师要紧紧把握时代经济的脉搏,与时俱进,多关注生活热点问题。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其次,探究性学习的情景化与数学教学的激趣机制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诱发更有力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教学的激趣机制和探究性学习的情景化就是要通过创设和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引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潮,使之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
  其三,教学情景化和激趣教育还为数学课探究学习的延伸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为它注意到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讲,激趣就是要教会学生与“挫败感”作斗争,也就是要形成学生不怕困难、不怕失败、苦中作乐、磨炼意志、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
  (三) 探究性学习的合作化与创造性
  数学教学合作化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共同探究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新型的教学民主化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二是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生之间的一种友好协作关系,它有利于在激烈竞争的客观背景下形成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和分享的良好心理品格。合作化教学的人本思想还表现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扼制了“少数人成长进步、多数人跌倒掉队”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通过合作、交流和探讨,更有效地实施了大众化服务的教学理念。
  探究性学习也不逃避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合作化也不排除思维过程中学生个体的独创性,也正是这种独创性更好地激发了学生间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并使之成为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动力源”。
  当然,探究性学习的合作化与创新思维的独立性并非一对水火不相容的矛盾。首先,从新型的师生关系上讲,教育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对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独创性思维积极加以鼓励;其次,是在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过程中富有情趣的思维活动会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与美感以及成功发现的自豪与愉悦……这都是探究性学习形成下合作交流与创新思维结下的硕果。
  综上所述,数学课探究性学习的优势效果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一是人本思想,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使之心理上产生信任感和成就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二是引进了激趣机制,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情景化,真正实现了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的转变,有效地克服了接受型学习的有限性与相互制约性,所以与传统的接受型学习路越走越窄相比,探究性学习的道路是宽广的、前景是光明的。   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优势的表现
  如今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谁能把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谁就能抢占教育教学的“制高点”,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地运用信息技术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它不仅给课堂带来了量的优势,而且也有质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 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信息技术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能把抽象的事物变成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图文并茂,声像并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上升理性认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23章《旋转》的教学内容包括:23.1图形的旋转;23.2中心对称;23.3图案设计。为辅助上好每一节课,我都精心设计了大量形象、直观的课件,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图形的旋转。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结合信息技术的动画演示,使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真真正正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大胆想象、认真观察、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在展示课中,我出示的一节《旋转》复习课。本节课我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的优势,分层次地把复习内容进行分解,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 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有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是学生获取能力,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深度思维,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帮助,从而促进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本质理解,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恰恰又是数学的重点、难点。例如《轴对称》这节课,本节课为了揭示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两个概念,我展示了动态的课件,通过动态课件的展示,学生很快得出了概念,而且通过课件的演示,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也相继得到解决。
  (三) 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严谨性和规律性,这一本质特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这种逻辑性、严谨性和规律性又是抽象的,对于学生而言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把握逻辑性、理解严谨性、揭示规律性,从而拓展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初三总复习《数与代数》一课时,教师改变了以往讲评课的模式,而是利用了展台投放的方式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对数学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这种训练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增大了学习容量,达到了资源的共享、规律探究、方法指导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又拓展了学习的内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工作量的减轻
  教师平时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还有学校的一些日常事务,等等。其中,备课是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以往教师备课要翻阅大量的书籍,参考资料,甚至制作教具等等,而今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教师备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的制作,在很大程度减轻了教师工作负担,使老师有充足的时间進一步思考课堂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采用和导学案的编制等等,从而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虽然,我们利用多媒体可以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教学所需要的丰富的资料,甚至还可以创设、模拟各种情境进行教学。这种实践创造出了教学的高效率,十分必要,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有些教师还只能简单的编辑声音、文字和图像,这与现代化教育事业的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可以说,发展多媒体教学任重道远。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绝不能流于形式,而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功能,让多媒体教学置于“辅助”的位置上,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这样,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
  作者简介:
  赵爽,一级教师,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岳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冲击力。教师想要创新教学模式就要从备课环节开始。集体备课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备课方式,教师可以在这种备课方式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有很多好处,可以相互促进工作进度,彼此之间可以形成心理支持,增强教学动力。教师的
摘 要:采用韦伯一致性分析法来衡量2019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Ⅰ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发现2019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Ⅰ卷与课程标准在知识种类、知识深度和知识分布平衡度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知识广度方面还有所欠缺。建议:命题者提升试题考查的广度,优化综合新题型;备考者则要注重函数、几何与代数两个主题的学习,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高考数学;数学全国卷;课程
摘 要:关于作文教学,我们语文老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首先,尽管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我们中的大多数却重阅读而轻写作,教课文时每一篇都精心设计,写作指导则比较随意,尤其是缺少写作教学整体规划。其次,作文教学让人感觉没有抓手,教师教得无助,学生习得无助,以致一个个学期过去了,师生都觉收效甚微。第三,寄希望于各种“中考满分作文”之类的书籍以拔苗助长,老师按图索骥,学生邯郸学步,作文没有真情,没有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方式的对比,寻找出各自对语文教学效果的利与弊,并从中探寻到更加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给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更加客观的评价,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当前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学习乐趣;语文素养  
摘 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的深入开展,“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开始进入到初中数学课堂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依托教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引导下,教师能够从预习环节掌握学生學习情况、借助问题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运用问题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使用问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能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班级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在此背景下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理论思维为相关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们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现阶段良好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初中数学的课堂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们培养数学思维及核心素养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及其课堂情境设计等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
摘 要:数学学科的中心就是问题。老师可以借助于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促进教与学的共同进步。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可以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課堂的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高质量的提问已经成为检验老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的准则之一。课堂提问该如何做到恰到好处,这是所有老师都想的问题,很多教师也正在努力地往这个方向上走,但是很多的数学
摘 要: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可见幸福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当前,学校教育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也需要以推进幸福教育理论为指导,打造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堂。本文从幸福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出发,探究小学数学幸福课堂的有效构建,主要从开设幸福数学课程,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美好;创设幸福数学课堂,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甘做幸福教师,让学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