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了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本身、肠内营养途径,鼻胃管置入长度、鼻饲方式、体位、营养液的选择等因素,并进行了合理的护理干预。认为进行系统的原因分析可有效减少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68―02
随着关于营养支持方面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肠道在创伤应激作用认识的提高,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合理的肠内营养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疾病康复,而且能保护肠道的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和毒素的侵入和移位,因此肠内营养对于不能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物质的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来说极为重要。[1]但肠内营养应用过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本文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总结了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原因,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也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评估组共收集本院40例重症患者护理情况,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5-90岁,鼻饲时间为2-58天。
1.2肠内营养具体方法
40例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状态后,24-48h置入胃管,在置入胃管24h内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听诊有肠鸣音,开始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补给。在鼻饲首日时应以100-200ml/2h温开水进行注入,如无胃潴留或其他不适,逐步可给与果汁、米汤及匀浆膳等肠内营养。鼻饲后用约20-50ml的温水脉冲式冲洗胃管,可有效防止胃管堵塞。在鼻饲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注意营养液的清洁保存,预防鼻饲致感染的出现。
2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腹泻
腹泻是肠内营养常见的并发症。杨春玲等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腹泻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中发现ICU内患者的腹泻有59%是由于肠内营养应用不当引起的。[3]引起腹泻的原应多样,其中主要有:流食注入量过多,速度太快,引起胃部消化不良,注入过程中,食物或胃管被污染,导致感染问题出现;注入的食物脂肪含量过大;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肠道内菌群移位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腹泻严重者会出现胃液大量流失,继而发生体内水电解质、酸碱情况的紊乱。为防止该问题的出现,应做好护理期间排便颜色和量的观察。在护理上要适度注入流食量、脂肪量与注入速度;做到抗生素的现配现用,保证抗生素使用效果及减少不良反应;保持鼻饲环节的无菌操作;发生腹泻时要做好基础护理,保持肛周皮肤的卫生清洁,防止湿疹及皮肤破损等。
2.2便秘
由于重症监护患者大多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胃肠蠕动较慢,同时由于鼻饲流食中纤维素少,导致便秘情况更加普遍。因此,在流食的使用中,应添加水果和蔬菜汁,在便秘严重的情况下可使用灌肠或开塞露配合治疗。
2.3溃疡
重症患者由于身体处于衰竭状态,体内环境紊乱,引发胃粘膜血管严重收缩的儿茶酚胺分泌旺盛,导致局部胃血流量急剧减少,肠胃粘膜在缺血缺氧的情况容易造成损伤,因此会出现胃粘膜溃烂、出血。因此,如护士发现胃液有异常应采集样本进行及时化验,并告知医师。如出血情况不严重,可在鼻饲时配合使用止血药物来进行控制,当出现出血量大时,应立即停止流食注入。
2.4食物返流
食物返流是鼻饲患者中比较多见的现象。反流的发生与患者的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还可以因为管道刺激引起恶心、呕吐致反流,重症患者肠道功能减弱致肠胃蠕动减慢,如胃部物质过多更易致食物返流。患者发生返流时,极易因误吸造成窒息,后果严重。[4]因此在护理当中需要注意:头部抬高30度以上,甚至为半卧位,鼻饲后进行30min的体位保持,让食物有效吸收;鼻饲前保持气道通畅,排除痰液,以免鼻饲期间咳嗽导致食物返流;根据患者的消化能力及营养液的代谢速度,选择合适的滴入速度。营养液滴入的过程中,每隔4小时回抽胃管检查残留量,如残留量小于150ml,继续滴入,若在150-200ml,可适当减慢速度;若超过200ml暂停鼻饲;[5]1h后再次回抽胃管,根据残留量决定是否继续鼻饲、鼻饲速度。
2.5高血糖
在临床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术后或伤后的营养给予,可能会引发高血糖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由于患者体内代谢和肾上腺素等水平的增高,也可引发血糖上升。肠内营养过程中,客观、准确、及时的检测血糖变化,特别是在肠内营养的初始阶段进行血糖监测,适当给予胰岛素调节,可保证血糖波动保持在正常范围。[6]40例患者在使用肠内营养初期,每4h检测手指末梢血糖一次,根据患者血糖及时对患者补充胰岛素或者将更改低糖鼻饲液。
3结果
40例患者均得到治愈,并发症问题得到全面预防,仅有5例患者在肠内营养护理期间出现腹泻,多由于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菌群失调,根据腹泻情况加用了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及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至消失。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在肠内营养护理后均保持正常。
4讨论
随着临床经验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肠粘膜屏障和肠道内细菌易位概念的重要性。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研究崛起,根据临床观察比较,结合使用体会,肠内营养有以下优点:肠内营养可改善和维持场内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防止细菌易位的发生;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更符合生理,有利于内脏的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肠内营养可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
[1] 顾葆春、邢锐.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分析[J].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2004.11(1):22-24.
[2] 张海英、关静林.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2):116-121.
[3] 杨春玲、赵玉敏、张春燕等.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腹泻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11):1319.
