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巷》这首诗作于1927年夏,于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这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为这首诗,戴望舒有着“雨巷诗人”的称号。当时的戴望舒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法国象征派的特点是极富象征色彩,意向朦胧含蓄,戴望舒的这首诗运用象征这一表现手法,传递着一种浓郁、阴柔之美。同时作者也深受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影响,使其意韵深远、意味深长。百人读雨巷,有百种身心感受,这正是诗歌及《雨巷》的魅力所在。
一、丁香结——回溯民国江南小巷深处的诗情
岁月流转,诗情依旧。所谓品千古诗画,与古人共鸣,就是说诗歌的意境永远无法被岁月掩盖。《雨巷》的触觉自然能将人带入大半个世纪前,民国江南的那个春雨淅沥的长长雨巷。作者的诗情缘起何时,源于何物,仍然是《雨巷》赏析的发端之处。除了所处的革命时代,还有诗人韶华时光的儿女情愫。
这首诗创作的时段,正值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清党”之时,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动之后,其间有近4万中共党员被捕杀,同时有20万左翼青年被一同杀害,北伐之后的大好革命气象瞬间转入了血雨腥风的低沉阴霾之中。诗人作为一个左翼青年,正躲避反动政府的追捕,隐居于好友家中。目睹了“四·一二”的血腥大屠杀后,又身处四处笼罩的白色恐怖之中。此时,徘徊于雨巷中的诗人,一定感到前路的迷茫与无所适从,思想深处彷徨与危机,化为春雨中的愁绪。《雨巷》烙下了浓浓的时代痕迹。
徘徊在雨巷中的诗人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此时此刻,对应革命失败,对应白色恐怖的是对光明的向往和重整山河的希冀;而对应绵绵春寒、清清雨巷的也应是诗人对温暖的渴望,这份温暖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模糊向往,也可能是已有的期待,或是那条雨巷中邂逅的一个真实而美好的倩影。总之,它化为《雨巷》的“丁香结”,化为读来百转愁肠而又有丝丝暖意的雨巷诗情。
二、历久弥新——品读深远的《雨巷》
1.《雨巷》的诗情画意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的第一节便表现了“我”渴望逢着一个丁香姑娘,接下来的一节便是对姑娘神韵情致的描绘,她有着丁香的颜色、丁香的芬芳、丁香的忧愁,在“我”的心中丁香姑娘是纯洁高贵却透着丝丝哀愁的,第三节诗人的感情再次升华,他渴望丁香姑娘也和他一样撑着油纸伞,怀着寒漠、凄清又惆怅的情绪,漫步在这寂寥的雨巷。从这一节开始,诗人已不再是孤独者,他有丁香姑娘的陪伴,丁香姑娘与他似乎情感相通,彼此欣赏,诗人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不再感到寂寞了。“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丁香姑娘像梦一般地飘过,似镜花水月般,恍恍惚惚,若即若离,转瞬即逝的春光让诗人怅惋不已,她给诗人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这眼光让人意味无穷,是欣赏还是嘲讽,诗人没说。她就这样静默地远了远了,连带着诗人的理想与希望,消失在雨巷的尽头,这可恶的雨还消蚀了她的颜色与芬芳,甚至她太息般的目光、丁香般的惆怅,不给诗人留下一丝回味。诗的最后一节基本是第一节的重复,只是变“逢着”为“飘过”,但是却前后达成了呼应,这两个字的变动,给我们显露出一种希望的亮光,诗人虽已感到希望的幻灭,但还是在期待着,盼望着……
2.《雨巷》的浓厚意味
探访《雨巷》的诗情,便要深究其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将《雨巷》中的意象找到其象征对应点。在此诗中,悠长狭窄又寂寥的雨巷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象征,“丁香姑娘”则是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的象征,“我”是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对前路感到迷茫的革命知识青年的象征,诗中,丁香姑娘是以“我”梦幻中的情人形象出场的,“我”对她的苦苦追求便是对理想的追求,但最后丁香姑娘消失在雨巷的尽头,就是“我”理想的幻灭。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把诗人心中的哀怨与彷徨,以及对理想追求破灭的悲伤表现得很透彻。
