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中国国有大型零售企业采用中外合资的方式, 积极利用外资, 逐步改变过去以中小型百货商店与杂货店为主的单一零售业态,引领我国零售业跨入了多层次、多业态、开放式、竞争型的发展新阶段。然而, 面对21 世纪经济和贸易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以及世界零售业的新发展,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后, 我国零售业市场已经全面开放,不再在数量与地域上限制外资零售企业的发展,这使得外资零售企业大举进入我国,开始抢占这块久违的大蛋糕。
关键词:零售业;经营理念;连锁经营;应对策略
一、引言
零售业是第三产业的主体,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晴雨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结构转型期,零售业在产业结构转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 国内的零售企业只有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国家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中小零售企业的扶持力度, 优化管理结构并注重关系营销, 开辟小城镇和农村新市场, 才能与外资抗衡并取得长远的发展。
二、正文
1.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1)经营规模偏小, 采购能力较低。我国现阶段的本土零售业巨头在经营规模上和国际零售业巨头相比, 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最大的零售企业百联集团一年的零售额是720多亿人民币, 而沃尔玛一年的零售额是3 000多亿美元。截至2006年1月31日, 中国零售30强店铺总数为16 665个, 而沃尔玛一家的全球店铺数就相当于中国30强总和的二分之一, 而中国30强的销售额加起来, 却只有沃尔玛的五分之一。不仅企业整体的销售额有限, 而且单店的销售规模也有限。联华超市的单店平均销售额都在1 000万元多一点, 虽然沃尔玛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但单店的销售额都在1亿元左右。可见, 中国零售企业与跨国零售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仍然很大。
(2)零售业的业态多元,竞争加剧。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为了适应不同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和习惯,国内零售业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其业态基本俱全。按照零售店铺的结构特点,根据其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营业场所等因素,零售业态被划分为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型超市、仓储式商店、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家居建材店等17种业态。这些业态都各有优势,他们或以快取胜,或以创造便利为特色,或以低价位为法宝,分别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以此来占据各自市场份额,试图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也更加剧了整个零售业的竞争。
2.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1)零售业态布局结构不合理, 发展不完善。
①零售业态布局不合理。零售业态是指针对消费者的特定需要, 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 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 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经营形态。业态的发展是零售业永恒的主题。现代的零售商业必须要研究好业态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才不至于落伍或被淘汰。而在我国, 现今已改变了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业态形式, 多种业态并存发展, 但业态布局不合理、结果失调的现象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大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 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 新型业态发展滞后, 网点数量不多, 规模普遍偏小, 超级市场的规模优势和低价特征难以体现。加上经营方式陈旧, 管理方式落后, 使得小型零售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
②零售业态组织化程度低, 运作不规范, 各业态优势难以发挥。我国零售业态从超级市场、百货店向便利店、专业店、大型综合城市、家居市场发展。发展确实迅速, 数量猛增, 但大多数搞单点经营,即传统的“大而全, 小而全”的经营, 整体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 这严重阻碍了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在中小城市及农村, 零售业态组织化程度低, 运作不规范的表现尤为突出。有人认为超市就是开价售货, 几家商店统一了店名、服装、标识就是连锁, 许多地方的连锁店表面连锁而实质仍是单店操作, 各自为政, 很少做到真正统一配送、核算、管理。
(2)品牌建设滞后, 配送水平较低。我国许多零售企业对自有品牌开发策略不重视, 宣传力度不到位, 导致使用自有品牌的商品品种太少。同时由于自有品牌大部分被应用到商品价值低、质量差异不明显的商品上, 使得自有品牌认知度很低, 无形中削弱了自有品牌的影响力。大多数零售企业选择商店名称作为自有品牌名称, 使自有品牌名称太过于单一, 一旦自有品牌产品出现问题时很容易损害企业的整体声誉, 同时种类不同的商品共用一个自有品牌名称容易使品牌定位模糊;使得投入的资金有限而利用不均衡。
我国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不仅面积小, 而且物流配送的信息管理不完善。很多企业仍采用手工操作, 即使有些引入了信息技术, 也都局限于内部存货管理和顾客结算, 没有上升到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
(3)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不仅没有商法,就连目前大力倡导的连锁、特许经营等都没有相关的法律,这给零售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甚至是致命性的。外资零售企业的雄厚实力和惊人的发展速度,在中国使国内零售企业面临着一个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法律和政府的支持,但目前在零售业方面,中国并没有一部针对性比较强的法律。
3.发展中国零售业的对策
(1)“农村包围城市”,发挥本土企业的优势。沃尔玛在很多年前从美国一个小镇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走向了全球。正是这样稳扎稳打地市场策略和决策,使得沃尔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零售王国。而目前我国零售业把主要对象一直放在城市,却无暇顾及相对来说还处在成长期的二三线城市和乡镇。国外零售巨头由于“水土不服”等环境因素,在一定阶段只能选择在大城市建立其销售商铺,难以深入下去。国内零售企业应该完善现有的战略和市场定位,重新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和优势,树立长远的眼光,将未来的中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占得先机。
(2)发展连锁经营,走规模化之路。最早的连锁经营诞生在美国。经过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更新,连锁经营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形式。一方面连锁经营因其进货量大,可以有效地增加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可以扩充网点,增大零售企业的销售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传统企业的扩张会有很大的风险,新建企业的存活率仅为20%,而以连锁经营方式新建企业的成功率在95%以上。
三、结语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速度之快,可以用惊人两字来形容。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我国只用了10多年;西方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零售业态结构,这几年也悉数出现在我国。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 国内的零售企业只有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国家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中小零售企业的扶持力度, 優化管理结构并注重关系营销, 开辟小城镇和农村新市场, 才能与外资抗衡并取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逢谷,陈惠琴,胡清友.企业统计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万寿桥.企业统计市场化定位的目标取向[J] .统计研究, 2002.