[4] 李妍、龚华霞等.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53-55.
[5] 黄海燕.集束化管理在ICU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7):13-14.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68―02
随着关于营养支持方面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肠道在创伤应激作用认识的提高,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合理的肠内营养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疾病康复,而且能保护肠道的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和毒素的侵入和移位,因此肠内营养对于不能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物质的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来说极为重要。[1]但肠内营养应用过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本文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总结了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原因,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也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评估组共收集本院40例重症患者护理情况,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5-90岁,鼻饲时间为2-58天。
1.2肠内营养具体方法
40例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状态后,24-48h置入胃管,在置入胃管24h内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听诊有肠鸣音,开始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补给。在鼻饲首日时应以100-200ml/2h温开水进行注入,如无胃潴留或其他不适,逐步可给与果汁、米汤及匀浆膳等肠内营养。鼻饲后用约20-50ml的温水脉冲式冲洗胃管,可有效防止胃管堵塞。在鼻饲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注意营养液的清洁保存,预防鼻饲致感染的出现。
2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腹泻
腹泻是肠内营养常见的并发症。杨春玲等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腹泻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中发现ICU内患者的腹泻有59%是由于肠内营养应用不当引起的。[3]引起腹泻的原应多样,其中主要有:流食注入量过多,速度太快,引起胃部消化不良,注入过程中,食物或胃管被污染,导致感染问题出现;注入的食物脂肪含量过大;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肠道内菌群移位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腹泻严重者会出现胃液大量流失,继而发生体内水电解质、酸碱情况的紊乱。为防止该问题的出现,应做好护理期间排便颜色和量的观察。在护理上要适度注入流食量、脂肪量与注入速度;做到抗生素的现配现用,保证抗生素使用效果及减少不良反应;保持鼻饲环节的无菌操作;发生腹泻时要做好基础护理,保持肛周皮肤的卫生清洁,防止湿疹及皮肤破损等。
2.2便秘
由于重症监护患者大多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胃肠蠕动较慢,同时由于鼻饲流食中纤维素少,导致便秘情况更加普遍。因此,在流食的使用中,应添加水果和蔬菜汁,在便秘严重的情况下可使用灌肠或开塞露配合治疗。
2.3溃疡
重症患者由于身体处于衰竭状态,体内环境紊乱,引发胃粘膜血管严重收缩的儿茶酚胺分泌旺盛,导致局部胃血流量急剧减少,肠胃粘膜在缺血缺氧的情况容易造成损伤,因此会出现胃粘膜溃烂、出血。因此,如护士发现胃液有异常应采集样本进行及时化验,并告知医师。如出血情况不严重,可在鼻饲时配合使用止血药物来进行控制,当出现出血量大时,应立即停止流食注入。
2.4食物返流
食物返流是鼻饲患者中比较多见的现象。反流的发生与患者的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还可以因为管道刺激引起恶心、呕吐致反流,重症患者肠道功能减弱致肠胃蠕动减慢,如胃部物质过多更易致食物返流。患者发生返流时,极易因误吸造成窒息,后果严重。[4]因此在护理当中需要注意:头部抬高30度以上,甚至为半卧位,鼻饲后进行30min的体位保持,让食物有效吸收;鼻饲前保持气道通畅,排除痰液,以免鼻饲期间咳嗽导致食物返流;根据患者的消化能力及营养液的代谢速度,选择合适的滴入速度。营养液滴入的过程中,每隔4小时回抽胃管检查残留量,如残留量小于150ml,继续滴入,若在150-200ml,可适当减慢速度;若超过200ml暂停鼻饲;[5]1h后再次回抽胃管,根据残留量决定是否继续鼻饲、鼻饲速度。
2.5高血糖
在临床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术后或伤后的营养给予,可能会引发高血糖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由于患者体内代谢和肾上腺素等水平的增高,也可引发血糖上升。肠内营养过程中,客观、准确、及时的检测血糖变化,特别是在肠内营养的初始阶段进行血糖监测,适当给予胰岛素调节,可保证血糖波动保持在正常范围。[6]40例患者在使用肠内营养初期,每4h检测手指末梢血糖一次,根据患者血糖及时对患者补充胰岛素或者将更改低糖鼻饲液。
3结果
40例患者均得到治愈,并发症问题得到全面预防,仅有5例患者在肠内营养护理期间出现腹泻,多由于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菌群失调,根据腹泻情况加用了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及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至消失。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在肠内营养护理后均保持正常。
4讨论
随着临床经验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肠粘膜屏障和肠道内细菌易位概念的重要性。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研究崛起,根据临床观察比较,结合使用体会,肠内营养有以下优点:肠内营养可改善和维持场内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防止细菌易位的发生;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更符合生理,有利于内脏的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肠内营养可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
[1] 顾葆春、邢锐.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分析[J].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2004.11(1):22-24.
[2] 张海英、关静林.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2):116-121.
[3] 杨春玲、赵玉敏、张春燕等.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腹泻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11):1319.
[4] 李妍、龚华霞等.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53-55.
[5] 黄海燕.集束化管理在ICU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