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览理查·赖特的《土生子》全书,其实都离不开“家”这个母题。根据前人对“家”的概念的探讨,本文从不同层面分析别格外在的物质之家以及内在的心理之家,指出别格之家与监狱有相当大的相似性,通过探讨别格的监狱之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别格以至全体美国黑人“家”的悲惨现状以及他们寻家的原因。
关键词:《土生子》;美国黑人;家;监狱
一、“家”的含义
“家”在《土生子》一书中是不可或缺的母题。通过对主人公别格物质之家和心理之家,以及他对于黑人之家的逃离与回归的描写,赖特不仅将黑人之家的悲惨现状呈现给读者,更为重要的是让读者深刻理解了别格逃离的原因以及回归的意义。在开始探讨别格之家之前,我们必须弄清何谓“家”?
根据学者们的探讨①,本文将家的含义简化为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和心理方面。正如Blunt的评论,“家是一个地点或场所,不同情感或文化意义的集合,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对“家”的物质意义的理解是一个由小到大的动态过程。别格之家指:首先是狭义上他自己的家(包括他的房子和家庭),其次是别格和黑人伙伴们所组成的“黑人男性社区②”,最后就是小说标题“土生子”所暗示的国家(即美国)③。但家的概念不仅包含上述由房子、家庭、社区到国家的空间上的含义,家更具有心理和情感上的含义。所以本文在探讨别格之家的物质层面意义的同时,还分析了别格在物质之家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态度,即他的心理之家。
与“家”相关的情感“一方面包括归属感、欲望和亲密,另一方面也包括恐惧、暴力和异化。”家所包含的正面积极的情感是传统的家的概念,负面消极的情感则正是《土生子》主人公别格对家的感觉④。
别格的物质之家的悲惨现状和他在黑人之家时的心理感受共同构成了他的监狱之家。
二、别格的监狱之“家”
1.别格的房子
小说开篇便简明地描述了别格之家,“静悄悄的黑暗房间”是一个“狭窄地带” ,“单间小公寓” 进一步强调了房间的拥挤和狭小,四口之家拥挤在这间狭小、老鼠频繁出没的房子里,也就必定没有舒适和安逸。狭小的空间使得早晨起床穿衣服也成了问题,家对他们不是安逸和舒适,却是“羞耻”,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对羞耻进行“防范”或者共谋⑤。开篇出现的老鼠不仅给家人带来了恐惧,还说明这个小小的房间脏乱到了极致。
这是房子的内部情景,房子的外部情景通过白人女孩玛丽的眼睛看到,“又高又黑的公寓房子” ,酷似别格最终被捕而进入的监狱。而小说中到处出现的“墙”的意象,不仅暗合了家徒四壁的穷困,更强调空间的狭窄和对房子里居民们肉体和精神上的挤压。
正如杨卫东所言,“小说中‘墙’的反复出现,暗示出社会生活空间的狭小,别格正是在这些不可逾越的高墙间过着局促如囚徒的生活。”
母亲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一家人的居住状况,“过猪一样的生活。”在别格与好友格斯对话中也谈到了家的惨状,“这儿的太阳可比家里的旧暖气片暖和多啦” ,看来别格之家不仅仅阴暗、狭窄,更是饥寒交迫。
在别格杀死玛丽后返家时,他“第一次”清晰地看到这个房子的窘况,“地板上没铺地毯,墙上和天花板上有好几处灰泥挂在那儿。两只破铁床,四把椅子,一张旧梳妆台,一张有活动翻板的桌子,他们就在这张桌子上吃饭。”这是别格由白人之家返回自己家时所看到的,与白人之家对比,黑人之家愈显穷困潦倒。
狭窄、阴暗、寒冷的别格之家其实将别格的一家四口监禁其中,在物质层面讲,与监狱别无二致。
2.别格的家庭
别格的父亲死于南方白人种族主义,没有父亲是情感和文化无根的象征。
这四口之家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首先就是由于房子狭小而造成成员没有隐私可言,相互只能感到“羞耻” ,这种家庭关系是种扭曲。而别格杀鼠后“拎了死鼠像钟摆似的”在妹妹维拉面前晃来晃去,“拿他妹妹的恐惧开心” ,更是体现了别格与家人关系的扭曲。这场恶作剧所引起的母亲对他的责骂,以及别格对责骂的回应,进一步说明了别格与家人不和的关系:“你要是不爱听,可以滚出去。没有你,我们照样可以过日子。”
