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策略的探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努力探索激励学生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可利用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情感策略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体验;利用自主、胜任和关联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内需;利用心理效应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的和谐。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学习策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不开启思想,寻找策略,学生会变得越来越迟滞。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就会消之殆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应及时寻找一种致力于学生发展的特定动机——学习动机。杰尔·布罗菲将学习动机描述为“学生寻找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并努力从中获得预期的学习效益的倾向。为此,只要我们采取一种让学生学习的图式,他们就会进入学习情景,产生强烈的动机需求。那么,如何激励学生学习?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几种学习策略中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策略一,利用评价策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转变思想观念,大胆改革创新,推动和发展新课标下真正的语文教学。经过一番思考和探索,我决定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课堂评价机制。这一机制的创建能激发学生兴趣,解决教学中困惑师生的问题。
  1.建立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评机制
  教师教了些什么内容,课堂教学的效果怎样,听课者最有发言权。如果我们让学生来评价教师这一堂课,就可促进教师反思,推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和行为的调整。一堂课学生的反应如何?学生的内动力有多少?学生学习的成效如何?教师也最有发言权。教师评价了学生,也同样会推动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促使学生学习更用心、更勤奋。
  2、建立语文作业师生互评机制
  语文课必须布置适当的课堂作业,这样学生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课堂学习效率才会高。俗话说:游泳是在下水实践中学会的。同样,语文素养也是在训练中提高的。因此,对语文作业,建立师生互评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作业量如何?作业的质如何?作业能否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学生有发言权。一旦学生从语文作业的角度对教师进行了一番评价,可有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是对教师的促进作用。教师会不断思考,精心选择作业形式;二是对学生的作用。学生评价后,教师调整改进的内容,应该是最适合学生的,也最能体现学生的要求。互评机制既束缚双方所行,又推动双方所为,最终实现双赢。
  
  策略二,利用情感策略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体验
  
  何谓情感教学?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卢家楣指出: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从这点上说,我们一定不能忽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让情感贯穿教学始终呢?
  首先,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产生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教师可以借助诗意或是描摹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通过一段朗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的还是地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代诗星徐志摩在英国学习期间,康桥的美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或仰卧在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划船在碧波荡漾的康河里。离开伦敦前夕,漫步康桥,流连往返,写下了《再别康桥》。”想一想,这样一来,学生的心怎会不为之诗情荡漾?一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绪会流进心田,撞击心扉。读出了味,读出了情,学生会受到强烈的熏陶感染。其实,这种堂课就是采用“以情动人”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情绪,熏陶了学生的情感,使之感受到学习课文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样一来,学生对课堂学习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才有学习的内需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苏霍姆林林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变成了只培养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告诉我们,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思想活跃、积极向上。
  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作家在写作时灌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学习《离骚》一文,本文表现了诗人为实现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斗争。学习前,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积淀,思想实现了飞跃,胸怀变得博大,情操得到了锤炼。
  
  策略三,利用自主、胜任和关联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内需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鼓励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创造与他们自身知识能力水平相匹配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发展得到满足;创造学生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的内驱力更加高涨,这些会让学生感到自主、胜任和关联需要的满足。教师可以把辩论会、演讲会、讲故事、课文剧本演示等等引进课堂中来,可以采取其中任何一种活动形式作为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需求。如让学生课堂表演《鸿门宴》片断,学生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把人物语言表达得畅快流利,把故事情节牢记于心。这样课堂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因为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了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促使他们在活动中发展智力,丰富知识,体验情感,感化熏陶。
  
  策略四,利用心理效应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的和谐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如果我们能用心理效应策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就会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想取得效果,那么不妨以温暖、接纳、行动的态度,它会给你增添效应。有时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学生的语文成绩很能差,课堂中老师满腹牢骚,怪这个学生笨。我们不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会导致学生朝着更糟糕的境地发展。我们可以说,没有差生。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的内在潜力,就看我们教师善不善于挖掘。从心理效应学说角度看,这种现象称为“瓦拉赫效应”:即那些大智若愚者的特殊才能被正确发掘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现象。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学生的学习潜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全面,有的只在某一方面特别出色。如果我们能把这一出色的方面给予发掘,那么,就可能促进学生其它方面也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这一发掘过程中,主要的工作应放在帮助学生如何去找到发挥自己潜能优势的策略上。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在老师的关爱下,学生内心受到感染,久而久之,学生内心前进的动力增加了,他会不断进取。我们还要多表扬学生的闪光点。要想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平时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找到学生发挥潜能优势的最佳点,然后进行培育引导。特别对那些“问题学生”,我们更要冷静地分析原因,观察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发展的优势方向,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可见,老师用心理效应策略驾御学生是促使学生内驱力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件屡见不鲜.本文基于心理学视角,运用访谈法访谈1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质性研究法对访谈的非结构化文本数据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出大学生在被骗过程中的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use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colonography(CTC)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focusing on presurgical evaluation
陕西句阳地处汉江中上游,近年来县域经济呈快速发展趋势。2007年,被省上评为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先进县。2008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位居陕南第2位、全省第34位。总结旬
陕西省商洛市直1000多名干部职工走出机关义务植树,拉开了营造核桃等经济林的序幕。从今年起,该市将用5年时间新发展核桃林150万亩,使核桃总面积达到30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
注塑企业使用不同牌号聚丙烯(PP)原料添加同一着色剂生产的制品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色差,大多数企业往往采用独家供应PP原料的方法解决该问题,这无形中增加了采购成本。一旦厂家停
由王全安导演的民族史诗巨制《白鹿原》目前正在西安附近拍摄。日前,小说作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携家人来到现场探班,表示无论从修旧如旧的布景还是演员的服装造型,都认为
<正>~~
期刊
央视10套《百家讲坛》曾播出《李清照》第二集。在讲到赵明诚与李清照二人的家庭背景时说,宋徽宗继住后,新派旧派都用。执行了一种折中政策。“立国号”为建中靖国。
【摘要】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更多人把“新”字放在了选修课上,至于必修课程,是“新教材老教法”。其实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课程,都要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极目标,必修课也要上出最佳效果。本文以“基础性教学”、“鉴赏性教学”、“整合性教学”三种教法来谈谈对此的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必修课;基础;鉴赏;整合    2006年,浙江省正式实施新课标,之前所有对此的猜想全都回归到眼前:老教材(《全
本文针对传统作业观的弊端,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视角,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作业评价的个性化两个层面阐述了新课程中的作业观及其实践。