诗的字里行间都和当时的时代没有任何联系,表面是诉说着对丁香姑娘的渴望,对丁香姑娘离去的心伤,但联系到当时诗人的处境,全诗流露出一种诗人心中的幻想与期待在时代面前化为泡影的失落与惆怅的情绪,而民国江南的小巷承载着这慢慢的恋情、诗情与悲情。
3.《雨巷》的艺术气息
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重叠复沓、顶针、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句回环往复,让人读起来有一咏三叹之感,诗人在不断的叠句中升华感情,“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采用排比,叙述这丁香姑娘的神韵情致,“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近了,近了”,“远了、远了”等运用重叠复沓,读起来有种韵律感,朗朗上口,节奏变化自然,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全诗句子长短不一,参差不齐,但每隔几句就重复一次韵脚,像“雨巷”、“芬芳”、“姑娘”、“眼光”,伴随着轻柔的乐曲朗读,给人一种宛转的乡间夜曲的感觉,句调宛转悠扬。
全诗以丁香为意象,具有象征主义色彩。丁香是初春的浪漫,在唐宋时期,丁香结曾被诗人广泛使用,作为愁思的象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作《代赠》的后两句,李商隐最擅长抒写含蓄朦胧情致的诗,这首诗将芭蕉喻情人,丁香喻女子,全诗把“丁香”与浓浓的愁绪联系在一起。南唐诗人李璟将“丁香结”与雨中的惆怅联接在一起,在《摊破浣溪沙》中写道:“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而戴望舒更是把这种丁香般的愁绪延续到了雨巷,创造出了一个“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对丁香情结的升华,似是诉述着诗人对丁香姑娘深深的思念,又透露着诗人理想幻灭的无尽哀思。它既有着丁香转瞬即逝的特性,又融入了新时代的气息,传达着美好、凄婉、哀怨的朦胧美。
《雨巷》这首诗于1928年发表至今,已近九十年的光阴,但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它既有诗歌的音乐美与旋律美,又包含着浓重的时代气息与深刻的情感意蕴。它就像一颗恒星,在浩瀚广阔的天际中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位像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那条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那位期望破灭但还在等待的青年,会永久的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224002)
一、丁香结——回溯民国江南小巷深处的诗情
岁月流转,诗情依旧。所谓品千古诗画,与古人共鸣,就是说诗歌的意境永远无法被岁月掩盖。《雨巷》的触觉自然能将人带入大半个世纪前,民国江南的那个春雨淅沥的长长雨巷。作者的诗情缘起何时,源于何物,仍然是《雨巷》赏析的发端之处。除了所处的革命时代,还有诗人韶华时光的儿女情愫。
这首诗创作的时段,正值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清党”之时,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动之后,其间有近4万中共党员被捕杀,同时有20万左翼青年被一同杀害,北伐之后的大好革命气象瞬间转入了血雨腥风的低沉阴霾之中。诗人作为一个左翼青年,正躲避反动政府的追捕,隐居于好友家中。目睹了“四·一二”的血腥大屠杀后,又身处四处笼罩的白色恐怖之中。此时,徘徊于雨巷中的诗人,一定感到前路的迷茫与无所适从,思想深处彷徨与危机,化为春雨中的愁绪。《雨巷》烙下了浓浓的时代痕迹。
徘徊在雨巷中的诗人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此时此刻,对应革命失败,对应白色恐怖的是对光明的向往和重整山河的希冀;而对应绵绵春寒、清清雨巷的也应是诗人对温暖的渴望,这份温暖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模糊向往,也可能是已有的期待,或是那条雨巷中邂逅的一个真实而美好的倩影。总之,它化为《雨巷》的“丁香结”,化为读来百转愁肠而又有丝丝暖意的雨巷诗情。
二、历久弥新——品读深远的《雨巷》