从某种意义上讲,别格是被母亲逐出家门的(当然家庭经济现状才是根本原因)。而这一事件使得母亲与妹妹站到了一起,弟弟与哥哥站到了一边。母亲看不惯别格,别格也憎恨母亲,“他恨他母亲就在于她的作风,她跟蓓西的作风一模一样” 。对信教的母亲、嗜酒的女友、没头脑的妹妹,别格都是憎恨和讨厌,如是观,别格是不留恋黑人女性社区的⑥。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文“墙”类似的又一个意象——“帷幕”。“帷幕”不仅与上文探讨的“墙”有着一层相同的含义,即空间拥挤狭窄,更重要的一层是象征隔绝、异化⑦。而帷幕一边是母亲与妹妹,另一边是哥哥与弟弟,这正好印证了评论家有关“社区”的探讨:母亲、妹妹和蓓西等人组成了黑人女性社区,哥哥、弟弟与黑人伙伴等人组成了黑人男性社区⑧。这种隔绝正体现了别格与自己家庭的异化,以及黑人家庭内部的分裂。
在捕鼠这场戏快结束时,在别格母亲的嘴里听到了“家”:“我累死累活的,就想给你们安个家,可你们毫不在乎。”一个寡妇母亲艰难抚养三个儿女,可怜的母亲确已尽力,但家还是不像个家。“我估摸上帝要叫我回家啦。”母亲口中的两个“家”能指相同,但所指却截然不同,地上的这个家再努力也不成其为家,也只能以天上的家为精神寄托了。其实,母亲像别格以及其他很多黑人一样,由于不满于家的现状,也在寻家,只是方法不同罢了。
当别格被母亲烦得摔门而去时,他也想到了“家”:“他对家里的生活厌烦透了” ,一语道破对自己家的态度。他甚至还憎恨自己的家庭,“他憎恨这个家,因为他知道她们在受苦,而他自己却无力帮助她们” ,他对家庭的恨是因为家人的痛苦和自己的无能,这一切又都是种族隔离的恶果。杀人后返家,别格直截了当地指出他对家的态度,“他憎恨这个房间和所有住在里面的人,包括他自己在内。”
3.看别格与黑人伙伴组成的黑人男性社区
别格与这些伙伴平日里 “总是抢黑人” ,破坏黑人内部团结。很久以前便提出的抢劫白人熟食店的计划也以别格对格斯的内部暴力而告终。而使他们胆怯的根源是一个空间上的原因:“他们一越过这禁区,一个陌生的白人世界将向他们倾泻全部怒火。”
白人在空间上对黑人的限制,使得别格们只能在黑人社区内部以抢劫、殴斗等暴力方式来发泄对白人的仇恨。而“陌生”⑨一词非常重要,说明白人与黑人虽然同住美国这个大家庭,但在相互的眼里却是外国人,而白人对黑人的限制使得黑人社区成了一个“国中之国” 。而在这个“国中之国”里,别格们除了对同胞们进行暴力行动外,也只能像“玩‘白人’”那样对白人进行无力的“戏仿”了。
像在自己阴暗、狭窄的家中一样,别格的黑人社区里也到处是“墙”的意象,这些墙的意象,一方面说明别格与他的黑人伙伴们的隔膜,另一方面指出白人种族主义者对黑人设置的障碍,“他一想到自己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就不由得直冒火” 。
正如杨卫东的评论,“‘墙’的意象一而再地出现,表明种族歧视的美国对于黑人来说是毫无自由可言的一所大监狱。”
黑人们被限制得无从选择,他们得不到足够的教育,居住地局限在“城市的一个角落”,不能够当飞行员,等等。自己的房子受到挤压,生存与发展环境同样受到挤压,而海报上警官勃克利的那双大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黑人的行动。
套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名句,可以这么说,对于黑人而言,“整个美国就是一个大的监狱”。而别格也正是这么感觉的,“就像关在监狱里似的” 。
别格对家人(尤其是母亲和妹妹)是冷漠、厌恶和憎恨的态度,对黑人社区里的伙伴的态度复杂:别格对黑人伙伴们又是害怕、又是愤怒、又是仇恨。他对伙伴们的恐惧其实是对白人恐惧的变形,“他把自己对白人的恐惧都转移到格斯身上了” ;他对黑人伙伴们的愤怒和仇恨的根源同样在于对抢劫白人店子的恐惧以及对失掉他和家人将赖以生存的工作的担心。
别格对自己家的感情是厌恶、恶心,他对黑人男性社区亦是恶心,“他对这伙哥儿们厌恶透了”,作者用了“厌烦”的同义词“厌恶”⑩来强调别格对“黑人之家”的厌恶之情。别格对家厌烦了、与伙伴们决裂了,但决裂的同时也有内心的疼痛,“像一个截掉了一条胳膊或腿的人惋惜地、绝望地瞪着自己的残肢一样” ,他是把“手足”给抛下了。下一步他要做的就是逃离,去探寻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家”。
小说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便是“恐惧”,其实“恐惧”一词贯穿整部作品。恐惧是别格们的生存现状,也是别格几乎所有行为的深层原因。以“恐惧”渲染别格之家的气氛,充分展示了以别格为代表的黑人们的“恐惧”的心理之家。