[3] 李荣平.统计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4] 柳杰民.谈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的创新[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5, (6):136 -138.
关键词:零售业;经营理念;连锁经营;应对策略
一、引言
零售业是第三产业的主体,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晴雨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结构转型期,零售业在产业结构转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 国内的零售企业只有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国家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中小零售企业的扶持力度, 优化管理结构并注重关系营销, 开辟小城镇和农村新市场, 才能与外资抗衡并取得长远的发展。
二、正文
1.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1)经营规模偏小, 采购能力较低。我国现阶段的本土零售业巨头在经营规模上和国际零售业巨头相比, 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最大的零售企业百联集团一年的零售额是720多亿人民币, 而沃尔玛一年的零售额是3 000多亿美元。截至2006年1月31日, 中国零售30强店铺总数为16 665个, 而沃尔玛一家的全球店铺数就相当于中国30强总和的二分之一, 而中国30强的销售额加起来, 却只有沃尔玛的五分之一。不仅企业整体的销售额有限, 而且单店的销售规模也有限。联华超市的单店平均销售额都在1 000万元多一点, 虽然沃尔玛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但单店的销售额都在1亿元左右。可见, 中国零售企业与跨国零售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仍然很大。
(2)零售业的业态多元,竞争加剧。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为了适应不同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和习惯,国内零售业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其业态基本俱全。按照零售店铺的结构特点,根据其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营业场所等因素,零售业态被划分为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型超市、仓储式商店、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家居建材店等17种业态。这些业态都各有优势,他们或以快取胜,或以创造便利为特色,或以低价位为法宝,分别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以此来占据各自市场份额,试图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也更加剧了整个零售业的竞争。
2.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1)零售业态布局结构不合理, 发展不完善。
①零售业态布局不合理。零售业态是指针对消费者的特定需要, 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 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 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经营形态。业态的发展是零售业永恒的主题。现代的零售商业必须要研究好业态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才不至于落伍或被淘汰。而在我国, 现今已改变了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业态形式, 多种业态并存发展, 但业态布局不合理、结果失调的现象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大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 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 新型业态发展滞后, 网点数量不多, 规模普遍偏小, 超级市场的规模优势和低价特征难以体现。加上经营方式陈旧, 管理方式落后, 使得小型零售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
②零售业态组织化程度低, 运作不规范, 各业态优势难以发挥。我国零售业态从超级市场、百货店向便利店、专业店、大型综合城市、家居市场发展。发展确实迅速, 数量猛增, 但大多数搞单点经营,即传统的“大而全, 小而全”的经营, 整体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 这严重阻碍了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在中小城市及农村, 零售业态组织化程度低, 运作不规范的表现尤为突出。有人认为超市就是开价售货, 几家商店统一了店名、服装、标识就是连锁, 许多地方的连锁店表面连锁而实质仍是单店操作, 各自为政, 很少做到真正统一配送、核算、管理。
(2)品牌建设滞后, 配送水平较低。我国许多零售企业对自有品牌开发策略不重视, 宣传力度不到位, 导致使用自有品牌的商品品种太少。同时由于自有品牌大部分被应用到商品价值低、质量差异不明显的商品上, 使得自有品牌认知度很低, 无形中削弱了自有品牌的影响力。大多数零售企业选择商店名称作为自有品牌名称, 使自有品牌名称太过于单一, 一旦自有品牌产品出现问题时很容易损害企业的整体声誉, 同时种类不同的商品共用一个自有品牌名称容易使品牌定位模糊;使得投入的资金有限而利用不均衡。
我国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不仅面积小, 而且物流配送的信息管理不完善。很多企业仍采用手工操作, 即使有些引入了信息技术, 也都局限于内部存货管理和顾客结算, 没有上升到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
(3)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不仅没有商法,就连目前大力倡导的连锁、特许经营等都没有相关的法律,这给零售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甚至是致命性的。外资零售企业的雄厚实力和惊人的发展速度,在中国使国内零售企业面临着一个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法律和政府的支持,但目前在零售业方面,中国并没有一部针对性比较强的法律。
3.发展中国零售业的对策
(1)“农村包围城市”,发挥本土企业的优势。沃尔玛在很多年前从美国一个小镇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走向了全球。正是这样稳扎稳打地市场策略和决策,使得沃尔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零售王国。而目前我国零售业把主要对象一直放在城市,却无暇顾及相对来说还处在成长期的二三线城市和乡镇。国外零售巨头由于“水土不服”等环境因素,在一定阶段只能选择在大城市建立其销售商铺,难以深入下去。国内零售企业应该完善现有的战略和市场定位,重新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和优势,树立长远的眼光,将未来的中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占得先机。
(2)发展连锁经营,走规模化之路。最早的连锁经营诞生在美国。经过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更新,连锁经营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形式。一方面连锁经营因其进货量大,可以有效地增加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可以扩充网点,增大零售企业的销售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传统企业的扩张会有很大的风险,新建企业的存活率仅为20%,而以连锁经营方式新建企业的成功率在95%以上。
三、结语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速度之快,可以用惊人两字来形容。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我国只用了10多年;西方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零售业态结构,这几年也悉数出现在我国。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 国内的零售企业只有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国家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中小零售企业的扶持力度, 優化管理结构并注重关系营销, 开辟小城镇和农村新市场, 才能与外资抗衡并取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逢谷,陈惠琴,胡清友.企业统计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万寿桥.企业统计市场化定位的目标取向[J] .统计研究, 2002.
[3] 李荣平.统计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4] 柳杰民.谈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的创新[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5, (6):136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