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利用语言文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生获得书本信息、丰富学习知识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不断地在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变得更强,但情感方面的教育却远远不够,以往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研究多以学生知识和智力的培养为主,关于情感教育方面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
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追求知识面面俱到,但只是蜻蜓点水,很难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部分教师则总是局限于刻板的教学方法,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导致学生不能做到独立思考,从而养成了阅读惰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语文阅读的特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结合起来。以下,是笔者在小学阅读情感教学策略方面提出的几个方法,老师们可以借鉴。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发挥着重要的情感教育作用,学生的情感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教师首先应及时根据文本内容调整自己的授课状态,使学生在合适的氛围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个人体验。教师还应当根据课文情节,驱动学生积极投入到整个教学情景中去,用自己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在阅读时产生共鸣。
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课文中五位壮士为了掩护部队和民众撤退,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他们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在弹尽粮绝,一百多人被消灭的情况下,五位狼牙山战士英勇跳崖。在课堂上,教师应十分专注,教师的表情、姿态等,都会感染每一位学生,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抓住战士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以此来锻炼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引导他们研究文章是如何表现五位壮士英勇无畏、顽强爱国的精神的,尤其是在文章结尾处,“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口号,喊出了他们的顽强不屈,充分地感染到每一个读者。教师还能够借助投影、音频手段,为学生播放1958年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在阅读教中视听结合,让学生有更直接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方法,与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学习方法相比,更加能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
二、丰富语言色彩,感悟文本情感
要想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情感方面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应使用文明、规范的教学语言,授课时应当声情并茂、充满激情,使用生动的课堂语言,使学生对情感的感受更为深入,对文章的理解更为透彻。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公平自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表露个人情感。
例如,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时,童话故事简明有趣,文章语言本就通俗易懂,授课时,老师不必进行太深入的讲解,可以使用活泼的语言向学生朗读,或者引导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文章内容,或者与学生合作演绎木偶的故事,“从现在开始,老师就是文中的老木匠,有没有人愿意配合老师充当小木偶和其他角色呢?”学生就会争相配合教师,这样轻松的对话会让学生产生更积极的情绪,能让学生走进课文,更好地理解“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实际内涵。教师通过丰富自己授课的语言色彩,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放开自我,在交流中感悟文本,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情感交流方式,在这种交流中,还能获得更加独特的体验。
三、增加课外积累,養成阅读习惯
语文教材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例子,小学语文阅读中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机会不多,课外阅读为学生的情感发展提供了材料,教师可以定期举办阅读比赛、阅读分享会、朗诵比赛等活动。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记录的习惯,在课外积累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游记散文类型的课文时,在领略桂林山水山水相互映衬,尽情感受它美轮美奂的同时,可以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同类型的文章,“请大家列举自己阅读过或者我们学过的风景游记类的文章。”学生就可以联想到《长城》、《苏州园林》等文章,这样,可以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了解中国名胜古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还需注意的是,读书要学会边读边思考,当有深刻感悟时要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阅读能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趣味,激发探究的兴趣,激发情感,还能让学生打开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交流。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在情感交流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感染使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情感得到升华,二是通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提升,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文本的感染。教师要想让情感教育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语文情感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
[2]张群. 情感教育点燃阅读——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名师在线,2018(22):21-2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
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追求知识面面俱到,但只是蜻蜓点水,很难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部分教师则总是局限于刻板的教学方法,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导致学生不能做到独立思考,从而养成了阅读惰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语文阅读的特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结合起来。以下,是笔者在小学阅读情感教学策略方面提出的几个方法,老师们可以借鉴。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发挥着重要的情感教育作用,学生的情感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教师首先应及时根据文本内容调整自己的授课状态,使学生在合适的氛围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个人体验。教师还应当根据课文情节,驱动学生积极投入到整个教学情景中去,用自己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在阅读时产生共鸣。
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课文中五位壮士为了掩护部队和民众撤退,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他们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在弹尽粮绝,一百多人被消灭的情况下,五位狼牙山战士英勇跳崖。在课堂上,教师应十分专注,教师的表情、姿态等,都会感染每一位学生,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抓住战士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以此来锻炼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引导他们研究文章是如何表现五位壮士英勇无畏、顽强爱国的精神的,尤其是在文章结尾处,“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口号,喊出了他们的顽强不屈,充分地感染到每一个读者。教师还能够借助投影、音频手段,为学生播放1958年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在阅读教中视听结合,让学生有更直接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方法,与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学习方法相比,更加能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
二、丰富语言色彩,感悟文本情感
要想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情感方面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应使用文明、规范的教学语言,授课时应当声情并茂、充满激情,使用生动的课堂语言,使学生对情感的感受更为深入,对文章的理解更为透彻。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公平自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表露个人情感。
例如,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时,童话故事简明有趣,文章语言本就通俗易懂,授课时,老师不必进行太深入的讲解,可以使用活泼的语言向学生朗读,或者引导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文章内容,或者与学生合作演绎木偶的故事,“从现在开始,老师就是文中的老木匠,有没有人愿意配合老师充当小木偶和其他角色呢?”学生就会争相配合教师,这样轻松的对话会让学生产生更积极的情绪,能让学生走进课文,更好地理解“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实际内涵。教师通过丰富自己授课的语言色彩,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放开自我,在交流中感悟文本,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情感交流方式,在这种交流中,还能获得更加独特的体验。
三、增加课外积累,養成阅读习惯
语文教材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例子,小学语文阅读中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机会不多,课外阅读为学生的情感发展提供了材料,教师可以定期举办阅读比赛、阅读分享会、朗诵比赛等活动。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记录的习惯,在课外积累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游记散文类型的课文时,在领略桂林山水山水相互映衬,尽情感受它美轮美奂的同时,可以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同类型的文章,“请大家列举自己阅读过或者我们学过的风景游记类的文章。”学生就可以联想到《长城》、《苏州园林》等文章,这样,可以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了解中国名胜古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还需注意的是,读书要学会边读边思考,当有深刻感悟时要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阅读能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趣味,激发探究的兴趣,激发情感,还能让学生打开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交流。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在情感交流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感染使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情感得到升华,二是通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提升,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文本的感染。教师要想让情感教育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语文情感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
[2]张群. 情感教育点燃阅读——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名师在线,2018(2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