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农技直播课程探索建设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此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农广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次检验。通过疫情期间各地农广校线上教学实践可以看到:一方面,农广校多年来农民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为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提供了坚实的软硬件条件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各地农广校统筹利用电视空中课堂和网络平台提供学习服务,农民居家学习取得积极成效;另一方面,各地农广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仍存在短板,还不能较好地满足农民个性化和差异化培训需求,将技术支持的角色限制在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与学员的互动关系也更多局限在面对面的课堂上,并未对疫情等带来的具有突发性、全局性的教育秩序变化做足够的考虑和设计。如何提升农民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成为农民教育面向未来发展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期聚焦如何提升农民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刊登几篇文章,敬请关注。
  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确保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临沂市农广校积极响应,2月14日,开设直播课——《桃树春季生产管理》。此次直播课通过今日头条“临沂桃业”发布,直播高峰期5846人同时在线,互动区反馈火爆,教师搜集学员感兴趣的问题,授课结束后集中答疑。本次直播采用西瓜视频直播助手,同步推送PPT课件与摄像头画面,学员们普遍反映课件画面清晰,授课效果好。
  2月19日,临沂市农广校头条号审核通过,直播权限开通后,2月26日,临沂市农广校头条号直播课——《设施蔬菜春季生产管控技术要点》开讲。自疫情以来,临沂市农广校每周固定开出两期直播课,并根据培训需求不定时插播田间课堂,截至目前已开出80余期直播课,总观看人次突破30万。
  一、依托临沂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开设生产技术指导课程
  为全面服务临沂市农业农村发展,2019年4月,临沂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设立粮油、蔬菜、渔业、果茶、特色作物、畜牧兽医、农田建设和绿色发展8支专家分团,由98位高级职称以上的农业专家组成。临沂市农广校积极与专家服务团对接,印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网络直播教学活动的通知》,由各分团专家根据产业情况,确定授课内容,开设《桃树春季生产管理》《苹果园春季管理技术》《小麦春季高产高效管理技术》《设施蔬菜春季生产技术要点》《甘薯品种选择与高效生产技术》《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春季茶园生产管理与茶树种植技术》等直播课,覆盖临沂地区主导产业,基本满足春季生产管理技术需求。
  二、依托县农广校开展直播教学轮播活动
  在首轮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直播教学活动结束后,临沂市农广校印发《关于开展全市网络直播教学轮播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农广校立足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确定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授课内容,目前已相继开设《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机插软盘育秧技术》《生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花生高产管理与病虫草害防治》等20余期直播课。县农广校发挥自身优势,邀请农技站教师进行授课,他们深入生产一线,有丰富的生产实践指导经验,有的老师还擅长编写农技歌谣,让农民朋友轻松好记。如郯城县农广校邀请的县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张同化,在讲课时就应用了多首自己编写的花生病虫草害防治歌谣。
  三、依托临沂市农民培训讲师团开展田间课堂及经营管理直播课
  临沂市农民培训讲师团于2019年1月成立,创新做法之一就是吸纳了大量优秀高素质农民成为讲师团成员。疫情期间,这些土专家、田秀才依托自己的快手号、抖音号开出多场田间课堂直播课,如兰陵的朱虹企讲授大棚黄瓜管理技术,河东的程学刚讲授大棚豆角管理技术等。优秀高素质农民讲师中还不乏很多成功的农业产业创业者,他们也通过临沂农广校的头条号开多场直播课,分享自己的创业成功经验,如平邑的冯继超讲授《如何塑造农产品品牌》、河东的李清全讲授《丰实合作社南果北种休闲农业新体验》,这两位老师是市农广校的优秀创业大赛选手,2019年获得山东省现代农业创新创业项目比赛二等奖。
  四、尝试开设首期线上定向培训班
  在非定向的直播课固定开播三个月后,5月8日-9日,由临沂市农广校和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农经站合作开设全市贫困村农民合作社骨干培训班,以全新的线上授课形式成功举办。培训班邀请农经师沈廷金讲授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与提升,农经师杨青云讲授农民合作社运营和管理。授课内容紧跟最新政策,贴合实际,来自临沂市贫困村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理事长、财务人员及其他骨干人员和各县区、乡镇农民合作社辅导员等200余人参加了线上培训。
  培训结束后,农广校收到了学员们发来的参训报告,他们表示通过线上学习,明白了合作社的运营机制与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加强支部引领作用,头条号后台也收到了学员们的反馈,有的提出问题,有的询问老师联系方式想继续沟通请教。这次线上定向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市农广校下一步探索开展高素质农民线上培训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增强了继续开展线上教学的信心。
  五、规范直播课开设流程
其他文献
