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
2009年12月1日至12月8日,“贵州长寿之乡”考察组正式对黔东南州的从江、台江、黄平以及铜仁地区的玉屏、江口、印江、石阡进行为期8天的考察。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晚晴杂志社派出记者跟踪采访,走近了“歌舞海洋”与“梵天净土”,感受着那里青山绿水间孕育着的年轻气息,采掠了那里饱含着岁月沧桑、跳动着生命音律的“风景”。
贵州的东部似乎总是要比其他地方多些“灵气”,不必说铜仁的“梵天净土”总让人心之向往,也不必说西江的“千户苗寨”引人流连忘返,只看看这片土地上的百岁“神仙”悠然自得的生活,就让外面的“世界”叹不能及。
究竟是什么样的土地,能让这片本不是贵州中心的地方日益聚集了众多“外人”的眼球?又是什么样的自然山水孕育了这么多饱经岁月磨砺的鲜活生命?
吃不够的“原生态”
贵州的美食向来以“香辣可口”名扬四方,但崇尚健康的贵州人并不都是以辣为主的。来到了贵州东边,注重养生的老人,便会用香香的糯食和醇醇的米酒告诉你,我们吃的都是“原生态”,“原生态”的美食更健康!
材料当然是“原生态”,就连做法,也颇具自在自然的气息。在从江,鱼是烟熏的,菜是柴火烧的,香香的一碗糯米饭,用手抓起捏一捏放进嘴里,松软黏黏的感觉,定是让人难以忘怀的。
今年103岁的宁胜娥奶,每天喝的酒便是用当地出产的糯米炒制后酿造而成,老人说起自己的长寿“秘诀”,挥挥手表示没什么可讲的,就是吃得好。106岁的余老懂,每顿饭都离不开米酒,吃的是当地盛产的烧鱼和羊瘪,这点饮食习惯让老人至今还能拾柴烧火,精神劲儿十足。
而玉屏的老人们,吃得很清淡,荤素搭配合适,时而配上小酒,一顿美味佳肴只吃个七八分饱即可。老人们说玉屏水质好,有一方产好米的良田,那出产的亚鱼贡米,颗颗饱满圆润如珍珠一样雪白,煮熟后食用更是美味可口,而且还便于吸收和消化,所以当地的人们都把这米叫做“长寿米”。玉屏还盛产茶油,是一种提炼出来的纯天然植物油,用茶油来炒菜不仅减少了热量和脂肪,还使得菜肴在增加营养价值的同时更加美味。
在石阡,矿泉水和苔茶那可都是家喻户晓的好东西。优质的矿泉水和苔茶滋润了石阡百姓的生活,滋养出了能让老人延年益寿的好心情。不仅如此,在石阡,每家每户门前都种满果树,以柚子树和橘子树最多,不论天气多么寒冷,老人们都会吃上一两个果子。不管果子是否酸甜,他们脸上都挂着甜灿灿的笑容。走到每个百岁老人家里时,百岁老人都会热情的捧着花生招待客人。走到江口李桂香老人家时,老人不停的说“吃这个好,吃了比我还长寿”,客人临走时老人还说要拿些给客人带回去,说这个是“长寿花生”带点给家人尝尝也增长寿元。
温泉药浴洗尘埃
如果说,原滋原味的原生态饮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有了强健的身体,那么,柔柔的温泉水和古老的“药浴”又仿佛是独属于这里的另一份温暖,洗掉了尘埃,泡出了绵延的年岁。
温泉养生成了石阡人追求长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食粮”。《石阡县志》载:“冬浴则身暖而寒退,夏浴则体轻而闵生,夜浴则睡眠安稳,疲浴则精神复振……”温泉于人之身体健康,裨益匪浅。泉水从松明山下江边石罅中涌出,澈若明镜,久晴不涸、久雨不涨,四时如一。石阡温泉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可直接饮用,口味纯正,水中不含铁、锰及硫化氢等,显示颜色的物质,盐类含量不高,热矿泉水中硒、锶含量适中,具有防癌、抑制肿瘤生长、增强视力和身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功效。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亦如石阡缓缓流动的温泉一般,黄平的温泉同样泡出了厚重生命里的清晰身影。清澈明净、无色味甜的泉水,以常年49℃左右的热度和深藏的氡、锂、锶、偏硅酸等17种稀有元素,滋润着常年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就连生活在别处的老人,也会在家人的陪同下老远赶来,只为流一把畅快淋漓的热汗,沾一点不老的“仙气”。