进入白人之家之前其实有两个主要的关于恐惧的情节:家中杀鼠和黑人社区殴斗。来看一段别格的恐惧心理描写,“他把这种恐惧心理紧紧地压在内心深处。他必须向自己的意识隐瞒这种恐惧,隐瞒成功与否,决定他生活的勇气。”别格的恐惧深埋于心,但恐惧之感却无时无刻不在那里,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压抑回返”,越压抑就会来得越凶猛。
在此部分的最后,作者对别格之家的恐惧做了小结,说别格的世界是“一个他所害怕的世界” ,如此看来,别格之家便是“恐惧之家”。除了在物质意义上的狭小、阴暗、寒冷、隔膜,心理意义上的压抑、分裂、仇恨、厌恶之外,恐惧之感笼罩在别格的头顶,弥漫于别格的生存环境,所以,由物质与心理两方面组成的别格之家也就实为一座监狱之家了。
4.别格的美国之家
最后将视野扩大,对别格的美国之家进行探讨。谚语道,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我们可以说,对于亚当的白人后裔们来说,美国确实是天堂;而对于亚当的黑人后裔们来说,美国却像监狱,甚至是地狱。
其实别格早在“黑人社区”中时就已感到,“我们住在这儿,他们住在那儿。我们是黑人,他们是白人。他们什么都有,我们什么都没有。他们干啥都成,我们干啥都不成” ,美国就是一个“分裂的家庭”。种族隔离体现在方方面面,居住地是分离的,黑人被迫居住在“城里这个被指定的角落” ;教育也是区别对待;甚至在监狱中也有黑白分区,等等。
这种隔离产生了严峻的后果。黑人与白人之间相互不能理解,对于别格来说,白人世界就是“一个紧紧地包藏着白人秘密的世界” 。在踏入白人之家后,对于白人的所作所为,别格的大部分反应都是不理解,“别格倾听着,眨巴着眼睛,完全给搞糊涂了。他们用了些难懂的奇怪字眼,他听了觉得毫无意义。它是另一种语言” ,别格好像是来到了外国。
而白人对于黑人亦是不理解,小说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一个白人能够真正理解别格,即使是把美国黑人现状论述得头头是道的辩护律师麦克斯对别格的理解也只是外在的。
白人女孩玛丽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明确指出黑人与白人间的不理解,“我去过英国、法国和墨西哥,可我不知道离我十条街的人们怎样生活。我们彼此是那么不了解。”而别格自己说得更为直接,“黑人和白人彼此是陌生人。我们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不理解的后果,首先便是黑人对白人的恐惧和仇恨。白人对于黑人来讲,就是一种无形但潜在的恐惧的白色力量,这种白色力量把黑人限制在城市的一角,规定了黑人间的关系,“因为他感觉到使他们(白人)统治着他——尽管他们离得很远,思想里并没有他这个人,却能决定他与他自己民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一方式统治他” ,由此而规定了黑人的人生。
别格在意识上成长之前,几乎对小说中每一个白人都充满了仇恨。别格对白人女孩玛丽的感情尤为复杂,“他看着她,几种感情交集:束手无策、爱慕和憎恨”“但她长得美丽、苗条,她的那副神气使他感觉到,她并不像其他白人那样憎恨他。可是,尽管如此,她是白人,他恨她” 。这一段“恨”一词重复出现了三次{11},既说明黑人与白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仇恨,又描述了别格这时的感情随着“但”“可是”两个转折词起伏波动{12},而最终的结果表明,至少在别格心里,所有的白人都恨他,他也恨所有的白人。
是恐惧使得别格与黑人伙伴们殴斗,是恐惧使得别格误杀了玛丽,是恐惧使得别格又杀死女友蓓西。而杀人之后别格的反思使得别格对白人愈加仇恨,这次误杀,在别格心中,却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一种报复,“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们脑子里的一种思想;希望他的这张黑脸,以及他闷死玛丽、割下她头、烧掉她尸体这些景象,都能在他们眼前流连不去,成为一幅现实的可怕图画,他们看得见、感觉得出,却毁不掉” 。
别格的暴力使得白人之家也不再是虚幻的天堂了。白人道尔顿全家为玛丽的失踪担心和紧张,真相大白后又是全家以至整个白人社会的恐惧与仇恨。美国这个分裂的大家庭,对于别格等黑人们是充满恐惧的监狱之家,这种恐惧又产生了仇恨,而黑人的恐惧与仇恨导致暴力行动,暴力行动在白人间又激起了恐惧与仇恨,白人的恐惧与仇恨又会导致黑人的更深的恐惧与仇恨,这像是一个总是在循环往复的怪圈。
由于黑人与白人同住美国,同是美国的“土生子”,若美国对于黑人来说是监狱,甚或地狱,对于白人也一定不再是天堂。
三、结语
家,包含两层含义:物理意义、心理及文化意义。
