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心理学会让教育变得更科学,同时也充满快乐。对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初中孩子来说,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既有利于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历史;积极心理学;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它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这些内容与观念有许多和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思想是一致的。因此,初中阶段的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也应该适度探索在学科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大量曾经发生过的真人真事,直接给学生丰富的情感态度体验,在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对处在青春期,情感和情绪都容易波动的初中学生而言,更加有意义。那么,教师该如何运用历史教学,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呢?笔者认为,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可以加以运用。
一般认为,积极心理学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如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等。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加以具体的运用呢?
一、看待历史人物上
在看待历史人物上:古往今来,各种历史人物数不胜数。教学中,应多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形象,特别是具有榜样、模范作用的人物。像人物慈禧、秦桧等,历史对其评价不高,初中课堂上就要少讲或不讲。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特点,教师要学会从中挑选人物积极性的一面。比如:正面人物中的文天祥。学生容易矛盾于:既然肯定元统一全国是历史功绩,那么是否意味着文天祥坚持抗元是不识时务、逆历史潮流呢?对这个问题老师要讲清楚:首先,肯定元统一全国的客观作用,并不否定蒙古贵族发动战争的主观动机是掠夺人口、土地。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正是对这种虐杀政策的反抗,因此是正义的。其次,文天祥作为正直的南宋文臣,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乃至以身殉国,这种爱国精神应充分肯定。从而理解元朝统一中国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之间的辨证关系。体会到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又比如:李鸿章是近代史中不可回避的重要人物,但由于教材的选材,如,甲午海战被动避战;马关条约由他签订等。往往让学生认为他是一个软弱妥协、卑躬屈膝的反面人物。其实他一生也做过不少可圈可点的事,许多地方值得肯定。比如兴办洋务,近代工业、军事、通讯、教育,都有他的功劳。甲午中日战争中,他苦心经营的淮军和北洋舰队首当其冲,随后在那场完全不对等的马关谈判中,年逾古稀的他遇刺中弹受伤,他却说:“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为尽量减少赔款,他苦力相争,后几近声泪哀求,其情其景,令人感慨。梁启超评价说:“戎马压境之际,忍心吞声之言,旁观犹为酸心,况鸿章亲历其景者。”讲了这些,就能理解李鸿章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生活在世界形势巨变的大环境下,他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很多时候,他背负的是一个朝廷的罪过。总之,给初中学生讲的历史课,不要太多树立负面人物或人物的负面形象。要尽量多的以积极的人物或人物积极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价值观更明确,更愿意主动去学习时,自然会去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来了解。
二、看待歷史事件上
在看待历史事件上:许多历史事件的性质是有公论的,但初中历史老师应从中提炼有利于积极心理形成的情感因素。比如战争总是令人不快的,但战争中的爱国、乐观主义等精神,就值得着力讲述。如红军抗战时期在井冈山的生活条件是十分艰辛的,但老师给学生补充一段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既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又反映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精神在今天也是十分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在讲世界古代史时,介绍悲剧作家索福克里斯的《俄底浦斯王》。这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讲述的是一个杀父娶母乱伦的悲剧故事。学生看完这个故事后,很容易产生“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消极感想。老师在讲述时应引导学生这么看:即使在命运的掌握中俄底浦斯也没有失去坚强的性格,他为自己的行为悲痛万分,但他放弃了相对而言要容易得多的了结自己不幸命运的方式——“自杀”。最后,他用王后的金别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残,然后自我放逐。他选择的是一条活受罪的生存路径,这不仅显示了俄狄浦斯王对生的渴望与生的勇气和毅力,也表明了他勇于担负起自己应当担负的责任。在被命运击倒的那一瞬间,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力量使他高贵地立于山巅而不是匍匐在泥沼之中,他的生命因此具有了震撼人心的永恒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正是这一悲剧能够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今天,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虽然他深知命运不可抗拒,但他从未放弃与命运抗争的权利。虽然最终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但他“不可为而为之”的竭力抗争却谱就成了一曲感人而悲壮的交响乐,正是这种“抗争”彰显了他崇高的尊严与令人敬畏的精神。这种精神能够给大家以力量,使我们能够更加坦然地去面对人生中的困难、挫折,甚至不幸。当然,命运首先是不可预知的,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天,自己创造自己的美好“命运”。 三、看待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上
