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轭式搭配的心理空间模型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rago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轭式搭配检验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力,并在对其四空间模型进行补充、修正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轭式搭配的心理空间模型。新构建的轭式搭配心理空间模型包含输入空间、矛盾空间、调节空间、匹配空间、合成空间,主张概念合成过程受制于语境制约、认识相似性、抽象思维和矛盾统一规律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概念合成理论 轭式搭配 心理空间模型
  
  一、引言
  语言意义存在于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是一种心理与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余渭深,2004)。为了更好地揭示这种相互作用,Fauconnier(1994)提出了语言理解的一种空间模型——概念合成理论。概念合成是一种普遍的认识运作过程,意在揭示在线意义构建的心理图式,关注语言意义构成过程的动态特征(Fauconnier,1999)。而一种理论的成熟与否,可以通过验证其是否解释足量的具体语言事实,对理论预测进行验证(刘正光,2002)。因此,本文拟以轭式搭配检验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力,并对其不足加以修正。
  二、轭式搭配
  传统修辞学对轭式搭配(zeugma)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其结构类型、语义特征(冯翠华,1983;余力三,1985;杨鸿儒,1993;胡曙中,2009)。研究者大多认同轭式搭配实质上是由一个控制词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受控词之间的搭配组成①,其中控制词大多均为动词、形容词、介词;其基本结构可概括为:C(控制词)+A(受控词1)+B(受控词2),受控词多为名词,C+A为自然搭配,C+B为异常搭配,C+A+B得益于C+B借助了C+A的语义基础,并引申出更多的语义张力。根据A与B的语义指向是否具有一致性,轭式搭配可细分为四种同向组合(V+N1+N2、Adj+N1+N2、Prep+N1+N2和N1+N2+V)及一种异向组合(Adj1+Prep+Adj2②)。如:
  (1)a.She opened the door and her heart to the homeless boy.(V+N1+N2)
   b.a blue coat and heart(Adj+N1+N2)
  c.…in a flood of tears and a sedan chair.(Prep+N1+N2)
  d.…when I and my sorrow are dust.(N1+N2 +V)
  e.She is too low for a high praise,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and too little for a great praise.( Adj1+Prep+Adj2)
  三、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力检验
  概念合成理论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机制(Fauconnier &Turner,2002),可以解释发生在多个语言层次上的合成(李福印、田聪,2005),如词素层次“Mc”容易激活人们对快餐行业的心理空间;词组层次“infotainment”和“motel”是两个词压缩为一个新词的合成结果;句子层次“The man is a fox.”将人类与动物进行了跨空间的整合。同时,许多广告文本、谜语、笑话都是概念合成的结果。
  (一)轭式搭配对概念合成解释力的检验
  对于英语修辞格的轭式搭配,概念合成的解释力如何呢?下文试以例(1)a 为例,对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力进行检验。
  
  图1:概念合成理论四心理空间模型
  图1是概念合成理论的四心理空间图型,空间之间的实线表示输入空间I1和I2之间的对应映射关系;虚线表示类指空间、输入空间和合成空间之间的连接;合成空间中的方框表示新显结构,是由两个输入空间有选择地将部分概念映射到合成空间后产生的结构。在此模型下,输入空间1“opened the door”形成一个“开门”的心理空间,即自然搭配空间;输入空间2“opened the heart”③,形成“开心”的心理空间,即异常搭配空间。二空间通过跨空间映射建立对应连接,两输入空间开始有选择地进行投射:门通常是沟通空间的通道,与空间概念联系紧密,这一部分特征被选择性地投射到输入空间2“心”上,造成“心”这一概念的空间特征得到凸显,心可以承载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心灵如空间的概念。这个投射过程在“开门”与“开心”两个输入空间返复以提取出“门”与“心”的抽象结构建立类属空间;也正是这个过程使得自然搭配空间与异常搭配空间形成普遍结构。合成空间中,输入空间的部分关系被压缩为唯一关系,成为一个整体结构运行,那么“open the door”和“open her heart”在形式上整合为“She opened the and her heart to the homeless boy.”,语义上阐释为女人像开门一样向流浪的男孩敞开心扉,接受了他。