本文通过对家的概念的界定,从别格的房子和家庭、黑人社区到美国之家,在范围上由小到大地探讨了赖特的《土生子》中主人公别格的监狱之家,同时也细致分析了在家的不同物质层面中别格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态度。
家,对于别格来说,在物质意义上是狭窄、阴暗、隔绝;在心理意义上是压抑、恐惧、仇恨;在文化意义上是夹缝、双重无根。与白人的天堂之家比较,别格的黑人之家更像监狱,甚或地狱。是种族隔离造成了黑人恐怖的地狱之家,也正是种族隔离造成了白人天堂之家在别格暴力下的陷落。
(*本文对于小说中文译文的引用均来自赖特著,施咸荣译,《土生子》,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注释中英文译文的引用、页码均来自Wright,Richard. Native Son. New York : Penguin Books,1981.)
参考文献:
[1] Blunt, A. Home: Key Ideas in Geography[M].New York: Routledge,2006.
[2] Ellis, Aime J.Boys in the Hood: Black Male Community in Richard Wright’s Native Son[J]. Callaloo,2006(1):182-201.
[3] 赖特.土生子[M].施咸荣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4] Ochshorn, Kathleen. The Community of Native Son[J].(Richard Wright Issue).Mississippi Quarterly,1989(4):387-392.
[5] Wright, Richard. Native Son[M]. New York:Penguin Books, 1981.
[6] 杨卫东.规训与惩罚——《土生子》中监狱式社会的权力运行机制[J].外国文学,2002(4):53-58.
(作者单位:姚佩芝湖南师范大学;王飞湖南商学院)
注:
①来自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以及哲学等领域的众多学者已经对“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所关心的重点包括:家的空间意义、家的理念、文化及历史意义、家的情感及家庭意义、家与性别间的关系、家与旅行间的关系、家与自我、身份及存在间的关系。见Shelley Mallett的文章 “Understanding home: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Sociological Review,2004(1): 62-89.
②Aime J. Ellis 在 “Boys in the Hood”:Black Male Community in Richard Wright’s Native Son一文中探讨了别格与黑人男性伙伴们通过“‘玩’白人”、暴力行动等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抗白人种族主义。见Callaloo,2006(1):182-201.
③“土生子”的英文对应词是“Native Son”,“native”一词指的便是本国的、当地人的之意,其实赖特用这个词作小说标题即暗含了美国黑人也是美国人之意。
④Ellis写道,“通过对家的传统含义(舒适、亲密、情感支柱)的挑战,别格认为自己的黑人之家代表了不安、紧张、焦虑、限制、驯服、绝望等情感。”见Ellis, Aime J. “Boys in the Hood: Black Male Community in Richard Wright’s Native Son.” Callaloo,2006(1): 194.
⑤小说原文用的是“conspiracy”,有共谋的意思。
⑥Kathleen Ochshorn 在“The Community of Native Son”一文中指出别格的母亲、妹妹以及女友等人组成了一个黑人女性社区。Richard Wright Issue,Mississippi Quarterly,1989(4):387-392.
⑦值得一提的是,在别格与女友蓓西之间也常常隔着一层“帷幕”。
⑧黑人男性社区的探讨见Aime J. Ellis,“Boys in the Hood”:Black Male Community in Richard Wright’s Native Son. Callaloo,2006(1):182-201.