1.《雨巷》的诗情画意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的第一节便表现了“我”渴望逢着一个丁香姑娘,接下来的一节便是对姑娘神韵情致的描绘,她有着丁香的颜色、丁香的芬芳、丁香的忧愁,在“我”的心中丁香姑娘是纯洁高贵却透着丝丝哀愁的,第三节诗人的感情再次升华,他渴望丁香姑娘也和他一样撑着油纸伞,怀着寒漠、凄清又惆怅的情绪,漫步在这寂寥的雨巷。从这一节开始,诗人已不再是孤独者,他有丁香姑娘的陪伴,丁香姑娘与他似乎情感相通,彼此欣赏,诗人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不再感到寂寞了。“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丁香姑娘像梦一般地飘过,似镜花水月般,恍恍惚惚,若即若离,转瞬即逝的春光让诗人怅惋不已,她给诗人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这眼光让人意味无穷,是欣赏还是嘲讽,诗人没说。她就这样静默地远了远了,连带着诗人的理想与希望,消失在雨巷的尽头,这可恶的雨还消蚀了她的颜色与芬芳,甚至她太息般的目光、丁香般的惆怅,不给诗人留下一丝回味。诗的最后一节基本是第一节的重复,只是变“逢着”为“飘过”,但是却前后达成了呼应,这两个字的变动,给我们显露出一种希望的亮光,诗人虽已感到希望的幻灭,但还是在期待着,盼望着……
2.《雨巷》的浓厚意味
探访《雨巷》的诗情,便要深究其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将《雨巷》中的意象找到其象征对应点。在此诗中,悠长狭窄又寂寥的雨巷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象征,“丁香姑娘”则是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的象征,“我”是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对前路感到迷茫的革命知识青年的象征,诗中,丁香姑娘是以“我”梦幻中的情人形象出场的,“我”对她的苦苦追求便是对理想的追求,但最后丁香姑娘消失在雨巷的尽头,就是“我”理想的幻灭。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把诗人心中的哀怨与彷徨,以及对理想追求破灭的悲伤表现得很透彻。
诗的字里行间都和当时的时代没有任何联系,表面是诉说着对丁香姑娘的渴望,对丁香姑娘离去的心伤,但联系到当时诗人的处境,全诗流露出一种诗人心中的幻想与期待在时代面前化为泡影的失落与惆怅的情绪,而民国江南的小巷承载着这慢慢的恋情、诗情与悲情。
3.《雨巷》的艺术气息
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重叠复沓、顶针、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句回环往复,让人读起来有一咏三叹之感,诗人在不断的叠句中升华感情,“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采用排比,叙述这丁香姑娘的神韵情致,“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近了,近了”,“远了、远了”等运用重叠复沓,读起来有种韵律感,朗朗上口,节奏变化自然,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全诗句子长短不一,参差不齐,但每隔几句就重复一次韵脚,像“雨巷”、“芬芳”、“姑娘”、“眼光”,伴随着轻柔的乐曲朗读,给人一种宛转的乡间夜曲的感觉,句调宛转悠扬。
全诗以丁香为意象,具有象征主义色彩。丁香是初春的浪漫,在唐宋时期,丁香结曾被诗人广泛使用,作为愁思的象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作《代赠》的后两句,李商隐最擅长抒写含蓄朦胧情致的诗,这首诗将芭蕉喻情人,丁香喻女子,全诗把“丁香”与浓浓的愁绪联系在一起。南唐诗人李璟将“丁香结”与雨中的惆怅联接在一起,在《摊破浣溪沙》中写道:“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而戴望舒更是把这种丁香般的愁绪延续到了雨巷,创造出了一个“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对丁香情结的升华,似是诉述着诗人对丁香姑娘深深的思念,又透露着诗人理想幻灭的无尽哀思。它既有着丁香转瞬即逝的特性,又融入了新时代的气息,传达着美好、凄婉、哀怨的朦胧美。
《雨巷》这首诗于1928年发表至今,已近九十年的光阴,但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它既有诗歌的音乐美与旋律美,又包含着浓重的时代气息与深刻的情感意蕴。它就像一颗恒星,在浩瀚广阔的天际中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位像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那条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那位期望破灭但还在等待的青年,会永久的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2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