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o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行初中历史教科书设置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建议”等,这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创新教育的最佳素材,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将创新教学引入历史教学之中,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探究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157-01
  1 要明确“探究”与“ 活动课”的定位。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而教育自我创新则是我们能否进一步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关键。作为素质教育主体阵地的课堂及主渠道的学科教学的创新更是重中之重。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历史教师要承担起教育创新这一神圣使命,就必须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历史,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条条框框。其次,充分利用“探究”与“活动课”的特点。
  1.1 实践性
  “探究”与“活动课”就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如“访谈”、“调查”、“搜集材料”等,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理解和巩固知识。如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参照汉代造纸工序,尝试制作一张纸,原材料不限。同学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实践中,他们懂得了最初的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认识了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这样就把远离学生时空的书面知识放到眼前,在实践中理解和巩固了知识。
  1.2 主体性
  “探究”和“活动课”面向全体学生,可以自由分組或个人单独活动,也可通过“采访”、“讨论”等多种形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运做体系。鼓励每一个学生尽可能有自己的观点,各述己见,互相争论,最后达成共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的提高,形成敢想、敢说、敢争的精神,自然会萌发创新的欲望和激情,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1.3 开放性
  “探究”与“活动课”要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要,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探讨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学习了《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后,要求学生用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并联系其他历史读本或影视文学作品的描绘,写一篇《我看秦始皇》的短文。学生们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并搜集了秦始皇的相关资料,展开争论,有的说是千古一帝,有的则认为是暴君,并且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让历史知识沾染上学生的个性色彩,而具有个性色彩的历史知识面对共性来说就是开放性。
  1.4 创造性
  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探究与活动课价值和目标最本质的体现,它为学生创造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和谐的空间。
  2 发挥“探究“与”活动课的效能。
  2.1 充分利用探究与活动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它融历史知识和思想教育与一体,是提高现代公民素质的基础学科。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学习《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我让学生收集有关扬家将的故事,并展开讨论,为什么扬家将的故事在民间久传不衰?接着又让学生看《开国大典》等影片,再进一步了解历史,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
  2.2 “探究”与“活动课”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动发展
  新的历史教材,从内容上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强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学习《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时,本人让学生亲自动手打造石器,这可把同学们乐坏了,后来一位学生在班上开辟的“历史学习留念板”上这样写道:“我试着打制石器,可那石头并不好打,我的手都被磨破了,看来原始人真不容易呀。”,他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真切地感受到原始人生活的艰辛。在学习《盛世经济的繁荣》时,我让学生用泥巴模仿唐三彩做一件动物佣,感受闻名于世的唐三彩文化的精美,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的发展,这将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财富。
  2.3 用“探究”与“活动课”培养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有一次我办了一期“收集历史文物的展览”,甭提学生们有多高兴,刚一下课,就围着我问者问那,意犹未尽。这个问,老师你看我的这碗是不是景德镇的瓷器?那个说,老师你看我这个古钱币是何朝代的?他们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学习,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在兴趣的吸引下,学生们轻松的接受了历史知识,明白了历史规律。
  此外,开展“探究”与“活动课”还必须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的 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这样才有利于教法和学法的转变。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说到底还是教师教法的转变,只有采用新活动、新探究、新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摘要】 校园中一直流传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虽然滑稽但也折射出当下的现实。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考试,而讲评试卷则是考试中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反馈测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已的学习现状,查漏补缺,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具有极现实的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英语讲评课的效率,,愿与同行磋商.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自主学习方式则体现了“授之以渔”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发展的习得实践活动。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最基本的认知取向和行为方式。  历史学科自有其魅力所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历史教师,如能尝试改变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能给学生提供一江源源不断的“活
期刊
摘要:史观问题就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切入点不同,那么得出的结论自然存在差異。但是从多个角度认识问题,又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关键词:新史观 历史 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出现运用社会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新史观命制高考题趋势。如果不改变史学观念,所谓的转变课程充其量是使教师成为一个优秀的资料收集者,
期刊
摘要:列夫·托尔斯泰说:“真正的艺术作品只偶尔在艺术家的心灵中产生,那是从他所经历的生活中得来的果实,正像母亲的怀胎一样。”要想打破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框框,突出现今作文训练和评价的重围,真正辟出属于自己的一条作文之路,非实行阳光作文而别无他途。因此,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上社会就是一种必然举措,而这条路就是到实地走访、观察或座谈。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目下绝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无米下锅”的问题。
期刊
【摘要】目前,学案教学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种种弊端,尤其在知识体系的非完全系统性的语文学科中出现了瓶颈,而情感教育教学体现语文学科特征,为语文学案教学提供了有效地方法论,与语文学案教学不谋而合,为语文学案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关键词】情感 学案 人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悄然形成——“学案教学”。
期刊
摘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才是高效课堂的理想境界。这一境界决定了高效课堂的教学形态要“活”,课堂气氛要“活”。  关键词:思想政治 课堂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笔者认为关键是能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学生的“感知地带”,即让他们在课堂上去活动,去感知。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去探索这一教学举措,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期刊
摘要:写作形如画龙,点睛方能飞天。警策与文眼是写作过程中画龙点睛的两种重要方法。警策,就是“语简言奇而含意精切动人的文句”(陈望道语),这些警策语往往建立在大量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它是打开形象内在奥秘的窗户,是点亮作品题旨的荧光。  关键词: 作品 警策 文眼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一般来说,大量单纯形象的描写,不易使人明白形象的
期刊
【摘要】 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教学提出了更具体而以人为本的需求,要求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本文结合《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一书所给的启发,从微观的角度探索心理辅导与新课程改革的整合。  【关键词】 心理辅导 隐性教育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140-01  随着课程
期刊
【摘要】 面对学生的学习懈怠,不善思考的问题,将不见高效率的课前预习移至课内,并用合作小组的形式提高学生课前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展示教辅等现有答案作为自身能力的体现。要能真正的让学生“备”能力、“备”知识来课堂,做到真正的“有备而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效度。  【关键词】 教辅 学习懈怠 独立处理教材 课前预习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得原来的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尤为重要的改革是,在课程的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情感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