⑨小说原文“alien”一词也有外国和外国人的意思。
⑩小说原文中前一处用了“sick”,后一处用了“disgusted”。
{11}原文中“hate”一词出现了四次。
{12}原文中“但”“可是”用的都是“but”。
关键词:《土生子》;美国黑人;家;监狱
一、“家”的含义
“家”在《土生子》一书中是不可或缺的母题。通过对主人公别格物质之家和心理之家,以及他对于黑人之家的逃离与回归的描写,赖特不仅将黑人之家的悲惨现状呈现给读者,更为重要的是让读者深刻理解了别格逃离的原因以及回归的意义。在开始探讨别格之家之前,我们必须弄清何谓“家”?
根据学者们的探讨①,本文将家的含义简化为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和心理方面。正如Blunt的评论,“家是一个地点或场所,不同情感或文化意义的集合,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对“家”的物质意义的理解是一个由小到大的动态过程。别格之家指:首先是狭义上他自己的家(包括他的房子和家庭),其次是别格和黑人伙伴们所组成的“黑人男性社区②”,最后就是小说标题“土生子”所暗示的国家(即美国)③。但家的概念不仅包含上述由房子、家庭、社区到国家的空间上的含义,家更具有心理和情感上的含义。所以本文在探讨别格之家的物质层面意义的同时,还分析了别格在物质之家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态度,即他的心理之家。
与“家”相关的情感“一方面包括归属感、欲望和亲密,另一方面也包括恐惧、暴力和异化。”家所包含的正面积极的情感是传统的家的概念,负面消极的情感则正是《土生子》主人公别格对家的感觉④。
别格的物质之家的悲惨现状和他在黑人之家时的心理感受共同构成了他的监狱之家。
二、别格的监狱之“家”
1.别格的房子
小说开篇便简明地描述了别格之家,“静悄悄的黑暗房间”是一个“狭窄地带” ,“单间小公寓” 进一步强调了房间的拥挤和狭小,四口之家拥挤在这间狭小、老鼠频繁出没的房子里,也就必定没有舒适和安逸。狭小的空间使得早晨起床穿衣服也成了问题,家对他们不是安逸和舒适,却是“羞耻”,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对羞耻进行“防范”或者共谋⑤。开篇出现的老鼠不仅给家人带来了恐惧,还说明这个小小的房间脏乱到了极致。
这是房子的内部情景,房子的外部情景通过白人女孩玛丽的眼睛看到,“又高又黑的公寓房子” ,酷似别格最终被捕而进入的监狱。而小说中到处出现的“墙”的意象,不仅暗合了家徒四壁的穷困,更强调空间的狭窄和对房子里居民们肉体和精神上的挤压。
正如杨卫东所言,“小说中‘墙’的反复出现,暗示出社会生活空间的狭小,别格正是在这些不可逾越的高墙间过着局促如囚徒的生活。”
母亲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一家人的居住状况,“过猪一样的生活。”在别格与好友格斯对话中也谈到了家的惨状,“这儿的太阳可比家里的旧暖气片暖和多啦” ,看来别格之家不仅仅阴暗、狭窄,更是饥寒交迫。
在别格杀死玛丽后返家时,他“第一次”清晰地看到这个房子的窘况,“地板上没铺地毯,墙上和天花板上有好几处灰泥挂在那儿。两只破铁床,四把椅子,一张旧梳妆台,一张有活动翻板的桌子,他们就在这张桌子上吃饭。”这是别格由白人之家返回自己家时所看到的,与白人之家对比,黑人之家愈显穷困潦倒。
狭窄、阴暗、寒冷的别格之家其实将别格的一家四口监禁其中,在物质层面讲,与监狱别无二致。
2.别格的家庭
别格的父亲死于南方白人种族主义,没有父亲是情感和文化无根的象征。
这四口之家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首先就是由于房子狭小而造成成员没有隐私可言,相互只能感到“羞耻” ,这种家庭关系是种扭曲。而别格杀鼠后“拎了死鼠像钟摆似的”在妹妹维拉面前晃来晃去,“拿他妹妹的恐惧开心” ,更是体现了别格与家人关系的扭曲。这场恶作剧所引起的母亲对他的责骂,以及别格对责骂的回应,进一步说明了别格与家人不和的关系:“你要是不爱听,可以滚出去。没有你,我们照样可以过日子。”
从某种意义上讲,别格是被母亲逐出家门的(当然家庭经济现状才是根本原因)。而这一事件使得母亲与妹妹站到了一起,弟弟与哥哥站到了一边。母亲看不惯别格,别格也憎恨母亲,“他恨他母亲就在于她的作风,她跟蓓西的作风一模一样” 。对信教的母亲、嗜酒的女友、没头脑的妹妹,别格都是憎恨和讨厌,如是观,别格是不留恋黑人女性社区的⑥。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文“墙”类似的又一个意象——“帷幕”。“帷幕”不仅与上文探讨的“墙”有着一层相同的含义,即空间拥挤狭窄,更重要的一层是象征隔绝、异化⑦。而帷幕一边是母亲与妹妹,另一边是哥哥与弟弟,这正好印证了评论家有关“社区”的探讨:母亲、妹妹和蓓西等人组成了黑人女性社区,哥哥、弟弟与黑人伙伴等人组成了黑人男性社区⑧。这种隔绝正体现了别格与自己家庭的异化,以及黑人家庭内部的分裂。