  (二)对概念合成解释轭式搭配的评价
  我们认为,概念合成理论基本上可以实现对轭式搭配的解释力,但是仔细分析这些映射过程,仍然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在提取抽象结构、进行压缩时,“开门”空间与“开心”空间意义的整合缺少对其应有的解释,为什么选择“心”与“开门”联系?其次,虽然概念结构中的任一空间能随时得到调整,但是四空间无法反映这一调整过程,即使通过一系列控制、指导原则,在复杂的映射下,空间负担将加重;届时,空间模型将不能清晰地反映语义构建的心理过程。另外,两个输入空间意义的联接并非一步到位,如果“open the door”与“open her heart”联接的语义理解出现问题,应该在哪个空间进行调整?最后,解读者对二者语义实现了联接后如何确保其与作者原句意图相一致性?由此看来,似乎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有些笼统,还不能准确反映出构建轭式搭配的心理空间模型。轭式搭配本来就是两个矛盾搭配的组合关系,其心理空间模型的构建显然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认为,构建这一修辞的心理空间模型,除了基本的四空间还需要经过一些筛选空间的“选择过滤”,需要一些限制条件来控制分析轭式搭配时可能出现的复杂变数。因此,概念合成的心理空间模型用于分析轭式搭配时需要进一步修补。
  四、概念合成理论的修补
  为了修补概念合成理论对轭式搭配解释力的不足,我们试提出:轭式搭配的解读过程涉及五个空间步骤,即输入空间、矛盾空间、调节空间、匹配空间、合成空间。所谓输入空间,就是在主体认知下,轭式搭配中一个控制词分别与两个受控词组合所形成的一个自然搭配和一个异常搭配的心理空间。矛盾空间,就是两个输入空间初次联接时语义上出现冲突,造成该空间的矛盾性。解决矛盾问题的直接结果便是调节空间的产生。调节空间,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化解矛盾空间的冲突,消除人们理解障碍而对输入空间进行的选择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认知相似性与抽象思维的影响下,输入空间之间的隐喻映射关系。为了化解双方的矛盾,空间之间寻求语义的统一指向性,从而达到轭式搭配的修辞效果。所谓匹配空间,即通过对输入空间的调节,提取两个空间抽象相似性的特征所进行的初步合成,调节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了调节空间与匹配空间之间意义构建是否需要反复。如果调节充分,轭式搭配的语义就能顺利匹配,进入匹配空间。合成空间,就是匹配空间在矛盾统一规律和语境制约的条件下,顺利通过人们认知,成为合理的新显结构。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概念合成的过程受到语境制约、认识相似性、抽象思维和矛盾统一规律的相互影响。其中,语境制约是基本保证,输入空间的联接是主要受到语境制约中关联性的影响。正是由于语境的关联性,轭式搭配才成为可能;同时语境制约也成为匹配空间顺利通过解读者理解的验证条件。这个语境制约包括认知语境与语篇语境。认知相似性包括物理相似性与抽象相似性,物理相似性是人们容易识别出来的客观存在的相似性;抽象相似性是通过抽象思维从外形上不同的两物中提取出的相似性。认知相似性是实现轭式搭配隐喻连接的关键,是概念合成的基石。抽象思维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通过联系空间特征、抽象部分属性将矛盾空间的抽象特征提取出来,联想、抽象思维是空间联系的桥梁,是保证概念合成的触发条件。矛盾统一规律是消解矛盾空间的指导原则,正是由于万物皆是矛盾的统一体,概念合成中矛盾化解才有可能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一构想,修补后的心理空间模型如图2:
  
  
   图2:轭式搭配的心理空间模型
  为了验证修补后的心理空间模式,我们不妨将轭式搭配同向组合与异向组合的相关例子带入这个模型中去检验。下文首先拟对例(1)a“She opened the door and her heart to the homeless boy.”进行详细分析。由于英语中的省略原则,“She opened the door to the homeless boy+she opened her heart to the homeless boy”,其中“opened the door”和“opened the heart”分别为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对于输入空间1“打开门”,是一个常规搭配,解读者不消花费精力便可理解,因为这对于人类来说是基本生活经验;输入空间2“打开心”是一个异常搭配,乍一看并不符合通常的逻辑,因此初步联接两个空间时便产生了矛盾空间。然而在语境关联性的影响下,解读者自然而然地将两个输入空间“opened the door”与“opened the heart”联系起来,这种关联使得解读者意识到这个搭配尽管形式、语义上都不协调,但是内部有其一致性。于是解读者试图在两个没有物理相似性的事物间提取二者的抽象共性,解读者的心理进入到调节空间。调节空间主要是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动态调整,其结果是输入空间之间的隐喻映射。在调节空间,解读者在认识相似性的影响下,主观上臆造“打开门”与“打开心”的共同点,在寻找共同点的过程中,借助C+A+B=likeC+A C+B,A的特征被强制映射到输入空间2,借助抽象思维,抽象出“心也是一个像房子的空间,这个空间承载人的思想感情”的特征,开门意味着准入。将“门”的特点映射到“心”上,这样,“心”也可以像开门一样被打开,“心”也就赋予了与门相联系的空间概念;女人开门表示她允许流浪儿进入自己的房子,同样她打开心里的那扇门,接纳流浪儿走进她的心里。原本矛盾的“门”与“心”在表示客观的空间概念与主观的感情概念上有了统一的基础,这样,对立的双方转化为统一体。女人不仅在动作上开门接待流浪儿,而且从感情上接纳了流浪儿。
