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状况并不太令人满意,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特有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学习兴趣 教育功能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对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思品课有时甚至成为了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思品课教师没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我结合教学实践,就思品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思品课教学往往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个性迥异的学生只是参照同一标准去评价。上课时,不允许学生有另类的言行举止,哪怕是上课回答问题和对教师的正常质疑,以及对任何问题的解释,都必须按照统一标准,结果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参与性都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兴趣。
对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合理利用资源》这节内容中如何理解“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这个问题时,我在一个班直接进行了介绍,结果下节课检查时很少有学生能够完整回答出来。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学习兴趣,这样怎能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于是到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就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先发动学生列举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其中一些重要资源的储量居世界的位次。接着请学生进行计算,如果把总量除以13亿,再来看看位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情况说明了我国资源形势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发挥了主体作用,也就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著。
二、讲究语言的幽默艺术
思想品德课中有很多观点、理论都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要使这些枯燥的内容被学生接受,教师就要巧妙运用幽默的语言,刺激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曾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容易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乏味的课堂气氛注入活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讲中外文化差异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因中外风俗差异而引起的笑话:“一个外国游客在中国餐馆用餐,他把一碗青菜豆腐蛋花汤喝完后,从口袋里掏出刀叉吃水饺。他先把每个饺子切开,将肉馅和饺皮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然后,吃一口饺子皮儿,再吃一口馅儿,慢慢品尝,津津有味,还不时向对面的中国顾客微笑示意。中国顾客问:‘好吃吗?’他用生硬的中国话答道:‘香,好。要是配上果酱和奶油,更好。’”在讲这个笑话的时候,我手脚并用,表情丰富,引来学生一阵阵的笑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精选学生身边的事例
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观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通常需要借助实例学生才能理解。教师在举例时需要注意一点:不要选用太远、太偏,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是身边的人或事,这些事例具体、真实,说服力强,学生容易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用这些事例,可以使一些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灵活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讲我国环境问题中的水污染内容时,没有选用外面的大江大河,而以学校旁边被镀锌厂污染的小河为例。学生都知道,那条小河前几年还经常有人在里面钓鱼,而现在河水已经发出怪味了,更不用谈里面还有鱼虾生存了。因为大家都熟悉,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对这条小河遭受污染的原因、现状、整改措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且由此及彼,对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这节课,我没有多讲什么,效果却相当不错。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思品课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为主的逻辑形式过渡,它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做基础。多媒体通过声、像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翔实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发散了思维,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特有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2]许惠英,张光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学习兴趣 教育功能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对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思品课有时甚至成为了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思品课教师没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我结合教学实践,就思品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思品课教学往往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个性迥异的学生只是参照同一标准去评价。上课时,不允许学生有另类的言行举止,哪怕是上课回答问题和对教师的正常质疑,以及对任何问题的解释,都必须按照统一标准,结果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参与性都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兴趣。
对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合理利用资源》这节内容中如何理解“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这个问题时,我在一个班直接进行了介绍,结果下节课检查时很少有学生能够完整回答出来。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学习兴趣,这样怎能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于是到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就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先发动学生列举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其中一些重要资源的储量居世界的位次。接着请学生进行计算,如果把总量除以13亿,再来看看位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情况说明了我国资源形势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发挥了主体作用,也就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著。
二、讲究语言的幽默艺术
思想品德课中有很多观点、理论都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要使这些枯燥的内容被学生接受,教师就要巧妙运用幽默的语言,刺激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曾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容易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乏味的课堂气氛注入活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讲中外文化差异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因中外风俗差异而引起的笑话:“一个外国游客在中国餐馆用餐,他把一碗青菜豆腐蛋花汤喝完后,从口袋里掏出刀叉吃水饺。他先把每个饺子切开,将肉馅和饺皮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然后,吃一口饺子皮儿,再吃一口馅儿,慢慢品尝,津津有味,还不时向对面的中国顾客微笑示意。中国顾客问:‘好吃吗?’他用生硬的中国话答道:‘香,好。要是配上果酱和奶油,更好。’”在讲这个笑话的时候,我手脚并用,表情丰富,引来学生一阵阵的笑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精选学生身边的事例
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观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通常需要借助实例学生才能理解。教师在举例时需要注意一点:不要选用太远、太偏,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是身边的人或事,这些事例具体、真实,说服力强,学生容易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用这些事例,可以使一些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灵活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讲我国环境问题中的水污染内容时,没有选用外面的大江大河,而以学校旁边被镀锌厂污染的小河为例。学生都知道,那条小河前几年还经常有人在里面钓鱼,而现在河水已经发出怪味了,更不用谈里面还有鱼虾生存了。因为大家都熟悉,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对这条小河遭受污染的原因、现状、整改措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且由此及彼,对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这节课,我没有多讲什么,效果却相当不错。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思品课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为主的逻辑形式过渡,它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做基础。多媒体通过声、像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翔实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发散了思维,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特有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2]许惠英,张光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