在捕鼠这场戏快结束时,在别格母亲的嘴里听到了“家”:“我累死累活的,就想给你们安个家,可你们毫不在乎。”一个寡妇母亲艰难抚养三个儿女,可怜的母亲确已尽力,但家还是不像个家。“我估摸上帝要叫我回家啦。”母亲口中的两个“家”能指相同,但所指却截然不同,地上的这个家再努力也不成其为家,也只能以天上的家为精神寄托了。其实,母亲像别格以及其他很多黑人一样,由于不满于家的现状,也在寻家,只是方法不同罢了。
当别格被母亲烦得摔门而去时,他也想到了“家”:“他对家里的生活厌烦透了” ,一语道破对自己家的态度。他甚至还憎恨自己的家庭,“他憎恨这个家,因为他知道她们在受苦,而他自己却无力帮助她们” ,他对家庭的恨是因为家人的痛苦和自己的无能,这一切又都是种族隔离的恶果。杀人后返家,别格直截了当地指出他对家的态度,“他憎恨这个房间和所有住在里面的人,包括他自己在内。”
3.看别格与黑人伙伴组成的黑人男性社区
别格与这些伙伴平日里 “总是抢黑人” ,破坏黑人内部团结。很久以前便提出的抢劫白人熟食店的计划也以别格对格斯的内部暴力而告终。而使他们胆怯的根源是一个空间上的原因:“他们一越过这禁区,一个陌生的白人世界将向他们倾泻全部怒火。”
白人在空间上对黑人的限制,使得别格们只能在黑人社区内部以抢劫、殴斗等暴力方式来发泄对白人的仇恨。而“陌生”⑨一词非常重要,说明白人与黑人虽然同住美国这个大家庭,但在相互的眼里却是外国人,而白人对黑人的限制使得黑人社区成了一个“国中之国” 。而在这个“国中之国”里,别格们除了对同胞们进行暴力行动外,也只能像“玩‘白人’”那样对白人进行无力的“戏仿”了。
像在自己阴暗、狭窄的家中一样,别格的黑人社区里也到处是“墙”的意象,这些墙的意象,一方面说明别格与他的黑人伙伴们的隔膜,另一方面指出白人种族主义者对黑人设置的障碍,“他一想到自己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就不由得直冒火” 。
正如杨卫东的评论,“‘墙’的意象一而再地出现,表明种族歧视的美国对于黑人来说是毫无自由可言的一所大监狱。”
黑人们被限制得无从选择,他们得不到足够的教育,居住地局限在“城市的一个角落”,不能够当飞行员,等等。自己的房子受到挤压,生存与发展环境同样受到挤压,而海报上警官勃克利的那双大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黑人的行动。
套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名句,可以这么说,对于黑人而言,“整个美国就是一个大的监狱”。而别格也正是这么感觉的,“就像关在监狱里似的” 。
别格对家人(尤其是母亲和妹妹)是冷漠、厌恶和憎恨的态度,对黑人社区里的伙伴的态度复杂:别格对黑人伙伴们又是害怕、又是愤怒、又是仇恨。他对伙伴们的恐惧其实是对白人恐惧的变形,“他把自己对白人的恐惧都转移到格斯身上了” ;他对黑人伙伴们的愤怒和仇恨的根源同样在于对抢劫白人店子的恐惧以及对失掉他和家人将赖以生存的工作的担心。
别格对自己家的感情是厌恶、恶心,他对黑人男性社区亦是恶心,“他对这伙哥儿们厌恶透了”,作者用了“厌烦”的同义词“厌恶”⑩来强调别格对“黑人之家”的厌恶之情。别格对家厌烦了、与伙伴们决裂了,但决裂的同时也有内心的疼痛,“像一个截掉了一条胳膊或腿的人惋惜地、绝望地瞪着自己的残肢一样” ,他是把“手足”给抛下了。下一步他要做的就是逃离,去探寻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家”。
小说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便是“恐惧”,其实“恐惧”一词贯穿整部作品。恐惧是别格们的生存现状,也是别格几乎所有行为的深层原因。以“恐惧”渲染别格之家的气氛,充分展示了以别格为代表的黑人们的“恐惧”的心理之家。
进入白人之家之前其实有两个主要的关于恐惧的情节:家中杀鼠和黑人社区殴斗。来看一段别格的恐惧心理描写,“他把这种恐惧心理紧紧地压在内心深处。他必须向自己的意识隐瞒这种恐惧,隐瞒成功与否,决定他生活的勇气。”别格的恐惧深埋于心,但恐惧之感却无时无刻不在那里,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压抑回返”,越压抑就会来得越凶猛。
