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开放题在我国教育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重视。因为与传统的封闭性试题相比,开放题显然更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政治 开放题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并为之不断地探索。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开放题应运而生了[1]。
1、初中政治开放题的特点
1.1立意高远
传统旧大纲教学时期的政治题目多是以“知识立意”为命题原则,重点考查“双华”,即基础知识的一识记和基本能力的运用。实际操作中,基本能力的考查实际土“徒有虚名”,因为更多的是识记能力层面的考查,形象地讲,死记硬背就能获得高分。新课程改革至今,中考政治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己基本完成,无论是选拔胜考试还是水平性测试,无沦是闭卷考试还是开卷考试,开放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开放题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而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1.2情境新颖
开放题特别重视考察社会生活、教育科学技术等方一面的知识,特别是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的相互联系,考试题目一般都有灵活多变的特点[2]。政治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政治试题的问题背景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政治开放题更是如此,政治开放题的情境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
1.3 设问巧妙
一个好的问题,除了具有通过它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的功能外,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领。”思维就好比捕鱼之技、点金之术,是扫训几知识宝库的钥匙。少干放题中科学设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真意切、意远思趣的开放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地选择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1.4答案开放
开放题答案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而其中任何一个答案都应该能接近独立完成对试题的解答,且符合题意。这种开放阻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出题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学科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也是很多学生对这类试题感到困难和棘手的原因所在。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探讨,开放题易使学生形成原有认知结构和新认知结构的冲突,学生必须通过顺应来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思维方法(如联想、猜想、直觉、类比等等)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得出合理分析结果。因而开放题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考生展示“独特的自我”,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进行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达。通过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张扬自我,发展健康个性,培养健全人格。
2、初中政治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2.1答案多元的选材内容
选材内容具备可能的多元化结论是编制此类题目的前提条件。答案多元的选材内容可以提供给学生思维发散的广阔空间。但这不是说开放题的编制具有很大的选材上的局限性,而是说我们应充分挖掘每一个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和背景支撑,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视野下看待选材内容和成题视角,更为科学的处理知识点和知识而的关系。如果命题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石一问题,就不难发现其实许多的知识点都处在某种多元化的视域内。
2.2思维发散的设问方式
采用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设问方式是编制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挖掘内容的多层次性和多元化的保证,也是学生思维发散的导火索。如果没有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设问方式,学生很容易局限于某一种答案而不能深入思考,不能体会试题的精彩,不能发挥试题的功用。常用的设问方式有:“请从不同角度……”“合理化建议……”“请谈谈可能的……”“你的看法是……”等等。另外,在题干出可能限制学生思路的位置做空缺处理而体现开放性也是一种很好的设问方式。但同时也应注意,在多元化的答案的背景下,设问方式也是把握试题开放度的关口。不能让学生在题目中不能自拔。毕竟,开放题的圆满解答需要合作而不是仅仅个人努力。
2.3与相关学科融合
传统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了学科壁垒,本来紧密结合的脱胎于同一母体的各学科知识“老死不相往来”,人为地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失之片面,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具体问题。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封闭体而言,与相关学科融合是开放题得以体现开放性的重要方面。
2.4从现实生活中建模
生活是政治开放题永不枯竭的源泉。封闭题在许多情况下忽略掉现实中的某些因素,对思考方向做出具体定向,是对现实问题加以简化而形成的,其后果必然是现实状况较为粗糙的刻划。政治开放题虽不能说就是对现实生活全息式的刻划,但相比较而一言,常常是考虑更多的因素以增加问题的开放性,这样就产生相对意义下与现实误差更小的逼近。相对于封闭题为寻求单一答案而对众多因素予以排除不同,政治开放题重在对因素与问题的关联作出分析,推出多因素作用下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尊重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类试题要求命题人能用政治的眼睛关注生产和生活实际,并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学科问题的能力。这里,保持现实与政治开放题的模型之间的必要张力是基本原则,不能以问题与现实生活完全吻合为标准,而是用政治知识对现实解释的满意程度作为取舍根据。
3、结论
总之,政治开放性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与封闭性试题重在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考查目标的客观性、考查方式的规范性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政治开放题的出现,也试图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构建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开放题是学业检测方面的创新,为新课程的实施起了很好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考查学生潜在素质,营造合作的教学生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尉爱领.开放性题特点与功能浅析[J].中学生理科月刊,2004(20)