在看待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上: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客观地看待周围新发生的人与事。特别在现实与所学历史有交集时,指导学生从积极的一面去认识。比如有些老师在讲中日关系时,因为对日本在战争年代的罪行深恶痛绝,个人情感上不喜欢日本,讲课时就对其极度丑化,或选择许多负面内容讲述,让学生产生憎恶的感情。笔者认为这样是不适合用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炎黄子孙绝对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曾经的侵略,要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卑劣行径,坚决防止法西斯势力的复活。更应该明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才是我们当下应该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知己知彼,互相学习,而不是加深仇恨。为更好的感受历史,条件允许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考察、参观访问等,將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比如有老师讲抗日战争,带领学生去参观建川博物馆,让学生给革命战士的塑像敬礼,带红领巾,学生感受特别深刻。
四、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由于初中历史学科升学压力相对较小,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对较平和。但在现行教学设置上,初中历史老师接触的学生班级多,时间少,师生关系又较生疏。这样的状态下,教师的教学要有风格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而积极阳光的处事风格,开朗大方的个性,也是初中历史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有的老师喜欢把自己对工作或生活上的不满情绪带到课堂,特别是因为初中历史在学校各学科中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到历史教师的的工作热情和收入水平,许多学生反映历史老师过于严肃,历史课堂十分枯燥。其实历史老师自己也要学点积极心理学,多给学生展现笑容,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多从历史的角度给学生一些人生指导。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面前,以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风格讲述历史。让自己变得和蔼可亲,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阳光”,学生的学习就会有很大进步。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会让教育变得更科学,同时也充满快乐。对待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初中孩子来说,历史课堂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既有利于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正如《积极情绪的力量》一书中所说:”我们每个人都如一枝玉簪花,积极情绪为我们洒下阳光和雨露,消极情绪带来狂风和暴雨。”愿初中历史课堂能给孩子们的人生之花带来更多阳光和雨露。
[关键词]初中历史;积极心理学;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它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这些内容与观念有许多和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思想是一致的。因此,初中阶段的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也应该适度探索在学科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大量曾经发生过的真人真事,直接给学生丰富的情感态度体验,在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对处在青春期,情感和情绪都容易波动的初中学生而言,更加有意义。那么,教师该如何运用历史教学,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呢?笔者认为,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可以加以运用。
一般认为,积极心理学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如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等。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加以具体的运用呢?
一、看待历史人物上
在看待历史人物上:古往今来,各种历史人物数不胜数。教学中,应多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形象,特别是具有榜样、模范作用的人物。像人物慈禧、秦桧等,历史对其评价不高,初中课堂上就要少讲或不讲。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特点,教师要学会从中挑选人物积极性的一面。比如:正面人物中的文天祥。学生容易矛盾于:既然肯定元统一全国是历史功绩,那么是否意味着文天祥坚持抗元是不识时务、逆历史潮流呢?对这个问题老师要讲清楚:首先,肯定元统一全国的客观作用,并不否定蒙古贵族发动战争的主观动机是掠夺人口、土地。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正是对这种虐杀政策的反抗,因此是正义的。其次,文天祥作为正直的南宋文臣,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乃至以身殉国,这种爱国精神应充分肯定。从而理解元朝统一中国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之间的辨证关系。体会到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又比如:李鸿章是近代史中不可回避的重要人物,但由于教材的选材,如,甲午海战被动避战;马关条约由他签订等。往往让学生认为他是一个软弱妥协、卑躬屈膝的反面人物。其实他一生也做过不少可圈可点的事,许多地方值得肯定。比如兴办洋务,近代工业、军事、通讯、教育,都有他的功劳。甲午中日战争中,他苦心经营的淮军和北洋舰队首当其冲,随后在那场完全不对等的马关谈判中,年逾古稀的他遇刺中弹受伤,他却说:“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为尽量减少赔款,他苦力相争,后几近声泪哀求,其情其景,令人感慨。梁启超评价说:“戎马压境之际,忍心吞声之言,旁观犹为酸心,况鸿章亲历其景者。”讲了这些,就能理解李鸿章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生活在世界形势巨变的大环境下,他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很多时候,他背负的是一个朝廷的罪过。总之,给初中学生讲的历史课,不要太多树立负面人物或人物的负面形象。要尽量多的以积极的人物或人物积极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价值观更明确,更愿意主动去学习时,自然会去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来了解。