在此部分的最后,作者对别格之家的恐惧做了小结,说别格的世界是“一个他所害怕的世界” ,如此看来,别格之家便是“恐惧之家”。除了在物质意义上的狭小、阴暗、寒冷、隔膜,心理意义上的压抑、分裂、仇恨、厌恶之外,恐惧之感笼罩在别格的头顶,弥漫于别格的生存环境,所以,由物质与心理两方面组成的别格之家也就实为一座监狱之家了。
4.别格的美国之家
最后将视野扩大,对别格的美国之家进行探讨。谚语道,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我们可以说,对于亚当的白人后裔们来说,美国确实是天堂;而对于亚当的黑人后裔们来说,美国却像监狱,甚至是地狱。
其实别格早在“黑人社区”中时就已感到,“我们住在这儿,他们住在那儿。我们是黑人,他们是白人。他们什么都有,我们什么都没有。他们干啥都成,我们干啥都不成” ,美国就是一个“分裂的家庭”。种族隔离体现在方方面面,居住地是分离的,黑人被迫居住在“城里这个被指定的角落” ;教育也是区别对待;甚至在监狱中也有黑白分区,等等。
这种隔离产生了严峻的后果。黑人与白人之间相互不能理解,对于别格来说,白人世界就是“一个紧紧地包藏着白人秘密的世界” 。在踏入白人之家后,对于白人的所作所为,别格的大部分反应都是不理解,“别格倾听着,眨巴着眼睛,完全给搞糊涂了。他们用了些难懂的奇怪字眼,他听了觉得毫无意义。它是另一种语言” ,别格好像是来到了外国。
而白人对于黑人亦是不理解,小说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一个白人能够真正理解别格,即使是把美国黑人现状论述得头头是道的辩护律师麦克斯对别格的理解也只是外在的。
白人女孩玛丽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明确指出黑人与白人间的不理解,“我去过英国、法国和墨西哥,可我不知道离我十条街的人们怎样生活。我们彼此是那么不了解。”而别格自己说得更为直接,“黑人和白人彼此是陌生人。我们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不理解的后果,首先便是黑人对白人的恐惧和仇恨。白人对于黑人来讲,就是一种无形但潜在的恐惧的白色力量,这种白色力量把黑人限制在城市的一角,规定了黑人间的关系,“因为他感觉到使他们(白人)统治着他——尽管他们离得很远,思想里并没有他这个人,却能决定他与他自己民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一方式统治他” ,由此而规定了黑人的人生。
别格在意识上成长之前,几乎对小说中每一个白人都充满了仇恨。别格对白人女孩玛丽的感情尤为复杂,“他看着她,几种感情交集:束手无策、爱慕和憎恨”“但她长得美丽、苗条,她的那副神气使他感觉到,她并不像其他白人那样憎恨他。可是,尽管如此,她是白人,他恨她” 。这一段“恨”一词重复出现了三次{11},既说明黑人与白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仇恨,又描述了别格这时的感情随着“但”“可是”两个转折词起伏波动{12},而最终的结果表明,至少在别格心里,所有的白人都恨他,他也恨所有的白人。
是恐惧使得别格与黑人伙伴们殴斗,是恐惧使得别格误杀了玛丽,是恐惧使得别格又杀死女友蓓西。而杀人之后别格的反思使得别格对白人愈加仇恨,这次误杀,在别格心中,却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一种报复,“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们脑子里的一种思想;希望他的这张黑脸,以及他闷死玛丽、割下她头、烧掉她尸体这些景象,都能在他们眼前流连不去,成为一幅现实的可怕图画,他们看得见、感觉得出,却毁不掉” 。
别格的暴力使得白人之家也不再是虚幻的天堂了。白人道尔顿全家为玛丽的失踪担心和紧张,真相大白后又是全家以至整个白人社会的恐惧与仇恨。美国这个分裂的大家庭,对于别格等黑人们是充满恐惧的监狱之家,这种恐惧又产生了仇恨,而黑人的恐惧与仇恨导致暴力行动,暴力行动在白人间又激起了恐惧与仇恨,白人的恐惧与仇恨又会导致黑人的更深的恐惧与仇恨,这像是一个总是在循环往复的怪圈。
由于黑人与白人同住美国,同是美国的“土生子”,若美国对于黑人来说是监狱,甚或地狱,对于白人也一定不再是天堂。
三、结语
家,包含两层含义:物理意义、心理及文化意义。
本文通过对家的概念的界定,从别格的房子和家庭、黑人社区到美国之家,在范围上由小到大地探讨了赖特的《土生子》中主人公别格的监狱之家,同时也细致分析了在家的不同物质层面中别格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态度。