农业扶贫一定要用心务实不作秀,一定要善用科技智慧的力量求实效。要根据当地特色资源找准切入点,做出几个特色产业,尤其是山区扶贫,更要突出“卖点”,坚持适度规模,充分考虑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贪大不求全,哪怕从小开始,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以华中农大定点扶贫的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为例,当地特产景阳鸡好吃好卖,可由于疫病风险高,鸡难养。专家团队进入后,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项技术攻关,设置了以每个贫困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每天食用燕麦粥、糙米或玉米等富含纤维的食品,有助保护心脏,降低死亡率。  哈佛大学对10万名民众进行超过14年的追踪调查,调查人员研究他们的饮食内容及健康状况。  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食用约28公克的全麦,约等同于1小碗的燕麦粥,整体死亡率可降低5%,心脏病死亡率更可减少9%。  研究结果证实,目前建议的全麦饮食是正确的方向,同时多食用全麦食品,有助延年益寿。(《南方网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贫困状况的变化,提出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8239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率从10.2%降至1.7%,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将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只有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推进脱贫攻坚,凝聚起强大合力,才能形成拔穷根、真脱贫的决胜之势。  产业扶贫是根基。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
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家。以往,几乎每个朝代都很注重历法修编,直至找到了近乎完美的节气历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文明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能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也使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哲学。     为什么是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
2亩山野菜5万元高收益    大棚,一年竟收入5万元,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武家沟村村民冯兆增种植反季山野菜获得了高收入。  冯兆增培育的山野菜有“猫爪子”、“大耳毛”和“蕨菜”等,两个棚一个暖棚,一个冷棚。他介绍说。他种山野菜力求高产量。  “猫爪子”一平方米只种400棵,第一茬能产1000公斤,一年能出三四茬,后期的产量虽没第一茬高,因每公斤卖30元,还能产出高效益来。“大耳毛”一亩地能割两茬,第
2014年,新疆博湖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工作部署。博湖县农广校依托主导产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遴选和自愿申请,有400名从业农民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涉及设施蔬菜、露地蔬菜、蛋鸡产业、肉猪产业,以农民为主体,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田间为课堂,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培训为特点,围绕每个农民田间学校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和安排培训,
编者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根本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不仅要关注高精尖的农技、管理人才,也要重视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既要“筑巢引凤”引进外来人才,也要就地孵化本土人才,推动资本、技术等资源流向乡村建设,让乡村成为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乐园。“一门手艺能带
高健浩:男,70岁,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白茆镇芙蓉村人,田娘家庭农场负责人。80年代初,他潜心培育出水稻高产新品种32—78,在苏州地区推广种植高达60万亩。2002年,他创办田娘企业,致力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10多年来共处理畜禽粪便等农业污染物150万吨,产出绿色高效有机肥50万吨。他还跨省合作种植水稻3.6万亩,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全国种粮大户”、“江苏省劳动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根据“一懂两爱”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昌平分校(简称昌平农广校)科学制定培养规划,健全完善培养机制,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促进农广教师培养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昌平农广校在推进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养过程中融入 “一懂两爱”人
您好!  我是一个中年教师,平时工作很忙,身体有什么小毛病,一般都是自己找些药对付一下,实在没时间总去医院。可是,我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如果病了,也需要我操心。于是,我想到了网络咨询,我可以先通过网络咨询,了解一下家人的身体状况,然后再根据专家的建议,决定是否要去医院,以及要看哪个科室。但我不知怎样咨询,才能更好地获得医生的关注和帮助呢?  北京读者  这位读者朋友: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