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及时防范和应对环境突发危机事件,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是目前环境监测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重要的技术保障,该文就县级基层应急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提出了编制应急监测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监测网络、完善应急监测配套设备设施、建立健全应急监测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监测信息收集、以预防为主等具体措施。
环境突发危机事件应急环境监测体系编制预案
1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县级城市的经济文化与大城市相比相对落后,对环境监测的投入相对不足,環境监测工作发展明显滞后于环境管理发展的需求,普遍存在人员少、经费紧张、日常工作繁琐等问题。在应急监测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软件、硬件配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监测力度不到位,缺乏高素质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人员。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及技术相对落后,监测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既精通监测知识又熟悉电脑操作的综合性人才相当缺乏。日常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应急监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些监测站虽然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建立了应急监测体系,但大都停留在文字上,缺乏实战演习和有效的组织,加上应急监测仪器配置水平较低,应急监测人员对多种现场采样分析仪器的掌握、相应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同时应急监测经历有限也影响了他们的应急响应能力。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很难立即组织起来以第一时间赶到第一地点,取得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从而影响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对
1.2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应急监测属于特种监测,一般的监测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在遇到突发污染事故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只能参照现有的监测规范和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取舍等,这难免带有一些监测人员的主观性而不能完全保证应急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1.3环境应急能力弱,应急防护设备差。受资金和技术的影响,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远远不能够满足应急监测需要。一些落后地区的监测站应急监测设备只是配备便携式pH计、溶解氧仪等十分简易的小型仪器,应急监测设备及防护设备几乎是空白。即使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县级监测站其应急监测设备的配备也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的水平,监测管的使用较普通,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不足,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定量成分分析的色谱和质谱较少,不能满足各种环境基体多种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需要。
2提高应急监测建设水平的有效措施
2.1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应急监测设备。要购置一批能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监测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应急监测设备首先应满足当地环境形势现状,在经济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优先选择能代表当前环境应急监测先进水平、采用相对成熟可靠技术的仪器设备,不仅能对多数突发性环境事件应付自如,还可充分用于日常监测工作,做到“平战结合”,发挥最大效用。 通常的应急监测设备包括(1)实验室仪器部分,以增强室内分析能力,兼顾气体、水质、土壤分析方向;(2)现场监测设备,重点是气体、水质分析方向,有些地区可能还应考虑核与辐射现场监测设备;(3)应急监测车,要求采用成熟改装技术能满足紧急和日常监测需要,可选“水气合一型”或水气分置型改装方案;(4)个人防护设备,至少要求能支持三个人能在中度和重度气体污染状态下开展监测乃至自我救援的全套防护设备,应包括三套能主动供气的重型防护服,而适用面更广的轻型防护系统应添置更多;(5)其它辅助设备,由于应急现场在通讯、信息传输、现场调查工作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应合理配备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防爆型对讲设备、激光测距仪、支持现场上网检索信息的手提电脑等。关于经济发达地区县适用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投入方案将另文讨论。
2.2组织应急监测培训与交流。加强综合分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组织综合分析工作人员到上级监测站及其它县级站学习、考察,学习其它站在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学习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特色及先进多样的表征手段和表征方法,培养符合型、全能型的综合分析人才。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监测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反应,及时作出判断。要珍惜所参加的应急监测工作,多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应急监测的体系文件。
2.3构建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以便适应现代环境突发事件的出现。监测部门应根据县级应急处理预案与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一个高度符合需要并且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组建完成后需要确定好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一个即统一又灵活的整体,一旦出现突发性污染事故,体系能迅速响应,并且可以启动所有应急预案,全体人员接受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同时应急监测领导应与县政府、环保局、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充分建立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县级应急监测系统必须要纳入全省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中,构筑一个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
总之,作为县级监测站,必须清醒认识到应急监测工作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在开展工作时应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多向上级监测部门取经。只有不断提高和进步,才能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的需要,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好服务。
环境突发危机事件应急环境监测体系编制预案
1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县级城市的经济文化与大城市相比相对落后,对环境监测的投入相对不足,環境监测工作发展明显滞后于环境管理发展的需求,普遍存在人员少、经费紧张、日常工作繁琐等问题。在应急监测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软件、硬件配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监测力度不到位,缺乏高素质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人员。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及技术相对落后,监测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既精通监测知识又熟悉电脑操作的综合性人才相当缺乏。日常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应急监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些监测站虽然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建立了应急监测体系,但大都停留在文字上,缺乏实战演习和有效的组织,加上应急监测仪器配置水平较低,应急监测人员对多种现场采样分析仪器的掌握、相应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同时应急监测经历有限也影响了他们的应急响应能力。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很难立即组织起来以第一时间赶到第一地点,取得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从而影响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对
1.2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应急监测属于特种监测,一般的监测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在遇到突发污染事故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只能参照现有的监测规范和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取舍等,这难免带有一些监测人员的主观性而不能完全保证应急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1.3环境应急能力弱,应急防护设备差。受资金和技术的影响,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远远不能够满足应急监测需要。一些落后地区的监测站应急监测设备只是配备便携式pH计、溶解氧仪等十分简易的小型仪器,应急监测设备及防护设备几乎是空白。即使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县级监测站其应急监测设备的配备也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的水平,监测管的使用较普通,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不足,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定量成分分析的色谱和质谱较少,不能满足各种环境基体多种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需要。
2提高应急监测建设水平的有效措施
2.1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应急监测设备。要购置一批能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监测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应急监测设备首先应满足当地环境形势现状,在经济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优先选择能代表当前环境应急监测先进水平、采用相对成熟可靠技术的仪器设备,不仅能对多数突发性环境事件应付自如,还可充分用于日常监测工作,做到“平战结合”,发挥最大效用。 通常的应急监测设备包括(1)实验室仪器部分,以增强室内分析能力,兼顾气体、水质、土壤分析方向;(2)现场监测设备,重点是气体、水质分析方向,有些地区可能还应考虑核与辐射现场监测设备;(3)应急监测车,要求采用成熟改装技术能满足紧急和日常监测需要,可选“水气合一型”或水气分置型改装方案;(4)个人防护设备,至少要求能支持三个人能在中度和重度气体污染状态下开展监测乃至自我救援的全套防护设备,应包括三套能主动供气的重型防护服,而适用面更广的轻型防护系统应添置更多;(5)其它辅助设备,由于应急现场在通讯、信息传输、现场调查工作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应合理配备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防爆型对讲设备、激光测距仪、支持现场上网检索信息的手提电脑等。关于经济发达地区县适用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投入方案将另文讨论。
2.2组织应急监测培训与交流。加强综合分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组织综合分析工作人员到上级监测站及其它县级站学习、考察,学习其它站在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学习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特色及先进多样的表征手段和表征方法,培养符合型、全能型的综合分析人才。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监测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反应,及时作出判断。要珍惜所参加的应急监测工作,多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应急监测的体系文件。
2.3构建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以便适应现代环境突发事件的出现。监测部门应根据县级应急处理预案与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一个高度符合需要并且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组建完成后需要确定好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一个即统一又灵活的整体,一旦出现突发性污染事故,体系能迅速响应,并且可以启动所有应急预案,全体人员接受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同时应急监测领导应与县政府、环保局、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充分建立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县级应急监测系统必须要纳入全省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中,构筑一个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
总之,作为县级监测站,必须清醒认识到应急监测工作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在开展工作时应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多向上级监测部门取经。只有不断提高和进步,才能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的需要,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