而从江的老人们,似乎更喜欢在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瑶族药浴”里洗净铅华。这项在从江瑶族人民中世代相传的古老而神奇的“保健浴”既可舒筋活络、消除疲劳、抵御风寒,又可健身洁体、祛风除湿、防病治病,特别是对防治风湿、妇科、皮肤和伤风感冒等疾病尤为有效。当地有关部门曾多次调查,长期洗药浴的群众很少生病,寿命均在80岁以上,瑶寨里看不到因年老而弯腰驼背的,更不见瘫痪的。八九十岁的老人仍上山砍柴,行走自如。
103岁的杨大妹老人,100岁时还能穿针引线,现在仍然能和家人一起掰玉米,喂猪扫地,忙个不停。家人把杨大妹的长寿“秘诀”归纳为“洗出来的健康”。每周三次的“药浴”从未间断,不仅洗去了老人身上的凡尘,还洗出了她每天的好精神。
箫鸣舞起踏歌飞
被誉为“中国箫笛之乡”的玉屏,民族文化丰富灿烂,也十分具有乡土文化地方特色。而居住在这的人们是唱着侗族大歌,是听着优美的箫笛声入睡的,对歌、唱酒歌、斗牛、斗画眉那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天都沉浸于无边的欢乐中,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性情,忘却了烦恼、忧伤和痛苦。
玉屏的箫笛声还在耳旁回响,台江的木鼓舞已经踩着欢乐的节拍跳动起来。这里的百姓在绣苗绣、做银饰、舞龙嘘花、跳芦笙舞、木鼓舞、唱飞歌、斗鸟斗牛、以及欢度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参与各种习俗等劳动生活中,经常沉浸于无边的欢乐中,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性情,忘却了烦恼和痛苦。老人们在歌舞的海洋里洗掉了岁月的疲惫与忧伤,又在歌舞里追寻着不老的愿望。
在台江县排羊乡岩寨村一所旧式木楼里,我们见到了101岁的李正芝老人。老屋里房梁上吊着的红辣椒,让这间原本陈旧的屋子显得喜气。更让这间屋子充满生命力的,便是老人的歌声——“一个黄瓜两头苦……我只身来到黄河边,抬头不见亲姊妹……”老人唱起歌,不想停歇。歌词里处处可见的场景与比兴手法,虽有着道不完的“苦水”,却在老人百年的歌声中淡然飘远,只留下一串串音符,鲜活了老人百年的生命。老人自然是没有读过《诗经》的,但歌里的词与音律仍然像《诗经》里的片段一样,代代相传,越是久远越是年轻。
又是一片歌舞的海洋!从江的老人们,更是用歌声诠释着他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这里是“中国侗族大歌之乡”,“小节天天有、大节三六九”,人们在节日的欢乐里,沐浴着大歌声声、芦笙阵阵、天籁之音。古往今来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能歌能舞,事事以歌对答、以舞寻偶。素有“侗歌之乡”的小黄的侗族大歌悠扬婉转、沁人心扉、场面恢宏壮观,令人如痴如醉。通过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合唱的侗族大歌,以寓教于乐、寓情于乐、寓理于乐的方式,以其独特的思想性、教育性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这种“以歌养心”的民风民俗构成了一派歌舞升平、人间仙境和世外桃源,以愉悦的身心遵循和超越了古人“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养生之道。