  通过空间的一番调整,是否这个理解就符合这个搭配的意义呢?于是,在形成最终解释前需要匹配空间的验证,在这个空间,语境制约便是验证的关卡。我们只需要把这个初步理解带入这个句子所在的篇章语境中,利用认知语境和语篇语境对其进行验证。生活经验的影响让解读者对社会接济流浪者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意象图式,而通过“She opened the door and her heart to the homeless boy.”这个轭式搭配,在解读者脑海中形成的情景图式符合业已储存在解读者脑海中好心人帮助流浪儿童,接济弱者的意象图式;同时,联系语篇语境也可以把握作者对这个女人的描写意图是说明其善良。对这个轭式搭配的解读顺利通过了匹配空间的检验,进入合成空间,即完成了对轭式搭配“She opened the door and her heart to the homeless boy.”的正确理解。如果调节空间在协调矛盾时欠缺充分性,即两个空间在主体认知下没有化矛盾为统一,那么空间匹配检验失败后,自动返回调节空间,对两个输入空间进行再次调整,直到轭式搭配顺利通过语境制约的检验。
  为了验证这个模型的解释力,我们不妨以汉语中与轭式搭配相似的修辞——拈连稍加说明。下文仅以“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即使真心人所大叫的公理,在先进的中国,还不能救助好人,甚至于保护坏人。”为例④进行分析。我们知道中国人讲话向来只有“公理”没有“婆理”,解读者在联接“公理”与“婆理”这两个输入空间时,虽然明显感到其矛盾所在,但是由于其关联性,心理上必然寻找其共通点。于是在调节空间中,解读者联系语境,抓住作者的意图:对所谓的“绅士们”口是心非的讽刺。利用抽象思维,将“公理”特征隐喻映射到“婆理”上:一方面是为人们普遍承认的公理,另一方面是只在乎个人利益、自认为是、没得到普遍承认的“婆理”。在矛盾统一的指导原则下,解读者消除“公理”与“婆理”的矛盾张力,勾画出绅士们表面上赞同大家承认的道理,但是心里却打着自己的算盘,想着个人利益的虚伪形象。这个理解进入匹配空间,解读者激活其大脑中伪君子的图式形象,把握语篇语境的意图,均利于解读者对这个拈连修辞的理解,那么这个合成空间便顺利实现了。
  五、结语
  本文通过轭式搭配检验了概念合成理论解释力的不足,并构建轭式搭配的心理空间模型。新构建的心理空间模型对于二输入空间的选择进行了认知相似性的解释;对于空间的调整,本文认为概念结构的调整主要在于调节空间与匹配空间的相互合作,语义的理解在此二空间进行反复调整。同时,此模型在语境制约、认识相似性、抽象思维和矛盾统一规律的相互影响下,保证了解读者对轭式搭配的正确理解。当然,这些约束条件并非固定不变,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各个条件的影响力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其中,语境制约是基本保证,认知相似性是基石,抽象思维是触发条件,矛盾统一规律是指导原则。
  
  本文承蒙导师罗思明教授审阅,特此致谢。
  
  注 释:
  ①本文为了讨论方便,仅选取一个控制词与两个受控词组合的轭式
  搭配作为分析对象。
  ②Adj1+Prep+Adj2中,Adj1和 Adj2语义上互为反义词。
  ③该句式还原为:She opened the door and opened her heart to
  the homeless boy.
  ④该句出自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2]Fauconnier,G.& Turner,M.The Way We Think[M].New York:
  Basic Books,2002.
  [3]陈友勋.轭式搭配的认识理据[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3).
  [4]陈定安.英汉修辞与翻译[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5]段慧如.试论轭式搭配法的修辞特色[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
  (2).
  [6]冯玲文,陈灵通.试论英语轭式搭配的生成机制[J].黑龙江史志,
  2009,(8).
  [7]冯翠华.英语修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8]干宁.英语轭式搭配和汉语拈连的比较与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
  大学报,2005,(4).
  [9]胡曙中.英汉修辞跨文化研究[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
  [10]牛保义.自主/依存联结:英语轭式搭配的认识研究[J].四川外
  语学院学报,2008,(2).
  [11]刘正光.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J].外语与
  外语教学,2002,(10).
  [12]余渭深.复合空间模式在语言理解研究中的应用[A].束定芳.语
  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3]韦琴红.英汉轭式搭配的结构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
  (2).
  [14]王文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研究,
  2004,(1).