二、看待歷史事件上
在看待历史事件上:许多历史事件的性质是有公论的,但初中历史老师应从中提炼有利于积极心理形成的情感因素。比如战争总是令人不快的,但战争中的爱国、乐观主义等精神,就值得着力讲述。如红军抗战时期在井冈山的生活条件是十分艰辛的,但老师给学生补充一段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既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又反映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精神在今天也是十分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在讲世界古代史时,介绍悲剧作家索福克里斯的《俄底浦斯王》。这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讲述的是一个杀父娶母乱伦的悲剧故事。学生看完这个故事后,很容易产生“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消极感想。老师在讲述时应引导学生这么看:即使在命运的掌握中俄底浦斯也没有失去坚强的性格,他为自己的行为悲痛万分,但他放弃了相对而言要容易得多的了结自己不幸命运的方式——“自杀”。最后,他用王后的金别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残,然后自我放逐。他选择的是一条活受罪的生存路径,这不仅显示了俄狄浦斯王对生的渴望与生的勇气和毅力,也表明了他勇于担负起自己应当担负的责任。在被命运击倒的那一瞬间,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力量使他高贵地立于山巅而不是匍匐在泥沼之中,他的生命因此具有了震撼人心的永恒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正是这一悲剧能够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今天,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虽然他深知命运不可抗拒,但他从未放弃与命运抗争的权利。虽然最终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但他“不可为而为之”的竭力抗争却谱就成了一曲感人而悲壮的交响乐,正是这种“抗争”彰显了他崇高的尊严与令人敬畏的精神。这种精神能够给大家以力量,使我们能够更加坦然地去面对人生中的困难、挫折,甚至不幸。当然,命运首先是不可预知的,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天,自己创造自己的美好“命运”。 三、看待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上
在看待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上: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客观地看待周围新发生的人与事。特别在现实与所学历史有交集时,指导学生从积极的一面去认识。比如有些老师在讲中日关系时,因为对日本在战争年代的罪行深恶痛绝,个人情感上不喜欢日本,讲课时就对其极度丑化,或选择许多负面内容讲述,让学生产生憎恶的感情。笔者认为这样是不适合用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炎黄子孙绝对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曾经的侵略,要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卑劣行径,坚决防止法西斯势力的复活。更应该明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才是我们当下应该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知己知彼,互相学习,而不是加深仇恨。为更好的感受历史,条件允许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考察、参观访问等,將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比如有老师讲抗日战争,带领学生去参观建川博物馆,让学生给革命战士的塑像敬礼,带红领巾,学生感受特别深刻。
四、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由于初中历史学科升学压力相对较小,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对较平和。但在现行教学设置上,初中历史老师接触的学生班级多,时间少,师生关系又较生疏。这样的状态下,教师的教学要有风格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而积极阳光的处事风格,开朗大方的个性,也是初中历史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有的老师喜欢把自己对工作或生活上的不满情绪带到课堂,特别是因为初中历史在学校各学科中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到历史教师的的工作热情和收入水平,许多学生反映历史老师过于严肃,历史课堂十分枯燥。其实历史老师自己也要学点积极心理学,多给学生展现笑容,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多从历史的角度给学生一些人生指导。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面前,以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风格讲述历史。让自己变得和蔼可亲,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阳光”,学生的学习就会有很大进步。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会让教育变得更科学,同时也充满快乐。对待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初中孩子来说,历史课堂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既有利于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正如《积极情绪的力量》一书中所说:”我们每个人都如一枝玉簪花,积极情绪为我们洒下阳光和雨露,消极情绪带来狂风和暴雨。”愿初中历史课堂能给孩子们的人生之花带来更多阳光和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