净土里的“养生经”
歌是唱不完的,而歌声之外的铜仁和黔东南,却还藏着另外的“养生秘笈”,独属于这片净土。
梵净山山峦起伏,奇石异境,原始植被,古树参天。这里杜鹃红遍,鸽花飞舞,水天相连,绿洲一片;更有珍稀兽鸟、佛光辉煌,被世人封为武陵仙境。而如此仙境就位于江口和印江的交界之处。而梵净山能有如此胜境,殊胜因缘还来自于它是弥勒佛的道场。梵净山自成为弥勒道场以后,人们把三世佛祖定在一山,将众生三世因果联为一体,这从梵净山佛事布局上便可得知端倪。
山麓塑有燃灯古佛、释迦现在佛、弥勒未来佛三尊佛像。寓意朝拜梵净山从起步登山之际,即是告别以往,反省过去,登山必须立意生在当下,坚定信念,把握自身,一步一步自己救度自己,山路之艰难更显娑婆世界多苦多难。上山必得淌几身臭汗,出几口秽气,才能消除污垢,轻身净意。当登上金顶,必须先入释迦殿拜释迦佛,然沿生死天桥过峡沟,进弥勒殿拜弥勒佛,这一先一后寓意教人立足现在,广施善行,必定会为未来增长福田,后代昌盛,福报无量。这登山过程,告示众生,过去、现在、未来全在自己脚下的行踪之中,全在众生本心之内这步步佛法,这层层佛理,更显梵净山启迪人生,智慧照人的佛法本意。生活在这片佛教圣地的老人们早已经将这些佛理融在了他们的生活之中,才能见他们如此坦然的面对生活面对生命。
与江口印江一般,让老人们深受感染的,同样还有黄平2500多年的历史人文。沿着黄平旧州镇的老街拾级而上,一副古时人来人往、讨价还价做买卖的场景便闪现在脑海之中。两排古老的木屋与街边陈旧的老式货架告诉行人,这里可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小镇,眼前所见的一切都是时间一刀一刀刻下的痕迹。而飞云洞里盘根错节在飞云崖上、出没于石土却又在根上看不见一点泥石的百年古树不能不让人感叹生命的强大。难怪这里孕育了21位百岁神仙,大概都是被这里数千年的文化与和谐相长的自然所熏染积淀的吧。
浓浓乡土不老情
大自然的恩赐与文化的熏染始终是这片热土最为得意的“长寿亮点”,而对敬老尊老美德的传承则让生活在铜仁与黔东南的老人们沐浴着和谐的阳光。
黄平历来有孝敬老人、关爱老人的优良传统,从明清到民国时期的黄平州志和县志中,就记载有数百个家庭的节孝事迹。在从江,每逢百姓家里新增百岁老人,县里必定要放着鞭炮送去慰问金。而台江和玉屏,酒席上安排老人坐上八位,让老人先吃鸡(猪)肝,寨老族老开席祝酒等风俗让老人们享受了至高至尊的社会地位。
难怪,这片“梵天净土”与“歌舞海洋”里孕育出了这么多饱经岁月磨砺的百岁神仙,原来都是在浓浓的乡土不老情中和谐衍生的,一代一代,绵延相长。
终于理解了,这片贵州东部的“圣土”里飘出的“灵气”,原本就是这里万物和谐相长的勃勃生机,就是这里天人合一的血脉相承,更是这里歌舞相继的欢乐之音!
原生态、纯净厚重、和谐欢乐,构成了出自于这片土地的“长寿画卷”上三个最为靓丽的坐标。在这片欢乐的净土里,长命百岁不是奢望,而是人人可以追求实现的目标!
2009年12月1日至12月8日,“贵州长寿之乡”考察组正式对黔东南州的从江、台江、黄平以及铜仁地区的玉屏、江口、印江、石阡进行为期8天的考察。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晚晴杂志社派出记者跟踪采访,走近了“歌舞海洋”与“梵天净土”,感受着那里青山绿水间孕育着的年轻气息,采掠了那里饱含着岁月沧桑、跳动着生命音律的“风景”。
贵州的东部似乎总是要比其他地方多些“灵气”,不必说铜仁的“梵天净土”总让人心之向往,也不必说西江的“千户苗寨”引人流连忘返,只看看这片土地上的百岁“神仙”悠然自得的生活,就让外面的“世界”叹不能及。
究竟是什么样的土地,能让这片本不是贵州中心的地方日益聚集了众多“外人”的眼球?又是什么样的自然山水孕育了这么多饱经岁月磨砺的鲜活生命?
吃不够的“原生态”
贵州的美食向来以“香辣可口”名扬四方,但崇尚健康的贵州人并不都是以辣为主的。来到了贵州东边,注重养生的老人,便会用香香的糯食和醇醇的米酒告诉你,我们吃的都是“原生态”,“原生态”的美食更健康!