  [15]王文斌.隐喻的认识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7.
  [16]徐鹏.英语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7]杨鸿儒.当代中国修辞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8]余立三.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汪祎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其他文献
摘 要:南北朝江淹《别赋》“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各类文学作品鉴赏,对“御”有两种注释,一种以李善《文选·别赋》注“御,进也”为代表,一种以大学语文教材注“御,饮用”为代表。两种注释并存是因为“御”具有相反为义特点,以及古汉语语法规律影响所致。本文从古代风俗方面分析入手,认为应综合两种注释,释“彼此劝酒”较为合理。  关键词:御 反训 进也 饮用 辨析    《文选·别赋》:“掩金觞而谁御
期刊
摘要:本文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了网络聊天语的社会性、功能、新词产生途径等,并从语言是符号系统这个角度论述了网络聊天语的特点。  关键词:网络 聊天语 普通语言学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全球网民数量日益增长,随之带来的是一种新的语言变体——网络聊天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持不同语言的网民们都有独具特色的网络聊天语。每种语言的网络聊天语都各有特点,当然也有很多共通之处。本文拟从普通语言学
期刊
摘要:以比喻的功能为标准,将比喻分为“象喻”“情喻”和“理喻”,是一条不同于传统修辞学的“喻学”研究新路,为“喻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好的“理喻”可以化繁为简,将抽象的道理变为有形可感的体验,其中“化理入喻,以喻说理”,是“理喻”运用的关键。在我们的心智都为现代语言——抽象的技术术语所麻痹的今天,对“理喻”的发现和运用,将会对提升思维、开启智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喻学” “理
期刊
摘 要:动介融合构词是多因素共同条件下的共同结果,本文以“加以”类形式动词为例,从句法、韵律、语用和认知等角度概括了动介融为一体的动因和机制。  关键词:动介融合 构词 动因    一、引言  从语言类型学看,大多数语言中的动词和介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表现为词组,或直接融合为词。现代汉语中的“加以”类形式动词就是典型的动介融合构词,如“加以”“给以”“予以”“致以”等。英语中除存在大量动介合
期刊
摘要:PSC朗读中语调是测试和培训中的难题,测试员和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评分依据来指导测试和培训。在测试中,我们通过朗读中语调偏误的实际表现,结合造成“语调偏误”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来判定等级。  关键词:语调偏误 普通话水平测试    PSC朗读中语调是测试和培训中的难题,测试员和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评分依据来指导测试和培训。由于“语调”概念的模糊性和对测试中“语调偏误”的实际表现没有一个统一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从语词和主题等不同的层面上讨论了喜剧小品文本在语词之间、主题之间的相互借鉴与利用,并着重揭示了这些因素是如何激活文本的内在生成机制。旨在通过对喜剧小品中互文“狂欢”实践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全面地反映其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关键词:互文性 狂欢 喜剧小品    一、前言    互文性是一个重要的批评概念,最早由法国批评家克里斯蒂娃(Kristeva)提出,她认为,“语词/文本是众多语词/文
期刊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亲属称谓语也不例外。本文从英汉亲属称谓语的主要差异、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英汉亲属称谓语之差异对于交际的要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英汉两种语言都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尤其是在称谓方面都蕴含着浓浓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受到不同文化的制约。必须在文化教学和交际时注重这一点。  关键词:英语 汉语 亲属 称谓语 差异    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运用外语
期刊
摘要:新闻评论的标题一般要求传达意见性信息,虚题较多,容易陷入格式化、呆板单调的窠臼;恰当地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使庄重严肃的新闻评论标题焕发出生动的光彩。本文以《人民论坛》《人民时评》的评论标题为例,探讨新闻评论标题的辞格艺术。  关键词:评论标题 辞格 《人民论坛》 《人民时评》    一、前言    “看文先看题”是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对新闻评论的阅读也是如此。一个好的新闻评论标题往往可以吸引
期刊
摘要: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英汉语言中都存在很多话语标记,它们发挥着不同的语用功能。本文比较了位于句首的英汉话语标记“so”与“那”,功能的异同:它们都可以作为推导标记、提示标记、延缓标记、话题标记;不同的是“so”可以单独使用,用作态度标示语。  关键词:话语标记 语用功能 “so” “那”    一、引言    话语标记语是目前语用学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是日常言语交际中普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粤语方言词汇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如下三方面的建议规范。一、恰当使用已被接受为民族共同语的方言词汇;二、有条件地使用在一定领域内已被接受,而尚未成为汉语标准词汇的粤语;三、限制使用方言俚语写作。  关键词:粤语词汇 民族共同语 写作 规范化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粤方言词汇凭借珠三角经济开放、观念更新、科技引进等先行一步的优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