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不尽如人意。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组织机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队伍、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抓起。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性
一、确保教学的实效性
领导重视是关键,组织机制完善是保障。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同于其他一般课程的教学活动,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高校应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一个“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由学校党委分管书记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人事处、校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规划工作,指导和协调各职能部门,保障“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建设应列入学校发展规划,要保证资金到位、课时到位、师资到位。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政工干部相结合、省市党政领导和学校党政领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领导小组应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汇报,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交校党政联席会议上讨论研究。实践证明,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制度,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大大增强了“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近两年多来,不少省市党政领导走进校园,给大学生作“形势与政策”专题报告,许多学校党政领导走进大学生课堂,上“形势与政策”课,深受大学生欢迎,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课不同于高校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紧跟形势,紧扣时代脉搏,时代性、现实性、政策性较强,它深刻洞察国内外形势的风云变幻,正确阐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直面社会中的种种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不应当也不可能全面介绍各种形势,而应根据教育部每年每学期下达的时事教学要点,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热点和兴奋点,了解学生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很多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使用《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作为教材,以《半月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等主流媒体的时政资料作为学习参考,就是很好的尝试。
三、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大学生是青年人中最敏感,最具有思想个性的群体,他们关心政治、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对国内外形势的敏感度和参与度是非常积极的、非常活跃的,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听课、思考、提问、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教学。要多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努力实现课程建设网络化、课堂讲授电教化、课外指导信息化。建设好“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专题网站,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要师生平等,师生互动;讲授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一切以符合学生心理接受能力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要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而不能居高临下,高高在上,我讲你听。为了改变单向灌输法调动不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积极倡导“双向交流法”,除了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提问、讨论等形式开展启发性教学外,每节课还必须留下一定的双向交流时间,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即席解答,如果学生一时提不出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准备提问学生。
四、拓展教师队伍的层次性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应是拉得出、讲得好、相对稳定、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学校党政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师都要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还可以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特约报告员。其次,要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形成“传、帮、带”的梯级结构。青年教师要在理论功底和知识储备方面下扎实的功夫,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再次,要不断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组织教师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精品课程建设,做到资源共享;鼓励教师人人讲授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使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加强校园文化的渗透性和辐射性
有的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业务、轻思品,弱化了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理念,以致“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不尽如人意。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关怀,使大学校园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理念。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广播电台、宣传栏及时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新闻事件,通过建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专题网站、广播台播放时事要闻、时政分析,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充分利用大学生中“红色”社团的优势资源,大力扶持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等为代表的理论学习型社团,发挥它们的载体作用和带动作用,使社团活动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相互促进,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知识、受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潮光.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长效机制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78-79.
[2]蔡景华,陈胜国.关于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思考[J].云梦学刊,2006,(1):62-63.
[3]张松德.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6,(1):85-86.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性
一、确保教学的实效性
领导重视是关键,组织机制完善是保障。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同于其他一般课程的教学活动,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高校应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一个“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由学校党委分管书记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人事处、校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规划工作,指导和协调各职能部门,保障“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建设应列入学校发展规划,要保证资金到位、课时到位、师资到位。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政工干部相结合、省市党政领导和学校党政领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领导小组应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汇报,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交校党政联席会议上讨论研究。实践证明,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制度,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大大增强了“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近两年多来,不少省市党政领导走进校园,给大学生作“形势与政策”专题报告,许多学校党政领导走进大学生课堂,上“形势与政策”课,深受大学生欢迎,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课不同于高校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紧跟形势,紧扣时代脉搏,时代性、现实性、政策性较强,它深刻洞察国内外形势的风云变幻,正确阐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直面社会中的种种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不应当也不可能全面介绍各种形势,而应根据教育部每年每学期下达的时事教学要点,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热点和兴奋点,了解学生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很多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使用《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作为教材,以《半月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等主流媒体的时政资料作为学习参考,就是很好的尝试。
三、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大学生是青年人中最敏感,最具有思想个性的群体,他们关心政治、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对国内外形势的敏感度和参与度是非常积极的、非常活跃的,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听课、思考、提问、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教学。要多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努力实现课程建设网络化、课堂讲授电教化、课外指导信息化。建设好“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专题网站,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要师生平等,师生互动;讲授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一切以符合学生心理接受能力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要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而不能居高临下,高高在上,我讲你听。为了改变单向灌输法调动不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积极倡导“双向交流法”,除了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提问、讨论等形式开展启发性教学外,每节课还必须留下一定的双向交流时间,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即席解答,如果学生一时提不出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准备提问学生。
四、拓展教师队伍的层次性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应是拉得出、讲得好、相对稳定、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学校党政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师都要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还可以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特约报告员。其次,要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形成“传、帮、带”的梯级结构。青年教师要在理论功底和知识储备方面下扎实的功夫,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再次,要不断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组织教师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精品课程建设,做到资源共享;鼓励教师人人讲授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使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加强校园文化的渗透性和辐射性
有的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业务、轻思品,弱化了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理念,以致“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不尽如人意。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关怀,使大学校园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理念。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广播电台、宣传栏及时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新闻事件,通过建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专题网站、广播台播放时事要闻、时政分析,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充分利用大学生中“红色”社团的优势资源,大力扶持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等为代表的理论学习型社团,发挥它们的载体作用和带动作用,使社团活动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相互促进,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知识、受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潮光.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长效机制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78-79.
[2]蔡景华,陈胜国.关于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思考[J].云梦学刊,2006,(1):62-63.
[3]张松德.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6,(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