材料当然是“原生态”,就连做法,也颇具自在自然的气息。在从江,鱼是烟熏的,菜是柴火烧的,香香的一碗糯米饭,用手抓起捏一捏放进嘴里,松软黏黏的感觉,定是让人难以忘怀的。
今年103岁的宁胜娥奶,每天喝的酒便是用当地出产的糯米炒制后酿造而成,老人说起自己的长寿“秘诀”,挥挥手表示没什么可讲的,就是吃得好。106岁的余老懂,每顿饭都离不开米酒,吃的是当地盛产的烧鱼和羊瘪,这点饮食习惯让老人至今还能拾柴烧火,精神劲儿十足。
而玉屏的老人们,吃得很清淡,荤素搭配合适,时而配上小酒,一顿美味佳肴只吃个七八分饱即可。老人们说玉屏水质好,有一方产好米的良田,那出产的亚鱼贡米,颗颗饱满圆润如珍珠一样雪白,煮熟后食用更是美味可口,而且还便于吸收和消化,所以当地的人们都把这米叫做“长寿米”。玉屏还盛产茶油,是一种提炼出来的纯天然植物油,用茶油来炒菜不仅减少了热量和脂肪,还使得菜肴在增加营养价值的同时更加美味。
在石阡,矿泉水和苔茶那可都是家喻户晓的好东西。优质的矿泉水和苔茶滋润了石阡百姓的生活,滋养出了能让老人延年益寿的好心情。不仅如此,在石阡,每家每户门前都种满果树,以柚子树和橘子树最多,不论天气多么寒冷,老人们都会吃上一两个果子。不管果子是否酸甜,他们脸上都挂着甜灿灿的笑容。走到每个百岁老人家里时,百岁老人都会热情的捧着花生招待客人。走到江口李桂香老人家时,老人不停的说“吃这个好,吃了比我还长寿”,客人临走时老人还说要拿些给客人带回去,说这个是“长寿花生”带点给家人尝尝也增长寿元。
温泉药浴洗尘埃
如果说,原滋原味的原生态饮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有了强健的身体,那么,柔柔的温泉水和古老的“药浴”又仿佛是独属于这里的另一份温暖,洗掉了尘埃,泡出了绵延的年岁。
温泉养生成了石阡人追求长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食粮”。《石阡县志》载:“冬浴则身暖而寒退,夏浴则体轻而闵生,夜浴则睡眠安稳,疲浴则精神复振……”温泉于人之身体健康,裨益匪浅。泉水从松明山下江边石罅中涌出,澈若明镜,久晴不涸、久雨不涨,四时如一。石阡温泉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可直接饮用,口味纯正,水中不含铁、锰及硫化氢等,显示颜色的物质,盐类含量不高,热矿泉水中硒、锶含量适中,具有防癌、抑制肿瘤生长、增强视力和身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功效。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亦如石阡缓缓流动的温泉一般,黄平的温泉同样泡出了厚重生命里的清晰身影。清澈明净、无色味甜的泉水,以常年49℃左右的热度和深藏的氡、锂、锶、偏硅酸等17种稀有元素,滋润着常年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就连生活在别处的老人,也会在家人的陪同下老远赶来,只为流一把畅快淋漓的热汗,沾一点不老的“仙气”。
而从江的老人们,似乎更喜欢在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瑶族药浴”里洗净铅华。这项在从江瑶族人民中世代相传的古老而神奇的“保健浴”既可舒筋活络、消除疲劳、抵御风寒,又可健身洁体、祛风除湿、防病治病,特别是对防治风湿、妇科、皮肤和伤风感冒等疾病尤为有效。当地有关部门曾多次调查,长期洗药浴的群众很少生病,寿命均在80岁以上,瑶寨里看不到因年老而弯腰驼背的,更不见瘫痪的。八九十岁的老人仍上山砍柴,行走自如。
103岁的杨大妹老人,100岁时还能穿针引线,现在仍然能和家人一起掰玉米,喂猪扫地,忙个不停。家人把杨大妹的长寿“秘诀”归纳为“洗出来的健康”。每周三次的“药浴”从未间断,不仅洗去了老人身上的凡尘,还洗出了她每天的好精神。
箫鸣舞起踏歌飞
被誉为“中国箫笛之乡”的玉屏,民族文化丰富灿烂,也十分具有乡土文化地方特色。而居住在这的人们是唱着侗族大歌,是听着优美的箫笛声入睡的,对歌、唱酒歌、斗牛、斗画眉那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天都沉浸于无边的欢乐中,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性情,忘却了烦恼、忧伤和痛苦。
玉屏的箫笛声还在耳旁回响,台江的木鼓舞已经踩着欢乐的节拍跳动起来。这里的百姓在绣苗绣、做银饰、舞龙嘘花、跳芦笙舞、木鼓舞、唱飞歌、斗鸟斗牛、以及欢度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参与各种习俗等劳动生活中,经常沉浸于无边的欢乐中,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性情,忘却了烦恼和痛苦。老人们在歌舞的海洋里洗掉了岁月的疲惫与忧伤,又在歌舞里追寻着不老的愿望。