[2]胡江平.初中历史开放性考试设计[J].历史教学,2002(7)
关键词:初中政治 开放题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并为之不断地探索。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开放题应运而生了[1]。
1、初中政治开放题的特点
1.1立意高远
传统旧大纲教学时期的政治题目多是以“知识立意”为命题原则,重点考查“双华”,即基础知识的一识记和基本能力的运用。实际操作中,基本能力的考查实际土“徒有虚名”,因为更多的是识记能力层面的考查,形象地讲,死记硬背就能获得高分。新课程改革至今,中考政治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己基本完成,无论是选拔胜考试还是水平性测试,无沦是闭卷考试还是开卷考试,开放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开放题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而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1.2情境新颖
开放题特别重视考察社会生活、教育科学技术等方一面的知识,特别是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的相互联系,考试题目一般都有灵活多变的特点[2]。政治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政治试题的问题背景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政治开放题更是如此,政治开放题的情境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
1.3 设问巧妙
一个好的问题,除了具有通过它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的功能外,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领。”思维就好比捕鱼之技、点金之术,是扫训几知识宝库的钥匙。少干放题中科学设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真意切、意远思趣的开放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地选择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1.4答案开放
开放题答案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而其中任何一个答案都应该能接近独立完成对试题的解答,且符合题意。这种开放阻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出题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学科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也是很多学生对这类试题感到困难和棘手的原因所在。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探讨,开放题易使学生形成原有认知结构和新认知结构的冲突,学生必须通过顺应来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思维方法(如联想、猜想、直觉、类比等等)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得出合理分析结果。因而开放题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考生展示“独特的自我”,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进行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达。通过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张扬自我,发展健康个性,培养健全人格。
2、初中政治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2.1答案多元的选材内容
选材内容具备可能的多元化结论是编制此类题目的前提条件。答案多元的选材内容可以提供给学生思维发散的广阔空间。但这不是说开放题的编制具有很大的选材上的局限性,而是说我们应充分挖掘每一个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和背景支撑,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视野下看待选材内容和成题视角,更为科学的处理知识点和知识而的关系。如果命题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石一问题,就不难发现其实许多的知识点都处在某种多元化的视域内。
2.2思维发散的设问方式
采用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设问方式是编制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挖掘内容的多层次性和多元化的保证,也是学生思维发散的导火索。如果没有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设问方式,学生很容易局限于某一种答案而不能深入思考,不能体会试题的精彩,不能发挥试题的功用。常用的设问方式有:“请从不同角度……”“合理化建议……”“请谈谈可能的……”“你的看法是……”等等。另外,在题干出可能限制学生思路的位置做空缺处理而体现开放性也是一种很好的设问方式。但同时也应注意,在多元化的答案的背景下,设问方式也是把握试题开放度的关口。不能让学生在题目中不能自拔。毕竟,开放题的圆满解答需要合作而不是仅仅个人努力。
2.3与相关学科融合
传统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了学科壁垒,本来紧密结合的脱胎于同一母体的各学科知识“老死不相往来”,人为地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失之片面,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具体问题。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封闭体而言,与相关学科融合是开放题得以体现开放性的重要方面。
2.4从现实生活中建模
生活是政治开放题永不枯竭的源泉。封闭题在许多情况下忽略掉现实中的某些因素,对思考方向做出具体定向,是对现实问题加以简化而形成的,其后果必然是现实状况较为粗糙的刻划。政治开放题虽不能说就是对现实生活全息式的刻划,但相比较而一言,常常是考虑更多的因素以增加问题的开放性,这样就产生相对意义下与现实误差更小的逼近。相对于封闭题为寻求单一答案而对众多因素予以排除不同,政治开放题重在对因素与问题的关联作出分析,推出多因素作用下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尊重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类试题要求命题人能用政治的眼睛关注生产和生活实际,并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学科问题的能力。这里,保持现实与政治开放题的模型之间的必要张力是基本原则,不能以问题与现实生活完全吻合为标准,而是用政治知识对现实解释的满意程度作为取舍根据。
3、结论
总之,政治开放性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与封闭性试题重在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考查目标的客观性、考查方式的规范性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政治开放题的出现,也试图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构建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开放题是学业检测方面的创新,为新课程的实施起了很好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考查学生潜在素质,营造合作的教学生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尉爱领.开放性题特点与功能浅析[J].中学生理科月刊,2004(20)
[2]胡江平.初中历史开放性考试设计[J].历史教学,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