家,对于别格来说,在物质意义上是狭窄、阴暗、隔绝;在心理意义上是压抑、恐惧、仇恨;在文化意义上是夹缝、双重无根。与白人的天堂之家比较,别格的黑人之家更像监狱,甚或地狱。是种族隔离造成了黑人恐怖的地狱之家,也正是种族隔离造成了白人天堂之家在别格暴力下的陷落。
(*本文对于小说中文译文的引用均来自赖特著,施咸荣译,《土生子》,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注释中英文译文的引用、页码均来自Wright,Richard. Native Son. New York : Penguin Books,1981.)
参考文献:
[1] Blunt, A. Home: Key Ideas in Geography[M].New York: Routledge,2006.
[2] Ellis, Aime J.Boys in the Hood: Black Male Community in Richard Wright’s Native Son[J]. Callaloo,2006(1):182-201.
[3] 赖特.土生子[M].施咸荣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4] Ochshorn, Kathleen. The Community of Native Son[J].(Richard Wright Issue).Mississippi Quarterly,1989(4):387-392.
[5] Wright, Richard. Native Son[M]. New York:Penguin Books, 1981.
[6] 杨卫东.规训与惩罚——《土生子》中监狱式社会的权力运行机制[J].外国文学,2002(4):53-58.
(作者单位:姚佩芝湖南师范大学;王飞湖南商学院)
注:
①来自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以及哲学等领域的众多学者已经对“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所关心的重点包括:家的空间意义、家的理念、文化及历史意义、家的情感及家庭意义、家与性别间的关系、家与旅行间的关系、家与自我、身份及存在间的关系。见Shelley Mallett的文章 “Understanding home: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Sociological Review,2004(1): 62-89.
②Aime J. Ellis 在 “Boys in the Hood”:Black Male Community in Richard Wright’s Native Son一文中探讨了别格与黑人男性伙伴们通过“‘玩’白人”、暴力行动等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抗白人种族主义。见Callaloo,2006(1):182-201.
③“土生子”的英文对应词是“Native Son”,“native”一词指的便是本国的、当地人的之意,其实赖特用这个词作小说标题即暗含了美国黑人也是美国人之意。
④Ellis写道,“通过对家的传统含义(舒适、亲密、情感支柱)的挑战,别格认为自己的黑人之家代表了不安、紧张、焦虑、限制、驯服、绝望等情感。”见Ellis, Aime J. “Boys in the Hood: Black Male Community in Richard Wright’s Native Son.” Callaloo,2006(1): 194.
⑤小说原文用的是“conspiracy”,有共谋的意思。
⑥Kathleen Ochshorn 在“The Community of Native Son”一文中指出别格的母亲、妹妹以及女友等人组成了一个黑人女性社区。Richard Wright Issue,Mississippi Quarterly,1989(4):387-392.
⑦值得一提的是,在别格与女友蓓西之间也常常隔着一层“帷幕”。
⑧黑人男性社区的探讨见Aime J. Ellis,“Boys in the Hood”:Black Male Community in Richard Wright’s Native Son. Callaloo,2006(1):182-201.
⑨小说原文“alien”一词也有外国和外国人的意思。
⑩小说原文中前一处用了“sick”,后一处用了“disgusted”。
{11}原文中“hate”一词出现了四次。
{12}原文中“但”“可是”用的都是“b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