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o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开放性,就是要更加强调教师的教法,以及让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提高。
  【關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新课标 创新能力
  
  《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明确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中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言:“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向21世纪,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适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科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思维方法的开放性,就是要更加强调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的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提高。那么,思想政治课如何在新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的“内燃机”,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不难想象,如果没有牛顿对苹果落地的兴趣,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如果没有对时间和空间的强烈兴趣,就不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然而,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课给学生留下了索然无味的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讲课时,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比如:时政导入法和实例导入法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去探究。每当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原理,应先给学生提供掌握这一新概念、原理的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诱发学生细致观察、独立发现、深入分析、开阔想象,以抓住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巧设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图、文、声逼真的多媒体课件等融入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浓郁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精神。
  又如,在讲授“消费心理”内容时,向学生提问“你平时进行消费的心理是怎样的”,“你的家庭成员的消费心理又是怎样的”,“你是如何去认识这些消费心理”,“你认为哪种消费心理是健康的”,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然后教师再给予精心点拨、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突破思维定势,提高创新能力
  
  所谓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某个问题有多种答案,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维向外辐射。它具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答案的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经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一方面,鼓励学生挣脱习惯思维的束缚,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答案,敢于超越,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政治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必要的情境,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得到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如:在分析有些材料题时可要求学生分别从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多角度着眼,也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历史、政治知识来思考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联系社会生活,诱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在《经济常识》第一课教学中,我借“怎样对待货币”这一话题指出货币是财富的象征,是每一个人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怎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去获取自己的财富,增加社会的财富?假如你是厂长,该怎样去做呢?启发他们意识到必须生产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并且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生产上,产品销售同样离不开创新。例如,有一个食品公司在产品博览会上因报名晚被安排在顶楼最偏僻的角落,以至于门前冷落,于是营销员想出一条妙计——在底层地上撒下许多铜板,上写“拾到此板者可以到1108室换取纪念品”。结果生意一下火了起来。可见,创新帮了这家公司的大忙,我启发学生如果你是推销员你怎么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只要你有心,处处是创造的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用兴趣的磁铁去吸引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探索中有所发展和创新。
  
  四、活动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训练学生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战场,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极其有限,有些内容的教学,不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些内容的教学,仅靠课堂是不能起到教育效果的,需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才能使学生理解意义,掌握内容。只有通过多种多样、富有成效的课外实践活动,使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听讲延伸到实践,补偿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不足,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课外实践活动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后社会调查,或实地参观等。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和时间,以激发兴趣为基础,以自主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把整个活动过程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把现实材料、时事热点、社会问题和课堂中的有关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以增强实践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后,可结合现阶段需不需要艰苦奋斗等社会问题,带领学生参观某企业的生产过程,还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参与生产实践,使其懂得生产劳动的光荣与艰苦。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并撰写相关的科技小论文。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伟大的创业精神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培养。
  
  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能力
  
  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政治考试的形式在不断地改革创新,高中政治会考实行开卷,高考实行文科综合,考查的目的从原来的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重点考查学生的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等。因而客观上要求教师适应性要强,创新意识要提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敢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凭老经验、老办法教学,努力搞好教学改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尽量少讲,鼓励学生多说。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带着问题听课,使重难点得到突破。在上复习课时,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编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教会学生横向学习,不断涉猎有关的知识。对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重大时事政治都用课本上的有关知识来分析、解答,从而培养其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变枯燥为有趣。在复习时不搞题海战术,不能猜题、押题,也不能做死板的所谓“标准答案”,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造成解题的“定势”。正确方法是按知识分类,选择有代表性(特别是近年来的高考题)的例题进行剖析,同时讲解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还要根据近年来考题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考虑问题。这就要求打破过去那种单课单节的复习模式,代之以专题综合复习。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验).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责编 覃亮生)
其他文献
高中第三册的诗词篇目占了很大部分,如何教学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方法多种多样,但我觉得抓住诗歌特点来教学是最有效的。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验。    一、找准最佳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的切入点是否恰当,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我在教学《锦瑟》时这样导入:“朦胧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抓住学生知识的盲点
初中地理现已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中考,以教材为主,以资料为辅,把握中考命题方向,才能搞好地理教学及复习。复习是中考取胜的重要环节,但是针对地理科课时少、时间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