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让语文课程建设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zh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8月,沈阳市大东区上园教育集团成立,集团校在“元、圆、园”文化和“向尚向上,圆融通达”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确立了“尚上”课程体系,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实施进程中,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各学科加快改革步伐,实现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的目标。
  一、科学规划
  高考改革更强调“大语文”的重要性,大东区区域课改项目“语文主题学习”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我们紧跟区域课改实践,注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每学期我们都会认真参加学期初计划会,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课程建设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及薄弱项清单梳理情况,研究制定每学期的课改计划,作为本学期课改工作实施的依据。我们还在学期中、学期末进行总结,同时注重积累经验,查找不足并及时改进。
  二、研训一体
  针对全体语文教师的学习需要,学校开展了通识培训,教师每学期必学新课标,写自学笔记,领导听评课也以新课标作为评价与指导依据。
  学校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我们分别聘请语文省市区教研员和名师为教师做语文教学和写作方面的培训。区教研员洪老师的“如何进行精准高效的目标教学”的讲座,对如何在课前备课抽丝剥茧地锁定教学目标(精准)、课上环环相扣地聚焦教学目标(精简)、行之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精巧)这一教学过程,联系实际进行了讲解;张老师以“清风徐来满眼春”为题,结合2019年统编教材改革下教师可以做什么、参与语文主题学习后教师备课应该注意什么、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做什么三方面,联系自身与教师开展互动交流。两位教研员的倾情付出使全体语文教师受益匪浅,这一活动也成为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里程碑之举。
  要想真正实现单元整体推进,备好课是关键。我校从2018年3月起,彻底改变了“略备一周、详备一节”的集备模式,实施单元整体备课,年组教师分工合作,遵循“个人备—集体备—个人备”的流程,备课角度确立为:单元主题及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学习目标);单元训练重点(品读理解、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特点);五种课型的设计及课时安排;每课时训练重点(一课一得)、拓展篇目。
  学校还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学习完毕的教师要上汇报课,从而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
  疫情期间,我们组织教师观看云课,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每日一研”活动,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收到了良好的教研效果。学校还通过基本功竞赛、网络研讨、读书交流、建立研训档案等多元内容、多元方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开展活动
  学校为落实每学期课改计划,利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研修活动。
  2017年7月前,我们选择亟需改进的集中识字课和精读导学课这两种课型,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骨干教师进行展示,带头示范,以点带面。
  2017年10月,我们开展了以年组为单位的“单元整体推进课型建模评优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教师的整体推进意识得到了加强。
  2018年4月,为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学校开展了“以我的课堂我做主”为主题的教师最擅长课型评优课活动。活动中,教师各展所长,在互相观摩中扬长补短,共同提升。
  2018年10月,学校第二次开展了以年组为单位的“单元整体推进五大课型过关”的评优课活动。同年11月,我们选取了4位教师的单元预习、单元导读、略读拓展、表达实践的课,在期中教导会议上进行了集中展示。
  2019年3月,学校开展了“群文阅读”研修活动,起到了问题牵引、扬长补短的研修目的。
  2019年10月,我们结合统编教材习作单元内容,开展了习作单元阅读课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在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课程实践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统编语文教材、区域课题的主题丛书和群文阅读课题配套教材以及校本教材《尚文阅读》《圆融诵读》《阅读摩卡》是我们落实三级课程的依据。校本教材使用的目的是补学科之短并为家长指导阅读提供参考。
  广泛开展课程实践。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前预习性作业和课后开放性作业拓宽了课程内容,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学校经常开展读书交流和课本剧表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中小学赛事联盟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学校坚持每学期开展学生班级内、平行班间、学校内的读书交流活动;重视教师间以及学生、教师、家长间的读书交流活动,把“大语文”观落到实处。
  五、优化环境
  学校由2015年的51个教学班增加到2020年的61个教学班。起初,学校几乎没有专用教室,学生多、教室空间小且活动场地有限。近年来,学校通过文化墙開展厅廊文化浸润工作,利用线上、线下、课上、课外,灵活开展实践活动,为师生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营造“大语文”氛围。