在台江县排羊乡岩寨村一所旧式木楼里,我们见到了101岁的李正芝老人。老屋里房梁上吊着的红辣椒,让这间原本陈旧的屋子显得喜气。更让这间屋子充满生命力的,便是老人的歌声——“一个黄瓜两头苦……我只身来到黄河边,抬头不见亲姊妹……”老人唱起歌,不想停歇。歌词里处处可见的场景与比兴手法,虽有着道不完的“苦水”,却在老人百年的歌声中淡然飘远,只留下一串串音符,鲜活了老人百年的生命。老人自然是没有读过《诗经》的,但歌里的词与音律仍然像《诗经》里的片段一样,代代相传,越是久远越是年轻。
又是一片歌舞的海洋!从江的老人们,更是用歌声诠释着他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这里是“中国侗族大歌之乡”,“小节天天有、大节三六九”,人们在节日的欢乐里,沐浴着大歌声声、芦笙阵阵、天籁之音。古往今来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能歌能舞,事事以歌对答、以舞寻偶。素有“侗歌之乡”的小黄的侗族大歌悠扬婉转、沁人心扉、场面恢宏壮观,令人如痴如醉。通过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合唱的侗族大歌,以寓教于乐、寓情于乐、寓理于乐的方式,以其独特的思想性、教育性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这种“以歌养心”的民风民俗构成了一派歌舞升平、人间仙境和世外桃源,以愉悦的身心遵循和超越了古人“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养生之道。
净土里的“养生经”
歌是唱不完的,而歌声之外的铜仁和黔东南,却还藏着另外的“养生秘笈”,独属于这片净土。
梵净山山峦起伏,奇石异境,原始植被,古树参天。这里杜鹃红遍,鸽花飞舞,水天相连,绿洲一片;更有珍稀兽鸟、佛光辉煌,被世人封为武陵仙境。而如此仙境就位于江口和印江的交界之处。而梵净山能有如此胜境,殊胜因缘还来自于它是弥勒佛的道场。梵净山自成为弥勒道场以后,人们把三世佛祖定在一山,将众生三世因果联为一体,这从梵净山佛事布局上便可得知端倪。
山麓塑有燃灯古佛、释迦现在佛、弥勒未来佛三尊佛像。寓意朝拜梵净山从起步登山之际,即是告别以往,反省过去,登山必须立意生在当下,坚定信念,把握自身,一步一步自己救度自己,山路之艰难更显娑婆世界多苦多难。上山必得淌几身臭汗,出几口秽气,才能消除污垢,轻身净意。当登上金顶,必须先入释迦殿拜释迦佛,然沿生死天桥过峡沟,进弥勒殿拜弥勒佛,这一先一后寓意教人立足现在,广施善行,必定会为未来增长福田,后代昌盛,福报无量。这登山过程,告示众生,过去、现在、未来全在自己脚下的行踪之中,全在众生本心之内这步步佛法,这层层佛理,更显梵净山启迪人生,智慧照人的佛法本意。生活在这片佛教圣地的老人们早已经将这些佛理融在了他们的生活之中,才能见他们如此坦然的面对生活面对生命。
与江口印江一般,让老人们深受感染的,同样还有黄平2500多年的历史人文。沿着黄平旧州镇的老街拾级而上,一副古时人来人往、讨价还价做买卖的场景便闪现在脑海之中。两排古老的木屋与街边陈旧的老式货架告诉行人,这里可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小镇,眼前所见的一切都是时间一刀一刀刻下的痕迹。而飞云洞里盘根错节在飞云崖上、出没于石土却又在根上看不见一点泥石的百年古树不能不让人感叹生命的强大。难怪这里孕育了21位百岁神仙,大概都是被这里数千年的文化与和谐相长的自然所熏染积淀的吧。
浓浓乡土不老情
大自然的恩赐与文化的熏染始终是这片热土最为得意的“长寿亮点”,而对敬老尊老美德的传承则让生活在铜仁与黔东南的老人们沐浴着和谐的阳光。
黄平历来有孝敬老人、关爱老人的优良传统,从明清到民国时期的黄平州志和县志中,就记载有数百个家庭的节孝事迹。在从江,每逢百姓家里新增百岁老人,县里必定要放着鞭炮送去慰问金。而台江和玉屏,酒席上安排老人坐上八位,让老人先吃鸡(猪)肝,寨老族老开席祝酒等风俗让老人们享受了至高至尊的社会地位。
难怪,这片“梵天净土”与“歌舞海洋”里孕育出了这么多饱经岁月磨砺的百岁神仙,原来都是在浓浓的乡土不老情中和谐衍生的,一代一代,绵延相长。
终于理解了,这片贵州东部的“圣土”里飘出的“灵气”,原本就是这里万物和谐相长的勃勃生机,就是这里天人合一的血脉相承,更是这里歌舞相继的欢乐之音!
原生态、纯净厚重、和谐欢乐,构成了出自于这片土地的“长寿画卷”上三个最为靓丽的坐标。在这片欢乐的净土里,长命百岁不是奢望,而是人人可以追求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