  学校购置了学习机、图书、软黑板和印制小组学习、写作、书法、思维导图的专用纸张供学生学习使用;同时还为教师购买了群文阅读教材,编制、印刷校本教材;利用“出口成章”“ZAKER新闻”APP、“清弦读书”“阳光阅读”等平台,为学生搭建实践的桥梁。
  六、成绩斐然
  语文学科深度建设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校形成了一支优秀的语文教师队伍,打造了特色学科。学生在文化素质监测中成绩优异,在语文朗读大赛、“诗与远方”诗词大赛、“一封家书”征文等国家、省、市级比赛活动中连年取得优异成绩。学校也因此被评为“诗词校园”“朗读大赛组织奖”。
  学校目前有市级语文学科首席教师1人,市级语文学科名师1人,市区级语文骨干教师20余人。近年来获得国家、省市级语文优秀课30余节。骨干教师多次代表市区参加省市比赛、送教等活动。2人代表大东区参加沈阳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特等奖。在全国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沈阳市语文主题学习研讨活动中,李纯玮老师在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大单元课型展示”活动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特等奖。在各类送教活动中也都有我校教师的经验分享。
  学校承办了大东区语文主题学习推进会,教师在沈阳市语文主题学习推广会和“基于主题,立足课例”语文主题学习教研探讨活动中展示了教研成果。我们以语文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李晶)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是语文课程中分数占比很高的一项,很多学生平时学习很好,但一遇到写作文就头痛,无从下手,抓耳挠腮半天写不了几个字,最后东拼西凑出的文章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写作文如此困难?有的家长觉得是由于积累不足,强迫孩子大量阅读,但收效甚微。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学生写作困难的根本是因为在写作时,师生没有根本地解决应该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本文针对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几点措施
学科教学评价是重要的反馈机制,作为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效果进行评估的主要方式,可以实现对学生下一步的学习进行规划和部署的策略.具体的教学评价实施需要结合学科内容、特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与表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6-0125-02  【本文著录格式】汤亚东.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方法探讨[J].
沈阳市大东区小学于2013年6月加入了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语文主题学习”是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的实验项目,由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主持.实验以培养
期刊
【摘要】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理论的教学而缺少实际的操作。从学生的写作过程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写作,将作文教学落实是当前教师的任务。本文以初中语文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践过程教学法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教学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
【摘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就是高中语文教学最大的难题,让不少教师十分焦虑。学生作文水平质量反映的是学生语文知识综合使用能力。正因如此,高中语文教育必须重视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创作能力、表达能力。利用作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理解、认知和使用能力,升华学生语文学习素养。本文将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为对象,从创新和实用两个角度出发探讨教学问题、教学思路。  【关键词
偶有沙沙的翻书声,笔端流动于文字间,很快,群体描写和个体描写被勾画出来,一场关于点面结合的微讨论有序地进行着。汇报中,学生神采飞扬、自信洒脱,寻宝般地到丛书篇章到拓展实践……这是一次常规的推门课,授课的是一位普通教师,从中可见语文课堂在改变,教者的理念也在改变。  初识语文主题实验,教师们曾束手无策,但借助几十年积淀的“和合校园文化”,我们深刻领悟到,“主题”的本质是使封闭的语文课堂得以开放,教师
摘要:图表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占据了大量的比例,图画、图形、色块、数字等形式,使得教材中的内容趋向于直观化、形象化和数据化。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图表,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驱动学生展开探究学习;要以教材为核心,充分用好书中的图表内容,培养学生快速解读图表的能力;要拓宽学生的认知面,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深入分析图表背后所隐藏的教育意图,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图表教学;教学策
理答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是课堂中师生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和处理,也包括教师对数学活动进展的调控,承上启下,不断推进数学学习。教师的理答制约着学生课堂思维空间和对数学的理解,也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态度。深度数学对话需要多元课堂理答,比如阶梯层递式理答、延迟悬念式理答、抛砖引玉式理答和联想串联式理答等,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实现学科素养的高质量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